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晓春
语文学习中,同学们应该在熟悉文章内容的前提下,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角度提问呢?
从“推测”展开提问
学习《琥珀》一文时,冯天时提出这样的问题:课文中有一个重要的词语“推测”,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文中为什么会用“推测”呢?
刘夏:“推测”有猜测、揣测之意,就是根据已经知道的,猜想和判断不知道的。
冯天时:发现这块琥珀时,我们知道了里面包有苍蝇和蜘蛛;不知道的是这个包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是怎么形成的。所以我们要精读课文,进行猜想和判断。我做了一个“问题”表格,大家一起来填写哦!
晓晓老师:“琥珀形成”的故事就是作者的推测。可以说,是从“看到琥珀”这一结果,然后倒推事件发生的过程与原因。就如文中所说“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我们围绕“推测”展开提问,不仅可以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而且可以从故事中找出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完成对故事的复述。
从写作顺序展开提问
学习完《琥珀》,晓晓老师趁热打铁,指导同学们学习《飞向蓝天的恐龙》。
白萧然:爬行的恐龙和飞翔的鸟是两个毫不相干的物种,为什么会有关系呢?
陈依曼: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白萧然:文章开头有了——“恐龙演化成鸟”的观点,那课文第二自然段如何承接提出的观点进行论证呢?
陈依曼:这一段按照“发现——假说——依据”的顺序展开,环环相扣,揭开鸟类和恐龙的关系。
白萧然:有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也为科学家打开了推测的大门。课文第三自然段在过渡的同时是如何阐述的呢?
陈依曼: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阐述,由此深化研究鸟与恐龙之间的关系,为下文穿越时空的推理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白萧然:课文第四自然段进行了怎样的科学推测?
陈依曼:首先是时间的推理——两亿四千万年前。接着阐述有一种和狗一般大小的,两条后腿粗壮的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数千万年。随后运用六个“有些恐龙”叙述了其后代繁衍成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白萧然:作者特别提到了什么?
陈依曼:特别提到了一些猎食性恐龙的变化特点。
白萧然:进化到此时,这种恐龙是如何飞翔的呢?课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陈依曼:结合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内容,在第五自然段科学家进行了概括总结,有理有据。所以课文第五自然段起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
晓晓老师:同学们按照“假说——发现——推理——希望”的顺序,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将课文内容梳理得条理分明。
从文章语言展开提问
晓晓老师:除了从文章的写作顺序提问外,我们还可以从下面这些角度来提问:
1.根据文中语句来提问。比如,“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这句话中的“大约”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
2.从标点符号的角度来提问。比如,“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这句话中的破折号有什么作用?
3.从说明方法来提问。《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分别有怎样的作用?
4.从语言文字的表述来提问。比如《琥珀》一文中,“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一句,直接用“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不是更为简洁吗?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5.根据段落来提问。《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中第三、四自然段结构类似,我们可以这样提问: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它们采用了怎样的结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聯系生活实际来提问。如学习完课文《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可以提问:纳米技术还运用在生活的哪些方面?
总之,同学们在学习课文时,不仅要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更要学会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解决、和同学讨论、查阅资料、向他人请教等方法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