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
(安琪融资租赁(湖北)有限公司,湖北 宜昌 443003)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供应链金融发展迅速,并逐渐成了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与防范工作显得愈发重要,同时也成为金融机构所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与防范是一项长期、复杂而系统的工作。为此,我们需要在深刻认识供应链金融意义和价值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当前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供应链金融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供应链的某个环节或全链条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务,围绕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整合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资源,从采购到生产再到销售的过程中,将各参与方连成一个整体,从而提高整条供应链的资金使用效率并为各方创造价值和降低风险。供应链金融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提升产业链价值和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资本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因此在融资方面具有先天的劣势,很难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资金,融资难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而供应链金融可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可以在不占用银行授信额度的情况下,通过将自身的应收账款与存货等质押给银行来进行融资,实现将供应链核心企业信用传导给中小企业,从而有效地解决融资难问题。
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围绕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管理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从而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通过立体获取各类信息,可以将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
供应链金融可以从提供流动资金、降低融资成本两方面,帮助提升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经营效益。一方面,供应链金融能够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使其能够较快获得经营所需要的资金,从而促进其经营和发展。另一方面,供应链金融通过将供应链核心企业信用传递给中小企业,可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供应链金融以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为依托,通过对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进行金融支持,从而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优化和升级。一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将资金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中小企业,解决其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激活整个“链条”的运转,帮助中小企业赢得更多商机。另一方面,将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促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提升整个供应链的市场竞争力。
供应链金融属于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它是金融机构以供应链关系为基础,依托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通过对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将金融业务与实体经济结合在一起,实现对融资风险的有效控制。而在这个过程中,信用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一旦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暴露信用风险,会对供应链中其他企业和金融机构产生连锁反应,甚至导致整个供应链金融生态的崩溃。
为了有效降低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金融机构需要采取有效的信用风险评估方法,以做出合理的信用风险管理决策,以下是常用的信用风险评估方法。
信用评级是一种常用的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它是一种古老但行之有效的信用风险分析方法。它以一套指标体系为考量基础,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信用记录、还款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估,给企业评定相应的信用等级,从而判断企业的信用风险和估计违约概率。这种方法通常将评估重点集中于借款企业的“5C”上,即品质(借款方的品德和信誉)、能力(借款方的偿债能力)、资本(借款方的财务实力和财务状况)、抵押(借款方可用于债务担保的抵押物)和条件(可能影响借款方付款能力的经济环境)。
一是基于统计模型的违约概率模型,包括结构性方法和纯统计方法。前者是利用债券或股票的市场价格,运用定价模型估计违约概率的统计模型方法。后者是纯粹利用统计方法判断企业是否违约的定性方法,例如线性判别法、奥尔特曼Z评分模型等。二是利用人工智能和神经网络等方法评判企业违约风险。三是其他模型方法,例如单因素模型、逻辑回归模型、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模拟现金流模型等。
监控与预警是一种动态的评估方法,通过对供应链上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进行实时监控,并设定相应的预警指标,一旦企业出现异常情况,触及相关预警指标,风险评估系统就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提醒金融机构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供应链金融视角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需要围绕供应链核心企业,对整个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进行管理和分析,评估确定融资企业的信用风险等级,进而做出融资安排。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评估融资企业的经营能力、发展前景等因素,而且还需要从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角度来评估融资企业信用风险水平。
但从目前来看,我国对于供应链金融视角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体系还不够健全,主要是因为该评估体系涉及整个供应链上的多个主体以及多个环节,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较大的难度。
当前,信用技术在企业信用风险评估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对企业的历史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利用信用风险分析模型来评估企业信用风险。但基于历史数据的分析方法有其局限性,例如对于所处行业和外部环境变化较快的企业,该方法得出的结论参考价值下降。很多金融机构由于认知、成本等原因,缺乏对更多先进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比如大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数字算法等,导致开展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时,大多局限于静态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很少能够将企业最新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等动态信息结合起来,导致企业信用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大打折扣。
有别于传统金融模式,由于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的特殊性、系统性和复杂性,因此金融机构有必要建立有别于传统风险管理部门的专门部门和管理体系。
然而,很多从事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并没有建立专门的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部门和风险管理体系,这容易造成供应链金融视角下企业信用风险评估缺乏科学性、专业性和个性化,从而影响到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供应链金融的业务场景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增加了企业信用风险评估的难度。首先,供应链上的企业间通常存在着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多方面的合作关系,这导致了供应链金融业务场景较为复杂。
其次,由于不同企业在供应链中发挥的作用不同,对供应链的贡献程度也不同,各参与主体会有多种融资方式以及融资渠道,这造成了供应链金融的多样性。
最后,供应链金融涉及多个参与主体之间的交易行为和资金流转,不同参与主体的交易行为和资金流转情况也不尽相同,这也增加了供应链金融业务场景的复杂性。
在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测度与防控体系建设中,可以将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作为关键节点,以此来分析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情况,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从而避免产生系统性信用风险。同时,在进行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测度与防控体系建设时,可以将核心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数据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以此来对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情况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从而确定出最优的风险防范措施,以此来降低整个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促进供应链金融整体水平的提升。
区块链技术可以将企业的所有信息存储在分布式的“数据块”中,并且可以进行全网共享,因此,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将各个节点的信用信息整合在一起,同时还可以实现跨企业、跨地域、跨行业的信息共享,从而将更多的非结构化信息进行转化和整合。但是,由于区块链技术还处于发展初期,其在数据存储、数据安全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需要加强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同时不断提高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目前,我国的企业信用评估主要以第三方信用评估机构为主。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还不够完善,该领域中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和漏洞。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第三方信用评估机构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资格认证、准入标准、执业要求等内容,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行业标准等方式,促进第三方信用评估机构提升道德水平和专业性能力,在进行信用评估时遵循客观、公正、公开等原则,减少企业信用评估中存在的风险和不足。
大数据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数据处理模式,可用于解决海量数据的存储和计算问题。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其在企业信用评估和风险管理方面的价值逐渐显现。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构建一种新型的企业信用评估方法,通过建立数据库系统和智能模型,实现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多方面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和共享,有效提升企业信用评估工作的精准度。同时,利用大数据还可以对企业最新的经营、财务、投融资等信息进行监控,达到动态、实时跟踪并调整风险管理措施的效果,提升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发生了较大变化,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进入供应链金融领域,这不仅对供应链金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我国的金融市场提出了新的挑战。为适应市场发展要求,我国金融机构应不断完善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数据库,为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提供数据基础。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是“融资难、融资贵”,随着经济发展和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通过供应链金融模式解决自身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因此,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机构应建立起针对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估数据库,及时对中小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投融资情况进行动态跟踪与监控,以便能够从多角度、全方位、动态地评估和管控企业信用风险。
总而言之,在供应链金融视角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与防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维度,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与时俱进地推进实施。为保证企业信用风险评估结果的准确性,金融机构需要持续建立健全更完善的信用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加强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完善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控体系。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也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从而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过程中,金融机构和融资企业要加强沟通协作,及时处理相关业务问题,避免信用风险对自身经营乃至整个供应链产生负面效应。如此,才能不断提升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促进中小企业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