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重围:专业报纸知识性优势分析

2024-03-22 22:34黎云意
新闻传播 2024年2期
关键词:报纸媒介专业

黎云意

(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上海大众卫生报》 上海 200040)

在新兴媒介浪潮冲击之中,讨论一种传统媒介之优势似乎是过于陈旧的话题,但正如媒介环境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警示的那样,媒介技术的发展并不总是意味着进步与美好,其间还带来诸多不受控制的弊端。每个时代都并存着机遇与挑战,专业报纸作为针对特定行业、领域、读者群体的经典新闻媒介,对其核心优势的深入探析有助于稳固传统纸媒的影响力与话语权,并促使其在数字化转向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一、专业报纸生存现状

21世纪伊始,美国新闻学教授菲利普•迈耶提出的“报纸消亡”观点令全球新闻界震荡。近三十年来,新闻出版业如迈耶的预言般遭遇寒冬,但其内容结构也在挣扎前行中发生变化。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202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共出版1752种,比2020年下降3.2%,其中出版专业类报纸印数92.6万亿,增长1.6%,占报纸总印数的32.7%,较2020年提高1.2个百分点。在新闻出版产业规模总体下滑的背景下,唯有专业报纸出版出现由降转增且所占比重继续提高的现象。可见,专业报纸在传统纸质报纸不容乐观的发展大环境下,仍旧展现出独特的生存智慧。

相关研究者指出,在全媒体背景下,报纸依旧屹立不倒的关键因素在于其核心资产——内容以及内容生产传播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更有研究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专业报纸与综合类报纸最大区别就是内容。报纸的竞争……到了比优比专比特的新时期。”作为传统媒介的经典代表,报纸是媒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结构性优势,即基于内容权威性、思想性和深入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如今,报纸已不仅仅是可靠信息来源的承载物,更重要的是,报纸能够通过确认、评价、重构来拓展信息的深度与广度。专业报纸是高度类型化的报纸,作为聚焦特定行业、领域、读者群体的新闻媒介,其语言与报道方式具有更高的专业性和深度。有研究者进一步指出,专业报纸与其所处行业之命运休戚与共,专业类报纸在政府资源、行业资源、关联资源等信息资源的掌握方面,有着其他媒介所不具备的先天优越性,其可信度、权威性也是非专业媒介不可比拟的。因此,作为特定行业信息资源聚合基点的专业报纸,在呈现内容的“优、专、特”方面有着天然且无可取代的优势,而这种优势又与专业报纸的核心特点紧密相连。

二、专业报纸的核心特点

专业报纸的核心特点是什么?一位新闻学研究者道出本质:“健康科普类专业报纸与综合类报纸不同,前者以追求医疗、卫生、健康科学的信息传播与知识普及为宗旨,而后者以新闻传播为主体。”可见,专业报纸并非单纯的新闻媒介,更独特且重要的是,其承载着以通俗方式传播对当下人类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科学及人文知识的任务。何为知识?按照《辞海(第七版)》中的解释,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或结晶”,相当于经由人类理性认识后深度加工而成的信息。在媒介发展史上,印刷机的发明为弥平社会精英与大众之间的知识鸿沟提供关键助力,使知识的传播得以更为迅速、便捷、广泛。作为印刷时代的骄子,报纸起初只承担传递通俗性新资讯的职责,直到20世纪初,科学记者的出现才为科学家与大众的良性沟通搭建起了桥梁。根据历史学家彼得•伯克的研究,这类记者通常拥有科学学位,通过从科学角度并加以浅显易懂的文字加工来报道新闻。例如《纽约先驱论坛报》的厄尔•乌贝尔曾采访爱因斯坦,《新闻纪事报》的里奇•考尔德在DNA结构被发现时进行过报道。由此可见,作为新知识诞生的见证人与报晓人,报纸维系着知识共同体向外部施加影响的重要纽带。

按照新知识的作用对象来区分,便产生了绝对的新知识与相对的新知识。对于专业报纸而言,前者通常指行业内最前沿的理论学说与技术创新,重大或突发事件最新进程的解读与分析,对绝大多数读者而言这类知识都是新近的,可理解为一般意义上的“新闻”;后者则基于个体的认知差异而呈现不同特点。以健康科普类报纸为例,最新修订的2022年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11岁以上居民每人每天摄入不超过5克的盐,比上一版的摄入量减少了1克,这是“绝对的新知识”;而《指南》中又建议一日三餐都需要摄入蔬菜,对常年关注膳食营养的读者而言这是旧知识,但对缺乏饮食健康素养的读者来说则属于信息盲区,这便是典型的“相对的新知识”。“绝对的新知识”往往易于挖掘、鉴别与呈现,“相对的新知识”则更考验媒介从业者的专业性以及传播主体与客体间的联合性。因此,专业报纸既可谓知识的传播者,更应当成为行业发展的观察者,知识的精细加工者,以及行业内外部深度交互的组织者。

三、不断提高知识深加工水平

专业报纸与综合报纸一样,对信息的加工程度也有深浅之分。就健康科普类专业报纸而言,浅加工内容相当于大健康领域的消息类新闻,以及涉及疾病预防、寻医问药、医疗政策等主题的常规性科普,而深加工内容则指采编人员根据一定采编理念进行选择、采写、组稿、分析、解读后的深度科普,以及健康事业与经济、社会、文化等交叉领域的多维度立体式报道。浅加工内容通常更简单短小,不论是知识的丰富程度还是内容的思想性都较为有限;而深加工内容通常更复杂详尽,能带领读者对某类知识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认识与掌握,或对某一主题进行更深入细致的理解与思考。通常而言,专业报纸内容深浅的分配应根据办报思想进行调整,有的倾向于采用短平快风格,有的则更追求深刻性与思想性。从上文提及的研究者观点,以及纸张这一媒介的特性来看,加强专业报纸的内容深加工水平,可能更有利于一种传统纸质媒介在数字媒介浪潮下保卫自身优势。

虽然知识的承载物质不断变化发展,但最能促进人类理性发展的依旧是阅读印刷于纸张上的文本。报纸自诞生起便以纸张为主要传播载体,从表面看,纸张的传播速度及广度远低于电子产品,但最新科学研究已经证实,与纸质阅读相比,智能手机阅读存在降低人的理解力和影响大脑健康的风险。日本昭和大学本坚元康及其团队研究了阅读时呼吸与大脑活动的关系,发现在阅读智能手机时,人因不能自主保持更多的深长呼吸而无法对大脑前额叶皮层过度活跃进行抑制,最终导致了阅读理解能力的下降;但纸质阅读则不存在这一缺陷。此项研究不仅揭示了报纸的“先天”物质优势,而且也强有力地证明了智能化时代,传统纸质媒介存在的意义及不可取代性。

此外,阅读报纸的形式正在发生改变。与另外两种传统纸媒书籍、期刊相比,报纸因出版周期更短、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曾被视作“快阅读”的代表;而如今,报纸在与新兴媒介的争锋之下,昔日引以为豪的速度优势实则已经所剩无几,其纸质媒介本质反而愈加凸显,使之也逐渐迈入“慢阅读”领域。正是这种变化帮助专业报纸在新闻信息整体贬值的现实中挣出一线生长空间。在图书馆报刊阅览室,随处可见仔细阅读、摘抄、批注的人群,不少媒体也报道过部分读者长期“霸占”报纸精读的社会新闻,进而引发了有关社会公序良俗的讨论。在坚持订阅专业报纸的群体内部,仍旧存在着由来已久的剪报传统,通过精心的剪裁粘贴,读者不仅打造了一个个别具特色且能反复阅读、编织的知识系统,而且报纸的开放性与可接近性使普通人也能广泛参与知识加工过程,构建起一部部意义非凡的私人阅读史。

当然,强调专业报纸的知识性,并非指报纸应书籍化发展,这是不合乎理性的。即便关涉同一领域的报纸与书籍,两者在选题时效、语言风格、叙事结构、内容编排等方面也有着极其显著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唯有新闻媒介才能以新闻报道与批判的形式呈现事实。此外,专业类书籍对其阅读对象的文化程度往往进行过精确定位,而专业报纸因面向更广泛更模糊更动态的读者群体,在呈现知识的过程中就会避免过于艰深晦涩,并有意识地兼顾各层次读者的偏好与需求。总之,通俗且严肃地传播知识始终是专业报纸进行内容加工的原则之一。

四、维持专业报纸知识性优势之策略

(一)与业界同行,守住知识的准确性与权威性

准确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医药卫生领域,网络平台的健康类谣言最为繁多复杂,不仅对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产生威胁,也容易对医学共同体造成破坏。健康科普类专业报纸作为长期聚焦医药卫生领域发展进程的新闻媒介,需要采编人员密切关注医疗卫生行业最新发展动态,以专业素养有效保证知识的准确性和权威性。采编人员可以通过订阅各大医疗机构自主创办的新旧媒介平台,第一时间获取相关领域的新近动态;通过社交媒体、行业协会等途径关注业内领袖和专家的观点和见解,积极参加行业会议、学术及科普讲座、展览等活动,及时获取前沿医学资讯,了解最新的技术、理论和趋势。此外,采编人员也需要定期参加行业相关的培训和课程,对旧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及时补充、更新与完善。

(二)与市场同行,强化选题的科学性与新颖性

专业报纸的选题与“时间”息息相关,“时间”不仅指信息发布的时限,更指信息加工的用时长短。在纸质媒介全盛的时代,新闻时效性曾是报纸无可撼动的优势,而在各类数字媒介全面崛起的当下,时效性优势之于报纸几乎荡然无存。即便如此,新闻时效性也不应当为专业报纸所抛弃,反而应该从知识精细加工的角度来拓展新闻时效性的内涵。根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发布的《编辑出版学名词》定义,新闻时效性是指“体现新闻报道从事件发生到新闻发布的时间差的属性”。为了追求更快的速度,新兴媒介尤其是短视频行业,无法对原始信息进行客观专业的筛选、组织、分析、修正和表达,因此往往存在七零八碎、断章取义、夸大其词等问题,而基于这些信息而生的知识也总是过于简单、零碎与片面,甚至错误百出。专业报纸的采编人员经过长期训练、实践与积累,具备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与技能,在新闻敏感度、信息搜集、问题设计、采访技巧和信息分析方面占据较强优势,更能够把握新闻线索,充分利用各领域资源,深入挖掘新闻事件的背景和内涵。

以《上海大众卫生报》为例,时下,不少电商平台、短视频“科普”平台宣称水牛奶的营养价值比牛奶更高,长期食用甚至能延年益寿,故极力诱导中老年消费群体以更高价格购买水牛奶。采编人员在与食品科学领域专家交流探讨中发现,这实为无良商家设置的新“消费陷阱”,因此及时抓住新闻点,策划组织营养版面重点选题《揭开“水牛奶”的神秘面纱》,分析对比水牛奶与普通牛奶营养价值及实际功效,提醒消费者应合理选择与食用奶类制品,切勿为广告宣传所蒙蔽。可见,传统纸质媒介虽很难在“第一时间”跟上热点,但却能使“第一时间”这一概念内涵得到拓展,通过拉长事件发生与新闻发布之间的时间差,从而实现延续热点生命力,激发热点再创力,扩充热点影响力的目的。

(三)与学界同行,借助智库的前瞻性与全局性

理论与实践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专业报纸的采编工作也需要借助学界尤其是智库的力量。以医疗卫生领域为例,健康教育研究者通过调查发现,上海市民健康素养的三个方面中,健康技能的增长水平相对最低,且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各年龄段人群健康素养前三位薄弱环节均为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传染病防治、基本医疗。因此,研究者建议将健康技能、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设置为后续工作开展的重点与要点。基于这类科学研究不难发现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的突破口与切入点,在日常工作中,采编人员就可以有的放矢、纲举目张地发掘、设计与组织相关选题,从而达到引发读者阅读兴趣、凸显社会效益、提升主流媒介话语权之作用。

结语

新的媒介不会简单地替代旧的媒介,但它们会促使旧媒介的意义发生改变。在纸质报纸整体式微的大环境下,专业报纸因借助知识性优势而获得突破重围的利剑,而这种优势很大程度上是由其物质载体——纸张来决定的。如何把握这项优势并进行内容转型是专业报纸从业者需要继续深思的议题。在笔者看来,加强与业界、市场、学界的紧密联系或许能为专业报纸寻求更大的生存空间开辟路径。在信息过载的当下,纸媒人不仅肩负传承这一古老行业精神的重任,更重要的是,面对在注意力涣散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下一代人,纸媒有责任强调自身的宣传教育功能,为不论年龄、性别、地域、受教育水平、经济条件的所有人提供一种有质量有特色的精神文化生活。

猜你喜欢
报纸媒介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报纸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书,最优雅的媒介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