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画报》的昔日女性之美

2024-03-13 06:36:30零余者
北京纪事 2024年3期
关键词:北洋画报

零余者

每個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新媒体。搁现在,是您早已得了依赖症的手机。换作100年前的新媒体就是画报。得益于印刷技术从石印过渡到照相制版、铅活字印刷,百年前的中国就进入了读图时代,像后来的铜版印刷已被认为“虽细如毫发之纹,亦异常清楚”。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女性审美。放如今,医美与美颜软件让批量生产美女成为现实——锥子脸、大长腿、“蛇精”眼,量大管饱。可看多了不免审美疲劳,想起罗素他老人家那句名言:参差多态乃幸福的本源。好奇之心遂油然而生,在百年前的新旧时代之交,女性的审美究竟有着怎样的倡导?我们不妨就从那个时代的“新媒体”代表之一——《北洋画报》中略窥一二。

重塑女性的身体之美

当下我们对女性的审美眼光是现代式的,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雕塑的身体美学,那是一种体态匀均,肌肉线条明朗并且不避展现的健康之美。当然受到网红和动漫游戏的影响,我们现在对女性的审美多少有点动漫化的趋势,眼睛越来越大,脸越来越小,腿越拉越长,人越来越不像真的。不过这种审美倾向和100多年前的旧社会相比,真可谓小巫见大巫。那时候的女性被鲁迅形容为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三寸金莲又臭又长的裹脚布到了彼时该剪断了。

我们从《北洋画报》(以下简称“北画”)中可以看出反缠足的决心。在创刊之时《北洋画报》就明确地提出反缠足的主张,彼时的市政府曾公布严厉的“禁止缠足办法” ,促进妇女放足运动。《北洋画报》则在1929年5月14日刊载一则反对缠足的七言诗,并与政府的禁令宣传结合在一起:“劝告各界女同胞,大家及早醒悟焉!本县成立天足会,不准妇女把足缠。现在文明潮流变,不重三寸小金莲……”

另外,《北洋画报》可能是最早利用“饭圈”文化(指追星的粉丝文化)改变女性审美的媒体之一。画报通过刊载大量的女明星照,抓住普通人追赶时髦的心理,展示不曾缠足的女明星的衣着、鞋款。《北洋画报》将近1600期(尤其是前6年的画刊),多以名媛闺秀、女明星、女学生等有名的“新式”女性照为封面,被置于第一页上方最显著的位置。比如陆小曼——徐志摩的妻子就出现在第29、37期的封面上;著名影星黄柳霜的照片曾出现6次;“影后”胡蝶的照片曾出现23次。

《北洋画报》上刊载过不少中原公司售鞋部的广告,企图以时尚促进反缠足运动:“特由沪聘到优等名匠自办新式花皮、金银、花锻、玲斑新颖、安稳舒适,并为女性从裹脚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提供各式社交活动的鞋子订制服务。”

除了被解放的双足,恐怕您不知道,现今被网民戏称为女性的傲人“事业线”,在那个年代也是处于被束缚的状态。刘禹轮发表的《为提倡“天乳运动”告革命妇女》和1926年1月1日《广州民国日报》刊文指出,妇女束缚双乳,易使肺部受压,对女性的身体发育及健康均十分不利。鼓励妇女解放自己胸部的束缚。类似的言论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倡天乳的大讨论。

冯武越在《北洋画报》刊载《中国妇女其注意束胸之害》谈到,束胸对女性哺乳大有损害,这间接导致中国的新生儿营养不良。同时,束胸对女性的肺部也非常不好。久而久之,就是对女性身体的摧残,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压制。

我们在《北洋画报》还可以看到一篇《小衫应如何改良》文章,投稿人绾香阁主本身就是一位女性,她认为:“小衫本身并无废除的理由,因为它不过是一件衣服罢了,我们所要打倒的不是它,是‘压乳的行为。”绾香阁主的言论可谓一针见血,她还特别站在女性的角度提出人性化的建议,例如倡天乳后是否会带来胸部下垂的现象,并提出如何正确使用胸衣,以及结合西洋女性胸衣对小衫进行改良。

我们还可以从《北洋画报》的西洋裸体摄影中见出那时媒体对女性身体美重塑所做的努力。《北洋画报》从第1928年初开始刊登西洋人体摄影,从传播艺术的角度出发,将西洋精美的人体摄影艺术展现在国人面前。办刊11年间,共计刊登的西洋人体摄影近200幅,皆为人体摄影的上乘之作,我们从这些人体摄影的作品中能够看出,照片中的西洋女性都是身形优美,体态健康。其展现的女性人体之美,与画报倡天乳、反缠足的言论相得益彰。

标榜女性的知性之美

在《北洋画报》办刊期间,随着女学教育的发展,女学生渐渐成为一个庞大的社群。女性的知性之美逐渐在各大媒体闪烁出自己的光辉。

在20世纪30年代,《北洋画报》的女学生封面一直持续不断,所刊载的女学生包括河北女师、南开大学、南开女中等多所学校。这些女生均以自然清新、朴素大方的形象出现在画报的版面,完全摆脱了原来明星女郎、交际名媛的女花瓶定位,展现出中国社会新女性所具有的知性涵容。

例如做过《北洋画报》四次封面女郎的姚念媛,她在1932年还被聘为“北画”特约记者。同时在九·一八事变后,《北洋画报》1932年4月23日还刊载了《励群社演剧赈沪灾》的文章,在文章里我们可以发现姚念媛是赈灾义演重要的组织参与者、筹款人。此后,为了支持抗战,姚念媛还自编自导,并主演了话剧《到前线去》。《北洋画报》曾拍摄了《到前线去》的剧照,刊登于报端,为抗日做宣传。我们可以从这出剧中看出女性新的思想形成后,对于社会责任的担当。剧中女看护是女性的本分职责,但最终女主角与其妯娌都放弃了社会赋予她们的职责,承担起男人上阵杀敌的责任,从这一点能够看出女性思想转变后带来的家国责任的变化。

除了女学生,《北洋画报》还报道了许多的女性精英,例如女医生、女博士、女记者、女官员等,展现社会新女性的思想才智。如“北画”1928年12月25日刊载的有关中国第一女外交家郑敏秀女士的文图。1930年4月11日介绍的女博士“美国大学中之唯一中国女教授刘叔庭女士”,“资质聪颖,十八岁即入大学。二十二岁赴美入米西干大学。民国十八年在美得天文数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教授。中国女子在西洋得天文数学博士学位及任大学教职者,刘女士实为第一人,亦异数也。”

笔者粗略统计,《北洋画报》有关中高等教育的报道文章大概650篇左右,其中有450篇左右为介绍女性知识分子的,在中等教育这块,有关女学生的教育文章比例更大。中等教育的报道文章在300篇左右,这其中有249篇与女学生有关。北画中后期刊载的女性形象开始由明星、名媛轉为女学生和女高知。图片展现出的女性美也开始从身形服饰转为气质与内涵。

我们可以从“北画”有关女学生的报道中看到中国新女性的活力与知性。例如1928年5月19日刊载的《京师大学女一部女生游观崇效奇牡丹花》;1929年8月22日、27日刊载的《北大学生游艺会化妆》(其一、其二);1930年6月17日刊载的《北平大学女子学院师生联欢会之化装舞会》等,都进一步体现出那个时代女学生的青春、靓丽的美。

同时,“北画”不吝版面展现女高材生、女高知的知性之美,企图以这种方式鼓励更多的女孩走进学校。像1929年1月10日刊载的《南大高材生周淑贤女士演说及发给运动小帽时之两种情况》;1930年10月14日刊载的《上海爱国女学学生吴惠芳女士》;1930年4月10日介绍的《美国大学之唯一女教授刘叔庭女士》等。从照片中我们都可感受到这些女学生由内而外散发着的知性气质。

宣传女性的健康之美

《北洋画报》对体育十分地关注,在其众多的报道文章中,最突出的两个特点就是对体育健康美的推广与女体育明星的报道。

民国时期的体育运动发端于有条件的高校操场,而那些面庞清新、身形健美的女运动员自然成为像“北画”这样的媒体,推广体育运动的最早“形象大使”。例如“北画”1927年5月21日刊载的《南开学校青年球队全体合影》;1928年5月2日刊载的《燕大女子篮球队队员获得锦标后之凯旋》;1932年6月4日刊载的《北平花光中学之女子球队》,都是将赛场上运动女学生的竞赛画面瞬间刊登在画报上。

深究“北画”选择女运动员作为体育推广的代言人,原因显而易见。通过对女性运动的展示,能够吸引更多的男性,从女性运动的魅力中受到感染,追随她们的脚步,最终达到全民体育热的目的,进而打碎“东亚病夫”的牌匾。

不过这个计划有一个过渡期,即开初大部分男性关注女运动员都是因为异性的缘故。如1930年11月8日《北洋画报》报道的上海两江女子篮球队赴平津比赛。当时在比赛的现场,前来观赛的人摩肩接踵,现场拥挤不堪。“北画”有报道提及:“按参加之观众,记者虽不敢谓为毫无热心体育之人,但能否占十分之一,实难断言。彼等参加之目的,只是抱了看女人打球之心理而来,故时有令人不快之下流语送入人耳,颇足使人不快……”可见一开始吸引男性注意力的不是女性的运动,而是运动的女性。女运动员身着的运动衫露出胳膊、大腿满足了周围男性的窥视心理。但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那时候的男性没有手机直播可以随时看网红的大腿。

在宣传了大量的运动女生之后,《北洋画报》开始有女运动家陆续登上画报的封面,这也拉开了“北画”体育造星“运动”的序幕。仅1931年和1932年,就有徐和、梁佩瑜、孙贞、萧美真等平津体育明星登上“北画”的封面。而且在观察了这些女运动家的封面后我们还能轻而易举地发现,这些女运动家在封面的形象均衣着时尚、发式时髦,丝毫不逊女明星,完全看不出运动员的影子。这种封面的形象正好与内文中女运动家英姿飒爽、奋勇拼搏的形象形成一静一动、一美一康的对比。

之后,“北画”对杨秀琼的报道更是将体育明星的健康美推向了极致。杨秀琼在“北画”中被称为“美人鱼”,从名字我就知晓杨秀琼是一位形象美丽的游泳运动健将。据统计,“北画”有关杨秀琼的图片报道竟然有30幅之多,其登上的封面,“北画”还特意设计了蓝色背景,以衬托身着泳装的杨秀琼好像在泳池中一般,尽显美人鱼的风采。

随之,女性的健康美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例如有专门提倡健康美的杂志《健美画报》于1932年11月1日推出。1933年8月10日,北洋画报刊载《青岛市选出之舞后花木兰女士的文章》,文中说:花女士体态丰腴,容貌虽非艳丽无匹,要不失为健美。近代论美者多注重体格,此殆花女士之所以当选为后欤。可见,健康美已经成为当时审美的新标准之一。1934年燕京大学举办的“健康皇后”的评选,从健康二字便知选美的评判标准。在“北画”1934年刊载的《影后新陈代谢》中,评论新的影后比上届影后更具健康之美。这些报道的文章都从侧面反映出,健康美的理念正在从运动员扩展到全社会。

展现女性的社会之美

《北洋画报》在促进女性走进社会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例如画报上刊载学校的招生简章——天津音乐学院、岭南艺苑、西洋文艺研究所、天津美术学校等。除此以外,画报还会刊登一些公司的招聘、培训信息,例如1930年9月6日刊登的中原公司的“教授纸花招生简章”:“本公司为发展妇女职业起见,特由沪聘请林女士来津专门教授制造纸花手工,成功最速,不收学费。有志向学者,请速来报名,机会无多。”

同时,许多普通的社会女性工作者的信息也会在“北画”诸报端见到。如1929年8月12日刊载的:“本埠英中街某百货公司有中俄女招待数人,姿首颇美,且善修饰,一班登徒子流,趋之若鹜,咸欲得而甘心。”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介绍的这些女性从事的多是服务性工作,且都强调了女性参加工作后,外貌带来的吸引力。《北洋画报》1930年6月10日刊载文章还特意暗示:“天津市场旁之某饮冰室。本有女招待二,今增其一。有名第三号者,原在惠中大饭店称元号,以浪漫著名,因而被摈,自入该室,顾客登时盈户。”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女性初入社会后,由于容貌姣好,登时顾客盈门,生意兴隆。可能有些人觉得,100年前的女性即便走进社会,找到工作,仍然是社会中男性的附属品。像“趋之若鹜,咸欲得而甘心”“吃女招待员”等新闻,都充满了男性的窥视与性幻想。但笔者一定要提醒您,无论哪个时代,不论男女,颜值即资本都是一条真理。况且女性本就和蔼温柔、外形可亲。在服务性行业女性比男性更有优势是显而易见且合情合理的。正如我们不能把男性从事体力性工作视作对男性的一种歧视一样。事实上女性参加社会工作,如女司机、女理发师、女教师、女招待员,她们均付出的是自己的体力劳动,面容姣好不过是她们的加分项而已。所以她们的付出,发挥的能量是光彩夺目的,她们是社会的亮丽风景线,必然最终得到社会的尊重。

《北洋画报》在十一年的办刊时间里,从不登载与妓女有关的任何广告信息,要知道在民国时期,由于妓女是合法的,当时的许多画报均利用图画之便利刊载此类广告来增加收入。《北洋画报》的老报人们,他们审美标准与志向追求,是现今没有门槛、人人自媒体时代的创作者们值得借鉴的。仅从展现的女性内容来说,《北洋画报》没有把女性当作吸睛的商品,打擦边球的诱饵,而是润物无声地告诉世人,我中华女性该有着怎样的美丽。

猜你喜欢
北洋画报
与幼儿画报一起读绘本
家教世界(2020年35期)2021-01-07 09:08:06
与幼儿画报一起读绘本
家教世界(2020年32期)2020-12-01 02:12:00
山东画报2020年2、3期合刊
山东画报(2020年2期)2020-09-10 07:22:44
媒体视野下的清末宣讲所——以《北洋官报》为中心
陕西画报航拍
陕西画报(2017年1期)2017-02-11 05:49:48
从报刊角度探北洋时期的民主思想
卷宗(2016年10期)2017-01-21 18:49:25
娃娃画报体育用品认知挂图
娃娃画报(2016年9期)2016-11-12 11:22:35
北洋外交部鲁乔奇(L.Giorgi)档案纪要
中国钱币(2015年6期)2015-11-18 02:28:14
春的画报
北洋六镇
军事历史(1992年5期)1992-01-18 03: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