周 意 曾治国 单立锋 刘著群 杨 鹏
(湖南省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0)
建筑行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但随着国内人口红利消失,其低科技、高人力、安全性低、环境污染大等弊端逐渐凸显。如何实现建筑业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已经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BIM 技术与3D 打印技术开始被应用到建筑业中,两者的结合不仅象征着建筑行业向数字化、信息化的转变,且相较于传统建筑业而言,具有低成本、建设周期短、高质量等优点。本文就建筑工程BIM+3D打印融合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
BIM 技术即建筑信息模型,通过三维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将建筑物信息具体化,采集与整合建筑物各方信息,构建信息数据库,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与优化性等优点。BIM 技术在我国已发展了十余年,在国家先后发布的如《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扶持下,BIM 技术在建筑行业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如国家会展中心、天津117大厦、上海中心大厦等项目都是BIM 应用的成功案例[1]。BIM 技术在项目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实现了项目成本节约、管理提升、标准建设等目标。
3D 打印技术,即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eturing),其原理是根据三维数字模型,利用混凝土、塑料或金属等可塑性强的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熔铸或堆积等方式来制造构件。目前3D 打印技术常用的制造方式有熔融沉积[2]、三维成型[3]、数字光处理[4]等。区别于传统制造技术,无需胚模具,可直接根据数字模型打印出实体,具有优化构件制造流程、缩短制造周期、降低成本的特点。
BIM 技术与3D 打印技术的信息化融合是一种建筑行业颠覆性的创新,两者融合可各取所长,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在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其原理与流程是根据BIM 技术建立数字化三维模型并转化成STL 文件,采用数据处理系统将STL 文件进行转换,对模型进行优化并生成打印路径,最后形成打印代码通过3D 打印技术控制系统打印出构造物或构件。同时在控制系统打印过程中全程可通过BIM 技术管理系统监控,实现生产过程质量、成本和进度的协调性可视化的管理。
3D 打印技术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还不是很长,主要在航空航天、医疗、汽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受技术的限制,目前BIM+3D打印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主要应用于打印一些建筑幕墙装饰、异形混凝土构件等。而随着国内外开展了大量3D 打印技术实际工程的尝试和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如国外迪拜政府大楼,首座采用BIM+3D 打印技术结合建造的办公大楼,整个建造周期约19 日[5];意大利米兰首个3D打印混凝土房屋,由35个混凝土模块组成,整个打印过程仅花费了48h,并可以进行拆卸和组装;在国内,盈创建筑科技公司在2015 年成功打印了地上5 层地下1 层的3D 建筑,该建筑为框架结构,突破了3D 打印技术无法适应高层建筑的限制[6]。众多成功的案例说明BIM+3D 打印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可行性是很高的,且随着我国对建筑行业绿色可持续的发展要求越来越高,BIM+3D 打印技术以其低污染、高质量、周期短和人力资源少等特点必将成为建筑业发展的新趋势。
此外,国内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一大批院校和学者相继开展对BIM+3D 打印技术的研究。虽然目前理论研究、相关标准等仍处于初级萌芽阶段,但BIM+3D打印技术已受到了行业非常高的关注。
BIM 技术在我司工程项目上应用基本已达到全覆盖水平,但BIM+3D 打印技术融合应用非常少,为探索两者结合的优势,我司特在一项工程上使用了该技术,通过实践运用并总结科技成果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一项(ZL202221485521.7)。
在我国的海南岛,地处低纬度地区,阳光毒辣,工人的防暑防晒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另外,海南岛临近海岸,受海风侵蚀,材料容易锈蚀、失去效用。目前,施工场地围护结构一般采用砖墙、混凝土墙钢板围挡等形式,但这些围挡方式均存在一些不足,如施工麻烦,效率低,耗费人力,而且拆除后很难再重复利用,造成资源浪费。鉴于此,我司基于BIM+3D打印技术研发了一种3D 打印模块化可重复利用的围护挡板并申请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同时是我司首次在项目上应用BIM+3D打印技术,获取了宝贵的经验,期望能加速对建筑新路的探索。
3.2.1 围护挡板介绍
从图1~图3 可知,一种3D 打印模块化可重复利用的围挡,包括拼接板、钢骨架,拼接板固定在钢骨架上。其中拼接板包括拼接板本体与内外透气孔,外侧透气孔为圆锥形,内侧透气孔为圆筒形且透气孔伸出拼接板本体65~75mm。
图1 拼接板示意图
图2 3D打印围护挡板整体示意图
图3 拼接板BIM模型图
3.2.2 围护挡板特点
(1)3D打印材质为废弃塑料,属于资源回收利用,符合绿色施工的要求,且在材料本身节省了大笔费用,降低了成本。
(2)拼接板采用BIM+3D打印技术制造,可达到集成化生产,缩短了产品制造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另外,该产品结构简单,生产、施工非常方便,过程中基本上不产生废弃物,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且方便重复利用、维修和回收处理。
(3)拼接板上设置了内外透气孔,在使用过程中,自然风吹入拼接板外侧圆锥形透气孔,进入内侧圆筒形透气孔内,面积减小,流速增加,可达到一定的降温效果,适用于天气炎热需要防暑的地区。
(4)不仅适用于施工场地临时围护结构,同时适用于钢筋棚、板房等需要围护挡板结构的场所。
首先根据设计图纸采用Autodesk revit建模软件建立三维模型,导出FBX 格式文件至Autodesk 3dmax 中进行二次处理,然后再转换生成STL 文件,由3D 打印机数据处理系统(CURA)进行识别并调整模型的大小与精度,规划打印路径。过程中BIM 模型任何信息的变化在3D 打印数据处理系统与之对应的信息也会发生改变,并能在BIM 技术管理系统直接显示,可达到及时修改与监控的效果。
在打印路径规划完成后生成相应的打印代码并驱动3D 打印设备控制系统进行打印。3D 打印设备控制系统包括泵送装置、机械臂控、喷嘴等,打印材料进入泵送装置后,根据打印代码指令,机械臂控运行带动喷嘴将BIM 模型进行逐层叠加打印,形成预制围护挡板实体。在控制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打印数据能同步反馈至BIM 数据显示系统中,对构件打印过程中的状态、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实现对构件生产的安全、质量与成本的动态化、可视化管理。打印完成后,对产品厚度、质量、尺寸、强度等方面进行检查,尤其对于透气孔的孔径、内侧透气孔伸出长度实行全检制度。
BIM+3D打印流程图见图4所示。
图4 BIM+3D打印流程图
3D打印围护挡板目前已应用于我司海南工程项目上,相较于传统的砖、混凝土围挡,该产品具有质地轻盈,施工方便,周期短,成本低等特点。与现在市面上常用的PVC围挡、彩钢板围挡相比,更不易损坏,重复利用率更高,且损坏部分维修方便,废弃材料可回收处理循环使用。同时,其内外透气孔的设计对改善施工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受到了工人与项目业主的一致认可。总的来说,应用效果表明3D打印围护挡板在经济、现场应用、绿色施工等各方面都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为进一步推广应用3D 打印围护挡板在项目上的广泛应用,探索BIM+3D 打印技术在材料、成本和工期等各个方面的可行性与实用性,拟采用BIM+3D打印技术建造具有3D 打印围挡的钢筋棚、临时食堂。目前已完成BIM 软件模型建立(如图5~图6 所示),因需考虑到构造物的安全与材质稳定的问题,下一步将借助ANSYS等软件完成模型、构件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在保证构造物安全稳定的情况下实现3D打印建造。
图5 钢筋棚BIM模型图
图6 临时食堂BIM模型图
BIM 和3D 打印技术是建筑行业综合性前沿技术,两者结合是建筑信息化、智能化的创新,必将引领建筑业改革升级。在大力推行建筑行业高质量、绿色、智能化发展的背景下,BIM+3D打印技术必将是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我们应积极探讨BIM+3D打印技术在建筑行业的研究和推广。
我司基于BIM+3D打印技术成功研发了一种3D打印可重复利用的施工围挡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发现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总结如下:
(1)BIM 技术与3D 打印技术的衔接不够成熟,在数据模型转换与识别的过程中,BIM 模型文件需转化为STL 文件格式,而不能直接由BIM Revit 模型格式文件直接转换为3D 打印格式软件,这容易出现数据缺失的现象,对后期构件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
(2)现有3D 打印技术是通过喷嘴挤出材料,进行逐层叠加打印,实现模型的实物化,而3D 材料一般采用抗剪性能较差的水泥基、塑料等,缺少如钢材抗剪性能较强的材料,在构造物重要受力部位难以适用。
(3)国家虽然对BIM 和3D 打印技术有政策上的鼓励,但至今未有权威部门发布相关可供参考的标准,以至于在设计、施工、验收等过程中没有支撑依据。
(4)3D 打印技术属于综合性前沿技术,理论和操作上较为复杂,而如今的高校、社会职业培训机构几乎没有开展3D 打印技术的培训和宣贯。同时3D 打印技术的研发需要大量的经费作为支撑,导致专业技术人才短缺。
总的来说,未来BIM+3D 打印技术应从材料、软件、培训等方面继续探索和努力,尽快实现建筑行业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