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出版社大运河图书选题的运作与出版
——以南京出版社为例

2024-03-22 22:34徐智
新闻传播 2024年2期
关键词:大运河丛书运河

徐智

(南京出版社 江苏 210016)

大运河是中国历史上贯穿南北的大动脉,承担着漕粮运输、商旅交通、军资调配、水利灌溉等功能,不仅加强了全国各地区间的政治、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而且维护了大一统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其沿线遍布城镇、码头、仓库、船闸、桥梁、堤坝等各类遗存,构成了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罕见的线性文化带。2014年6月,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并很快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出版界也不例外,有关大运河的图书选题自然而然地成为当今出版的热点。

最近几年来,全国各大出版社陆续推出了一批有关大运河题材的精品力作。根据笔者粗略统计,仅列入“十三五”“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专项规划的相关图书选题就有十余种,其中不乏《中国运河志》《大运河画传》《中国大运河专志系列》这样的鸿篇巨制和扛鼎之作。众所周知,大运河图书选题政治站位高,牵涉面较广,投入巨大,多由出版界的大社名社承担,而在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当下,地方出版社面对如此优质的图书题材,又该如何根据自身的特点有所作为呢?

笔者所在的南京出版社,是由原国家新闻出版署于1988年4月13日批准成立的全国15家城市出版社之一。建社三十多年来,南京出版社始终以“积累文化、传播文化、创新文化、发展文化”为己任,目前形成了以南京地方文化为主,人文社科和少儿文艺为两翼的出版格局,并拥有一批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和特色图书。2021年,南京出版社荣获“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先进集体”称号,《世界记忆名录——南京大屠杀档案》(全20册)、“中国工业遗产故事”丛书分别斩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第三届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图书奖。

作为一家以地方文化为特色且规模不大的出版社,南京出版社在方兴未艾的大运河题材出版热中找准方向,精耕细作,持续发力,近几年来陆续推出了《南京历代运河》、“流动的中国”丛书以及“大运河人物故事”丛书等一批富有特色的大运河图书,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出版特色。作为图书项目的实际主持者,笔者认为只要找到合适的选题切入口,以高标准打造图书项目,地方出版社同样大有可为。以下根据南京出版社在图书出版过程中的一些做法,笔者思考与总结了该社运作大运河图书选题的基本特点,供出版业同行参考。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量力而行,精准发力

对于任何一家出版社而言,追逐热点,推出精品,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本是无可厚非之事,但更应做到量力而行而不是盲目跟风,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出版优势,力所能及地策划和开发合适的选题。这是因为:一来诸如《中国运河志》这样体量庞大的出版工程,虽然效益可观,但没有足够实力的出版社难以持续投入和有效驾驭,往往会造成“烂尾工程”;二来围绕同类图书题材推出的大量跟风之作,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出版资源,同时也会对出版社的自身形象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地方出版社涉足热点选题首先需要做好的是“选择题”。

南京出版社涉足大运河图书选题首先是从自己擅长的地方题材开始的。机缘巧合,2018年恰逢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如火如荼开展之际,省内各市纷纷开展大运河沿线遗产调查和研究工作。这一工作之前在南京尚属空白,调研课题启动之际,南京出版社审时度势,及时策划了《南京历代运河》一书。图书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过去人们只知道南京境内的长江、秦淮河、金川河等,对本地的运河知之甚少,由于具有较大新意,图书很快销售一空。应该说,这个选题给了出版社极大的鼓舞和肯定,自此之后,南京出版社开始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发策划大运河图书选题。

从自身擅长的题材入手同样在南京出版社策划出版的”大运河人物故事“丛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人物故事题材是南京出版社多年来的优势出版板块,如“十三五”期间重点打造的“抵御外侮——中华英豪传奇”丛书,先后被列入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成为常销品种,销售数量突破百万册。南京出版社在经过充分调研后发现,目前市面上有关大运河的图书,集中在河道变迁、漕运制度、城镇商业、文化风俗等方面,有关大运河人物的研究相对薄弱,而“人”恰恰又是两千多年来大运河历史变迁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讲好大运河杰出人物的故事,传递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是一个极具意义且操作性很强的图书选题。在邀请专家经过几轮论证并得到充分肯定后,“大运河人物故事”丛书应运而生,并取得了市场的关注。

无论是地方题材还是人物题材,纵观南京出版社策划的大运河图书选题,基本都是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入手,而不是贪全贪大贪多。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做到扬长避短,精准发力,这样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出版风险的可控。

二、层次多样,定位多元

作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大运河图书选题无疑能够吸引相当一批读者的关注,但如何能够在相似题材的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是各家出版社必须要着力思考的问题。从南京出版社的实际情况看,在缺少“爆款”产品的前提下,通过细分潜在的作者对象,策划推出了一系列包括文献史料类、大众普及类、青少读物类等在内的层次多样、定位多元的图书,从而以一套漂亮的“组合拳”打开了市场,并赢得了读者的好评。

南京出版社策划的“流动的中国”丛书是一套有关大运河文献史料的图书。收录大运河文献的丛书不少,诸如《中国运河史料选辑》《中国大运河历史文献集成》等都为研究者所熟知。在出版《南京历代运河》的过程中,我们留意到该书中引用了大量明清商书,这些商书虽然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大运河历史文献,却对人们了解明清时期大运河沿线地理、城镇、物产、风俗等很有帮助,于是出版社便策划出版了这套从商业交通的角度,记录大运河水陆行程的文献——“流动的中国”丛书。丛书一套四种,收录了记载明初驿站驿路的《寰宇通衢》、我国现存最早的商旅交通指南《一统路程图记》、明代商业交通文献的代表《士商类要》以及清代商业交通文献的代表《商贾便览》。通过古籍整理的方式,挖掘和整理与大运河有关的水陆运程等资料,为专业人员研究明清交通史、商业史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

而前文提到的《南京历代运河》定位为大众普及图书,读者对象主要是对南京地方史或南京历史文化感兴趣的广大读者。该书通过通俗易懂的文字、类型多样的图片,为读者了解和认识南京的运河文化提供了参考。“大运河人物故事”丛书则是青少读物,读者对象是初涉大运河历史文化的广大青少年读者,丛书语言文字生动活泼,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知识拓展丰富多彩,是他们认识大运河的入门读物和良师益友。

可以看出,南京出版社策划推出的大运河图书选题,既有适合研究人员阅读的专业文献,又有读者大众需要的普及读物;既有成年人关注的通俗作品,又有小读者爱看的趣味故事。从一株株幼小的树苗,形成一片片茂密的树林,这些图书选题共同构成了一个由深及浅、互为补充的图书体系,不仅为大运河历史文化的传播作出了贡献,同时也在竞争激烈的图书市场中闪耀出自己的光芒。

三、名家领衔,质量一流

众所周知,作者队伍的选择与图书内容质量息息相关,“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是邀请作者的金标准。因此在图书最初策划时,出版社就明确一定要选择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且具备较强责任心的主创作者或作者团队。他们长期在大运河历史文化领域内耕耘,熟悉本专业的知识,同时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经验,能够保障选题进度的正常推进。不夸张地讲,有了这些一流作者的加盟,图书已经成功了一半。具体在遴选作者时,南京出版社往往又会根据图书类型、层次和读者定位的差异,选择在细分领域内最为合适的作者。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选择的作者大多认同图书的出版价值与意义,双方的合作一直非常愉快。

具体而言,《南京历代运河》是一部区域性的运河史成果,作为非传统意义上的大运河沿线城市,国内不少运河史研究名家此前对南京的运河关注程度有限,也缺乏相关研究,所以我们在选择作者时确立的标准是,这部书的作者应当是长期从事南京地方史研究的学者,最好是对南京地区的运河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和涉猎。最终,我们选择了合适的作者团队,高质量完成了图书的编纂,出版后赢得了读者的好评。

“流动的中国”丛书邀请复旦大学杨正泰教授担任点校者。杨教授20世纪80年代师从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致力于明清商书和交通史研究近四十年,是国内该领域首屈一指的权威学者。除了丛书中收录的部分文献原先已有点校基础外,点校者还委托学生从东京大学图书馆带回了珍贵的《商贾便览》复印件,为丛书的顺利出版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大运河人物故事”丛书是一套规模较大的图书,主编人选至为关键。出版社反复筛选了多位人选,最后确定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中国文物学会大运河专业委员会主任张廷皓先生担任。有了权威专家出任主编,作者团队很快组建完成,人选同样坚持高标准,其中不乏姜师立、吴朋飞、胡梦飞、吴士勇、庄安正等一批长期从事大运河史和相关人物研究的名家,从而确保了丛书具有较高的水准和质量。

由此可见,无论什么类型的图书,在遴选作者时一定不能抱有侥幸心理,试图用“万金油”式的作者来凑数。过去南京出版社在这方面吃过亏,付出过代价,因此更加坚定了在创作大运河图书选题时邀请一流名家的决心,而出版社从图书出版后获得一系列效益中也尝到了名家名作的甜头。

四、申报项目,助力出版

目前,图书选题成功入选各类重点出版规划和出版基金项目,不仅体现了有关部门对选题出版价值的充分肯定,同时也为选题的正常运作提供了坚实保障。近年来,国内不少出版社依靠承担各类重点项目,在持续产生双效的同时,也锻炼了一批出色的编辑团队,为出版社的良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南京出版社在大运河图书选题的运作过程中,同样积极申报各类出版规划和项目资助,在社会效益、资金扶持、人才培养等方面尽可能地寻求帮助,以确保图书的整体品质和顺利出版。

作为填补空白之作,《南京历代运河》成功申报了“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并获得了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的专项资助;“流动的中国”丛书申报了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大运河人物故事”丛书则先后申报“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国家出版基金和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创新案例。虽然这些项目申报有的获得了成功,有的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如愿,但由于从图书策划开始便定位于高标准,力求追求更高的目标,无疑使图书品质更多了一重保障,也有利于出版社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而通过分析申报失利的原因和其他出版社同类项目申报成功的案例,出版社又为策划和寻找下一个大运河图书选题积累了经验。

五、多管齐下,做好营销

在图书市场早已进入买方市场的当下,“好酒也怕巷子深”,再好的图书也需要借助形式多样的宣传营销手段来让大众熟知。为此,南京出版社制定了大运河图书选题的全员销售计划。除了依靠常规的图书零售、直销、馆配外,出版社的编辑们同样动足了脑筋,采用各种方式推介大运河图书,加强相互协作,创新宣传营销,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以“大运河人物故事”丛书为例。在编辑的积极联系下,《新华日报》、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官微“中国大运河”对丛书作了专题报道,编辑们先后在学习强国、《南京日报》、《现代快报》等刊发书评,向广大读者推荐丛书。同时,通过录制短视频和举行讲座的方式,在南京图书馆配会、扬州市图书馆读书节和江苏书展上予以重点推介,提高了图书的知名度和传播力,为丛书销售打下了良好基础。与此同时,出版社还与音像出版社联合制作了有声读物,并与有关单位合作举办“童声诵读”活动,以融合出版的方式,持续扩大丛书的影响力。

经过全体人员的努力,南京出版社的大运河图书选题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中,“流动的中国”丛书、《南京历代运河》荣获第34届华东地区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图书一等奖,“大运河人物故事”丛书入选“十四五”时期江苏省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图书整体销售情况良好,有的已经多次加印。而以上笔者根据实际经验总结出的图书项目运作特点,以及提供的大量案例也充分说明,在面对竞争激烈的热门图书选题时,地方出版社完全可以找准定位,发挥特长,精心实施,打通环节,做出一番成绩,为图书市场的繁荣和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猜你喜欢
大运河丛书运河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人梯书库”丛书
《中国运河志》简介
艺术创想丛书
如泰运河谣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艺术创想丛书
放歌大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