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 of Science 和CNKI 瘢痕疙瘩文献循证可视化及对比分析

2024-03-23 09:16:40高俊智皮龙泉罗银利金哲虎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1期
关键词:疙瘩发文瘢痕

高俊智,皮龙泉,罗银利,王 萍,白 伟,金哲虎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延吉,133000)

瘢痕疙瘩是一种常见皮肤良性肿瘤[1,2],好发于人体皮肤张力较高、拉伸强度较低的部位[3,4]。目前针对瘢痕疙瘩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5]、手术以及物理治疗[6]。在过去的70几年里,国内外机构发表瘢痕疙瘩的文献数量在不断增加,面对海量文献,如果我们不采取适当的阅读和分析策略,必然会深陷其中。文献计量学是一种利用定量评估科学文献的跨学科科学[7]。目前,已经开发出许多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和工具,如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它们可以利用数学和统计学方式对海量文献进行评估,可以直观地揭示前沿知识的动态科学发展,以便研究人员更好地掌握该领域当前的总体趋势[8]。本文通过对瘢痕疙瘩中英文献进行梳理,利用VOSviewer和CiteSpace 工具对文章发表年度、关键词、国家、机构及作者等的内容进行可视化分析,快速明确当前瘢痕疙瘩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9],为以后瘢痕疙瘩的研究提供帮助。

1 材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和检索方式

以“瘢痕疙瘩”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进行高级检索,不设定研究类型,最后以“refworks格式下载。”以“TS = keloid”为检索式对 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WOSCC)数据库进行英文文献的检索,将检索结果以“.txt”格式下载保存。两者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

1.2 纳入排除标准与文献筛选

纳入所有检索到的瘢痕疙瘩在线发表文献,选取文献类型为文章(Articles)和综述(Review articles),排除尚未出版、多次发表的,排除会议、科普、新闻等,排除只是关键词或摘要中出现瘢痕疙瘩,内容与其无关的文章,排除数据不全的文章,如缺少作者、杂志名称、年代、机构等。由两位研究者分别进行文献筛选,出现意见不一致讨论解决。

1.3 可视化的研究方法

将下载好的文档导入VOSviewer1.6.19 软件和Citespace6.2.R3 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其中,Citespace6.2.R3 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管理,得到每年年度发文量,并导入到Excel2023进行年度发文趋势统计。使用VOSviewer1.6.19 软件完成对文献中的关键词的自动聚类,并按照时间顺序形成关键词图谱,呈现出不同时间段的研究热点及趋势变化。其中颜色不同代表聚类不同,连线的粗细代表其关联程度的强弱。

2 结果

2.1 CNKI 可视化结果

2.1.1 发文统计

众所周知,年度发文量反映了某研究领域知识量的增减趋势,是评估是否具有研究价值的一项重要指标。排除重复及不符合文献,共获得 2931 篇关于瘢痕疙瘩中文文献。图1为目前国内有关瘢痕疙瘩的年发文量,1954 年开始有论文发表,从 1983 年后的10年间,年发文量的趋势呈缓慢增长;1993 年作为一个拐点,此后发文量开始稳定增长。到了2003 年之后关于瘢痕疙瘩研究的论文数量增速提高很快,2006 年的年度发文量达到历史最高。总的来说,瘢痕疙瘩领域知识量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反映出瘢痕疙瘩研究热度越来越高。图2展示了载文量≥30篇的11本杂志。其中《中国美容医学》的载文量最大,占比为8.3%(n=243),其次为《中国皮肤病学杂志》(n=92)、《临床皮肤科杂志》(n=75)。

图1 1950-2022 年来瘢痕疙瘩中文文献发文量变化趋势

图2 基于CNKI 统计1950—2022 年载文量>30 篇杂志

2.1.2 发文机构以及作者

国内发文量>20 篇的学术机构依次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整形外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整形外科、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山东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美容整形烧伤中心(图3)。

图3 基于CNKI 统计发文量>20 的学术机构统计图

在过去的70几年中,超过2000多个研究机构对瘢痕疙瘩文献的发表做出了贡献。图4显示了各学术机构间合作关系,分为4个聚类。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在其聚类中处于核心地位。可以看到,每一个聚类的研究机构均来自相同的地域。上述结果提示:各个研究学术机构之间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总体上国内研究单位之间合作尚待进一步加强。希望在未来研究中机构间可以通过线上或者线下的方式交流,从而加强合作关系。

图4 基于CNKI 统计已发表文献的学术机构的社会网络分析图

图5 基于CNKI 统计已发表文献的研究者的社会网络分析图

图6 已发表中文文献关键词的社会网络分析图

与学术机构的聚类分析相同,针对研究者的聚类分析显示:国内研究者可分为9个聚类,且不同聚类研究者的合作欠佳(图 5)。上述结果提示:大体上国内研究者间的合作也仅局限于相同的省份或地区,尚未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故研究者间的合作关系尚待进一步加强。

2.1.3 关键词

基于关键词的社交网络分析图(图 6)可知,关键词聚类可分为 5个聚类。主要可以归纳为瘢痕疙瘩的治疗、疗效分析以及发病机制等3个方面。其中聚类 1(即绿色区域)是当前研究相对成熟的区域,可归纳为瘢痕疙瘩一些传统治疗方式。包括局部注射激素、冷冻等关键词。聚类2(即蓝色区域)也可归瘢痕疙瘩的治疗,但较偏向于手术切除、放疗、激光以及联合治疗等方面。聚类 3(即紫色区域)当前发展较为缓慢的区域,可归纳为瘢痕疙瘩的预防。聚类 4(即红色区域)是当前研究最为热门的领域,可归纳为瘢痕疙瘩的形成原因及发病机制,包括成纤维细胞、细胞外基质、细胞增殖、胶原合成、以及动物模型构建。类 5(即黄色区域)是当前研究相对热门的另外一个区域,瘢痕疙瘩的易感基因、组织构建、疙瘩家系等。

2.2 基于Web of Science 的循证可视化结果

2.2.1 发文统计

通过筛除不符合及重复发表的文献,共获得2842篇关于瘢痕疙瘩的英文文献。图7显示了有关瘢痕疙瘩论文发表的时间分布。整体来看,该领域的发文量在不断上升。2012—2016年的5 年间,每年发文量的增长较为缓慢;2017—2022 年的6 年间,瘢痕疙瘩主题的发文量增幅明显(图7)。尤其是2017 后发文量出现了迅速增加,在2019年,发文量均稳定在250篇以上,这表明瘢痕疙瘩研究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该领域研究具有临床价值和发展潜力。

2.2.2 发文作者、国家/机构、期刊

对文献作者进行分析,可以获悉该研究领域的代表学者和核心研究方向。表8 显示在高生产力作者中,发文量最多的是Ogawa,从2012 年至2022 年12 月共计发表63篇文章,获得了1775次引用,篇均被引次数达28次;位列第二的是Bayat,发文量为45 篇,获得了927次引用,篇均被引次数达20 次。从已发表的论文分析,两位学者较为关注瘢痕疙瘩的预防及治疗、病理生理学、模型构建。进一步分析该领域的高生产力国家,表9 呈现了该领域发文量前5的国家由分析表9 数据可知,中国学者在该领域贡献了最多的研究论文(共发表了810 篇论文),占该领域发文量的 28.50%,但文献引用量较少,其次是美国,共计发文578,获得了9806 次引用,篇均被引用量多达16.97。

表8 瘢痕疙瘩发文量前3 的作者

表9 瘢痕疙瘩发文量前5 的国家

对文献所属的期刊进行统计,发现近11 年来,该领域的论文所发表的刊物除了少量综合性刊物外,大部分期刊属于皮肤科领域和整形外科领域,表10对载文量前10的期刊进行了展示。其中载文数量大于70 篇的期刊有《wound repair and regeneration》、《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dermatologic surgery》。载文量依次是126 篇、105 篇、80 篇和79 篇。其中《wound repair and regeneration》属于开源期刊,说明近些年开源期刊的大力发展有力推动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虽然目前实现开放获取的最佳途径上学者们还存在分歧,但研究成果应该免费提供的想法却得到了广泛认同。

表10 瘢痕疙瘩载文量排名前10 的期刊

为了解哪些国家在瘢痕疙瘩研究领域的贡献最为突出,本研究对所有国家的英发文量进行了统计。结果如(图11a)所示。(图11a)中圆点越大,表示发文量最多;节点连线代表关联强度,连线越粗表明两个国家合作发文的次数越多;节点颜色代表不同的聚类。从(图11a)中可以看出,该领域发文国家分布不均衡,顶部效应十分显著,大部分论文为少数几个国家的学者所著。与此同时,德国、英格兰、韩国等国家在瘢痕疙瘩英文文献发表趋势略早于我国,主要考虑发达国家人口基数大、患病人数多有关(图11b)。

图11 国家/地区的社会网络分析图(a)和时序分析(b)

2.2.3 关键词

通过关键词的社交网络分析(图12a)可知,目前主要的关键词聚类可分为以下几个聚类:聚类 1,即黄色区域,是当前研究相对缓慢的区域。主要归纳为瘢痕疙瘩的基础研究,包括细胞凋亡、增殖、细胞外基质等关键词;聚类 1,即绿色区域,是当前研究最为热门的领域。主要归纳为瘢痕疙瘩的机制研究,包括动物模型、成纤维细胞、促癌基因、伤口愈合等;聚类 3、4和聚类 5,即蓝色、紫色区域和红色区域,是当前瘢痕疙瘩研究相对较为热门的区域。可以归纳为瘢痕疙瘩的诊疗、预后及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

图12 已发表英文文献关键词的社会网络分析及时序分析

同时,对聚类后的文献进行时间排序(图12b),可以看出在瘢痕疙瘩的研究初期,研究热点偏向表观研究,出现的关键词语主要为治疗、预防、激光、诊断、手术;后期研究热点则侧重于瘢痕疙瘩统筹管理,出现的关键词语有疗效、管理、通路、蛋白、基因表达、发病机制等,有望从根本上解除瘢痕疙瘩的困扰。

3 讨论

文献计量学最早出现20世纪初,1969年Pritchard首先提出“Bibliometrics”,将其定义为采用数学与统计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描述、评价和预测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的跨学科科学[10]。因此,一个领域的发展可以通过文献计量分析获得。2011年,沈建通率先用可视化方法绘制国内外循证医学主题图、研究领域关系图和循证医学战略坐标图,进而逐步形成了循证可视化研究[11-13]。21世纪以来,计算机科学推动产生了矩阵分析和计量分析等一系列的文献计量来分析软件,其中CiteSpace 和VOSviewer 是最常见的文献计量工具[14,15]。

在对瘢痕疙瘩研究中,涉及 110 个研究领域,说明该内容受到各个领域的关注[16,17]。本研究通过对CNKI和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 数据库中有关瘢痕疙瘩已发表的中、英文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将瘢痕疙瘩目前重点研究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学术组织机构间合作关系进行循证可视化分析。显示中英文文献发表数量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发表英文文献最多的国家绝大多数为欧美以及日韩等发达国家,且欧美国家合作紧密程度较好;其次,发表文献数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然后是美国。以上结果说明,国外和国内的研究机构都在对瘢痕疙瘩进行深入探索。

关键词是论文核心内容的总结和精练,关键词的集中出现可能反映了热门前沿话题,通过 VOSviewer 软件对纳入文献的标题和摘要中的关键词语进行聚类,可以看出中文文献关键词主要可以归纳为瘢痕疙瘩的治疗、疗效分析以及发病机制等3 个方面,同时对聚类后的英文文献进行时间排序,可以看出国内外瘢痕疙瘩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的变化,即研究者已经实现了从个案研究到统筹管理的转变,随着研究不断深入,未来有望从根本上解除瘢痕疙瘩的困扰[18]。

尽管本文对瘢痕疙瘩的文献进行了全面研究,但有些研究方向可能被遗漏,未能包含在本次研究中。但本文分的瘢痕疙瘩当前研究热点及趋势走向仍具有参考价值,相信随着瘢痕疙瘩研究重心的转移,以及理论知识的补充、更多有效的新型药物的应用,以及不同治疗方法的有效联合将为瘢痕疙瘩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理念方向[19]。

猜你喜欢
疙瘩发文瘢痕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木疙瘩山上的岩
趣味(语文)(2021年5期)2021-10-14 07:55:56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小红薯成为金疙瘩
今日农业(2020年23期)2020-12-15 03:48:26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今日农业(2020年14期)2020-08-14 01:10:16
安安琪琪的故事㉑咦?为什么我没有红疙瘩?
妈妈宝宝(2019年3期)2019-03-27 07:35:16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