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樊文
车桥镇、卢滩村、大胡庄、横沟村…… 一个个有地方特色的地名,讲述着一段段红色历史故事,传递着催人奋进的力量。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务院命名的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2022年,淮安区以开展“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点亮美好家园”试点工作为契机,不断深挖地名文化资源,加强红色地名保护,发挥地名产业价值。2023年,淮安区创新开展“乡村著名行动”,进一步提高地名管理服务水平,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淮安区聚焦乡村地名品牌建设,在乡村地区增设271个地名标志,强化地名服务功能。图为以“苏嘴西瓜”为品牌的苏嘴镇特色地名标志。
“革命先辈们在这片土地上抛头颅、撒热血,现在,车桥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也阔步走上富裕之路。”前来淮安旅游的张女士在参观了车桥战役纪念广场后动情地说。走进淮安区车桥战役纪念广场,苍松翠柏环绕四周,纪念塔巍峨耸立,塔身镌刻着“车桥战役英烈永垂不朽”10个大字。前来这里瞻仰和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他们在这里不仅聆听红色地名故事,重温红色记忆,还激发了大家的民族自豪感。
红色地名蕴含着丰富的红色基因,是撬动红色旅游的“金钥匙”。淮安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华中分局、苏皖边区政府和新四军军部等曾驻扎于此。大胡庄战斗、车桥战役等著名历史事件,为淮安留下了革命先辈浴血奋斗的光辉足迹和深沉厚重的红色历史。
近年来,淮安区借助深厚的红色地名文化资源,切实做好红色地名保护文章。在车桥战役纪念广场和车桥战役的主战场卢滩村设置了红色地名保护标志,安装了淮安区红色地名导览图展示栏,为周边主要道路更新安装道路指示牌。深度挖掘周恩来纪念馆、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大胡庄烈士陵园等重点红色地名文化内涵,对红色地名进行梳理,出版《我心中的红色地名》一书,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好评。同时,邀请地名和文史专家精心完善红色地名系列百度百科词条,在互联网平台播放红色地名宣传视频,进一步提升红色地名的影响力,让红色地名成为红色文化资源载体和红色故事传播平台,并持续转化为红色旅游发展的强劲动力。
如今,淮安区内一个个红色地名正不断焕发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激发着红色的能量。据了解,2023年以来,淮安区通过红色旅游接待团体8500余批,社会各界群众287万余人次。
“在淮安区,有一条狭长的小巷叫‘双刀刘巷’,它南接西门大街,北至高公桥,东与府市口、淮阴市碑隔河相望,西边则是西长街。这条古巷曾被改名为‘双桃柳巷’,现在又恢复了原名。小巷名从何而来呢?原来与一个保家卫国的故事有关……”9月13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地名文化知识讲座在曙光双语实验学校举行,生动的故事让同学们身临其境,感受到地名文化的魅力。
地名是历史的根脉,讲好地名故事意义重大。淮安享有“运河之都”美誉,境内有新石器时代的青莲岗文化遗址,城头村良渚文化遗址,还有千年古镇河下镇、平桥镇、车桥镇、钦工镇。淮安区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具有重要传承价值的乡村地名纳入保护范围,广泛深入地开展乡村地名文化挖掘整理工作,通过查阅文史资料、组建地名专家队伍等方式,深入镇(街道)实地走访座谈,系统收集淮安乡村地名的历史故事、人文典故,丰富乡村地名历史文化资源信息库,进一步提升地名管理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为弘扬地名文化,讲好地名故事,淮安区高度重视地名文化宣传工作,通过对车桥镇的“五桥”、“十三庵”、“一百零八巷”等红色地名进行梳理,出版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书籍《车桥史话》。各镇(街道)结合本地文化特色,将地名故事、地名文化创新设计到乡村文化墙上展示。开展地名文化宣传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景区活动,以专题宣讲、主题征文、赠送书籍等形式,普及地名相关知识和政策,进一步提升地名文化可见度,营造了浓厚的地名文化宣传氛围,增强群众对地名文化的保护意识和行动自觉。
“自从规范了地名设置标识,实现乡村地名采集上图,来公司采购的客商更多了,如今,销售量是往年同期的2倍。”谈起镇上完善地名标志后的变化,在施河镇做教具生产经营的周经理高兴地说。
为了推动地名信息有效服务乡村振兴,淮安区对照《地名管理条例》、《江苏省地名管理条例》、《淮安市地名管理办法》,在16个乡镇(街道)、338个村(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发布二维码门牌信息标准和安装规范公告。利用“互联网+”宣传方式,通过电视、报纸和多媒体电子屏滚动播放,引导村民协助比对和确认门牌信息。以乡村地名信息化建设为载体,大力开展乡村地名信息采集上图活动,通过更新国家地名信息库,完善二维码门牌信息管理系统,采集各类乡村地名7300余个,上传百度、腾讯、高德等网络平台,为“农产品进城、快递下乡、导航出行”的精准定位,提供地名信息支持,使“小地名”在助力村民致富中发挥了“大作用”。
淮安区不断深化地名的便企利民功能,以乡村地名标志产品为主要切入点,广泛动员多方力量,链接社会各界资源,大力挖掘乡村特色产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类产品,并对传统品牌形象进行全面优化提升,集中优势资源培育打造乡村地名品牌,提高乡村产业竞争力。施河镇是全国知名的教具之乡,由于在道路命名时融入了特色产业元素,进一步提升了教具品牌影响力。车桥镇的芡实畅销全国,通过制作特色乡村地名宣传素材,助力芡实产业宣传推广。苏嘴镇是大胡庄战斗的发生地,如今以小西瓜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发展红火。同时,淮安区通过撰写精炼百度百科词条、编辑地名介绍文章、设计特色文化墙,推动产业链延伸发展,一系列的举措有力带动了当地农产品销售。据了解,2023年以来,在镇(街道)、区行业协会商会等多方共同协作下,淮安区成功打造了“车桥芡实”、“流均藕粉”、“苏嘴西瓜”、“漕运宫米”等乡村地名标志产品,为乡村振兴增添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