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周宁县实验幼儿园 陈玉华
人类是自然之子,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在面对自然时逐渐骄傲自满,以“征服者”的身份自居,最终导致了人与自然的日渐疏离,引发了各种环境问题、社会问题以及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的国家在教育理念的革新与发展中都意识到了儿童与自然的关系对儿童成长的重要价值,认可了自然教育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价值。如果儿童与自然的关系较为疏离,很有可能会导致儿童产生自然缺失症倾向,表现出专注力较差、情绪调控能力较低以及环境适应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产生也促使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在教育活动中提高了对自然教育的重视程度,并通过创设自然教育环境、推动课程开发等方式,提高教育的效率与成果。当前的教育理念呼吁“寻回现代教育丢失的自然之维”,让儿童在亲近自然、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以及保护自然的教育引导中提高感受自然、欣赏自然之美的能力,建立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理念。基于此,本文围绕着“幼儿园自然教育”这一中心,详细论述了其根本优势价值、自然教育环境创设的原则以及课程开发的实践路径,以期给各位幼儿园教师提供可参考的教育思路,推动幼儿园自然环境教育成果“更上一层楼”。
教育教学设计从来不应该是想当然,只有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真正做到了解儿童、认识儿童,才能够通过更为科学合适的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成果。幼儿园阶段,课程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儿童做人的态度,挖掘儿童的兴趣所在,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掌握必备基本技能。基于此,课程体系的设计与编制应当紧紧围绕着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立足于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从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来看,亲近大自然、认识自然满足了他们的基本发展需求,有助于让他们在自然环境中丰富感官体验、增加更为丰富的游戏机会,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提高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幸福感。不仅如此,自然环境对于儿童而言本就是天然的教育资源,儿童可以在自然中肆意游戏、不断探索,最终提高教育的质量与成果。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发现自然教育环境创设与课程开发解决了当前社会发展中因人与自然关系疏离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由此可见,重视自然教育,开展环境创设与课程开发在教学成果上取得了双赢的成效——既顺应了儿童的心理发展趋势,又极大程度地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幼儿园自然教育的开展过程中,我们要明确自然教育课程不是要求幼儿园要设计一套全新的教育体系,而是需要从幼儿园原本的课程设计出发,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强。在教育设计与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始终明确——基于“自然与自然现象”的相关经验是儿童重要的经验来源之一,实施幼儿园自然教育课程开发有助于凸显幼儿园课程功能。不仅如此,在幼儿园阶段,儿童生活中的大部分都在与自然建立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要深刻意识到自然资源在儿童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并由此得到自然教育的实施,印证了课程教育切实回归生活。由此可见,自然教育体现了教育与幼儿生活的密切联系,符合了这一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能够促进幼儿园课程功能的进一步加强。
为提高幼儿园自然教育环境创设的实效性,教师要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遵循自然性原则,让儿童在幼儿园中也能收获自然体验,为儿童亲近自然、了解自然提供更好的机会与更强的内在驱动力。例如: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创设出“自然体验区”,并用原生态的自然材料对该区域进行铺装,用地方特色的植物与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植物相互结合,让儿童在活动时提高感知体验。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在幼儿园中多多增加绿植,用以乔木、灌木、地被等构成的景观为儿童自然感知的提高提供良好的条件,满足儿童的身心发展。除此之外,幼儿园教师可以对园内设施进行改造,如增设原生态树木做的大型器械、桌子、板凳等,让儿童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相结合,拉近儿童与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
在“亲自然”教育理念的视域下,自然教育环境创设不仅需要为幼儿提供可供生活玩耍的园内空间,让儿童在幼儿园内也可以接触到自然景观,还应该引导儿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对自然的认识,在亲自然的同时学会“用自然”“爱自然”。例如:教师可以在幼儿园较为空旷的活动区种植一些可用作风障的植物,这些植物可以在烈日炎炎的午后为儿童遮挡毒辣的阳光,也可以在秋风呼啸时保护更脆弱的植物,让幼儿在亲近自然的同时,认识到自然的意义与价值,从内心深处亲近自然。不仅如此,教师可以在园区内开创“小小池塘”。一方面,池塘可以给儿童提供夏日解暑的游玩场地,也可以成为水生植物的种植区,为幼儿园植物多样性的提高贡献一份力量。另一方面,“小小池塘”可以在夏日让燥热的微风变得清凉,让儿童的户外活动更为清新舒适。
在幼儿园自然环境教育的创设工作中,教师切忌“刻意为之”,而应当“自然而然”,让园中自然场地“浑然天成”,尽可能地为幼儿打造具有“野趣”与多样性的幼儿园场地。例如:幼儿园可以在设计园中“小山丘”时,尽可能保障大小不一、坡度不一,为学生提供多样的选择与可能性。而在儿童的活动区,教师也可以规划出“自主游戏区”与“跑道区”,满足儿童不同的活动需求,也让不同选择的儿童都能够享受自然环境的魅力所在。不仅如此,教师还要注重在多样性的场地中种植多样化的植物,满足幼儿各个阶段的好奇心、探索欲与学习需求,也为幼儿园环境教育课程设计的层次性、逻辑性提供全面支持。
课程主题的确定是自然教育课程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在课程开发与构建工作中,教师首先要基于儿童当前的发展需求,通过观察、对话以及教学经验的总结,发现儿童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便让课程主题的构建具有明确的导向。在参与自然教育课程时,儿童往往都是基于已有经验提出问题,而这些问题就体现了幼儿多样性与全方位的学习需求。因此,在自然教育课程开发工作中,教师要先明确幼儿当前的学习需求,并且从幼儿的需求出发,对课程内容、实施路径与组织形式进行进一步的开发。
以幼儿园中常见的昆虫——蜗牛为例,通过观察与经验总结,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幼儿对蜗牛具有较为浓厚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甚至还存在捕捉蜗牛的行为。经过与幼儿的沟通,我们又可以发现,幼儿对蜗牛的好奇点多集中于蜗牛的外形特征方面,还有的幼儿对蜗牛一碰就收回的触角以及路径轨迹中的黏液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更有一些幼儿对蜗牛的习性存在疑问……通过这些经验总结,教师可以在自然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构建出“蜗牛”主题,对蜗牛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养护特点进行全面介绍,让儿童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蜗牛,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也让自然教育课程主题与幼儿的学习需求更为贴近。
明确了课程主题设计与选择所应当参考的具体内容,教师要对教育内容进行合理筛选与制定,既保障了教育内容能够符合教育主题,又推动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首先,在教育内容的选择方面,教师要在教育资源的筛选与整合过程中特别强调自然性与教育性。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这句话点名了自然教育中教育素材选择的范围与具体内容,也为自然教育的内容选择指明了方向。教师在选择教育素材时,既要利用好幼儿身边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又要结合儿童的天性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筛选。幼儿园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对万事万物都有源源不断的好奇心,且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这时,教师要在教育内容的选择方面贴近幼儿的生活素材,在丰富幼儿认知的同时,调动起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提高儿童的参与度。例如:在以“蜗牛”为主题的课程设计中,针对“蜗牛习性”这方面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就不能将相关知识平铺直叙地告诉学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雨天户外观察”,引导儿童通过观察先自行总结、感悟出蜗牛的习性,提高儿童的观察能力,为儿童创设出贴近自然的良好契机。
其次,教师要在选择教育内容时充分立足于幼儿的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把握这一阶段儿童的学习特点。这一阶段,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也是他们学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因此,教师尽可能地要让教育内容充满趣味性,让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到实处。不仅如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儿童当前的发展水平,把握好课程内容的理解与学习难度,使其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打造出让儿童能够“跳一跳摘到桃”的课程模式,避免拔苗助长,过度在知识储备与思维难度上拔高。即使教师的课程设计意在让儿童有所突破,也要保障内容过渡得自然、平缓。
最后,教师在教育内容设计时要引发幼儿的情感,根据课程主题创设出科学合理的自然情境,让幼儿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实现主动发展,对大自然萌生出兴趣与情感。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又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此外,还要具有灵活性,能够随着幼儿兴趣的变化而变化,为幼儿搭建起与周围世界相连接的学习渠道,使幼儿能够将所学知识真正转化成为实际经验。
有了明确的课程主题确定与科学的内容选择,教育方法的制定显得尤为关键,对教育效果是否理想化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因此,教师在教育手段的选择方面要考虑适切性与多样性。首先,要让教学手段与儿童身心发展情况相契合,与教学内容相契合;其次,教师要保障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从而避免儿童丧失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以此来推动幼儿主体性与创造性的提升。
1.创设教学情境。所谓情境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在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引入一些生动化与具象化的情境,从而帮助幼儿理解所学内容,提高学习的效率成果,也使得幼儿的心理机能得到显著发展。例如:幼儿园可以根据季节特点,定期带儿童参与田间劳作、采摘蔬菜瓜果,让幼儿感受从种植到采摘的全过程,在了解蔬菜种植特点的同时也深切感悟到劳动的辛苦不易,从而帮助他们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不仅如此,教师也可以组织儿童定期开展户外写生、赏景活动,让他们沉浸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享受自然之美,解放天性,自由地观察与体验。
2.设计特色“节日”。幼儿都喜欢过节,所以教师可以设计出一些“自然日”,让儿童体会到自然之美。教师可以根据季节变化设计出“自然耕种日”“自然挑战日”“自然阅读日”“自然劳动日”等诸多节日,让儿童享受到亲近自然的乐趣,并且将亲近自然作为自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节日中享受自然之美,体会到自然之趣。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设计出“四季课程”,根据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状况,制定出四季生活计划,聚焦每一个节日的重点。
综上所述,在当前教育理念视域下,自然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既顺应了儿童心情,符合了社会需求,更可以促进幼儿园课程体系的进一步强化。基于此,幼儿园教师在自然教育的环境创设中就需要遵循景观自然性原则、空间自然性原则以及场地多样性原则,对课程主题、内容以及具体的实践路径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划,让儿童享受自然之美、感受自然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