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学视阈下傣族武术发展动力、困境与纾解方略

2024-03-23 03:05华闻涛黄光伟
武术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傣族武术民族

华闻涛 黄光伟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4

1955 年,美国学者J.H.斯图尔德提出了文化生态学理论, 主张从人、自然、文化和社会生态关系中寻求文化发展规律, 探索民族文化发展范式,作为生态学理论研究的分支学科,正逐渐应用于民间民俗体育研究领域并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傣族作为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区。在自然、人文地理因素的影响下,勤奋英勇、纯朴善良、能歌善舞的傣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新性地融入舞蹈动作、汲取飞禽走兽神态中的武韵,创造出集技击动作于一体、特色显著的武术文化体系,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民俗活动等文化资源。伴随时代的发展、经济发展速度和城镇化水平不断加快,民族体育文化形态受到外来文化的持续干扰,傣族武术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文化生态环境的变迁加速了傣族武术变异、流失与消亡。傣族武术作为拥有深厚民族文化特色与武术文化底蕴的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是满足当地人民健身需求、提高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是乡村振兴建设、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

1 文化生态学视阈下傣族武术发展的动力

1.1 政策支持

2009 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挖掘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2017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建设体育强国;《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工作,推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传承。2018 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指出要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理论建设,丰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推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文件指出要鼓励、支持、积极开发民俗项目,推动乡村特色文化发展模式。2019 年,《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文件指出要加强优秀民族体育、民间体育、民俗体育的保护、推广和创新,推进传统体育项目文化的挖掘和整理。2021 年,《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 年)》指出要推动武术、健身气功等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出去”。2022 年,《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要加强优秀民族体育、民间体育、民俗体育的保护、推广和创新。国家相关政策的发布体现了国家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视,为傣族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加强傣族武术的挖掘、整理、保护工作,促进傣族武术的可持续发展。

1.2 内涵丰富

傣族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分化、融合、重组等形成的独立民族。武术是傣族传统体育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傣族武术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汉代傣族武术就已初具雏形,发展到唐代时期,傣族武术逐渐形成体系。特殊的生活方式与文化习俗造就了傣族丰富且特色鲜明的武术内容,傣族先民通过对飞禽走兽的观察、模仿,创造出快慢相间,刚柔相济的傣族武术,其中又以孔雀拳最具代表性,拥有着“凤凰拳”的美称。傣族武术项目内容丰富、拳械兼备,傣族象形武术充分模仿各种动物形态,有象拳、狮拳、猴拳等,器械有单人单刀、单人双刀以及双人对打等。傣族武术揭示了自然地理环境对傣族传统体育活动形成启示作用,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精神,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鲜明的人文特征。水在傣族有着特殊的含义,傣族水文化认为水是万物的本源,在傣族人民心中水是吉祥的、圣洁的、美好的。傣族武术动作行云流水,表演细腻、轻灵,体现出水文化对傣族武术的渗透。

1.3 社会需要

我国55 个少数民族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内涵丰富,凝练着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风貌、文化价值和精神思维。2013 年,傣族武术被列入云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傣族武术作为傣族优秀传统文化代表,发展傣族武术是响应国家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号召的重要体现。傣族武术是傣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典型代表,在傣族聚居地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傣族武术的推广有助于丰富傣族聚居地全民健身方式,推动全民健身战略与体育强国建设的不断落实。文化全球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外来文化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造成巨大冲击,文化自信是傣族武术传承发展的前提,挖掘、整理傣族武术文化有利于树立傣族人民坚定的文化自信,提升傣族民族文化认同感。傣族武术有着较高的技巧性,是各肢体协调配合的活动,通过练习可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促进身体机能的发展,并且习练傣族武术还可以愉悦身心,抒发情感。

2 文化生态学视阈下傣族武术的发展困境

2.1 民族文化认识不足,认同感降低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智慧结晶与精华所在,文化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助力民族文化认同的坚实基础。傣族武术作为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健体强身、愉悦身心的作用,还能让人领略到傣族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感受傣族深厚的历史沉淀。但在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现代年轻人所处的是多文化共存的环境,民族文化的继承者被潮流文化所影响,对自身民族文化的关注度不足,民族文化认同感降低。面对当下多元文化的价值取向选择,很难再保持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坚守,民族传统文化也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渐被同质化。伴随民族文化继承者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识不足,逐渐导致部分民族文化的失传,傣族武术被现代竞技体育运动取代的现象逐渐加重,傣族武术面临着失传的风险。并且,现代生活环境的巨大压力也直接影响着现代年轻人的选择,由于傣族武术带来的经济收益有限,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远离傣族武术。长此以往,间接导致年轻一代傣族人对傣族武术的认同感降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造成了现如今傣族民族文化逐渐认识不足,认同感降低的状况。

2.2 社会发展对傣族武术的冲击

随着时间的推移,傣族武术逐渐被现代大众体育项目取代,现一辈年轻人在上学期间为了融入集体会学习新的运动项目,在学校体育课中,教师教的多是现代体育项目,傣族学生基本接触不到本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而且这部分学生回家后反而会引导周围的人参与现代体育运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生活节奏加快,傣族人民生活方式和过去不同,通过学习武术去保护自身安全的需求逐渐消失,现在傣族人民强身健体的需求也有更多的方式可以满足。各种场地设施以及健身场所的不断完善,种种生活方式的改变,都使得傣族武术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文化运动和现代科技的发展对傣族武术产生了最直接的影响。城市化进程加快了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使得人们少有闲暇时间进行武术练习,生产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傣族武术的传承和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使得傣族武术在当下的环境中显现出不适应性,但这种改变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表现,是社会发展的正向变迁,傣族武术需不断创新发展才能与现代新的生活方式和生产劳动方式相适应。

2.3 傣族武术传承体系不完善

从法律制度体系来看,虽然从国家到地方政府层面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来保护我国优秀的民族历史文化,但这些政策多为宏观指导性的文件,这些宏观指导性文件对地方具体保护措施的指导力有限。从保护机构体系来看,针对傣族武术尚未建立专业的人才保护队伍,傣族武术的管理、保护、挖掘工作尚不能精准化展开。从公众参与体系来看,目前,傣族武术的保护、参与人员多为民族文化研究所、政府部门管理者、专业类体育学生等人群,而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较低。从国际交流与合作体系来看,傣族武术的开展主要呈现在傣族人民聚居的泰国、老挝、缅甸等国家,傣族武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还局限在南亚及东南亚地区,国际化交流与合作体系尚未搭建完成。从科研与传承体系来看,应针对傣族武术建立科学研究机制和文化传承机制,加强对傣族武术的挖掘、整理工作,丰富傣族武术内容,挖掘其文化精神内涵。从教育宣传体系来看,傣族武术的传承阵地已由村寨逐渐过渡到培训机构和学校,但是这种转变导致傣族武术内容的消减,傣族武术文化精神的缺失。

3 文化生态学视阈下发展傣族武术的纾解方略

3.1 挖掘傣族武术文化内涵,提升民族文化认同感

傣族武术作为中华武术文化与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傣族武术历经悠久的历史发展,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历史底蕴是傣族武术传承发展的不竭动力。傣族武术能够形成如今的文化生态系统,与傣族悠久的文化发展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彰显了傣族人民英勇、纯朴的民族性格。传承和发展傣族武术需要不断提升傣族武术文化的影响力,增强傣族武术的文化认同感。我们应深入挖掘傣族武术的文化内涵,丰富傣族武术文化理论,让更多人认识到傣族武术对于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发展的重要性,提升傣族人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积极探索傣族武术助力身体健康的功能,凸显傣族武术的健康价值,构建其文化自信,促进社会大众对傣族武术文化的认同。

3.2 加强政策扶持,增强傣族武术的适应能力

傣族武术的传承与保护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政策的引导,傣族武术科学化、系统化的保护工作需要政府的保驾护航。政府作为地方公共服务机构,拥有较多的话语权和资源,在傣族武术文化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应发挥带头作用。政府主管部门做好总体规划,积极承担保护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责任,完善傣族武术保护的政策法规;加强傣族武术传承人培养工作和傣族武术推广活动的费用保障;鼓励和引导社会其他组织参与到傣族武术的保护传承工作中。随着傣族武术表演活动的增加及傣族武术套路竞技化、规范化的改变,傣族武术已逐渐融入到现代化社会中,但还没有完全适应现代化发展节奏。因此,在开展傣族武术传承工作时,要增强傣族武术的环境适应能力,尽快探索傣族武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方法。

3.3 修复傣族武术传承空间,完善傣族传承体系

传承空间是傣族武术发展的重要条件,没有共同的文化空间,傣族武术就无法继续发展,文化空间能真实呈现傣族武术,是傣族武术衍生发展的重要物理空间。因此,我们要修复傣族武术生存的原生环境,为傣族武术营造一个良好的传承环境。傣族武术的传承体系涵盖传承主体、传承内容、研究保护、宣传等众多方面,传承体系的完善是傣族武术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人”是传承的决定性因素,传承人的主观选择决定了武术传承的质地。我们应保护现有传承人的积极性,拓宽傣族武术的传承渠道,建立专业的人才保护队伍,积极引导民众参与,明确普通民众的传承主体地位;大力挖掘、整理傣族武术内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发展,促使傣族武术的活态传承;创编傣族武术规定套路,积极参加各级体育赛事,提高傣族武术的知名度,促进傣族武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等。

3.4 拓宽传播路径,提高傣族武术知名度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傣族武术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互联网让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更加快捷化、多元化,现代互联网已逐渐发展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首要途径。将傣族武术通过视频、音频的形式在互联网上展示出来,可以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互联网看到傣族武术,了解傣族武术,提高傣族武术的知名度,有利于傣族武术的推广与宣传,为傣族武术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帮助。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全球性、实时性、海量性等特点,在传统推广方式的基础上,积极适配现代化媒体渠道,实现线上线下双渠道传播,利用短视频平台、在线视频平台等方式,促进傣族武术的传播。依托新时代的信息技术,是武术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突破,也是武术文化保持生命力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傣族武术民族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我们的民族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译对其民族发展的作用
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