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藻分池模式养殖缢蛏试验

2024-03-22 08:06钟幼平汪春林黄世彬
科学养鱼 2024年2期
关键词:缢蛏硅藻肥水

钟幼平,汪春林,黄世彬

(1.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2.福建海大饲料有限公司,福建 漳州 363900)

缢蛏是我国四大养殖贝类品种之一,养殖区集中在闽、浙一带。缢蛏多分布在软泥或沙泥底质的中、低潮区,喜栖息在埕面稳定的泥沙质、沙泥质和软泥质的滩涂上。缢蛏属于广温性贝类,生长适温为8~30℃,可忍受-3~0℃的低温和39℃左右的高温。缢蛏属广盐性种类,盐度在7~26时其活动能力强,盐度低于4或高于29时活力显著减弱。河口处的缢蛏生长快,产量高。缢蛏食料种类以骨条藻为最多,占饵料生物的91.5%;其次为舟形藻、圆筛藻、小环藻等。除活饵料外,缢蛏还摄食有机碎屑、微小泥沙颗粒等。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位于福建省第二大河——九龙江入海口,海区初级生产力较高。龙海市养殖面积有6万亩左右,因受九龙江的影响,大部分养殖区盐度在5~20,适合缢蛏养殖。近年来当地养殖户因地制宜,开展缢蛏和微藻(以硅藻为主)分池养殖模式进行缢蛏养殖,效果良好,具有较好的推广潜力。本文根据当地养殖模式进行了贝、藻分池模式的缢蛏养殖试验,优化了养殖参数,以期为该模式的推广提供较优的数据支撑。

一、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点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紫泥镇。用土埂将养殖池塘分为6个小池,每个小池面积约7.2 亩,按照1∶(3~8)分别设计贝、藻池面积比例。如图1所示将每个小池塘分隔成养蛏塘和肥水塘(培藻池),分别编号A~F。蛏埕占养蛏池面积的60%,埕凸起,四周低洼,便于排干池水。投苗前10 天自然纳潮进水,水深控制在1~1.5 米。进水时用40 目的网袋阻挡鱼、蟹等敌害生物进入池塘。按照池塘总面积泼洒20 千克/亩尿素进行肥水。2022 年10 月10 日投放规格10 000 粒/千克的缢蛏苗种。按照养蛏池的面积计算,每亩投苗50万粒。养殖期间每天水体交换在5%~10%。纳潮后在肥水池每亩增施2千克尿素。养殖期间根据天气和水色变化,在所有试验池中适时适量投放肥水产品(表1)。2023 年2 月20 日,缢蛏生长至60粒/千克左右开始收获,至6月结束。

表1 不同肥水产品组合使用 千克/亩

图1 蛏藻分池养殖示意

二、养殖效果及经济效益

养殖至2023年2月,部分缢蛏个体生长至6~8 厘米,规格达到60 粒/千克左右,开始采收出售。小规格个体继续养殖,每月出售1次。至6月5 日所有缢蛏收获完毕,平均亩产3 950 千克。贝池亩产量随贝池面积占比降低而呈先增高、后下降趋势,在贝、藻池面积比为1∶7 时达到最高,为4 958.5 千克/亩;总产量随贝池面积占比降低而呈先增高、后下降趋势,在贝、藻池面积比为1∶5时达到最高,为5 400千克。

按照商品蛏24元/千克计算,每千克需要肥料3 元、人工3 元、塘租4 元、蛏苗2 元,利润可达12 元/千克。贝、藻池最高总产量为5 400 千克,按照养蛏与肥水池的总面积7.2亩计算,利润可达9 000元/亩。

三、讨论

我国缢蛏养殖主要有滩涂播种和池塘养殖两种模式。滩涂播种是传统的养殖方式,在潮间带人工整理蛏埕,利用海区自然生产力进行养殖。虽然养殖成本低,但要依赖滩涂自然条件,且抗灾防害能力差。池塘养殖是新发展的一种养蛏模式,由于可以人工肥水,缢蛏饵料供给充足,生长速度快,产量高。

池塘养殖模式可分为贝、藻同池和虾蛏混养两种方式。贝藻同池养蛏方式主要在福建省宁德和漳州沿海地区,在同一土塘整埕播养缢蛏。虾蛏混养模式是在养虾池中套养缢蛏,利用养虾过程中形成的有利于滤食性贝类生长的生态环境养殖缢蛏。这种模式主要分布在浙江沿海地区以及福建宁德部分沿海地区,主要目的是养殖对虾。

池塘养蛏的主要饵料是硅藻。硅藻壁薄,容易被缢蛏消化,吸收利用率高。相对于硅藻,绿藻细胞壁厚,主要由纤维素组成,难以被缢蛏消化吸收。福建龙海地区池塘在高温季节比较容易长绿藻,很难做出硅藻水。此外,夏季高温时池塘底质容易发臭,养蛏死亡率高。

目前龙海地区池塘养蛏主要在冬季进行。冬季采用贝、藻同池的养殖方式,肥水时需要考虑对缢蛏的影响:一是无法高强度肥水,二是硅藻密度不高。缢蛏持续地摄食降低了硅藻的增殖速度,在连续阴雨天气时这种影响尤为显著,会导致池塘中硅藻丰度不稳定。

贝、藻分池养蛏模式解决了贝、藻同池藻类丰度低且不稳定的缺点。肥水池水体中的藻种经过人为肥水充分繁殖扩增后,养殖水体藻类丰度更高,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养蛏池,保证了充足的饵料供应,缢蛏生长快、产量高,且蛏肉更肥满、口感更佳。养蛏需要大量的硅藻,因此要养好蛏,肥水至关重要。选用好的肥水产品如活菌等,经过科学合理地搭配,培育出来的硅藻更浓,稳定性更好。紫泥养蛏户经过几年的试验和实践已逐步形成一套肥水技术,使用肥水产品可以起到很好的肥水效果,几种效果较好的组合可以在4~5 天内将硅藻浓度培养至1 000 万个/升的水平,组合5和组合6甚至能达到2 000万个/升。

龙海紫泥养殖蛏的区域主要在军垦农场和甘文农场,养殖面积在8 000亩左右。目前,泉州和云霄尚有4 000亩左右缢蛏养殖面积,这些地区的生产方式主要是贝、藻同池养蛏,如果能推广贝、藻分池养蛏模式,可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对渔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缢蛏硅藻肥水
硅藻——海里的“生物宝石”
硅藻实验室“打工记”
早春水难肥,了解原因最重要!正确肥水,这三样必须补
苏北沿海缢蛏养殖死亡的原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沿海缢蛏养殖春季肥水技术
硅藻指数在水环境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分析
既要环保,还要产量,鱼和熊掌如何兼得——谈新形式下如何肥水
硅藻泥涂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宁波近岸海域缢蛏有机氯农药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