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补肺强心方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肺气虚证临床研究

2024-03-20 04:05马方魏永魁位亚丽
新中医 2024年5期
关键词:肺源心肺心脏病

马方,魏永魁,位亚丽

新密市中医院感染科,河南 新密 452300

肺源性心脏病为临床常见病,具有病情易反复、致死率高等特征,严重危害患者健康[1]。肺源性心脏病根据病情缓急程度,临床上分为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临床对于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多给予对症治疗,但存在不良反应多、病情易复发等不足[2-3]。中医将肺源性心脏病归属于喘咳、心悸等范畴,缓解期以心肺气虚证最为常见,临床治疗以补肺气为主,兼顾养心、滋肾、健脾、活血等以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降低发作频率,恢复患者的心肺功能,预防并发症[4-5]。本研究采用针刺联合补肺强心方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肺气虚证,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6]中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拟定。患者具有阻塞性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等病史;患者存在阵发性呼吸困难、肺啰音、肺活量降低、肺动脉高压等症状体征;右心室增大,胸腔积液,心率过速(≥120 次/min);经X 线胸片、超声心动图确诊。

1.2 辨证标准参照心肺气虚证辨证标准拟定[7]。主症:喘息,心悸,体倦乏力,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次症:咳嗽,易感冒,多汗,面色苍白;舌脉象:舌质淡,边缘可见齿痕,脉沉细、脉数。

1.3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辨证标准;年龄50~70 岁,处于缓解期;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Ⅲ级;患者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有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冠心病或有脑出血史;合并肺肿瘤、肺结核、肺栓塞、心肌梗死;合并胸廓畸形、肝肾等脏器严重病变;过敏体质,或对本研究已知药物过敏。

1.5 一般资料选取2022 年1 月—2023 年7 月在新密市中医院就诊的肺源性心脏病心肺气虚证患者129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中药组、联合组各43 例。针刺组男23 例,女20 例;年龄51~69 岁,平均(61.85±4.29)岁;病程2.31~11.92 年,平均(5.17±0.91)年;NYHA 心功能分级:Ⅰ级3 例,Ⅱ级29 例,Ⅲ级11 例。中药组男21 例,女22 例;年龄51~70 岁,平均(62.73±4.21)岁;病程2.39~11.72 年,平均(5.24±0.87)年;NYHA 心功能分级:Ⅰ级4 例,Ⅱ级30 例,Ⅲ级9 例。联合组男22 例,女21 例;年龄50~69 岁,平均(61.81±4.30)岁;病程2.13~11.61 年,平均(2.76±0.85)年;NYHA 心功能分级:Ⅰ级3 例,Ⅱ级28 例,Ⅲ级12 例。3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新密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XMZY-KY09)。

2 治疗方法

3 组均参照文献[8]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口服硫酸沙丁胺醇片(江苏云阳集团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3351),每次4.58 mg,每天3 次;氨溴特罗口服溶液(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317),每次20 mL,每天3 次;头孢克肟颗粒(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制药总厂,国药准字H10940128),每次0.1 g,每天2 次。连续治疗4 周。

2.1 针刺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取穴:肺俞、心俞、脾俞、天突、膻中、气海、内关、阴郄。肺俞、心俞、脾俞针刺手法:针尖向脊柱方向斜刺20 mm,以局部酸胀,并向腰间放散为宜;天突针刺手法:直刺7 mm,再将针尖朝下,贴近胸骨柄后方继续刺入40 mm;膻中平刺17 mm,行捻转补法;气海直刺50 mm,行提插法;内关针刺手法:直刺27 mm,采用平补平泻法,行中等强刺激,以针感传至经络末端为宜;阴郄针刺手法:直刺17 mm,行捻转补法,勿深刺,以防伤及血管和神经,留针期间,叮嘱患者勿屈腕,留针20 min。治疗3 d,休息1 d,疗程4 周。

2.2 中药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口服补肺强心方治疗。处方:黄芪30 g,白术20 g,补骨脂、五味子、当归、麦冬各15 g,柏子仁、蜜紫菀、桑白皮各10 g,炙甘草5 g。药物由新密市中医院制剂室采用KLP-2361 型全自动煎药浓缩一体机(韩国京溪机械制造厂)水煎,每剂浓缩至400 mL,每包200 mL。每天2 次,每次1 包,治疗6 d,休息1 d,疗程4 周。

2.3 联合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针刺联合补肺强心方治疗,用法用量及疗程同针刺组与中药组。连续治疗4 周。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①呼吸困难程度。采用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mMRC)[9]评价3 组治疗前后呼吸困难程度,分值0~4 分,得分越高表示呼吸困难程度越重。②6 min 步行试验(6MWT)。根据6MWT 距离[10]评估3 组治疗前后心肺功能,其中6MWT 距离<150 m 表示重度心肺功能不全;150 m≤6MWT距离≤425 m 表示中度心肺功能不全;425 m<6MWT距离≤600 m 表示轻度心肺功能不全;6MWT 距离>600 m 为正常。③生活质量。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量表(MLHFQ)[11]评估3 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该量表包含22 项内容,每项分值0~5 分,得分越低表示生活质量越强。④中医证候积分。采用文献[6]中相关量表评估3 组治疗前后主症(心悸、体倦乏力、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与次症(咳喘、多汗、面色苍白)情况,主症每项分值0~4 分,次症每项分值0~2 分,得分越低表示症状越轻。⑤肺功能指标。在上午8∶00~11∶00 时,采用HI801 型肺功能仪(日本捷斯特公司)检测3 组治疗前后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计算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⑥心功能指标。采用Acuson X300 型心脏彩超(德国西门子股份公司)检测3 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每搏输出量(SV)水平。⑦血气分析指标。抽取患者桡动脉血2 mL,采用Poul Astrup 型血气分析仪(美国诺瓦公司)检测3 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氢离子浓度指数(pH 值)。⑧临床疗效。⑨不良反应。

3.2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2.0 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独立样本t检验与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参照文献[12]拟定。显效:治疗4 周后,患者咳嗽、咳痰、哮喘等症状明显改善,水肿、紫绀、肺部啰音消失或减少,心功能改善>1 级,颈静脉怒张减轻,PaO2上升1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上,PaCO2下降10 mmHg 以上;有效:上述症状、体征改善,心功能改善1 级,PaO2上升、PaCO2下降,但变化幅度≤10 mm Hg;无效:经治疗达不到有效标准或死亡。

4.2 3 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联合组总有效率97.67%,高于针刺组81.40%、中药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3 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4.3 3 组治疗前后6MWT、中医证候积分、mMRC评分、MLHFQ 评分比较见表2。治疗前,3 组6MWT、中医证候积分、mMRC 评分、MLHFQ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组中医证候积分、mMRC 评分、MLHFQ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6MWT 增加(P<0.05);联合组中医证候积分、mMRC 评分、MLHFQ 评分低于针刺组和中药组(P<0.05),6MWT 距离大于针刺组、中药组(P<0.05);针刺组、中药组治疗后6MWT、中医证候积分、mMRC 评分、MLHFQ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3 组治疗前后6MWT、中医证候积分、mMRC 评分、MLHFQ 评分比较(±s)

表2 3 组治疗前后6MWT、中医证候积分、mMRC 评分、MLHFQ 评分比较(±s)

注: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针刺组治疗后比较,P<0.05;③与中药组治疗后比较,P<0.05

MLHFQ 评分(分)65.26±8.23 41.34±6.18①64.26±8.64 48.31±6.58①64.82±8.47 29.43±5.16①②③组 别时 间例数6MWT(m)针刺组中药组联合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43 43 43 43 43 43 352.16±21.03 402.62±24.62①357.26±21.92 413.82±23.62①354.27±21.53 467.39±27.39①②③中医证候积分(分)18.51±4.26 13.53±1.13①18.61±4.31 8.27±1.02①18.51±4.29 2.34±0.51①②③mMRC 评分(分)3.18±0.41 1.43±0.25①3.15±0.39 1.32±0.27①3.17±0.43 0.82±0.18①②③

4.4 3 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见表3。治疗前,3 组PEF、FEV1、FVC 水平和FEV1/FV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组PEF、FEV1、FVC 水平及FEV1/FVC 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联合组治疗后各项肺功能指标均高于针刺组、中药组(P<0.05)。针刺组与中药组治疗后各项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3 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s)

表3 3 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s)

注: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针刺组治疗后比较,P<0.05;③与中药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 别FEV1/FVC(%)58.84±7.62 62.71±7.93①57.58±7.68 64.02±8.02①57.72±7.59 71.65±8.54①②③针刺组中药组联合组时 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例数43 43 43 43 43 43 PEF(L/min)284.34±31.56 359.15±37.46①287.18±32.58 374.62±36.84①285.64±31.74 410.27±41.62①②③FEV1(L)1.73±0.08 2.06±1.03①1.71±0.09 2.19±0.10①1.72±0.09 2.83±1.06①②③FVC(L)2.94±0.13 3.35±0.15①2.97±0.11 3.39±0.16①2.98±0.14 3.95±0.17①②③

4.5 3 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见表4。治疗前,3 组LVEF、LVEDD、LVESD、SV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组LVEF、SV 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LVEDD 和LVESD水平降低(P<0.05);联合组LVEF 和SV 水平高于针刺组和中药组(P<0.05),LVEDD 和LVESD 水平低于针刺组和中药组(P<0.05)。针刺组与中药组治疗后各项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3 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4 3 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

注: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针刺组治疗后比较,P<0.05;③与中药组治疗后比较,P<0.05

SV(mL)41.73±5.28 53.62±6.05①41.58±5.31 51.29±6.14①41.72±5.24 64.81±6.27①②③组 别针刺组中药组联合组时 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例数43 43 43 43 43 43 LVEF(%)28.13±5.26 37.26±5.71①28.51±5.31 39.74±5.68①28.25±5.29 46.56±5.83①②③LVEDD(mm)31.42±4.23 27.97±4.01①31.16±4.19 27.73±4.06①31.26±4.21 24.13±3.82①②③LVESD(mm)39.41±4.53 36.26±4.32①39.86±4.61 35.72±4.37①40.05±4.59 32.58±4.13①②③

4.6 3 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见表5。治疗前,3 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组PaO2、SaO2及联合组pH 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PaCO2水平降低(P<0.05);联合组治疗后PaO2、SaO2、pH 值高于针刺组和中药组(P<0.05),PaCO2水平低于针刺组、中药组(P<0.05)。针刺组、中药组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3 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s)

表5 3 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s)

注: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针刺组治疗后比较,P<0.05;③与中药组治疗后比较,P<0.05

pH 值7.13±0.07 7.21±0.08 7.14±0.08 7.23±0.09 7.12±0.07 7.41±0.10①②③组 别针刺组中药组联合组时 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例数43 43 43 43 43 43 PaO2(mm Hg)59.43±9.43 76.24±11.36①60.17±9.51 80.26±10.52①60.53±9.47 91.83±13.57①②③SaO2(%)69.43±11.26 79.26±13.59①70.28±11.53 85.26±12.68①69.75±10.83 93.81±15.18①②③PaCO2(mm Hg)61.53±10.36 48.62±8.34①61.53±11.27 53.26±9.15①62.18±11.56 41.23±7.54①②③

4.7 不良反应研究期间,3 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5 讨论

中医将肺源性心脏病归属喘咳、肺胀、心悸等范畴。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患者咳喘日久,缠绵难愈,损耗肺气,致肺气虚,宣降失利,浊瘀潴留心肺,阻遏气机,使心脉瘀阻,加重心肺气虚,治疗以补肺气为主,兼顾养心、滋肾、健脾、活血等。本研究采用针刺联合补肺强心方治疗,针刺能够通过穴位刺激,改善机体微循环,能调补肺气、健脾养心、益肾通络、调节心肺气血运行。针刺肺俞,调补肺气、补虚清热,心俞散心热、养心神、清浊毒,脾俞健脾补气、宁心益肺、利湿升清,天突宽胸利气、调补心肺、升清降浊,膻中益气助阳、通络活血、清心化浊,内关养心益肺、宽胸散结、条畅气机,阴郄补气益表、滋养阴血。上述诸穴起调补心肺、补气行气、健脾益肾、通络活血之功。补肺强心方中黄芪补肺气、扶心气,为君药。白术健脾益气、助气血生化,补骨脂补肾壮阳、纳气平喘,五味子收敛肺气,当归养心血、通脉络,柏子仁养心神、理心气,共为臣药;蜜紫菀润肺止咳,桑白皮宣降肺气,麦冬养阴润肺、清心除烦,共为佐药;炙甘草补气复脉、调和药性,为使药。诸药合用,起补心肺气,兼以健脾补肾、养血清心、活血通脉之功。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针刺组、中药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针刺组、中药组,表明针刺联合补肺强心方能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伴有呼吸功能减弱、活动耐受度降低等表现,容易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mMRC 评分、MLHFQ 评分低于针刺组和中药组,6MWT 大于针刺组、中药组,提示针刺联合补肺强心方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PEF、FEV1、FVC 和FEV1/FVC 是临床评价肺功能的常用指标,对重症患者的监护具有重要意义。临床研究发现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伴有肺功能降低和心功能受损等临床表现[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PEF、FEV1、FVC、FEV1/FVC、LVEF、SV 水平高于针刺组和中药组,LVEDD、LVESD 水平低于针刺组和中药组,提示针刺联合补肺强心方能够提高患者的射血功能,减轻呼吸道阻力,增强心室舒张和收缩能力。研究发现针刺肺俞能够降低大鼠炎症反应,减缓肺组织损伤、提高肺功能[14];针刺内关能改善大鼠心功能及心肌细胞活性,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减轻线粒体的肿胀程度,保护线粒体的完整性[15];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提高肺功能,增强心肌收缩力等作用[16]。

血气分析可检测血液中氧气(O2)含量、二氧化碳(CO2)含量、O2饱和度、酸碱度,常用来评价人体酸碱是否平衡、缺氧及缺氧程度,对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及疗效判定具有重大参考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PaO2、SaO2和pH 值水平高于针刺组和中药组,PaCO2水平低于针刺组和中药组,表明针刺联合补肺强心方能够调节患者血液酸碱平衡,提高血液中的O2含量,促进血红蛋白与氧分子亲和。研究发现刺激心俞、肺俞能降低缺氧大鼠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性,增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来改善肺循环阻力和心室肥厚[17];药理研究发现黄芪多糖能通过下调大鼠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7 的表达,改善肺动脉结构及心肌病理改变来降低野百合碱诱导大鼠的肺动脉高压[18]。

综上所述,针刺联合补肺强心方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肺气虚证疗效确切,能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肺功能和血气指标,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肺源心肺心脏病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中医新解心脏病
小象接受心肺复苏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特点分析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我做了七八次产检都正常 孩子怎么有心脏病?
蒙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作期66例临床观察
小青龙汤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