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希哲
“这么多课程,我们应该选择哪位专家的呢?”北京市的基层青年们最近遇到了一个甜蜜的“烦恼”——北京市团校组织专家来“送课到岗”了。
打开微信工作群,基层青年们就能看到显眼的通知:“北京市团校拟对接中央党校、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团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在全市各系统、各领域共青团组织开展‘送课到岗活动。”通知后还附有详细的课程名录。
从供给端、需求端“两端”发力,以备课、选课、送课、评课“四课”机制为保障,北京市团校精心设计机制流程,以“送课到岗”形式为基层青年送去了一场理论的春风。
长风劲起催新程。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宏伟蓝图。2022年,刚刚改革落地的北京市团校第一时间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部署会和专题培训班,团校主要负责同志提出,要立足党在青年工作领域特色鲜明的政治学校根本定位,组织开展“送课到岗”活动,把党的创新理论及时送到全市基层团组织和一线青年的身边。
这样的决定,不仅是北京市团校聚焦团干部教育培训主责主业的实践路径,而且也来源首都基层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学习理论、追求进步的需求和实际。经过调研,北京市团校了解到,基层普遍存在着“工学矛盾”,由于平日里工作学习繁忙,脱产培训对基层青年来说很难实现。同时,基层青年越来越认识到,理论素养是履职尽责最根本的本领,理论武装是胜任工作最有效的途径。
基层的这一状况,正是北京市团校发起“送课到岗”活动的现实依据。为解决好这一难题,北京市团校组建了专家师资库,在常态化开展各类培训班次的基础上,面向基层、面向青年,组织开展“送课到岗”活动。在送课过程中,专家学者深入基层开展教学、因应需求开展培训,促进了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极大地方便了基层和一线青年,让理论的春风吹拂到基层青年的心田。
“本人遵守以下规定承诺: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学术规范……保密纪律……”胡静仔细浏览着《北京市团校“送课到岗”授课承诺书》,并郑重地在末尾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作为中央团校硕士研究生导师的胡静是“送课到岗”活动的师资库专家。这一次,她要在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2023年度团干部培训班上讲授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精神与团的十九大精神解读》。
在“备课”阶段,北京市团校发挥首都高校云集优势,与中央党校、中央团校等对接,以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為核心,组织专家研发“核心+重点+支撑”课程。打开课程的菜单目录,除了胡静,还可以看到一位位专家学者的名字和职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解读》《基础团务知识讲座》《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北京实践”》等既有理论深度,也迎合基层青年工作需求的课程随之映入眼帘。
下一步,北京市团校会依托全市各级团组织,通过微信工作群、官方网站等渠道将课程菜单发布至基层单位和各类青年群体,完成“选课”的环节,并与组织单位对接需求,确定课程内容以及授课形式,以便开始下一步的“送课”流程。
不用脱产学习耽误工作,不用东奔西走寻找课堂,基层青年们只需要确定好自己想学习的课程,就有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直接授课。在“线上”,直播、录像双管齐下,方便青年参与,形成有效覆盖;在“线下”,专家和青年面对面随时互动,有助于双向提升。
授课完成后,北京市团校收到了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团委的信息反馈表,表中对胡静的课程作出了“有理论高度、有历史厚度、也有青年温暖”的高度评价。反馈表上盖着大红的培训单位团委公章,代表这一次“送课到岗”活动全部结束。
“‘送课到岗的创新培训形式,一方面,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时效性、灵活性,相当程度上满足了基层繁忙工作中的培训需求,真正将党的创新理论及时送达基层一线、工作岗位。另一方面,拉近了教学与实践的距离。授课的过程,同时也是深入一线团干部和青年工作学习的过程,在课堂交流、课下调研中,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并及时将调研成果融入课堂,促进教学相长,形成‘教学—调研—教学的正向反馈过程。”参与送课后,胡静感触颇深。
如何确定培训单位?如何保证课程质量?如何实现理论课程“常用常新”?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完善可行的机制保障。
“最开始我们的课程菜单只有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课程,专家也只遴选了23位,但随着送课成效不断显现,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加入到我们的师资库之中,课程菜单不断丰富。”北京市团校分管负责同志说,“在品牌名头打响后,很多基层单位会将我们的‘送课到岗活动推荐给其它拥有相同需求的单位,由我们北京市团校搭建平台,基层单位会和我们联系或是直接与专家对接,不少单位还在培训期间与专家建立了长效对接机制。”
在“四课”的过程中,“评课”是保证课程质量的关键一步。“评课”区分课前、课中和课后,坚持“一课一评一记录”。课前,北京市团校结合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工作,通过旁听、询问等方式多方调研专家的授课效果,评估该课程是否能被纳入课程菜单,团校内部的师资则还要进行备课试讲,保证课程符合标准。课中则会进行实时对接与评估,专家授课前要签署个人承诺书,严格教学意识形态要求,形成效果评控机制。在课后,及时总结反馈,形成评价清单、问题清单和建议清单,加以整改和完善,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培训效果。
北京市团校紧扣“送”字下功夫、做文章,实现了教学理念、机制模式、方式手段等方面的重要创新,将“请上来”常规培训转变为“送下去”主动服务,体现了与中央、市委对标对表的政治站位,体现了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的精神状态,体现了服务首都广大青年的诚挚情怀。在机制建设方面,“备课、选课、送课、评课”有机结合,环环相扣、形成链条,构建了一套完整的“送课到岗”闭环流程,有效确保了培训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
2023年12月,在北京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上,《“送课到岗”助力校地资源共享》被北京市委组织部选入《北京市干部教育培训创新实践案例汇编》。截至目前,北京市团校已组织开展“送课到岗”68场,参训学员6000余人次。参训学员纷纷表示:“基层青年平时工作忙,有些甚至身兼数职,虽然有深入学习的需求和想法,但平日很难抽出一定时间集中培训学习。‘送课到岗的培训方式将专家学者送到工作岗位开展培训,提供有针对性、有实效的培训课程,有效解决了工学矛盾突出的问题,为基层干部培训送来‘雪中炭和‘及时雨。”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当来自基层的呼唤响起,总会有一缕清风带着先进理论的细雨,滋润着青年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