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在济南泺口黄河铁路特大桥上,作为班组今日防护员的金光辉站在大桥南头遥望着远方。他时刻关注着前方,确保无异常情况。尽管如今桥梁工们一般是利用无列车通行的“天窗时间”上桥作业,但防护的工作依然很重要。他手里握着的小旗子,关系的不仅是工友们的安全,更是旅客们的安全。
同是在这座铁路桥上工作的女儿金玉婷,望着父亲的背影感慨万千:“爸爸明年就退休了,他干了三十多年基层工作,日复一日地守护着这座桥。”桥梁工的工作,既辛苦又枯燥。他们需要做的工作有日常维护养修、喷砂喷漆、给支座桥墩做护理等,最常做的是一遍一遍地敲打螺栓,确保每一个都严丝合缝。以前的金玉婷对父亲的工作知之甚少,直到三年前,她也来到这座桥,成为父亲的同事,才对这份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2020年9月,金玉婷通过校招进入了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并被分配到济南工务段桥梁车间,成了为数不多的女“守桥人”。“我在桥上走的每个地方,都是爷爷和爸爸走过无数遍的,我敲击的每一个螺栓,都是他们敲过无数遍的。”这座有着百余年历史的铁路大桥,承载着他们家三代人的记忆。
“小时候,我跟着爸爸到过这里,当时觉得这座桥很大很大。”1236米的泺口黄河铁路特大桥,是金玉婷儿时记忆里的庞然大物。入职后,大桥變得不再庞大,成了每日的伙伴,她站在办公室里,就能看见一列列飞驰的列车向大桥的方向驶去。
2020年的冬天,金玉婷经过前期的培训,正式上道作业了,刺骨的寒风让她深刻体会了父亲的不易:“爸爸告诉我,一定要‘长眼,自己的安全自己负责。”桥上有来来回回的火车,桥下有滚滚的黄河水,尽管如今铁路大桥的工作既规范又安全,父亲依然时刻记挂着女儿的安全。
在桥上作业的女桥梁工并不多,在金光辉的记忆里,20世纪70年代时曾有过一个女子班组,然后就是女儿这批新招进来的大学生了。“她以前没干过什么体力活,干活也没有技巧。”弯折钢筋、给混凝板凿孔……这些男桥梁工做起来都不易的活,金玉婷在父亲的指导下慢慢熟练了起来。
看着在桥上风吹日晒的女儿,父亲满是心疼。在桥上工作了三十多年,他很少觉得自己辛苦,但却看不得女儿受苦受累。给女儿做一顿丰盛的饭,是这位朴实的父亲表达爱意的方式。
因为有了这一段桥梁工作的经验,金玉婷和父亲之间多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二人间的感情又加深了几分。去年的父亲节,她用这样的一段话,表达了对父亲的情感:“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岁月如歌,我渐渐长大,白发却悄悄爬上您的发梢。我不再是您怀里的小娃娃,我站在您的身边,和您并肩作战。您用教我写字的手教我拿起工具保障行车安全,保障万家灯火,保护咱们这个家。”
“桥啊,还是那个桥”
在金玉婷看来,父亲一直兢兢业业,为工作、为家庭,却从来没有为过自己,默默无闻,朴素又伟大。父亲的这份责任与担当,是从爷爷那里传承而来的,手中紧紧握着的那把检修锤,也是从爷爷手中接过来的。
但如今的检修工具早已更新换代,金光辉说:“我父亲那时候,检查用的反光镜都是自己做的,我上班之后是用摇车检查,现在都用上了无人机。”时代在变,很多东西早已换了模样,不变的是守桥人心中的责任与坚守。
“刮风下雨,人家都是往家跑,我们是往工区跑。”越是恶劣的天气,越是节假日,他们越要守好岗、值好班,丝毫不能出现差池。2004年的腊月二十八那天,金光辉所在的车间检查组在桥上例行巡检时发现一处螺栓消失不见,仔细检查更是在白雪遮掩下发现一条裂纹贯穿整个纵梁。他们立刻上报,拦停列车,进行抢修。为确保春运畅行,那个春节假期他们全员在岗。
现在每一次维护维修所需要的材料,都要由转岗后负责后勤的金玉婷采购。虽然不在桥上作业了,但她的主要工作离不开大桥。“这两天我在研究水泥的型号、水泥的厂家,确保大桥维修用料的安全。”关于大桥的事情,马虎不得半分。
“这可是文物呢。”金光辉和班组的同事们都对这座大桥如数家珍,济南泺口黄河铁路特大桥始建于1909年,曾是津浦铁路线上的交通要道,历经百年列车依然可以畅行,离不开桥梁工人们的精心维护。 “值班的时候,总会有路过的人过来问,这桥是什么时候建的啊?” 每一次询问,金光辉都会耐心解答,从百年前的建设,到被战火破坏后的修复,他都知晓,“大差不差,都知道”。
不善言辞的他,说起这座大桥话就多了起来。但谈起女儿,他就惜字如金,对女儿的桥上工作表现、对女儿的后勤服务,他的评价始终只有不变的两个字:“还行。”金玉婷觉得:“老爸说的‘还行,就是非常满意。”
明年就要离开这座桥了,金光辉心中有些不舍,但女儿还在这里工作,他和这座桥的连接还在。“桥啊,还是那个桥……”只是桥上的人,换了一波又一波。一桥飞架两岸,天堑变通途,连接了黄河两岸,见证了发展与变迁,也留下了金玉婷一家三代人的足迹。
(未署名图片由国铁济南局济南工务段提供)
(编辑/张媛媛 设计/牟国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