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淑兰
幼儿教育时期是幼儿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启蒙阶段,这一时期的教育模式有着许多鲜明的特点。幼儿年龄以及认知能力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决定了教师在开展幼儿教育活动时必须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法,以充分激活幼儿主动参与学习和互动的兴趣,保障幼儿教育工作得以有效开展。游戏化教学是一种以游戏为载体的教学方式,通过将教育元素融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寓教于乐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同步提高,从而达到优化幼儿教育的最终目的。为此,在幼儿园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数学教学和游戏化活动进行巧妙融合,选择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逐步推进数学教学活动,助力幼儿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一、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的意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应以游戏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这为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和思路。数学教学游戏化的本质就是将数学知识以游戏化的方式进行呈现,促使幼儿在积极参与游戏互动的体验中主动汲取数学知识,活化幼儿学习思维,为幼儿今后更好地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数学教学游戏化的内涵来看,这种教学方式主要为了满足幼儿学习认知的实际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幼儿的积极参与和互动。从数学教学游戏化的实施过程来看,其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数学教学游戏化能够吸引幼儿的学习注意力,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数学课程相较于其他学习资源而言,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对幼儿园的幼儿来说,在学习过程中受限于自身的认知能力等客观因素,传统教学方式很难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而且,长时间枯燥的学习活动也会让幼儿产生抵触情绪。数学教学游戏化活动更契合幼儿认知和学习兴趣特点,在实际应用环节可以很好地吸引幼儿的学习注意力,使其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相应的数学知识,这有利于幼儿学习兴趣的激发。
其次,数学教学游戏化有助于幼儿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一方面,在幼儿主动参与的游戏互动中,幼儿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十分强烈,为教师渗透数学知识以及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另一方面,在数学教学游戏化的过程中,教师一般会将玩具、游戏材料等物品作为载体,用多样化的游戏活动为幼儿呈现数量关系、空间关系、图形关系等数学知识内容。幼儿在学习时也会潜移默化地对这些数学知识以及思想有所了解,为后期的数学学习做好铺垫,促进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
二、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的应用原则
3—6岁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活泼好动,在日常生活以及幼儿园学习过程中,对于外界各种新鲜的事物具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这一年龄段的幼儿受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身心发育特点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参与各类学习活动时注意力的集中时间较短,外界事物很容易分散幼儿的学习注意力。基于幼儿这一实际特点,在开展数学教学游戏化活动时,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参与游戏互动,同时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师需要遵循一定的应用原则,确保数学教学游戏化活动的顺利开展。具体而言,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的应用原则包含以下三方面:
一是适应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主要是指教师在预设数学教学游戏活动时,要切实从幼儿身心发育的实际特点入手,选择难易程度适中、游戏活动层次明确的游戏化活动作为载体,有序开展数学游戏化教学活动,确保所选择的游戏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另外,为了保障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质量,教学游戏的形式要尽可能新颖,确保幼儿能够自愿参与到学习游戏中,切實提高数学教学游戏与幼儿学习特征的适应性。
二是多样性原则。从以往幼儿教育经验来看,幼儿对新颖的活动形式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参与兴趣,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熟悉之后,这种积极参与的学习兴趣和互动体验会逐步消退,幼儿也会被其他活动所吸引。另外,长时间单一、枯燥的游戏形式很容易让幼儿出现厌倦的情绪,甚至还会导致幼儿对数学活动产生抵触心理。基于此,在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丰富教学游戏的呈现方式,避免教学游戏设计过于单一的问题出现,以层次多样、种类丰富的数学教学游戏为载体,持续激活幼儿主动参与互动和学习的兴趣,助力幼儿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三是全员性原则。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由于幼儿的性格特点不同,在参与游戏和学习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也会有很大差异。在带领幼儿参与数学游戏活动时,如果教师忽视了这种差异,很可能导致部分幼儿被逐步边缘化,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全员性原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幼儿参与数学游戏活动时,能够切实关注到每一名幼儿的实际学习动态,确保所有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以此保障幼儿整体素质和学习质量得以均衡提升。
三、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的实施策略
(一)优化游戏化教学目标,明确方向
幼儿园数学教学作为幼儿学习启蒙的一种形式,在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渗透数学意识和一些基本的数学常识,目的在于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从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活动的开展现状来看,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功利性目的过于突出,详细地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学目标,要求幼儿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并非引导幼儿在置身游戏化学习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这种教学情况的存在,不仅有悖于数学游戏化教学活动的开展初衷,也与国家所提倡的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要求相悖。因此,教师有必要结合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的实际需求,对游戏化教学的目标做出进一步的优化设计,以生成性教育目标和表现性教育目标代替以往的功利性教育目标,为数学教学游戏化活动的顺利实施明确方向。
例如,在带领幼儿参与“8是变形金刚”这一教学游戏时,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为“通过与同伴的协作,一同完成游戏活动,了解8的分解与组合。”为了进一步增强教学游戏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可拆卸的变形金刚作为游戏辅助教具,将数字8拆分后的数字分别粘在变形金刚的各个部位,然后将变形金刚的各部位进行拆解,打乱顺序以后指导幼儿进行拼装互动。在这种游戏化的学习体验中,幼儿通过积极参与互动体验,可以真实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生成乐趣,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了解到数字8可以拆分为哪些数字?哪些数字组合在一起可以构成数字8?基于明确教学目标的引领,不断提高幼儿参与数学游戏化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在明确目标的导向下,切实保障游戏活动开展质量。
(二)巧设游戏化教学活动,提供保障
游戏化教学活动作为幼儿数学学习的重要载体,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的设计是否科学直接关系着幼儿数学学习的最终效果。在日常教育活动中,部分教师习惯依据自身的教学经验预设各类教学游戏活动,忽视了幼儿实际的学习兴趣、性格特点等差异性因素的影响。这种以教师主观经验为依据的教学游戏活动,很容易导致幼儿在参与学习和活动时出现积极性不高、互动体验不强等一系列问题,影响数学教学游戏化的整体质量。基于此,在预设数学教学游戏活动时,教师要着重关注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特征,基于幼儿实际认知水平设计各种富有趣味性、实践性以及教育性的游戏活动,切实提高寓教于乐的育人效果。在具体设计环节,教师要先确定适宜的教学工具和游戏活动载体,充分发挥数学教学游戏对幼儿学习以及成长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基于多样化的教学游戏活动满足幼儿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则以游戏活动为载体,促进幼儿的学习意识以及数学思维意识逐步形成,辅助幼儿逐步建立学习自信心,为幼小衔接做好铺垫、提供保障。
例如,在围绕“认识数字”这一教学主题设计游戏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对事物的认知往往基于生活经验这一认知特点,巧妙地融入幼儿所熟知的各类生活化元素,如筷子、小黄鸭玩具、小红旗等,让幼儿在联系生活经验的游戏活动中自主发现生活中都有哪些数字。从外形上来看,每个数字都有什么特征?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各个数字像什么?通过这种趣味性的游戏活动,将数学教学和幼儿生活进行紧密关联,引导幼儿从生活经验入手进行学习和互动,以此优化幼儿的学习体验。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调动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游戏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在游戏过程中增加一些奖励的内容,在幼儿回答出正确的答案之后为其奖励一朵小红花,最后获得小红花最多的幼儿可以评为当堂课的学习小能手,并为其发放一个小玩具作为奖品。这种富有趣味性和竞赛性的教学游戏,可以促使幼儿全身心地参与其中,数学教学的质量也能在幼儿积极参与的互动体验中得到保障和提升。
(三)投放游戏化教学材料,丰富形式
在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不仅要结合幼儿身心发育的实际特点,选择适合幼儿认知水平的教育方式讲解数学知识,还要根据数学教学游戏化活动的实际落实需求,为幼儿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游戏环境,确保幼儿学习活动得以有序开展。如上文所述,在日常学习和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对于一成不变的活动类型和内容会逐步丧失参与兴趣。基于此,为了充分发挥数学教学游戏化活动的育人价值,同时保障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教师需要根据日常游戏活动的推进情况,持续投放多样性的游戏材料,避免因长时间反复使用某一类游戏材料而影响幼儿主动参与互动的积极性,为幼儿更好地参与数学游戏注入更多鲜活的动力。
相比其他数学教学活动,幼儿阶段的数学游戏化教学活动更加强调让幼儿在实践动手中形成相应的数学概念。所以,在选取幼儿游戏材料时,教师要围绕数学教学游戏化活动的主题和幼儿现阶段的认知特点进行科学选择,既要保障游戏材料的新颖性,又要突出其教育适应性和多样性特征,以便给幼儿带來更好的游戏体验和学习感受。
仍以“数字分解和组合”这一主题学习活动为例,除了投放一些变形金刚的玩具作为教学活动的游戏材料之外,教师还可以在后续的教学游戏中逐步投放一些可拆卸的火车模型和结构游戏材料作为辅助。在教学应用时,分别在火车头以及火车的各节车厢上标记不同的数字,指导幼儿学习小组先抽取一个火车头,然后根据数字分解或者组合的要求去自主找寻对应的车厢,最终拼接完成一列完整的小火车。通过这种创新型游戏材料的投放,幼儿参与游戏和学习互动的兴趣可以得到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游戏的活动形式也能得到有效丰富。
(四)做好游戏化教学指导,全面发展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能充分凸显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核心地位,这一教学要求在各个学段的教学过程中都得到了很好地落实和执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部分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仍存在缺乏对这一教育要求正确解读的情况。由于幼儿年龄较小、自我管理意识较为薄弱,在参与各类游戏以及学习活动时需要教师进行实时引导和管理。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指导水平都将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质量。基于此,为了确保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活动的顺利实施,切实发挥游戏化教学对幼儿学习的促进作用,教师有必要在以往的教学指导经验之上进一步做出优化和调整,助力幼儿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大胆地动手操作和实践创新,自己只需要做好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即可。当幼儿学习行为偏离预定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借助教学引领的方式让幼儿自主回到数学教学游戏的“正轨”之上,避免严厉制止等行为的出现,最大程度上维持幼儿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兴趣。另外,在幼儿探究抽象的数学概念以及数量关系时,教师可以从幼儿认知的矛盾点入手做好教学辅助工作,鼓励幼儿通过自主思考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己解决问题。当幼儿遇到无法自主解决的问题时,教师需要从幼儿视角和认知水平入手,和幼儿一起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但要帮助幼儿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还要逐步教会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教学指导的形式动态调控幼儿游戏活动的进度和对知识的汲取情况,循序渐进地提高幼儿实践学习的质量,助力幼儿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对游戏化教学的价值以及应用原则有一个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将明确的教学目标作为引领,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游戏活动、投放丰富游戏材料以及优化教学指导等多种形式,切实保障幼儿学习活动的真实发生,为提高幼儿参与互动与学习的质量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