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一片爱心

2024-03-21 21:21榛子
读写月报(初中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任继愈苏步青助人

榛子

【导语】

这个世界因为有爱而美丽!爱是伸过来的援手,是迎面而来的微笑,是一份默默的鼓励……助人也是助己,让爱的花朵开得更加灿烂!

苏步青卖菜

俞继东

抗战时期,浙江大学西迁贵州湄潭。师生们的生活极为艰苦,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也不例外。为了改善生活,他决定自己开荒种菜。

苏步青有时教书回来,就忙着松土、施肥、灭虫,经常忙到天黑。有一次,他看到地里的菜长势喜人,便写了一首诗:“半亩向阳地,全家仰菜根。曲渠疏雨水,密栅远鸡豚。丰歉谁能补,辛勤共尔论。隐居那可及,担月过黄昏。”苏教授的田园诗写得好,园中的菜也种得好。湄潭街上的饭馆缺菜的时候,就到苏家来买。每次称完重量后,苏步青总要往每个筐子里加上两棵菜。有个邻居问苏步青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菜根都沾上了土,分量大概是菜的二十分之一,人家挑着筐子在山路上走,土会掉落下来。走到湄潭街上的时候,土也掉得差不多了。这些来买菜的都是穷苦的帮工,回去老板过秤,如果发现短斤缺两,或许还要受到责难。一筐菜四十来棵,加两棵正好把分量补足。”

当时,苏步青家里有七个孩子,家人常常以红薯、萝卜为主食,孩子们面黄肌瘦,苏步青的衣服满是补丁,呈现出的是各种几何图形。在这么困难的时候,他还能替别人着想,这让人看到他身上的高贵品质——悲悯、善良和博爱。

(来源:《江都日报》,2018年10月22日)

【感悟】在艰苦的环境里,作为大学教授的苏步青也开荒种菜。他不仅精心经营自己的菜园子,还在卖菜的时候予人方便。“往筐子里加上两棵菜”,这个细微的举动,彰显出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与人为善,脚下的路才能越走越宽。

老舍助人自食其力

刘学明

老舍家对面,有一座破旧的庙宇,里面住着40多个靠乞讨、卖艺为生的盲人,人们将这儿称为“瞎子庙”。老舍想帮帮这些盲人,可简单的几次接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让他们自食其力。

老舍找来文联的干部,和大家协商帮助盲人的办法,最后决定:对于有文艺特长的盲人,开办学习班,让他们掌握谋生技能。经过筹划,盲人文艺学习班开课了。老舍第一个登台上课,又请人为盲艺人写新词、新段子。他还亲自动笔,熬夜编排适合他们演唱的曲目。老舍还自掏腰包,买来乐器,将那些会吹拉弹唱的盲人组成一个乐团,进行集中培训。一年后,盲艺人学习班结业了。一部分盲艺人组成盲人文艺工作队,到各地巡回演出。一部分盲艺人被分配到专业文工团当伴奏员。对没有文艺特长的盲人,老舍请托帮忙,把他们安排进橡胶厂、皮革厂、纸袋厂等处上班,他们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后来,这些盲人都搬出了破旧的庙宇,住进了灯市口西街条件较好的房子。老舍很晚下班,当他从街上走过时,街边的盲人们都点亮屋内的灯,为他照亮门前的路。

(来源:《做人与处世》,2021年第6期)

【感悟】盲人是弱势群体,如何让他们自食其力呢?老舍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开办学习班,教他们生存的技能。对于没有文艺特长的盲人,老舍另想办法,将他们安排进橡胶厂、皮革厂等处上班,让他们成为自力更生的劳动者。心中有爱,足下生辉。老舍默默地帮助盲人,让爱在生活中流淌。

范仲淹救助弱者

闻名

在应天府主持学政的时候,范仲淹遇见一个名叫孙复的乞丐。孙复幼年家贫,父亲早亡,母亲把他养大,并一心支持他读书。孙复努力学习,在同学中成绩突出,只是四次考进士都名落孙山。因为家境贫寒,孙复只得起早贪黑,依靠乞讨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知道孙复的境况后,范仲淹拿出1000文钱供他读书之用。

第二年秋天,孙复又来应天府学院乞讨,范仲淹疑惑地问:“你为什么忙着到处乞讨,而没有安顿下来读书啊?”孙复说:“我家里有老母亲要赡养,从早到晚我四处奔波乞讨,只有每天讨够100文钱,才够我的家庭开销。”范仲淹说:“凭你说话的语气,我觉得你不像专门要饭的乞丐,你最好改变谋生的方式。倘若我让你在应天府学院任职,每月按时给你3000文钱,可以足够让你供养老人,你应该能够安心工作了。”

进入应天府学院后,孙复除了上班外,还跟着范仲淹攻读《春秋》,学识与日俱增。后来,范仲淹离开南京,孙复也从学院辞职,到泰山专心致志从事讲学,经过多年奋斗,他成为著名的教育家。

(来源:《做人与处世》,2022年第9期)

【感悟】得知孙复的境况后,范仲淹送钱给他,供他读书。第二年再次相遇的时候,范仲淹发现孙复仍以乞讨为生。原来,孙复需要赡养老母亲。为了帮助孙复,范仲淹给他在应天府学院谋了个差事。如果孙复长期乞讨,他的才华就被埋没了。在范仲淹的帮助下,孙复才改变了命运,成为杰出的人物。

任继愈的援手

侯爱兵

哲学家任继愈曾说,自己一岁时得过天花,死里逃生;三岁时得过白喉,脸都憋青了;八岁时得了猩红热,所幸大难不死;在昆明西南联大读书时一次骑自行车过桥,连人带车摔到桥下,幸亏河中水不多,要不然就淹死了。自感幸运的他,常常默默地向他人伸出援手。

任继愈和马学良在西南联大一起读研究生,马学良读的是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专业,常常需要去少数民族地区做研究。由于条件很艰苦,他经常给任继愈写信说想要放弃。任继愈立马买了一车日用品,雇了头小毛驴给他送去。马学良这才坚持了下来,日后成为民族语言文学研究家。

任继愈在北大任教时,哲学系大学生李泽厚是一个从小失去父母的穷学生,他身体瘦弱,经常生病,几乎要退学。任继愈知道后,每个月都资助他,使得李泽厚坚持到大学毕业,后来成为哲学和美学大家。

任继愈家的保姆小琴是贵州人,她来的第一天,任继愈就说“咱们这是互相帮助”,并安排她去报班学文化。一天中午,计算机班下课晚了,小琴回到家时,任继愈已下楼买好了吃的并带回来,留了张字条“热热再吃”。

(来源:《做人与处世》,2022年第23期)

【感悟】任继愈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他经常向别人伸出援助之手。一是鼓励马学良不要放弃学习,还提供物质帮助;二是资助李泽厚完成学业;三是帮助保姆小琴学文化。这些事看似微不足道,却足以折射出任继愈的高贵品质。“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任继愈播撒爱心,也得到人们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

梁启超用心助人

张雨

1925年,周传儒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成为梁启超的学生。周传儒有令人羡慕的成绩,但因家境穷困,时时陷入窘迫之中。一次,梁启超与几个学生谈心。一个学生说:“周传儒用课余时间给一所中学代课。他家很穷,除了挣自己所需的费用外,还要接济家中弟妹的读书费用。”梁启超把周传儒的事放在了心上。

一天下课后,梁启超叫住了周传儒,对他说:“你能不能去松坡图书馆帮忙编制目录?我看你平日整理的课堂笔记很好,你一定能胜任这项工作,所以请你帮这个忙。”周传儒点头答应了。

梁启超只字不提帮助,反而说请周传儒帮助自己,因为当时梁启超还是松坡图书馆的馆长。一个月后,梁启超付给周传儒50银圆的报酬,并赞道:“你整理得非常好,图书馆需要你这样的人长期整理目录,每月50银圆,你愿意继续做吗?”周传儒满心欢喜地答应了。因为图书馆给的报酬很高,又方便自己学习,周传儒不用去中学代课了,他实现了“财务自由”,可以安心地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刚开始周传儒在商务印书馆当编辑,梁启超觉得他生活困难,于是请暨南大学校长郑洪年帮忙,让周传儒在暨南大学当上了副教授,一年后升为教授。后来,周传儒在学术上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成为著名的历史学家。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3年5月11日)

【感悟】梁启超是个“热心肠”,明明是在帮助周传儒,却说请他帮助自己。这样做,既保全了家境贫困学生的自尊,又帮助他摆脱了困境。助人也要讲究方法,在不伤害他人自尊心的基础上伸出援手,幫助的价值会体现得更大。在梁启超的默默帮助下,周传儒走上了人生的成功之路。

猜你喜欢
任继愈苏步青助人
苏步青的“几何世界”
张曼菱与任继愈的“隔代亲”
任继愈的援手
数学家的故事——苏步青
苏步青谈数学学习
苏步青教授谈学习
助人无需等待
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
任继愈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