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虹?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物质丰富的今天,由于教育理念与方法的更新、家庭结构等因素,部分幼儿仍然是自我中心意识浓烈,不会礼让、不会分享、不懂得与人友好交往,这对他们良好个性品德的养成有很大的负面效应。小班幼儿正是一个好模仿的年龄,各种行为习惯都没有定型,是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培养的最佳时期。他们离开依赖的亲人进入幼儿园的新环境后,接触陌生的老师和同伴,活动范围的突然扩大、交往行为的增多,导致一些从未碰到过的矛盾和困难接踵而至。3-4岁幼儿是一生中获得感性经验的敏感期,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设立以培养小班幼儿文明礼仪、塑造良好行为准则为目标,以礼仪实践为抓手、交往感知為支撑的体验课程模式,从小班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聚焦常规课程、主题活动、一日生活、环境创设、特色活动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贴近幼儿真实生活体验的现实情境,充分挖掘、开发指向各领域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构建有利于小班幼儿经验生长的文明礼仪体验课程,助推幼儿文明礼仪的形成。
一、当前小班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误区
(一)内容和形式单一
很多教师在小班幼儿的礼仪教育过程中,都只是要求幼儿入园时与老师和同伴的家长打招呼、离园时与老师告别等,在教师的言行示范、“高压”指示和幼儿的顺从“练习”之下,这些形式化的礼貌行为幼儿基本上能够做到,但总是给人有敷衍的感觉,有的甚至打招呼时都不看对方,更谈不上真诚微笑。他们的行为不是发自内心,更像是机械地完成一项任务,这是因为教师没有从心灵深处激发幼儿讲文明懂礼仪的积极性和欲望,没有将文明礼仪之美渗透到幼儿纯洁的心灵之中。
(二)为了获取表扬而将文明礼仪教育形式化
教师曾经问孩子:“你为什么会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得到的回答是:“有礼貌可以得到奖励、有礼貌老师会喜欢。”事实说明,小班幼儿具有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传统的鼓励性教育方式让幼儿产生了误解,认为有礼貌就可以获得老师的表扬和喜爱。幼儿不明白为什么要讲文明懂礼仪,不懂得文明礼仪的具体内容,更体验不到因文明礼仪给双方带来的愉悦感和幸福感。文明礼仪知识是一个人形成良好礼仪习惯的根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让幼儿懂得文明礼仪的深刻含义,否则就会滋长幼儿的虚荣心,甚至使幼儿变成口是心非之人。
(三)课程游戏化与文明礼仪教育内容融合不够
目前不少教师在课程游戏化实施过程中对文明礼仪教育价值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一种观念是在课程游戏化中重视幼儿独立自主的自然发展,文明礼仪教育会束缚幼儿的行为;另一种观点则是重视幼儿在与同伴互动活动过程中完整性和能力的发展,因与礼仪内容融合度不够而忽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课程游戏化幼儿都很喜欢,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但是却很容易与礼仪教育内容脱节,缺少相应的文明礼仪教育评价,导致礼仪教育失去最佳教育契机。例如:文明礼仪因为没有做到与幼儿在课程游戏化中的体验环境相融合,结果导致幼儿只会在教师的示范指引下使用礼貌用语,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使用文明礼仪的行为却很少。
二、培养小班幼儿文明礼仪行为的重要意义
(一)是小班幼儿学习做人的必修课程
心理学研究发现,3—4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模仿性特点尤为突出,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他们可以通过在生活中模仿正确的礼仪行为形成初步的礼仪意识。习惯要从娃娃抓起,知识需要道德引导,礼仪教育必然是小班幼儿学习做人的新起点。
(二)是家庭和睦幸福的必要条件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见到孩子对长辈的尊敬爱戴,家长心里会无比欣慰,亲子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亲密无间。相反,如果孩子口出脏话、对待老人蛮横无理、在公共场合不守秩序等,就会给家长带来极大的困扰。所以,接受文明礼仪教育既是他们自身成长的需要,又是家庭和睦、幸福的需要。
(三)是孩子幸福的源泉,是新社会的需求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的美誉,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从小注重和深化幼儿的文明礼仪教育,让孩子带着现代化文明礼仪素养进入社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渲染中国的礼仪之邦,是新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不仅是家庭的幸福,更是国家、民族和社会的需要!
三、构建小班幼儿文明礼仪体验课程的途径和方法
陶行知说过:“唤兴味起。”教师应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的具体情况,灵活、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趣味性活动,通过不同的途径对幼儿进行暗示、引导、训练,以培养幼儿的各种常规行为习惯。
(一)学习+领悟,明晰文明礼仪教育理念
教师在小班礼仪教育活动中,通过“文明礼仪大碰撞”之实践、“我和孩子一起行礼仪”等活动中的学习、思考、实践,深刻领会文明礼仪的内涵。围绕小班幼儿的生活实际,营造文明礼仪的游戏环境,创建礼仪习惯养成的情绪立场,开展交往礼仪、规则礼仪、感恩礼仪、遵守公共秩序礼仪等教育活动,让幼儿在操作中、生活中、游戏中习得礼仪知识,实现“课程”与“游戏”的充分融合,以构建适合小班幼儿经验生长的文明礼仪体验课程体系,在知情意行的循序渐进中提高小班幼儿的个人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持续发展。
(二)生动+创新,打造文明礼仪文化氛围
1.创设模仿的环境。
小班幼儿会模仿身边人的一举一动,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相互之间的文明互动行为更要默契,时时做好幼儿的榜样。另外,幼儿会观察、判断同伴行为的好坏,进而自觉评价自己行为。幼儿在活动中文明礼仪经验的呈现也是他们相互之间学习的源泉。教师有目的地对幼儿的文明行为进行引导,给予适时恰当的评价,可以促进幼儿文明礼仪知识的提升。
2.渲染气氛。
教师在教学楼走廊适宜的空间里展示亲子合作立体绘本作品;在活动室内主题墙上布置文明礼仪活动内容;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标识贴在喝水区的地面上,引导他们有序排队喝水;在水龙头旁贴上“文明洗手、节约用水”的文明小贴士;在阅读区设置文明座位、安静阅读、爱护图书、正确阅读等标志,引导幼儿阅读文明礼仪绘本,遵守文明阅读礼仪。
教师每天早上在活动室门前面带微笑迎接幼儿,一声声充满爱意的问候,构成了一幅幅传播文明礼仪的唯美画卷,在教师浓情蜜意的包裹中,小朋友每天入离园都喜滋滋地向老师、家长、小朋友问好、道别,在潜移默化中初步形成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幼儿逐渐适应小班生活后,教师设置“文明之星”专栏展示,将孩子的文明行为一一呈现,为幼儿分享自己或发现的文明行为创设环境,让幼儿从生活体验中感受文明礼仪知识,增强文明礼仪意识。
(三)统筹+安排,构建文明礼仪体验课程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和教育活动中,教师统筹安排,为幼儿创设礼貌用语、互助谦让、耐心排序、团结协作、同伴互动、尊师爱幼、文明用餐等文明礼仪实践的环境,构建文明礼仪体验课程。在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对于孩子的点滴进步用心观察,坚持正能量的评价和正面引导,让他们在生活中关注和实践各种文明礼仪,亲身体会礼仪教育带来的重要成就感和愉悦感。
1.主题活动中学文明。
首先,感恩父母。教师组织幼儿观看妈妈十月怀胎分娩、辛勤工作、照顾生病的自己等影像资料,让幼儿理解妈妈哺育自己的艰辛和对自己浓浓的爱,萌生感恩家人的意识。让幼儿懂得入离园时跟家长问好、道别是文明的行为,是爱的表达,是感恩家人的表现。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和感恩节等特别节日,培养幼儿给家人端水、捶背的行为,增强幼儿关爱家人、为家人服务的意识,亲身感受文明礼仪的力量和感恩的情感。
其次,感恩教师。小班幼儿刚离开亲人接触社会,他们的情感极为敏感,教师只要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释放出一点点爱意,幼儿就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幸福,告诉幼儿入离园时对老师说礼貌用语是爱教师的表现。
再次,对待朋友和长辈萌生亲人般的意识。“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每个人是相互依存的,作为社会中的一员要心存感激,对待每一个人都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看到他们要热情地打招呼问好。明理则通,幼儿在明白了文明礼仪的意义后,会快乐地履行文明之礼,自觉遵守执行一段时间后,就会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最后,观察幼儿的日常行为,生成文明礼仪主题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教师针对幼儿争抢文具的现象,生成《我上幼儿园》主题活动,围绕主题开展玩具大家玩、礼貌借玩具、送玩具回家等文明交往活动,让幼儿在生活体验中学习文明礼仪;针对文明做客现象围绕主题活动《我爱我家》学习进门前先敲门、客人到访倒茶接待等生活中各种礼仪等。在系列主题教育中,幼儿懂得了尊重别人、礼貌谦让、友好相处的道理。
2.生活细节里挖掘文明教育点。
杜威说“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在生活体验中增长经验是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充分挖掘和把握小班幼儿一日生活中文明礼仪教育的契机,最大程度发挥小班幼儿生活体验的独特教育价值。如自主进餐、分享玩具、合作游戏、互帮互助、礼貌问候、感恩谦让、耐心倾听等基本礼仪;散步、入离园时主动与所遇见的人礼貌问好;午睡时安静倾听文明礼仪养成小故事;郊游时携带环保物品、垃圾不落地、自己的垃圾自己处理等,将文明礼仪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激发幼儿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行为意识。
3.游戏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理念。
游戲是幼儿多元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幼儿游戏中巧妙渗透文明礼仪知识,这样幼儿更容易接受。如小班幼儿在娃娃家游戏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引导他们使用礼貌用语进行交流、谦让行为进行交往、分享行为进行互动;在体育游戏《我和花瓶宝宝做朋友》中,孩子们热情地和花瓶宝宝礼貌交往,邀请花瓶宝宝做客、做游戏;在音乐游戏《我的好朋友》中,孩子们感受到了帮助他人的乐趣,加深了同伴间的友情,礼仪之花在孩子们愉悦地交往中悄然绽放。
4.音乐活动中播种文明礼仪的种子。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幼儿园里的音乐活动形式通常有韵律、歌唱、音乐游戏、打击乐等等,这些都是培养孩子文明行为的好途径。比如:在韵律活动“洗脸、刷牙、梳头”中教育幼儿早晚刷牙、洗脸,保持良好的仪表、仪态;在歌唱表演《对不起,没关系》中增强礼貌意识;每次音乐活动开始时“小朋友们好!”“老师,您好!”的互相问好,可以在幼儿心中悄然洒下文明礼貌的种子;利用《让座》《好娃娃》等歌曲教育幼儿尊敬老人、关心老人,培养为他人做事的良好品质;在《国旗国旗我爱你》歌声中,幼儿认识国旗、参加升旗仪式、行注目礼等,尊敬、热爱国旗的情感油然而生,能够体现出良好的礼仪风范;音乐游戏“找朋友”中的“敬礼、握手”、手拉手转圈、挥手“再见”等行为,对幼儿接受文明礼仪教育的正面影响很大。在打击乐活动中,提醒幼儿不让乐器随便发出声音、轮到自己演奏时再敲打节奏、学做文明观众、尊重并注视别人指挥、不随意走动讲话或吃东西、演奏结束后轻轻整理乐器、向观众鞠躬道谢、为成功的表演鼓掌等,都充分说明打击乐活动是一个友好交往、“礼”尚往来的礼仪活动。
(四)探索+实践,发挥文明礼仪的教育价值
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进行礼仪教育,教师需要准确把握教育内容,并将其有效渗透到游戏当中,深化幼儿礼仪知识的学习体验,规范其礼仪行为,进而养成其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实现礼仪教育的价值。
比如,游戏过程中洋洋和浩浩是好朋友,但是洋洋踩了浩浩一脚,两人产生矛盾,友谊破灭。对此,教师观察在眼里、记在心里,在游戏结束后教师生成角色情境表演游戏:蓉蓉和糯糯是一对好朋友,一天蓉蓉不小心打了糯糯的手,糯糯很生气。蓉蓉急忙跑到糯糯面前道歉:“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因为蓉蓉及时、真诚地道歉,糯糯原谅了蓉蓉,两个人重归于好。观察了情境表演后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在和小伙伴玩耍时遇到过这个问题吗?你是怎么做的呢?”在教师的引导下,洋洋向浩浩道歉:“对不起,我不是故意踩你的脚的。”这时浩浩也感到抱歉:“对不起,我也不应该向你发脾气。”两个人拉钩言和。
教师在游戏活动评价过程中有效组织文明礼仪行为互动交流和总结,既可以实现课程游戏化与文明礼仪教育内容融合,又可以强化幼儿对礼仪的认知、内化幼儿的文明行为习惯。孩子们可以在不同形式的文明礼仪活动中提高判断能力、培养活泼机智的性格、提升礼仪交往能力,在幼儿“知行合一”的情形下,使礼仪教育真正实现促进幼儿道德品质发展的价值。
四、结语
一个人知书达理的内在涵养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经过后天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的感知与实践养成的。礼仪教育是培养未来人才具备优良道德品质的重要基础,幼儿良好礼仪习惯的养成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石,教师要针对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挖掘文明礼仪教育内涵,积极构建有利于小班幼儿经验生长的文明礼仪体验课程体系和研究,这一过程是动态的、变化的、反复的。在小班礼仪教育活动中,教师要一直不断学习、探索、研究,以提升自己专业化水平,让礼仪教育在小班幼儿生活中焕发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