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霍 鑫 任 燕 张果峰
黄河九曲十八弯,在兰考县这道弯,给当地留下肆虐的风沙——这也是60多年前,焦裕禄曾经苦战过的“三害”之一。彼时,漫天的黄沙甚至能将村庄掩埋。
如今的兰考,白色的大风车、蓝色的光伏板在绿色的原野上高效运行,铁塔银线将新能源不断输送到千家万户,勾勒出一幅“风光”无限好的美景。
“新科技+强网架”
电源结构绿意盎然
近年来,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充分发挥电网连接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平台枢纽作用,强化探索实践,推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省能源转型取得显著成效,新能源实现跃升式发展。
2018年7月,兰考成为全国首个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建设示范县。5年来,国网河南电力以打造新型电力系统为抓手,积极参与试点建设。目前,该公司建设的相关能源监测、分析系统归集了兰考全域的电、气、油、地热等重要能源数据14456万条,实现了以日为最小维度,细化到全县13个乡镇,覆盖兰考现有能源消费、工业体系、生态碳汇全口径的“双碳”进程监测及分析评价功能。
储能电站可以在夜间存储富余的新能源,在白天负荷高峰时向电网反向送电,是宝贵的可调节负荷资源。国网河南电力依托有关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项目研发运行监控、发电预测、可调节负荷分析等系列功能模块,综合本地可调节资源,优化制定运行策略。
“我们根据这些策略调整风机开机、出力等时序,2023年,风电场的新能源利用率和利用小时数持续提升。”兰考县东坝头风电场场长吕书兵说。
兰考只是国网河南电力探路新能源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国网河南电力持续加快电网发展,500千伏电网形成“鼎”字形骨干网架,覆盖所有地市,220千伏变电站覆盖所有县域,110千伏变电站覆盖所有产业集聚区,电力保供和新能源消纳配置能力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国网河南电力积极服务南阳天池、洛阳洛宁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推动大规模储能设施应用和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进一步提升电网调峰能力。
电源结构不断优化,河南电网“绿电”底色越来越浓。2012年,河南电网新能源装机容量不足55万千瓦,仅为总装机规模的1%;2023年12月底,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6000万千瓦,占总装机规模的44%,新能源成为全省第二大电源。
分布式发电透明化接入“群调群控”
实现源荷互动
豫西地形复杂,风、光等新能源电站较为分散。2023年12月8日,国网洛阳供电公司调控中心员工平静洋对全市511座10千伏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接入类型进行了归纳、分析、排查,为下一步加装基于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智能融合终端、扩大分布式光伏“群调群控”应用覆盖范围提供必要条件。
“‘群调群控’有助于深化源网荷储协同调控系统应用,推动电网由‘源随荷动’向‘源荷互动’转变,夯实电网安全运行基础,促进新能源有效消纳。”平静洋说。2023年6月30日,国网河南电力自主研发的分布式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在省内18家市级供电公司全部建成投运,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系统内首家实现省域分布式光伏线上“群调群控”。
两年来,河南省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的增速一直保持全国第一。在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等带来挑战。国网河南电力积极先行先试,基于“新能源云”平台建设河南省分布式光伏承载力与可开放容量发布平台,引导、支撑分布式光伏规范健康发展。2023年10月底,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主要包括基于0.6米精度地图的屋顶光伏资源识别模块等,能够辅助政府部门掌握本地屋顶资源分布情况和屋顶光伏技术可开发总量。
“绿色表示该地区分布式光伏发电可完全就地消纳,推荐分布式光伏接入;黄色表示该地区仍有少量的开放空间,但需对接入项目开展专项分析;红色表示该地区已经无法就地消纳,在承载力得到有效改善前暂停接入。”平台研发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各地可接入容量一目了然,为用户项目开发、电网企业报装审核、政府备案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河南电网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达2852万千瓦,装机渗透率达21%,成为仅次于煤电的第二大电源。国网河南电力将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推动实现“双碳”目标。
“含绿量+含电量”深化电能替代
推动智慧用能
“没有大堆的煤渣、轰鸣的柴油机、遍地乱扯的水管,用电采暖、用电驱动设备,我们的产业用能实现了低碳循环。”2023年12月8日,在安阳县北郭乡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中,大球盖菇种植基地技术员卢海勇正在检查作物生长情况,为竞争冬季市场做准备。
卢海勇的产业园拥有25个恒温种植棚,从培育菌种到成菇出棚再到储存运输,都离不开电——在棚内,电动水泵把机井里的水抽出后输送到恒温空调系统;利用电力智能化驱动装置,空调的冷却水通过预埋管道排出园区,再经过电动喷灌设备浇灌附近麦田。
“如果不能保证恒温棚温度在20摄氏度以内,大球盖菇的产量和质量就会受到影响。稳定可靠的电力就是我们的生产力。”卢海勇说。消费侧能源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一环。近年来,国网河南电力围绕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稳妥有序、因地制宜推动电能替代项目3.2万个,打造了豫西南电烤烟、信阳电制茶、三门峡苹果冷库保鲜等具有河南特色的电能替代示范基地。
绿色发展新风尚也在路上。2023年中秋、国庆“双节”长假,河南省新能源汽车总充电量创历史新高,达478.79万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148.64%。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绿色低碳出行,在蓝天绿水间畅游中原大地。
2023年前11个月,国网河南电力运营的充电设施累计充电量超过8600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16%以上,累计服务车主430多万人次,同比翻番,其中,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量同比增长271%。
“绿电”扮靓中原,添彩美丽中国。当前,河南省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的25%左右,较2015年提升了约5个百分点。可以想见,这里的“含绿量”“含电量”将越来越高,未来将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