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馆全民艺术普及的发展探析

2024-03-21 06:42
大众文艺 2024年2期
关键词:普及文化馆全民

陈 冰

(厦门市湖里区文化馆,福建厦门 361006)

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群众文化素养,推动全民艺术普及已成为时代要求。《“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规划》)于2021年发布,其中,明确指出,要把全民艺术普及打造成重大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为全民艺术普及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构建一个全民艺术普及的云平台,以及建设一个全国范围内的艺术普及师资库和艺术普及课程库,让它能够在线上和线下之间进行有效互动,从而达到对全民艺术普及进行导航的目的。

文化馆是属于国家建设的一项公益机构,主要用于普及国民文化艺术、科普及党的政策与思想。是国家与人民之间的文化桥梁,是艺术的重要传播途径,对于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馆也在不断地发展。文化馆面向最广泛的人群,保障绝大多数老百姓文化权益,在推动全民艺术普及工作中的功能与位置是其他专业艺术机构所不能比拟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对文化馆做好全民艺术普及、全民优秀文化传承提出了明确要求。文化馆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围绕提高人民群众精神道德品质、文化艺术素养,为增强广大人民群众文化自信源源不断地提供高质量、多形式的文化艺术产品,传承发展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丰富多彩的地方特色文化。在《规划》和《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中,明确强调要把各级文化馆建设成全民的终身美育学校。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文化馆的职能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也直接反映了全民艺术的普及与创新程度。作为最直接与群众面对面进行文化交流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文化馆更强调群众的参与感、互动性,更强调活动与培训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文化工作者的座谈会上说过:“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人们对文艺质量、品位、风格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文学、电影、杂技以及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各个方面,都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将人民的需要放在首位,用饱满的激情、生动的笔触等来创造出人民喜欢的好作品。把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全民艺术普及的发展意义

全民艺术普及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文化馆开展群众文化的首要及最终目标。

1.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馆发挥公共文化场所阵地作用,常态化开展与全民艺术普及相关的艺术欣赏、艺术活动等,让群众参与艺术体验活动,提升人民群众的艺术技能和审美素养,增强群众生活品质和文化自信心,夯实意识形态领域基础,弘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文化培根铸魂的功能。

2.繁荣群众文艺创作生产

以全民艺术普及和品牌文化活动为抓手,推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基层文艺团队的艺术水平,挖掘优秀文艺创作人才,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发展,促进优秀文艺作品产出,激发群众文艺创作的内生动力。群众可以通过开设的培训课程学习到更多的艺术运用手法,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创造能力。

3.促进文化艺术发展传承

实施全民艺术普及,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带动作用,让人民群众走进艺术、享受艺术,有利于促进艺术传播,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形成具有特色的全民艺术普及品牌活动,以文艺赋能城市发展,打造城市软实力和艺术氛围。

二、全民艺术普及的发展现状

1.全民艺术普及品牌效应有待加强

文化馆全民艺术普及的公众认识度和社会影响力较低,全民艺术普及活动品牌化、系统化还未形成集聚效应。文化馆所提供的知识、信息以及实践活动等文化艺术形式缺乏特色。人民群众对全民艺术普及的主要任务了解不够深入,参与度和获得感有待提升。

2.全民艺术普及供给内容有待丰富

从相关调查中可知,全民艺术普及的线下供给内容和活动形式创新力度较小,整体缺乏新意;线上资源的精准供给和资源多元有待拓展,较难满足居民群众高质量、多样化、分众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全民艺术普及项目的培育开发和全艺术普及数字化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待完善,才能为全民艺术普及提供内容支撑。

3.全民艺术普及机制活力有待创新

全民艺术普及组织架构应不断健全,政府主导、多部门参与、跨行业协作的生态体系需要增强,创新多元化工作机制,促进顶层设计和多方联动。完善规范性文件、地方标准等标准体系的建设,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扩大群众创新创造优势,激发群众文艺创作内生动力。

如何对接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开展艺术精品特别是群众艺术精品的普及,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档次,是时代提出的新课题。

三、全民艺术普及的发展思路

1.树立品牌,立足特色,推进全民艺术普及多方联动

设立“全民艺术普及日”“全民艺术普及月”,拓展文化馆服务的知晓率和影响力,带动市民群众了解全民艺术普及的精神内涵和活动供给,从而带动群众的学习兴趣。以公共文化机构互联互动为纽带,通过线上线下举办演出、展览、培训等方式,促进全民艺术普及提质增效。

从2017年起,广西将每年5月23日确立为“全民艺术普及日”,成为全国首个确立推广“全民艺术普及日”系列活动的省区。2022年,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制定印发的《“奋进新征程·文兴广西”系列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将“普及日”升级为“普及月”,在全区范围内联动各级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馆,线上线下开展为期一个月1000多场次的艺术普及活动。

优化服务内容和品质,彰显特色。重点打造辖区内具有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促进全民艺术普及品牌化,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全民艺术普及活动助力和践行文化建设和生活美学,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体现更加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地域特点。

作为特区发祥地,湖里区的外来务工人口众多,他们为湖里城区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均等化服务的过程中,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显得至关重要。为此,湖里区自2012年起举办湖里区外来员工子女艺术夏令营。11年来,湖里区外来员工子女艺术夏令营以体现“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和便利性”为特点,以让外来员工子女能够“享受教育公平、感受艺术的熏陶与启蒙”为宗旨,通过特色夏令营,特色文化熏陶,增强外来务工子女对传统文化特别是非遗文化、闽南精神的了解与认知,提升外来务工家庭子女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意识。此活动自开展首届以来,受到了特区建设者、外来员工及其子女们的欢迎与肯定,已成为湖里区艺术扶贫的重点项目。

2.精准需求,深耕内容,创新全民艺术普及实现方式

如今我国很多地区的文化馆都已经实行了总分馆制改革,该举措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全民艺术普及的发展[1]。建立健全需求反馈机制,调查最新社情民意,订单式提供全民艺术普及课程,打造按需订制的公益课堂,实现精准式个性化特色服务,促进市民群众踊跃参与。结合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由总馆牵头,街道分馆参与,有条件的社区综合文化服务点、社会培训机构联动,整合优化公共文化资源,发挥文化阵地“15分钟文化生活圈”服务效能,加强对普通民众的服务意识和质量。逐步建立健全民艺术普及推广人队伍,整合教师资源、吸收文化志愿者参与全民艺术普及,共同推动课程模式和内容创新。

近日,湖里区着力开创文化惠民新局面,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在全区广泛开展“文化进万家·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文艺惠民活动。课程设计前设置了调查环节,精心设计、开发调查问卷小程序,发放至辖区各个社区,对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文化服务课程进行广泛征集,最终回收近万份有效问卷,4000多条群众建议和留言。在综合群众的建议和聚焦群众的共性文化需求基础上,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对各社区课程安排进行设置。尽量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6月底至9月底,将活动开进群众“家门口”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让群众就近、快捷、方便地享有文化惠民服务。依托辖区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等七大艺术协会、11个艺术团体的作用,充分发挥他们的艺术所长,精挑细选77位精兵强将和富有教学经验的专家(教师)组成此次惠民活动的主要师资力量,陆续走进全区48个社区、7个艺术协会、两个公益图书馆、一所民办学校,面向5至75周岁的市民群众提供涉及13大艺术门类的2000多节公益文化培训课程。根据授课对象的年龄和现有艺术水平,设置少儿班、成人班,基础班和提高班等,因材施教、精准教学。在主要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同时,也走进辖区民办学校、公益图书馆等,面向城中村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举办诵读、少儿阅读与写作、声乐等专场培训和夏令营,力争做到覆盖面更广、惠及群众更多。“家门口的课堂”受到居民群众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

做好全民艺术普及,需要不断将视野放到当下,放到未来,紧跟社会发展,去关注和探索新的文化热点、文化现象,丰富公共文化优质资源库,考量当地人民群众的审美水平和精神需求,只有不断对自己的文化项目进行更新升级,开展多元、高效、创新的群众文艺创作与全民艺术普及活动,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发展的需求[2]。通过教材编制、艺术院校助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等方式,充实全民艺术普及的内容,打造高质量、多层次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促进线上线下一体化,发挥网络对文艺资源共享、精品力作传播的重要作用。

2022年以来,为了进一步加大全民艺术普及力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做好湖里区文化惠民工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艺术交流,湖里区文化馆积极探索新型艺术普及方式,大胆尝试,结合展览举办相关主题的全民艺术普及沙龙:于2月结合湖里区少儿现场绘画比赛获奖作品展举办“从画作欣赏走进美术世界”艺术沙龙;于4月结合周克辛书法作品展举办主题为“在书法中感悟人生”艺术沙龙;于8月结合湖里区第十四届社区文化艺术节书法展举办主题为“书法学习创作漫谈”艺术沙龙,请来名家开展讲座,并带领群众参观展览现场讲解交流,通过这样的形式来打破常规的展览模式,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让更多的人与艺术进行亲密接触,融入文化氛围当中,反响热烈。

3.统筹调动,创新机制,激发全民艺术普及创造活力

推进实施全民艺术普及相关的文化惠民工程,在全民艺术知识普及、欣赏普及、技能普及、活动普及的基础上,强化群众的艺术创作活力,统筹调动文化资源,以全民艺术普及品牌活动为抓手,形成群众文艺创作合力[3]。全民艺术普及活动的创新离不开机制的创新,要探索与时俱进和以人为本的文化新路径,同时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加强体制机制管理,建立群众参与监督反馈的综合机制,完善公共服务资源统筹供给机制,激发创新活力,这样才能有效推动艺术普及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开展。

湖里区文化馆自2009年起每年举办湖里区社区文化艺术节,迄今已举办第十五届。艺术节以动静活动结合,实现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在社区的全面覆盖,挖掘和培养了一大批基层文艺骨干,已成品牌。通过举办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书法、摄影等艺术门类的专项比赛以及“外来青年才艺大赛”“湖里达人才艺秀”等独具特色的活动吸引了基层群众的广泛参与,据统计,目前全区每年各级组织开展的文体活动超过1000场次以上,惠及数万居民;同时,从文艺调演、书画摄影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涌现出大量优秀的文艺精品,在福建省音乐舞蹈节比赛、福建省村级文化协管员技能大赛等各类比赛均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深圳市文化馆通过艺术培训厚植群众文艺创作新力量,以“鹏城金秋”市民文化节等市级品牌活动为抓手,不断创新、完善文艺创作、评选机制,让群众文艺精品、优秀群众文艺团队和民间文化能人脱颖而出;创新推出线上线下公益文化培训等,既丰富市民文化生活,也为群众文艺创作培养深厚土壤。

在构建全民艺术普及组织架构、内容路径和工作机制上,明晰文化馆在全民艺术普及中的核心职能,形成政府主导、公益性文化单位发挥骨干作用、社会培训机构积极参与的运行机制,组织、协调、带动各类文化资源,搭建展示自我的艺术舞台。

浙江省宁波市“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自2016年首次亮相,通过系统化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了前瞻性的顶层设计、多部门的整体联动、“4+2”的服务内容、社会化的运作机制、数字化的平台建设的应用实践,扎实推进全民艺术普及工作。

文化馆是广大市民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陶冶文化艺术情操、学习文化艺术技能的重要场所,开展全民艺术普及,是新时代赋予群众文化工作者的使命。面对新时代新机遇,文化馆应结合自身实际,在新阶段创造新的时代内涵,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其专业化的工作中不断创新,不断充实全民艺术普及的内容,拓宽并提升全民艺术普及的覆盖面和通达性,推进多方联动,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激发创新活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断提升,持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将全民艺术普及工作做得更好。

猜你喜欢
普及文化馆全民
全民·爱·阅读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章堰文化馆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大爱有光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可持续全民医保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全民环保是大势所趋
天文知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