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晶晶
血管性痴呆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痴呆性疾病,好发于老年人群,由于该病的特殊性,若能及时给予适当的治疗,其症状是可以逆转的。对于老年血管性痴呆,目前临床上仍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案,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并辅以相应的护理干预[1]。但疾病周期长,出院后由于缺乏持续、有效的专业护理,将严重影响患者康复[2]。以家庭为主导的分级护理模式是指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医护人员,定期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并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订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从而提高护理质量[3]。目前,针对偏瘫、中风、帕金森等患者的分层居家护理已取得较好效果,但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干预尚无相关研究分析。基于此,本研究就以家庭为主导的分级护理模式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命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取2020 年10 月至2022 年10 月于谷城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98 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 例。对照组男28 例,女21 例,年龄60~75 岁,平均(68.56±5.61)岁;观察组男29 例,女20 例,年龄60~74 岁,平均(67.60±6.5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老年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4];2)签署了知情同意书;3)具有读写能力;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40 分。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心肺疾病;2)合并严重精神疾病或恶性肿瘤;3)临床资料不全。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在出院当日将有关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和家属,并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出院后第7 天,通过电话的方式询问患者饮食和康复训练的效果,并针对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相应调整。
观察组实施以家庭为主导的分级护理模式,具体如下:1)组建干预小组:包括一位护士长、一位病区助理、一位负责护士,护士长负责制订护理方案和内容,并根据小组成员的意见对其进行完善和调整;病房助理的责任包括建立患者的基本资料(家庭地址、年龄、性别、家到医院的时间、到达医院的时间、探视方法等);专职护士负责创建微信群。2)干预内容:由于患者均为老年人,不了解微信如何使用,护理人员将其监护人拉入微信群进行相应指导。根据ADL 评分对患者进行分级,其中100~60 分为Ⅳ级,患者大部分生活可自理,以看护为主;60~40 分为Ⅲ级,可完成部分日常生活活动,必须有人陪护。在微信群中,将与认知干预有关的视频,其中包括图片记忆、词语回忆测试、纸笔记忆游戏等内容,通过监护人使患者能够更好地掌握在家中进行认知功能训练的方法,如果患者和家属存在训练困难,可以安排负责护士上门进行指导。监护人需上传患者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的录像,例如脱衣服、拿筷子、洗脸、刷牙、穿衣服等,并嘱咐患者反复练习;负责护士需在19∶00~21∶00,时刻保持在线,并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解答,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向护士长报告,经过双方的商议,为患者提出合理的干预方案。对部分表现良好的患者,可以在微信群或电话中给予其认可和鼓励,促使其能够用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对待生活和疾病。在护理过程中,需进一步加强对Ⅲ级患者的关注,及时评估患者康复情况,并调整康复措施,尽可能帮助患者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共干预6 个月。
1.3.1 依从性 选用医院自行设计的依从性量表评估,总分15 分,≤5分为依从性差,6~9 分为依从性一般,10~15 分为依从性良好。总依从率(%)=(良好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3.2 生命质量 干预前后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生命质量进行评价,包括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生理功能、活力、生理职能8 个方面,每项总分均为100 分,分数越高代表生命质量越好。
1.3.3 ADL 评分 干预前后采用ADL 进行评估,该量表评分0~100 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差。
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总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依从性比较
干预前,两组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生理功能、活力、生理职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生理功能、活力、生理职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F-36 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F-36 评分比较(分,±s)
总体健康 社会功能 精神健康 情感职能组别 例数干预前 干预后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49 65.34±7.14 75.55±8.76 65.21±8.54 74.63±9.6363.24±8.53 76.74±9.65 65.48±8.27 75.66±9.87观察组 49 65.54±7.13 86.26±9.64 65.26±8.64 86.49±10.1563.32±8.49 84.77±11.66 65.50±8.24 84.64±10.67 t 值 0.139 5.756 0.029 5.934 0.047 3.714 0.012 4.325 P 值 0.890 <0.001 0.977 <0.001 0.963 <0.001 0.991 <0.001躯体疼痛 生理功能 活力 生理职能组别 例数干预前 干预后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49 65.26±7.62 75.36±10.64 64.26±8.54 75.63±8.6366.24±7.53 76.74±8.65 65.48±8.27 75.66±9.87观察组 49 65.24±7.53 84.54±12.66 64.30±8.64 86.49±11.1566.32±7.49 86.77±10.63 65.50±8.24 86.64±11.67 t 值 0.013 3.886 0.599 5.392 0.053 5.123 0.012 5.029 P 值 0.990 <0.001 0.550 <0.001 0.958 <0.001 0.991 <0.001
干预后两组ADL 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ADL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ADL 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ADL 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t 值 P 值对照组 49 53.47±10.21 64.47±9.38 5.554 0.000观察组 49 54.01±11.05 69.38±10.94 6.919 0.000 t 值 0.251 2.385 P 值 0.802 0.019
血管性痴呆是一种在老年人群中较常见的痴呆综合征,由于脑血管疾病导致的颅脑损伤所致,患者可出现记忆力减退,分析、理解、计算能力降低,严重者还会出现视觉、语言、情感、人格等方面的持续性、进行性损伤,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人际关系带来严重影响[5-6]。该疾病治疗周期较长,很难让患者长时间留在医院,患者一旦出院,在家若得不到持续的护理,将严重影响疾病治疗效果[7-9]。护理工作具有长期性,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地延长护理周期,以利于患者的恢复。多数患者家属因缺乏相关的护理知识,不能给予患者良好的护理服务,造成疾病复发[10-11]。近年来,随着医疗模式向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性的转型,传统的出院指导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护理的需要,被逐步替代[12-13]。以家庭为主导的分级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干预措施,该护理模式强调护理服务的连续性,即从医院到家庭的延续,从病情好转至康复的延续,可改善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生命质量。以家庭为主导的分级护理模式,其效果已被临床实践[14-15]所证实。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生命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ADL 评分优于对照组。表明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以家庭为主导的分级护理模式其护理效果良好。在家中采用跟踪的分层护理模式,可及时解决家中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护理质量[16]。通过电话跟踪服务和构建微信群,可以及时地为患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患者能够充分感受到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关怀和关爱,从而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护理工作中[17]。将认知功能干预方法的视频上传到微信群里,可以帮助患者和家属熟悉并掌握在家训练方法,从而对提升患者的认知功能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有助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
综上所述,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实施以家庭为主导的分级护理模式,对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样本数量和研究时间的限制,因此不能对其长期疗效进行评价,故其疗效可能与前人的研究有所差别,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延长研究时间进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