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铭 沈实现 晋亚日 杜陈沁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杭州 310024)
杭州昭庆寺是中国古代寺庙建筑中的珍贵遗存,作为南宋时期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借助于历史文献资料,梳理昭庆寺的兴衰变迁,结合建筑遗迹和实地勘察,建立起对昭庆寺在南宋时期的整体呈现。综合研究昭庆寺历史沿革、南宋时期建筑布局、植被景观以及园林活动等方面的重要性和独特之处,复原昭庆寺的建筑风貌和园林景观,揭示寺庙开放式空间为园林活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以期推动南宋园林研究的深入发展,为今后类似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南宋;昭庆寺;复原研究;园林景观;文化遗产
南宋时期(1127-1279年),杭州园林不仅仅是一处风景名胜,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高度成就。尤其是南宋西湖园林,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经历了多次修复和改建。目前,这些园林作为杭州市的旅游景点,受到严格的保护和管理,以确保其原始风貌的保存。
昭庆寺作为南宋时期杭州西湖历史上四大名刹之一,是南宋重要的佛教寺庙,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内涵吸引着众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是了解南宋时期文化和宗教的重要窗口。昭庆寺先名菩提院,寺中建戒坛后改称为“昭庆律寺”。后人文献记载时也称“大昭庆寺”“大昭庆律寺”等,是由于当时南屏附近也有一座昭庆寺(五代后唐长兴三年吴越王建),故赐额“大昭庆律寺”,以“大”与之区别。
目前,国内对昭庆寺研究情况有曹水虎曾写文《浅谈昭庆寺的历史与现状》一篇,但对南宋时期的昭庆寺描述甚少,一笔带过;杜清雨在《宋初昭庆寺与西湖白莲社》描述其在西湖文化景观史上的重要历史地位,以文学史、思想史和佛教史为主;游彪在《宗教仪式与政治伦理——宋代佛教戒坛的建置及其象征意义》写道:“宋起昭庆寺长期成为剃度出家人的庙宇”。此外,《宋代杭州寺院研究》《一个地方空间的生成机制研究》《南宋下湖空间市政设施营建研究》等均提到昭庆寺当时对社会活动有一定影响力,作为南宋时期重要的寺庙古建,体现了当时园林艺术和建筑技术的卓越成就。
但由于一方面昭庆寺毁建更替频繁,其南宋部分的相关文献记载分散各处,大部分以句记录,局部引图,另一方面南宋园林数量庞大而对南宋西湖园林研究人员有限,因此前人研究成果中对南宋时期昭庆寺园林建筑复原的专篇几乎是空白的,忽略并较少涉及对昭庆寺的建筑景观空间价值研究,故本文对南宋昭庆寺作考据研究并复原想象。
根据记载,南宋昭庆寺从宋代至今的地图可以推断其区位,寺址东界古新河,南界西湖湖岸,西界保俶路,北界庆忌山塔(浙江省府大院的弥陀山上)[1],也就是从青少年宫到现在的流水桥弄口一带,昭庆寺占据了南保俶路约二分之一的路段(图1),原址位于少年宫广场,即杭州宝石山的东边,但在历史进程中逐渐被破坏,昭庆寺主体今已不存。
图1 古今地理区位对比图Fig.1 Comparative map of ancient and modern geographical locations
昭庆寺,全称为大昭庆律寺,始建于后晋天福元年。纵观昭庆寺历史进程(图2),于乾德五年钱氏始建。旧名菩提,太平兴国七年改赐额。太平兴国三年建戒坛,《咸淳临安志》[2]记:“北宋天禧中圆净大师创白莲社,士大夫与会者二十多人,运使孙何为记。有堂二,曰绿野、曰白莲。轩二,曰碧玉、曰四观。古刻有白莲堂诗、莲社诗、文殊颂、人社诗、真悟律师行业记、菩提寺记,皆毁于火。”直到南渡初年,以这里为策选先锋军教场,只有在戒坛几间而已。从嘉定到宝庆开始,逐渐恢复局部样貌。
图2 昭庆寺重大节点历史沿革时间线Fig.2 Time line of the history of Zhaoqing Temple
除此之外,明《武林梵志》[3]记载每年三月三日,海内僧徒云集于此,能精通五宗诸典的长辈老者,登坛说法,陈述具足戒,徒弟跪着听的,名为“受戒”,到现在依然有这样的做法。
而后,清乾隆吴树虚《大昭庆律寺志》[4]中指出,考本寺在钱塘门外,西距府治三里。旧名菩提院,石晋天福元年初三吴越王钱氏建。宋乾德二年重建,僧永智开山。太平兴国三年,建筑戒坛,七年,赐额“大昭庆律寺”。又赐给田地房屋,以供奉香火。南屏也有昭庆寺,加上“大”字来标胜了。且钱塘门外望湖楼,南宋时多为文人学士光临之处,在昭庆寺留下诗词名句[5]。联系《西湖繁胜全景图》《临安志》《西湖志》[6]《西湖游览志》中的地图考,可以得出昭庆寺在南宋时期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布局。
从吴越王钱氏始建于后晋天福元年(936年)。北宋乾德二年或五年,由南山律宗永智律师重建再兴。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筑戒坛。太平兴国七年,宋太宗赐“大昭庆律寺”额而改名。南渡初(1127年),大昭庆律寺因被战火所毁,唯存戒坛等数间屋,部分借给了钱塘县尉办公用;而因屋毁成为空地的地方,就成为策选锋军教场。嘉定年至宝庆初(1224年)大昭庆律寺渐复旧观其事佛为最勤[7],寺后有古柳林[8]。元末毁,洪武间重建。成化间毁,天水僧广慎复营之。嘉靖间毁于海寇,都御史胡宗宪重创殿宇。隆庆间复毁,新都汪道昆募建。内有万善戒坛、藏经阁、丁佛阁、绿野堂、观音井、碧玉轩、叫观堂、看山亭、卧牛石、放生池。但崇祯年间又被火焚,后屡建屡毁,太平天国时遭火,除正殿的释迦铜像外皆毁,光绪四年重建。1937年抗战时杭州沦陷,寺内被日军驻兵养马,戒坛及佛殿等都遭严重破坏。1949年后昭庆寺基本拆除。1958年,昭庆寺改为青少年宫,并于2000年7月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今,来到昭庆寺的原址,昔日的天王殿已经变成了少年宫广场,只有大雄宝殿及殿前的数株古樟至今仍存,而寺内唯一遗存的建筑大雄宝殿在民国初年按照旧制进行重修,而后被改建为文艺活动场所(图3),昭庆寺之名也存留下来。
图3 现状照片(今为杭州少年宫)Fig.3 Current photo
宋代董嗣杲在《西湖百咏》[9]里提到:“古柳林在钱塘正库西大昭庆寺,东北抵杨柳林和云洞园”以及“在昭庆寺北马军教场后绍兴末杨和王建园拥土为洞涂门以云有堂曰万景天全亭曰紫翠间台榭扁额皆清丽。”(图4)
图4 南宋李嵩《西湖图》中所示昭庆寺区位Fig.4 The location of Zhaoqing Temple in the West Lake by Li Song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西湖繁胜全景图》是南宋西湖全景的超长写实画卷,长度为《清明上河图》的三倍,其内容是西湖最鼎盛时期的画面,这幅唯一幸存的南宋西湖写真画卷的考证认定,让杭州拾回了西湖早已失落的一段最重要的时光面貌。昭庆寺左临德生堂,右靠水磨坊,北面抵着霍山,地势由低到高,建筑呈匍匐状态伏在西湖岸边(图5)。
图5 周边环境分析图(东面)Fig.5 Environmental analysis diagram (east)
《咸淳临安志》云:“德生堂于石涵桥之西又作二亭其一滨湖为祝网纵鳞之所名。”陈珲在《南宋西湖全景考》[10]一文提及昭庆寺曰:“大昭庆律寺位于宝石山东面,原范围大致为今少年宫一带再北,南临西湖,历代规模有所不同。”及“寺庙北靠霍山,南抵西湖”(图6)。
图6 周边环境分析图(西面)Fig.6 Environmental analysis diagram (west)
寺庙的周边环境自然景观优美,包括西湖湖岸、山峦的壮丽美景以及古新河的古老运河风情,保俶路连接了寺庙与周边道路,这些自然和人文元素构成了昭庆寺独特的区位环境。
杭州昭庆寺作为南宋时期重要的佛教寺庙,其空间布局体现了传统的佛教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整体地势北高南低,北面环山,南面环水。
最北面七开间的建筑为戒坛,位于寺庙的正中轴线上,是整个寺庙的门户之一。往南为大雄宝殿,是佛教寺庙的主要建筑,用于供奉佛像和举行法会。在昭庆寺中,大雄宝殿位于戒坛之后,也是整个寺庙的核心。僧舍与大雄宝殿之间隔着一条霍山大道,供住持进行禅修和教诲弟子。东西走向的霍山大道在西边路尽设有一栋大独立殿宇,与石涵桥相对望。僧舍的南面则是四面围合的院子,临西湖从右至左分别设置四观轩、绿野堂、白莲堂和碧玉轩。两条南北走向半透的廊连接着南漪堂。院子中央引入西湖水,在院内植物造景称为碧沼。整体布局暗示了对称性和轴线对齐,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和宗教信仰的要求(表1)。
表1 平面布局对照表Tab.1 Plane comparison table
从陈珲的《南宋西湖全景考》中,可以了解到其中含有不同类型的建筑形制,横向对比提取相近年代的宋画中建筑描绘,参考推测大昭庆律寺的建筑形制(表2)。
《西湖柳艇图》为公认的描绘南宋后期杭州西湖真实面貌的佳作。这一局部正好在全图的底部画临湖而居的船家。前排之屋几乎都在水中打桩立柱,再在相主上搭梁铺板建屋。此画对应白莲堂、绿野堂及碧玉轩、四观轩水阁的描述。“四面围有屋廊”,参照宋代燕文贵的《江干雪图》,图中画一座临江寺院之全貌,楼阁参差中,一条沟通前后屋的弧形的长廊引人注目,顺应地形地势的变化而建,不仅合于实用,且为山河增色而在宋画中频频亮相。除此之外,在《西湖清趣图》中连楼显为格子窗,上部固定为横披,下部固定成木栏板,只有中间的格子窗可装卸。这种变化减轻了装卸时的劳动强度而采光通风、防寒保暖的功能不变。如李昭道的作品《岳阳楼图》中,高耸的钟(鼓)楼表明是寺院的主展段区。此图只用墨色渲染,未着色。整体风格接近马、夏一派,因而可以认定系南宋晚期的作品,其所反映的格子窗的变化,自然也是那时的情况[11]。
再者,引鉴南宋时期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在板正中间的装饰悬垂物,称为“悬鱼”为装饰部件,意在防走水的祈愿。宋代之前,悬鱼仅仅只能在高级官员的府邸和寺庙建筑中出现。与《西湖清趣图》画中的大独立殿宇所描绘的相似。而后的主殿即大雄宝殿的建筑形制可参照宋代夏圭的作品《溪山清远图》,以潇洒之笔画出密林中的一座大寺院,寺内建筑屋檐下是红色木外壁和直根窗,正脊有鹏吻,垂脊有龙首垂脊。重檐歇山顶主楼外侧为木板壶门。最后,七开间大殿也就是戒坛,从晚唐的莫高窟第85窟中推测,殿堂是壁画中最多的一种建筑形象。一般来说,殿与堂没有多大的区别,高大的堂就是殿[12]。凡宫室、寺院、道观中的主要建筑都可以称为殿。殿下有台基,大都是砖砌素平台基。
复原南宋昭庆寺的建筑平面图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充分参考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同时结合对古代佛教文化的理解来进行。这项工作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南宋时期的佛教文化和社会生活,同时也能够提供一个详细而准确的基础资料。
尽管无法准确得知每一个建筑的详细尺寸和结构,但通过已有的研究,可以大致描绘出其基本的平面图。昭庆寺的主入口位于南面,沿着中轴线向北,为大雄宝殿,这是寺庙的第一个主要建筑,其北面是戒坛,共同组成昭庆寺的核心建筑,也是当时僧侣们进行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此外,根据历史记载,昭庆寺还有许多其他的建筑和设施,比如僧房、厨房、仓库等,这些建筑大多围绕在大雄宝殿的周围,形成了一个紧凑的建筑群。同时,寺庙的西面还有侧殿,使得整个寺庙的布局更为完整(图7)。
旧时,昭庆寺规模宏大,寺舍濒临西湖,寺外有青莲池、万善桥,内有戒坛、千佛阁诸胜迹。通过历史记录、考古发现和相关研究,推测有以下几种植物花卉构成院内主要景观(图8)。宋代诗人何绛,在《西湖十四夜歌》中写道:“君不见杭州西湖去年种桃柳,桃柳一株一斛酒。”说明周边种满桃树和古柳林。南宋理宗时著名诗人朱继芳《昭庆寺》诗“幽寻得胜趣,城市几人能。古柳深吕磬,长廊尽处灯。画龙听说法,塑佛看斋僧。别寺经行遍,兹游昔未曾”,则点出了古柳林尽处之青灯古佛昭庆寺,近在城旁,却幽趣殊胜。
昭庆寺犹以芍药花著称,明王涣《昭庆寺赏芍药》诗曰:“一半春光过牡丹,又开芍药遍禅关;久辜往约违莲社,今续清欢到宝阑;垂露几团花面湿,东风一阵燕泥寒;酒边何味呈奇供,绿笋朱樱正满盘。”则描述了赴莲社看红芍药的情景。白莲也是赏趣之一,宋代裴极在《题碧沼》曰:“凭师早把香莲种,他日期来结社看。”
昭庆寺作为重要的佛教场所,其中的宗教活动和民间活动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当时多元文化的丰富内涵(图9)。从宗教活动中来看,主要有白莲诗会、日常诵经及受戒仪式等活动。在《南宋西湖全景考》中描述道,除南山律宗外,北宋淳化初,净土宗祖师省常(圆净大师)住持大昭庆寺时,还创华严净行社,又称西湖白莲社,普及弘扬念佛法门。寺纷寄诗入社,涉及许多著名文士与公卿大夫,号称一时盛事,影响遍及朝野。如著名的北宋诗人王禹就有《寄杭州西湖昭庆寺华严社主省常上人》结社诗:“梦幻吾身是偶然,劳生四十又三年。任夸西掖吟红药,何似东林种白莲。人定雪龛灯焰直,讲经霜殿磬声圆。谪官不得余杭郡,空寄高僧结社篇。”诗以净土宗创始者东晋释慧远,于庐山东林寺掘池植白莲,并结白莲社事喻省常,表面以宫中红芍药来对,实指白居易“起吟红药诗”并仿慧远在香山修净土场所事,用典非常深到。除了白莲诗会、日常起居、日常诵经等,还有戒坛仪式也是备受关注。昭庆戒坛又在佛教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昭庆寺举办的修戒会就成为重要而著名的佛教盛会,届时四海高僧云集,所谓名师出高徒每年于此通过“受戒”仪式的弟子,后多成为著名律寺[13]。
图9 园林活动想象图Fig.9 Imagination of garden activities
民间活动也丰富多彩,昭庆寺地处杭州的西湖之滨,包含着许多活动,如游船西湖、寺庙赏花、烧香祈福以及西湖香市。值得一提的是历代以来,昭庆寺不仅是一个佛教古刹,而且有过繁荣的香市,古人有“恐大江以东,断无此二地矣”。南宋时,杭州昭庆寺庙会与成都青羊宫庙会、南京夫子庙庙会、西安城隍庙会列并为南宋四大庙会。古人说的“香市”,其实就是庙会,庙会虽说是礼佛,也是人们进行商品交易场所,先人描述的香市较之当今贸易集市毫不逊色。每年花朝节至端午有香市,殿中两廊、甬道上下,山门内外,无日不市。张岱《陶庵梦忆》[14]也提到“昭庆寺两廊,故无日不市者,三代八朝之古董,蛮夷闽貂之珍异,皆集焉。男女老少,如逃如逐,如奔如追,撩扑不开,牵挽不住”。
一个坐落在杭州西湖边的古朴神秘的佛教场所,经过历史的洗礼,南宋昭庆寺的原始风貌已不复存在,留给后人的只有遗址和想象。尽管如此,通过历史文献、考古发现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以期窥其全貌。在复原想象过程中,南宋昭庆寺的建筑景观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性和创造性。每个建筑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如大雄宝殿的壮丽、戒坛的威严、大独立殿宇的庄重、僧楼的灵动等。这些建筑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更是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从昭庆寺鸟瞰图(图10)中,以一霍山大道之隔,南北空间布局形成对比。与周边错落的空间格局不同,大道北面的大雄宝殿和戒坛,作为中轴线上的建筑隐入深山,盘踞在湖山咽喉的要地。也正是因为南宋时期,永智、允堪等律宗大师先后来此大弘南山律法、筑坛授戒,时称昭庆律师为天下传律宗最上,流传曾是汉传佛教中最严肃的一个宗派。南面依山势而起的廊道,引西湖水的庭院,供人们漫游连廊之间,悠逛山门内外集市。紧邻西湖水岸挑出部分的轩与堂,建筑轻盈通透,邀三五好友于此观赏颂词,错开的空间布局提供更好的视野和采光。在此处,南泛西湖水上,北赏桃柳谈笑,游于芍药白莲间吟诗,开放式的景观空间格局与多样化的园林活动相得益彰。
图10 昭庆寺复原鸟瞰图Fig.10 Aerial view of restored Zhaoqing Temple
然而,研究中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古建筑技术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部分建筑的结构和材料使用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如当时建造者如何处理长廊、水阁与西湖之间高度差的关系(图11)。也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些建筑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与周边的环境相互影响。为了改进这些不足,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南宋时期的古建筑技术,并参考更多的历史文献。除此之外,清末民初时,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费佩德等人来杭考察,记录了当时昭庆寺大量照片[15],帮助保存了这个佛教名刹的历史记忆。因此,同一南宋时期的国外古籍对昭庆寺的记载还有待深入考究。
图11 昭庆寺复原剖面图Fig.11 Restored section view of Zhaoqing Temple
南宋时期是中国园林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昭庆寺作为当时的寺庙建筑,融入了园林艺术的元素,其空间布局也侧面体现了当时都城处于转变的时期,由唐代里坊式封闭的空间特征到宋代街巷式的开放格局。在现代作为西湖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复原昭庆寺可以完善风景区的建筑格局和文化内涵,丰富游客的观光体验,激发研究者继续探索和研究古建筑历史的热情,为未来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除此之外,南宋昭庆寺的复原对于宋韵文化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复原昭庆寺,可以为推广宋韵文化提供场所和载体,使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宋代的文化魅力,提高对宋韵文化的认知和兴趣,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总之,通过深入考据想象,研究真实地再现千年古刹佛教场所的独特魅力,南宋昭庆寺的复原对于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推动南宋园林研究、促进西湖风景区建设以及推广宋韵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不仅可以让人们重新了解和体验南宋时期的宗教建筑与文化,同时也有助于保护和传承相关的历史遗产,还能够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为现代社会带来积极影响。
注:图1 改绘自《咸淳临安志·西湖图》和2023年杭州市卫星图;图4改绘自《西湖图》,图5、图6、图9改绘自《西湖繁胜全景图》,其余图片均由作者自绘/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