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孟君,李 秋
脑卒中是全球范围内的一种常见疾病,其是由于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脑部供氧不足而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1]。有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发病率约为201/10万例,现有脑卒中病人数量已经超过1 500万例,高居世界首位[2]。脑卒中会对病人的身体功能、认知能力和社交能力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威胁病人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中尚无治疗脑卒中的特效药物,绝大多数幸存病人需通过康复训练以改善卒中后所遗留的各种功能障碍。临床实践中发现,脑卒中首发病人常由自身遗留症状引起抑郁、焦虑、内疚等负性心理,不利于康复训练计划的正常推进及病人生活质量的提高[3]。自我接纳是评估病人心理状态的重要指标,对存在身体功能障碍的病人而言,自我接纳在后续康复治疗中具有关键作用。然而,现阶段其相关报道多以艾滋病、精神病、恶性肿瘤等病人为研究对象展开[4-5],针对脑卒中病人自我接纳程度的研究极少。基于此,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17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病人的自我接纳水平进行调查,并归纳其影响因素。具体如下。
选取2020年4月—2023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70首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5例,女75例;年龄41~79(57.23±8.46)岁。纳入标准:1)年龄<85岁;2)满足2018版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6]的诊断标准,并经影像学确诊;3)首次发病者;4)理解、表达能力正常,且简易智力测试量表(AMT)≥8分。排除标准:1)脑出血者;2)合并恶性肿瘤者;3)临床资料缺失者;4)中途自动离院者;5)具有精神病史者;6)主要照顾者为护工。
临床资料信息包括病人的年龄、性别、文化水平、家庭人均月收入、支付方式、体质指数(BMI)、子女数量、烟酒史、高血压、糖尿病、抑郁、生活自理能力、自我效能感、照顾者准备度以及自我接纳水平。其中,自我效能感采用中文版的脑卒中康复自我效能问卷(SSEQ)[7]进行评价,问卷中包含2个维度,共11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10分计分,总分11~110分,分值与病人自我效能呈正相关,得分<66分表示病人的自我效能低,≥66分表示病人的自我效能高。生活自理能力采用中文版Barthel指数(BI)[8]进行评价,表中包含10项内容,总分0~100分,分值与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呈正相关,得分>60分表示病人生活自理能力良好,≤60分表示病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自我接纳水平采用自我接纳问卷(SAQ)[9]进行评价,问卷中共有16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4分计分,总分16~64分,分值与病人的自我接纳水平呈正相关,得分≤42分表示病人自我接纳水平较差,>42分表示其自我接纳水平良好。照顾者准备度采用中文版的照顾者准备度量表(CPS)[10]进行评价,表中包含2个维度,11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0~4分计分,总分0~44分,分值与照顾者准备度呈正相关,得分<27分表示照顾者准备度较差,≥27分表示照顾者准备度良好。抑郁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11]进行评价,表中共17项内容,每个条目采用0~4分计分,分值越高表示病人的抑郁程度越高,得分≤7分表示病人无抑郁,≥8分表示病人存在抑郁心理。
采用Excel软件进行初步整理后导入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定性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70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SAQ评分为(40.68±6.51)分,自我接纳水平良好者65例,占38.24%。
首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自我接纳水平与其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抑郁、生活自理能力、自我效能感、照顾者准备度有关(P<0.05)。见表1。
表1 首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自我接纳水平的单因素分析 单位:例
以病人自我接纳水平为因变量(较差=1,良好=0),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合并抑郁、生活自理能力、自我效能感、照顾者准备度作为自变量。自变量赋值:年龄<60岁=0,≥60岁=1;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元=1,≥3 000元=0;抑郁是=1,否=0;生活自理能力良好=0,较差=1;自我效能感高=0,低=1;照顾者准备度良好=0,较差=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元、合并抑郁、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自我效能感低、照顾者准备度较差是首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自我接纳水平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首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自我接纳水平的多因素分析
脑卒中是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其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而逐年上升。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临床中以前者更为多见。脑卒中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疾病等[12]。此外,吸烟、饮酒、不良的生活习惯、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等也会增加患脑卒中的风险。脑卒中具有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点,现已成为成年人的第三大死因及导致成人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13]。研究表明,脑卒中病人多存在自我否定、抑郁、自我感受负担等不良心理,严重影响病人的康复与生活质量[14]。自我接纳水平指病人对自己的认同与接受程度,提高脑卒中病人的自我接纳水平有助于其接受自己的缺点、缺陷和不足,减轻负面情绪的影响,从而增强康复信心,促进恢复,尤其是首发卒中病人。因此,及时明确首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自我接纳水平的影响因素,并给予针对性干预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170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SAQ评分为(40.68±6.51)分,自我接纳水平良好者65例,占38.24%。表明首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自我接纳水平较低,绝大部分的首发病人均难以正确地对待自身情况,这与同赟洁等[15]的报道相符。
3.3.1 年龄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60岁是首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自我接纳水平的危险因素(OR=2.333,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与修复能力会随之衰退,面对病发后所遗留口角歪斜、言语不利等症状,更缺乏对抗疾病的信心,使其感到失落与挫败,从而导致自我接纳水平下降。对此,医护人员应加强老年病人的心理健康评估,针对心理状态异常者,及时给予心理引导,使其重新建立抗病信心。
3.3.2 家庭人均月收入
本研究中家庭人均收入低的病人自我接纳水平更低。家庭人均收入反映了家庭经济支持情况,经济状况不佳的病人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压力和挑战,如支付医疗费用、维持家庭生计等,进而形成自我感觉负担等不良心理。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的病人更容易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及心理辅导资源,通过正面激励引导有助于康复治疗的高效进行,提高康复效果,进而提升自我接纳水平。因此,病人入院时医护人员应及时了解病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加强对低收入家庭病人的人文关怀,并积极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3.3.3 生活自理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脑卒中病人生活自理能力越差其自我接纳水平越低(OR=2.929,P<0.05)。首发卒中病人初次面对身体所出现的各种功能障碍,短时间内难以对疾病形成正确的认识,因此感到恐惧、焦虑或抑郁,影响病人对自身情况的接纳。同时,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差表明病人肢体活动受限程度较大,因而难以正常参与社会活动,日常生活也常需要照顾者的协助,甚至完全依赖照顾者。现有研究证实,病人生活自理能力与自我负担感呈负相关,即病人生活自理能力越差,其自我负担感越重,进而影响病人的自我接纳水平[16]。因此,医护工作者可积极鼓励、引导病人参与康复锻炼,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提高自我接纳水平。
3.3.4 抑郁
本次研究中,170例脑卒中病人有101例存在抑郁心理,发生率高达59.4%(101/170),表明脑卒中病人普遍存在抑郁心理,该结果与王钰等[17]的研究相符。缺血性脑卒中病情危急,对病人的机体影响极大,偏瘫、认知功能障碍等后遗症给病人造成极大的心理冲击,短期内难以接受自身状况,出现焦虑抑郁心理,从而降低自我接纳水平,二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对此,医护人员应定期对病人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针对出现抑郁心理的病人及时予以心理疏导,缓解其不良心理。
3.3.5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够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心和信念。实践中发现,自我效能感良好的病人更愿意主动获取有助于关于疾病康复的知识与技能,面对康复训练及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显得更自信,康复训练依从性更高,康复效果更好[18]。相反,自我效能感较低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表现更消极,甚至是拒绝治疗,进而影响其自我接纳水平。医护工作者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康复目标,并分解成多个小的任务,通过逐步完成计划,使病人在其中体验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3.3.6 照顾者准备度
照顾者与病人时间接触最长,其不仅要照顾病人的生活起居,还要应对病人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照顾者初次承担照顾任务,照顾经验有限且对脑卒中的相关知识了解较少,多存在准备不足的情况[19]。照顾者准备度低可能无法给病人提供足够的支持和帮助,导致病人感到失落与无助,增加其自我负担感,从而影响其自我接纳水平。对此,医护人员可通过发放宣传手册或者对照顾者进行不定期宣教,加深照顾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并使其掌握一定照顾技能,为病人的康复保驾护航。
综上所述,首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自我接纳水平较低,其水平受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抑郁、生活自理能力、自我效能感及照顾者准备度的影响,临床应密切关注高风险病人,并以此为据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