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晨华:卫星通信的“中国创造”

2024-03-21 08:47谷阳
莫愁 2024年7期
关键词:中国创造卫星通信研制

文/谷阳

孙晨华(前)

三十八年来,她一直从事卫星通信、天地通信网络融合方向系统设计与研发,主持国防和国家多项“首个”“零的突破”和“跨代标志”的领域重点项目,深度参与我国宽带、移动以及高轨、低轨卫星通信网络全体系研制建设,为打破国外垄断,推进中国卫星通信事业功勋卓越。她就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第五十四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孙晨华。

做以前没人做过的项目

孙晨华出生于河北邢台的一个教师家庭。1986 年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的她被分配到中国电科集团第五十四研究所,并与卫星通信结缘。“一入所,原本是被分配到其他部门,但听说有个卫星通信专业部,研究的是利用36000公里高的卫星进行通信的技术,我觉得太神奇了,很想一探究竟,于是就主动要求去了这个部门。没想到,这个专业技术十分复杂,一生一世也研究不完!”孙晨华说。

进入单位,师傅给孙晨华安排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研制一个单板计算机,并实现对卫星通信设备的监控。当时微型计算机刚开始渗透到行业,面对新技术,孙晨华没有退缩,而是选择勇敢承担,“我到单位后基本上没有干过成熟的、翻套的项目,都是具有挑战性的、以前没人干过的项目,虽然困难重重,但是我始终坚信办法比困难多。”凭借骨子里的不服输精神及钻研能力,她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后来,孙晨华才知道自己参与的第一个项目是多么重要,它是我国第一个自主研发的岸海卫星通信系统,用了八年的时间才完成。

在前一个项目的末期,孙晨华又接了一个创造国内第一的项目——我国第一代窄带移动通信系统某分系统研制。“又是个啃硬骨头的项目,而且还是在大系统中启动最晚的一个分系统。”为了不耽误工作,她生完孩子两个月后就回到了工作岗位,负责其中一个核心分机,这一干又是七八年。她和课题组同事共同努力,熬了无数个通宵,突破了众多关键技术,赶上了大系统进度。

由于孙晨华负责的分机承担着分系统神经网络的作用,十分重要,她也完成得很出色,后续单位又任命她为某中心站总师。孙晨华整体性推进工作,和团队共同奋战,终于赶上了大系统进度和首星发射后的各种试验,圆满完成任务,研发的产品陆续列装,在索马里护航、舰队出访各类远洋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创造”打破技术垄断

孙晨华逐步表现出了突出的科研能力和项目组织能力,从分项目分机负责人、副总师走向总师的岗位,迎接一个个新的挑战。

2001 年,孙晨华接到某军区的一个项目,成为该项目的常务副总设计师,主持全面工作。这个项目涉及一种崭新的卫星通信体制MF-TDMA。该项技术长期为国外垄断,用户指定TDMA 系统从外国引进。孙晨华不敢有一丝懈怠,花了两个月时间,查阅了无数资料,将这个系统的相关原理和数据研究得十分透彻,并完成了集成应用方案。孙晨华敏锐地发现对方提供的系统缺少一个设备。然而,外方代理不认同她的意见。最后通过试验,证明孙晨华是对的。“这套系统非常复杂,我们光是研发就用了二十年,你们居然没有接受培训就自己把它研究清楚了,太了不起了!”外方一名科学家无奈中又充满赞赏。这让外国公司无偿赠送了11 套设备。

打了胜仗是高兴的事,可孙晨华的心情却变得沉重起来,她反复思考,下定决心要研制我国自主的TDMA 通信系统。可仅仅是立项,就给了她一记闷棍。其实这个项目国家早就想上,一再耽搁,就是因为难度太大。孙晨华不信这个邪,她组织团队反复研究论证,多次做技术仿真。当时,很多人劝她放弃:“那么多前辈都没有做到的事,算了吧。”可孙晨华不服输,她背着笔记本电脑,一趟又一趟奔赴北京汇报和请示。经过三年的努力,2005 年,该项目终于成功立项。

由于这个系统组网复杂、处理速度高、带宽宽,国内卫星通信领域之前用的软硬件平台全部不适合,系统体制设计更是空白。没有基础,就从软硬件平台做起;没有成熟的理论,就从基本机理研究开始。孙晨华带着大家“沙里淘金”式地查资料,在有限条件下,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一级级突破,一点点收获。“这个项目,干得特别苦。”不知经过了多少次试验,失败了重新再来,成功了就再重复巩固。孙晨华最终突破二十余项关键技术,研制出了一系列高新技术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2011 年,由孙晨华和团队呕心沥血研制近十年的“双模卫星通信系统”,以十余项发明专利的突破性贡献和近5 亿元的销售收入,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中国创造”,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此后,孙晨华率领团队自主研发创新宽带点对点向多点组网、单波束向多波束组网、单星向多星组网的二代、三代系统,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达到国际领先,产品已广泛应用军、民、贸、商等各领域,销售收入上百亿元!业内专家都竖起大拇指:“孙晨华勇挑重担,敢于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空白,非常了不起!”

站在技术发展的制高点

2019 年6 月5 日,孙晨华主持的天象试验1 星、2 星 搭载我国海上发射试验任务上天,双星、双站、一中心、多终端、多功能在轨验证环境全面开通,标志着我国高轨、低轨星行业内共同关注的组网协议技术难题取得新突破。

在这个项目上,孙晨华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压力再大,我也要顶过去!”孙晨华带领她的团队进行了大量而深入的研究,并一项项落实。经过一年半的刻苦攻坚,终于完成了卫星和地面系统研制,保障了整个项目的顺利推进。

孙晨华说:“作为一名卫星通信领域的科学家,不仅要有扎实过硬的专业素养,还要敏锐地洞察到这个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站在技术发展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辽宁号航空母舰、北斗卫星导航、嫦娥绕月卫星、神舟载人飞船、天宫宇宙空间站……一个个伟大工程背后都有孙晨华的智慧和汗水。“原来以为是个遥远的梦,现在却觉得近在眼前。”孙晨华温和的眉眼中露出喜悦之色,“2025年,有望建成全球覆盖的网络,到那时,我们国家就从现在的地面5G 向B5G 和6G 迈进了一大步。”

三十多年披荆斩棘,孙晨华收获无数鲜花与掌声。她主持了一系列国家和国防重点课题,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3 项(含国家级3 项),8 项排名第一。她的团队走出了多位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博士后、全国岗位能手和国家重大项目总工程师。

2023 年10 月8 日,孙晨华回母校给新生作报告,台下欢声雷动。她豪迈地说:“不远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把卫星通信事业做成世界一流,构建起完善的国家信息网络,为中国和全世界提供全球通联服务……”

猜你喜欢
中国创造卫星通信研制
卫星通信、导航、遥感在自然灾害防治中的融合应用
卫星通信专家的选择
航空器的顺风耳——机载卫星通信
一种轻型手摇绞磨的研制及应用
接地线通用接地端的研制
二代证高速电写入机的研制
卫星通信及其应用
137Cs稳谱源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