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青川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王树江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的专访,就如何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3月1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报告提到,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司法保障是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支撑。经营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从设立到退出市场的全过程需要整体性的制度安排作为保障。”王树江院长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法治化营商环境,就是让这一过程更加公平公正、开放有序、稳定可期。
投资经营环境是否安全稳定,是市场参与者关心的首要問题。王树江认为,安全可靠的社会环境能使市场参与者放心开展长期性经营。在工作中,他深刻体会到,“一个案件就是一个营商环境”“一个案例胜过一沓文件”。同时他还认为,要回应市场需求,让司法服务同步延伸。
如何找准社会关切的司法问题的症结?
王树江认为,首先需要摸准司法需求,将“司法需求清单”转化为司法服务“工作责任清单”,以重点案件为着力点抓实涉企案件审理,对涉企业与政府、平台公司纠纷案件全覆盖监管;其次要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紧跟四川省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一企一策”提供定制司法服务。
基于此,四川省法院解决了不少社会关切问题,其中大部分为打击合同诈骗、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乱象以及维护市场交易秩序等。
在维护市场交易秩序方面,据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统计,2023年四川省法院审理相关案件520件涉及1406人,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32家企业合规整改后重获新生;在核心技术、新兴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四川省法院判处惩罚性赔偿数额同比增加43.49%,其中涉“蜜胺”技术秘密一案判赔额高达9800万元,并已执行到位。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四川省已结案件执行到位金额达到1644亿元,同比增长25.34%,全国排名第3位。其中为自然人执行到位298亿元,同比增长46.98%。
王树江表示,“执行合同”是衡量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2023年四川省各级法院曾开展“拼经济 搞建设”“清理拖欠企业债款”等专项执行活动,这些行动取得了相应的执行成果。
取得这一切成果的根本是法律的“立改废释纂并举”(即综合运用制定、修改、废止、解释、编纂等多种立法形式,全方位推进立法工作)。
“立法是法治之先导,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王树江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从立法的角度看。王树江认为,改革由问题倒逼而生,法律“新立”需要强化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系统性阐释好“法意”。
王树江举例表示,近年来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积极参与司法体制改革试验性立法的探索实践,首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司法推动、部门参与、社会自治”的诉源治理新模式。针对民事矛盾纠纷立案大量增加导致挤占司法资源的现实问题,四川省也于2021年起开展民事诉讼繁简分流改革试点,牵头西部五省区(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宁夏)提出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14条修改建议,转化为民事诉讼法修订的具体规范。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统计资料显示,四川省万人成讼率较全国均值低5.75%。
“废改”方面,王树江认为:“废改需要强化目标导向、效果导向。”
近年来成都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部分法律制度需要进一步健全。针对于此,王树江介绍,四川法院找准涉外民商事审判服务保障大局的切入点、着力点,成立成都国际商事法庭,深入调研外商投资法与公司法、民法典的衔接适用问题,出台一系列审判指导文件。
同时,王树江还认为,“释纂”要求对党忠诚、立法为民。立法释明与司法审判,说到底是一份守心的工作,应当始终把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作为评判标准。
“法律是有温度的。”他说,“今后,我认为还需要重点把握‘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立法导向,将传统文化中的‘天理‘人情两大元素融入其中,兼顾情、理、法,使立法的专业判断与民众的朴素认知相融合,在更多的情理法条款中充分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今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对“破产审判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作了总结。王树江也在这方面进行了思考。他表示,过去认为,优化营商环境就是政府给足优惠补贴,企业就会纷至沓来。然而真正吸引投资的,是公平高效的法治环境,以及有序的市场退出机制。
四川省是经济大省,经营主体体量大,退出需求多样。“因此我们专门开展‘破产案件审判攻坚年行动,建立健全经营主体退出机制,营造有利于经营主体投资兴业的良好法治环境。”王树江说。
破产案件审判攻坚工作如何进行?王树江透露了三点。首先要开展长期未结案破产案件的歼灭战,畅通企业的退出渠道。
其次要服务保障“三保”目标(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运用破产手段化解房地产停工项目风险。例如成都建立“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统筹、法院与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履职尽责、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与税务等部门协同联动”机制,推动“适用破产程序化解停工项目矛盾纠纷”试点。
最后要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引导经营主体强信心、增动能。他举例,宜宾、自贡、遂宁等地法院与当地政府建立企业风险府院联合识别机制,定期监测和分析企业欠薪、欠税、欠贷、对外担保等风险,开展企业重整价值评估,通过招商引资平台解决破产资产处置和引入投资人问题,提高企业重整成功率,以全方位服务加速危困民营企业“司法康复”。
据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介绍,2023年四川省3年以上破产案件化解率达68.71%,38个中基层法院实现了积案清零;近5年,四川省各级法院受理民营企业破产案2518件,通过重整、和解方式化解债务金额2495.87亿元。
责编:郭霁瑶guojiyao@ceweekly.cn
美编:孙珍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