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纯静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矿建路小学,山东 枣庄 277000)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文化的瑰宝,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小学阶段是人的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引导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然而,如何将古诗词教学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是当前教育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加强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具有较强的必要性。
古诗词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不仅是对个体的道德要求,更是对社会和谐、人际关系的价值引领。例如,古诗词中强调的诚信精神,既是个体修身养性的重要标准,也是社会交往中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再如,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体现出对家庭、对长辈的尊重和关爱,通过学习古诗词中的孝道观念,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践行孝道,促进家庭和谐。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还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古诗词中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情感和意境,如亲情、友情、爱情等,为小学生提供宝贵的精神食粮。这些情感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情感素养。以部编版小学教材中的古诗《游子吟》为例,诗人孟郊通过描述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孩子缝制衣服的场景,表达出深深的母爱之情。这种亲情的力量,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母爱的伟大,从而更加珍惜家人的关爱。古诗词中的美好情感和意境,能够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还可以通过朗诵来品味古诗词中的语言美、韵律美和意境美,提升鉴赏能力,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古诗词中,学生可以欣赏到语言的美。古诗词的文字洗练、意蕴深厚,通过精心挑选的词汇和精准的描绘,诗人将现实生活中的点滴转化为文字的瑰宝。例如,在部编版小学教材中的《登鹳雀楼》中,诗人王之涣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诗句,形象地描绘出落日与黄河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象。学生在品味诗句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古诗词的语言魅力和诗人所营造的宏伟画面。
除了语言美,古诗词还具有意境深远的特点。在古诗词中,诗人通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将现实生活中的感悟与自然景物相融合,创造出许多深远、含蓄的意境。例如,在部编版小学教材中的《静夜思》中,李白用“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诗句,借景抒情,描绘出皎洁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让人疑心是地上结了霜。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将诗人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学生在品味这些诗句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古诗词所营造的深远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深刻情感。
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和背景,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对此,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其中蕴含的德育意蕴。同时,通过学习作者的优秀品质和生平事迹,学生可以以作者作为自己的榜样,从中汲取德育营养;通过剖析作者在古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思想和观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其中蕴含的德育意蕴,从而进行德育渗透。
以部编版小学教材中的《游子吟》为例,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在游子出征前夕写给母亲的一首歌颂母爱的诗。在这首诗中,孟郊描述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孩子缝制衣服的场景,表达对母爱的赞美和对离别的不舍。
1.了解作者生平,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在引导学生学习这首诗之前,教师可以先介绍孟郊的生平。孟郊是唐代著名诗人,一生历经坎坷,曾在母亲的陪伴下苦学成才。这首《游子吟》是孟郊在母亲即将离世时为表达对母爱的感激而创作的。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以作者为榜样,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在这首诗中,孟郊表达对母爱的赞美和对离别的不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想自己与母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受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和支持。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孟郊在诗中所表现出的孝道精神,培养学生尊敬长辈、感恩父母的良好品质。
3.通过作品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这首《游子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引导学生学习这首诗时,教师可以重点讲解诗中的语言美、韵律美和意境美。如,“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句诗既表现出母亲对孩子的牵挂和担忧,又寓意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学生通过品味这些诗句,可以感受到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进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作者为榜样培养道德品质,以及通过作品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等途径,可以在古诗词教学中有效地加强德育渗透。
每一首古诗词都是作者在特定历史背景和情感状态下创作的,因此,要真正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就必须了解其创作背景。通过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并从中领悟到德育的真谛。古诗词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分析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和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中汲取道德营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操。
以部编版小学教材中的《夏日绝句》为例,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清照所作,诗中表达出诗人深深的爱国主义情怀,体现出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夏日绝句》写于北宋灭亡之际,诗人身处中原沦陷区,夫死国亡,境遇悲惨。这首诗可以看作是借古讽今之作,通过吟咏项羽悲壮一战以寄托哀思。
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味诗中的语言美、韵律美和意境美。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人生观和生死观;“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两句则通过赞扬项羽宁死不屈的精神,表达出诗人坚定的爱国情怀。学生通过品味这些诗句,可以感受到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爱国主义精神、珍惜和平稳定的生活等。
小学古诗词教学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平台。为了更好地实现德育意蕴,教师应该以诗词内容为切入点,强化学生对德育的理解。同时,古诗词中的关键词句是作者情感和思想的集中体现。教师应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其中的德育内涵。而且,古诗词中蕴含着诸多德育元素,如爱国主义、友情、爱情、亲情等。教师应该积极发掘这些德育元素,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诗词教学中。
以部编版小学教材中的《咏柳》为例,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所作,描绘了春天的柳树之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解析诗中的内容。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示出春天的柳树所具有的美丽姿态和蓬勃生机。“绿丝绦”“鹅黄”“嫩绿”等词语生动地描绘出柳树的色彩和质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春风比喻成剪刀,进一步表现出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所蕴含的道德意蕴。首先,诗人在诗中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自然美和美好事物,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次,“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所表现出的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尊重自然、保护生态。
为更好地实现德育意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思考。如,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对自然和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尊重、如何用自己的行动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等。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春游等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之美,加深学生对自然的认识和热爱。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将古诗词中的德育意蕴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
对比鉴赏是古诗词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比不同的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其德育内涵。在古诗词中,同一主题或意象往往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和情感表达,通过对比分析,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感受古诗词中的德育内涵。通过对比不同古诗词中的主题、情感和思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其中的德育内涵。通过对比鉴赏,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古诗词中的道德观念、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从而拓展德育内涵。不同的诗人在古诗词中表现出不同的创作风格和道德观念。通过对比不同作者的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者的个性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以《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两首古诗为例,这两首诗分别描绘出登高远望和自然景观的壮丽景象,通过对比鉴赏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德育内涵。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两首诗的创作背景。《登鹳雀楼》写于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高远望中表达了对国家、对人民的忧虑之情;而《望庐山瀑布》则写于盛唐时期,诗人李白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命的珍视。
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两首诗中的主题和意象。《登鹳雀楼》中,诗人通过描绘登高远望的景象,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望庐山瀑布》中,诗人则通过描绘瀑布这一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命的珍视。两首诗虽然主题和意象有所不同,但都表达了对自然、生命、社会等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为更好地实现德育意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深入理解其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例如,《登鹳雀楼》表现出对国家、对人民的关注和担忧,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而《望庐山瀑布》则表现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命的珍视,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珍爱生命的价值观念。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拓展性的阅读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两首诗的背景和内涵。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探讨两首诗中的意象、主题、道德观念等话题;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推荐相关的古诗词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两首诗中的德育内涵,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
自主阅读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思考和自我体验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在古诗词教学中,自主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和情感,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进而实现德育教育目标。古诗词是一种高度凝练和富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式,通过自主阅读,学生可以深入感受其中的意境和情感,体会作者的心境和思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领略中华文化的瑰宝,还能够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更重要的是能够净化思想、陶冶情操、提高道德素养。
以部编版小学教材中的《静夜思》为例,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描绘客居他乡的思乡之情。通过自主阅读,学生可以深入感受诗人的思乡情感,体会那种漂泊异乡、孤独无助的感受。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诗词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描写自然景物的句子,感受到自然的美和纯朴的乡情。
为更好地实现自主阅读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引导阅读: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和思考方向,如,“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你最喜欢哪一句”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
2.小组讨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阅读感受和观点,互相学习、互相指导。
3.拓展阅读: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与《静夜思》相关的诗词作品,例如李白的《将进酒》《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作者的文学风格和思想情感。
通过自主阅读和相关的教学策略,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静夜思》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净化思想、提高道德素养。
综上所述,以作者生平、诗词内容和对比鉴赏为切入点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德育教学质量。教师应采取以作者生平为切入点,加强德育渗透;以创作背景为切入点,营造德育意境;以诗词内容为切入点,强化德育理解;以对比鉴赏为切入点,提升德育质量等措施,提升教学质量。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古诗词中的德育元素,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古诗词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