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肾造瘘术在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尿源性脓毒血症治疗中的应用

2024-03-14 09:09江新哲余勇军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2期
关键词:尿源毒血症瘘管

江新哲 余勇军

脓毒血症是由于机体对感染反应失控所致的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1]。输尿管梗阻导致的尿源性脓毒血症是泌尿外科常见急诊,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其病理生理论基础是输尿管梗阻导致肾盂压增高,细菌及代谢物返流入血而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2]。及时有效的肾盂减压是治疗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重要措施。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肾盂减压方式包括经皮肾造瘘(PCN)和输尿管支架管置入(US)。尿源性脓毒血症常伴发血小板(PLT)减少,目前关于血小板减少导致PCN出血的风险相关的研究尚缺乏。本研究分析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尿源性脓毒血症行PCN病人的临床资料,探讨PCN在血小板减少的尿源性脓毒血症行PCN病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2017年10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尿源性脓毒血症病人116例,其中男41例,女75例。年龄33~73岁,平均年龄57.5岁。发病时间2~11天,平均5.3天。所有病人有患侧腰痛和肾区叩击痛,合并症病人肾功能指标异常23例(血肌酐>500 mmol/L)。术前泌尿系CT、超声等检查明确肾积水,积水原因以肾输尿管结石、膀胱肿瘤、宫颈癌等为主,其中12例病人合并糖尿病。泌尿系统CT检查提示轻度积水(肾积水<2 cm)30例,中、重度积水(肾积水≥2 cm)86例。术前行血尿常规、血尿培养,生化,降钙素原等检查明确诊断,症状和体征符合尿源性脓毒血症标准[3]。经验性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甚至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积极抗感染的同时行PCN引流。纳入标准:泌尿系感染;符合脓毒血症诊疗标准。排除标准:PLT<20×109/L;多器官功能衰竭。依据术前血常规中PLT的数量分为研究组50例(PLT<50×109/L),对照组66例(PLT≥50×109/L)。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XGLY2021-05-08)。所有病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方法

1.治疗方案:两组病人均在超声引导下行PCN。局部麻醉,体位多俯卧位,病人不能耐受可用抱胸坐位或侧卧位。超声检查寻找合适的目标肾盏,观察穿刺路径上是否有肠管、胸膜等脏器,选择合适的路径后消毒铺巾,超声引导下用17.5G穿刺针穿刺入目标盏,置入导丝,再次超声检查确认穿刺通道准确性,扩张通道,留置F8-9的肾造瘘管,复查超声检查提示造瘘管位置满意,丝线固定。再留取肾造瘘管引流液做培养。术后复查CT了解肾造瘘管的位置和结石等情况,确认下一步的处理方案。术后依据药敏的结果选用抗菌药物,输注新鲜血小板。依据病情、血象及降钙素原的动态变化调整抗菌药物。出现休克及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泵入,必要时转ICU综合救治。

2.观察指标:(1)有效性指标包括PCN成功率,体温、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降钙素原恢复至正常的时间。(2)安全性指标:术后大出血(临床上的大出血一般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1 000 ml或循环血量的20%,病人通常会有血压下降、脉搏加快、尿量减少、烦躁不安、脸色苍白、四肢湿冷等表现,这时病情危急,需要紧急行肾动脉介入栓塞术或者开放手术止血),休克,副损伤(输尿管或肾盂穿孔率、肺、胸膜、肠管等损伤)。

三、统计学方法

结果

1.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结果表明,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积水侧别、入院最高体温、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比较无明显差异。研究组和对照组发热时间分别为(6.9±2.2)天、(4.2±2.0)天,血小板计数分别为(35±10.2)×109/L、(115±58)×109/L,降钙素原分别为(36±6.2)ng/ml、(20±2.6)ng/ml,血肌酐升高占比分别为30%∶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研究组的病情相对严重。梗阻性尿源性脓毒血症病人,其PLT数量与病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病人的PLT数量减少程度越大,其病情及预后越差。

表1 两组病人术前一般资料

2.两组病人术后指标比较见表2。研究组1例女性病人因为体力差,无法长时间耐受体位,行肾造瘘失败,后改截石位,经尿道留置输尿管导管。对照组1例因为翻身时不慎拔出,其他病人留置肾造瘘管成功。研究组和对照组PCT恢复时间分别为(6.9±2.8)天、(4.8±1.5)天;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36.2±3.5)小时和(28.5±2.3)小时,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5.3±1.2)天和(3.2±2.5)天;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6.0±2.3)天和(3.5±2.0)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成功率,术后副损伤、大出血、休克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病人术后指标比较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PLT数量的高低并非是有创操作的禁忌证。动态观察PLT的变化有助于脓毒血症病人病情的判断。在血流动力学支持下及早解除梗阻,可使病人PLT数量快速回升,病情缓解。术后研究组1例70岁病人继发消化道出血而出现死亡。

有研究表明,泌尿系统梗阻导致肾盂压增高,尿液返流入肾实质,尿液中的细菌及其代谢物返流入血,导致脓毒血症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4-5]。输尿管黏膜的损伤可导致其屏障作用消失,尿液中细菌及毒素更易逆行入血形成感染[6]。尿源性脓毒血症是由泌尿系感染引发的脓毒血症,其病死率达10%~20%[7]。肾盂减压是重要的治疗措施。本研究证明,研究组的PLT比对照组低,发热时间长,病情更重,需积极干预治疗。

解除尿路梗阻,减轻肾盂压的主要方式是PCN和US[8-10],PCN简便、高效、可控。PCN有以下优点:(1)局部麻醉,可以在手术室或病房等有超声波仪器的地方进行,减少搬运病人的风险;(2)流管直径(F8-9)大于输尿管支架(F6),便于引流;(3)引流管直接在体外,易观察引流情况;(4)对于晚期肿瘤等无法解除输尿管梗阻的病人,需定期更换引流管,可在门诊进行。PCN的风险主要在于出血和出血可能导致的引流不畅。出血的原因包括通道管径的大小及数目、集合系统损伤情况、全身因素如PLT重要因素。我们应尽量引流通畅,降低副损伤。我们选用彩超观察血流来设计合适通道,降低通道损伤出血;置管成功后缓慢减压,降低肾盂压骤降导致的肾盂黏膜渗血导致后期引流不畅。选择F8-9号造瘘管可降低扩张通道时损伤。置入造瘘管时宁浅勿深,造瘘管通过肾包膜、达到引流深度后退硬质铁内芯,引流管再顺导丝再进入一圈的深度即可,降低损伤集合系统的风险。

一般认为,PCN的通道便于二期处理输尿管结石,但是肾积水可导致患肾向腹侧,向下移动,如果二期手术时发现通道扭曲严重,必要时要放弃原通道而重新选择新通道。

两组PLT计数和降钙素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PLT减少组的感染更重,发病时间更长,更危险[11]。病原体产生毒素抑制PLT生成,细菌合成内毒素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介导PLT聚集与消耗增加;脓毒症可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引发早期血液高凝状态,导致PLT消耗增加,免疫介导的PLT损害增加。研究表明,PLT减少组病人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延长,D-二聚体、白细胞、降钙素原升高,Fib降低[11]。PLT下降提示病情严重,需要积极干预。对PLT的动态观察,有助于对脓毒症病情的判断。

对于输尿管梗阻继发的尿源性脓毒血症病人,PLT数量异常并非梗阻性尿源性脓毒血症病人手术的绝对禁忌证,应准确评估,选择合理的肾盂减压方式,控制感染。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可能存在选择偏倚,需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猜你喜欢
尿源毒血症瘘管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患者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休克的防范和治疗措施分析
经尿道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尿源性感染预测因子的相关研究
健康成人尿源性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猪回肠食糜的取样方法
并行导丝法在更换肾造瘘管中的应用:附33例次报道
腔内悬吊联合置管引流治疗瘘管性脓肿
羊肠毒血症的防与治
一起山羊肠毒血症的诊断与防治
改良扩大根治术治疗合并感染的先天性耳瘘管48例观察
羊肠毒血症的中西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