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地域山水画的文化自觉

2024-03-12 09:21陈俣行杨文韬
南方文坛 2024年1期
关键词:画派漓江山水画

陈俣行 杨文韬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自然地理和地貌特征,这些自然景观直接影响到山水画的面貌。美术家们面对不同地域的自然风光创作出独特风格的美术作品。广西地处亚热带气候区域,奇峰似笋、河流似带,秀丽、恬静的自然风光,使广西的美术创作带有明显的秀丽柔美的审美倾向。广西美术家把美丽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作为表现对象,勤于写生和创作,从而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新田园诗画风。“漓江画派”正是新田园诗画风的集中体现。“漓江画派”的核心在于民族化和本土化。“漓江画派”将个体生命的当下感受与优美蕴藉的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在优美的自然风光中寻找精神家园。“漓江画派”是立足于广西美术的渊源流变来进行的,是对传统型绘画的建构和创新。这些建构和创新也是“漓江画派”顺应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画坛现实主义、写实主义的潮流。黄格胜、郑军里等画家们紧跟时代步伐,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创作出具有鲜明时代性、地域性的作品,为推动广西美术发展作出了贡献。“漓江画派”不仅成为广西文化产业的中坚力量,而且成为中国绘画界的中流砥柱。

一、历史上南方地域山水画的文化自觉

中国有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这些自然风光直接影响到山水画的风格。艺术家们面对不同的地域自然环境,形成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和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自然风光对美术作品风格的影响源远流长。在唐末宋初时期,天下大乱,文人墨客隐居深山,他们寄怀于山水。到了宋代,随着“崇文抑武”政策的实施,以及经济繁荣,画院的建立,世人欣赏和收藏逐渐成为风尚,推动了美术发展①。统治阶级热衷于书画,使得京城汴京聚集了画家,并且一些原本在西蜀、南唐的画家陆续来到汴京。这一时期汴京成为继唐代长安、洛阳之后的艺术中心。1127年,宋朝南迁,艺术重心转移到杭州。宋代整体来说,中原一带绘画成就突出,并与辽金地区形成艺术交流;江南绘画也有一定实力,聚集了一大批文艺人才;川西南部的秀美山水为川蜀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自然风光滋养了画家们的笔墨,形成了各自的艺术风格。画家描绘出心中的山水,笔下的山水图景各不一样。而这种不同是画家从自然环境中提取图像符号的差异造成的。南北气候环境差异很大,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表达空间和多样性的水墨语言,这也是山水画风格形成的原因之一。特色的地形地貌是山水画家的主要题材。我国幅员辽阔,以秦岭淮河为界,秦岭以南是平缓温暖的山脉,而秦岭以北是陡峭起伏的山脉。不同区域的自然景观是由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地域气候因素共同造成的。南北不同的自然环境、地形特征和地域特征,导致了不同地区山水画家在灵感上的差异。山水画受地域自然特征和地域文化因素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不仅要把当地的自然风貌给表达出来,而且在技法上也会凸显出南方山水的地方特色,体现出南方山水画的朴素、秀丽以及树林茂密的景象。虽然看似简单,但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南方的山水画以素雅、平淡天真为特色,构图横向展开。绵延不绝的构图方式,也与南北方独特的自然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山水画是以山水、云雾、点景、树木为描绘的对象。地质地形结构以丘陵为主。南方降雨量丰富,植物茂盛,经常出现烟雨迷蒙的景象,因此山水的情景呈现出一种浓厚的南方氛围。山水画家的作品给人以烟云缭绕的感觉,柔和的山川给人以层次感和弥漫的感觉。例如五代时期的董源以他生活的江南地区为主要素材,以轻盈柔和、平淡天真的笔墨意趣,成为后世文人画的楷模师范,为文人画的产生提供了直接的艺术榜样。他的传世名迹有《潇湘图》。他的画中大多是绵延不绝的山脉、江南丘陵的湖光山色。他的画中山清水秀,云雾弥漫缥缈,烟雾蒙蒙,河湖纵横交错,千石沟壑,绿树成荫,静谧幽深,具有优美的抒情意趣,展现了溪桥渔浦江南的一抹风景。董源的披麻皴,是将客观事物经过艺术加工之后所形成的。他在画中融入笔墨技法的主观感受,以探索其所表现山水的结构特点。宋代的米芾受江南地区自然山水的启发,创作出米点皴。其山水画的主要特点是用水墨笔刷出水平点,用干净的水墨笔墨润染,用浅色水墨染色,使中墨干纹,分层,然后交错到水平点的大小点上去。水墨在宣纸上的相互渗透,明暗分明,给人以波光粼粼的视觉,即朦胧、湿润的感觉。“米点山水”是米芾在烟雾弥漫的客观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创作出的一种笔墨技法。米芾的儿子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描述的重叠的山峰和云层是用各种不同的墨色侵染而成。树叶用浓墨或淡墨去勾勒,看似潦草实则有严格的章法。他自称“墨戏”。笔墨是有地域性的,艺术家们用不同的笔墨技法,最大限度地表现出不同地域的自然景观的特征。

中国南方山水画的发展受到自然、文化、经济等因素的多方面影响。我们通过对南方山水画的表现的分析,可知山水画的发展史是水墨的表现力与创造力的历史,是水墨材料不断挖掘的历史,没有水墨材料就谈不上山水画技术的运用。中国山水画以水墨为基础的传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而社会思想的变迁又为山水画提供了多种发展路径,使得山水画逐渐走向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在东西方文化碰撞的过程中,山水画汲取了新的文化养分,展示出生动活泼的风貌。在南方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中,山水画的表现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山水画的创作更加重视绘画的内在境界和文化内涵,更具有个性化特征。在现代社会环境下,西方现代艺术思潮冲击着中国艺术的发展,山水画的内容与形式更加多样化,多呈现出抽象化和现代化的形态。祖籍江苏镇江的华裔法国画家赵无极,以及江苏宜兴的吴冠中等艺术家展现了一种十分新颖的山水画创作形式,他们师法经典但又推陈出新,他们借助新兴材料对山水画的传统题材进行绘制,使得传统山水画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些画家山水画的创新,集中表现在材料上的创新性应用。在南方山水画的多元化发展过程中,水墨技法的实际运用为水墨材料的创新提供了理论导向,如果没有现代水墨的发展,中国画技术上的革新则舉步维艰。画家们根据绘画对象和手法、笔墨语言和构图表现出地域特征,绘画的表现手法能生动地表现出我国地势广阔的景致,从而形成具有地域特征的多种绘画风格。

在南方山水画的发展趋势中,创新是山水画发展的根本。只有树立创新意识,才能有效地推动山水画的发展;只有辩证统一、带有反思性思考地将现代与传统、形式与内容、技法与材料进行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地促进山水画的创新发展。我们进行创新的不仅是中国画的表现形式,而且是中国画的物质工具和审美对象。山水画创新的内涵极其广泛,反映了艺术家的技艺功夫和个性特征,也反映了画家的审美追求和精神世界。只有在材料和表现手法上做到别具一格、革故鼎新的山水画,才能真真切切地反映出所想表现对象的思想价值和文化艺术内涵。只有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多维度、多种手段的表现形式相结合,才是山水画在现代多元化环境中发展的必然途径②。归根结底,山水画的创新不仅要体现在材料的革新,同时也要体现在当下山水画创作所想表达的文化意涵中,以现代水墨的表现形式为载体来呈现中华传统笔墨精神。当我们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语境的山水画创作中时,应当加强对山水画表现形式的探索和研究,使其能够更好地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能够给予众多艺术家参考、借鉴意义的山水画创作规律。

中国当代山水画的发展和创新要遵循中国水墨材料发展的规律。在多元化的艺术思想和文化影响下,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发展必须遵循中华文化发展的本质,不断创新技术和表现形式,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在现代多元化思维的影响下,山水画的发展必须以个性化为特色。山水画艺术家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日臻完善,对于西方艺术所流露的优秀品质要博采众长,并融合传统山水画的历史沿革,形成具有时代风貌的艺术品格。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弘扬固然是兹事体大,但如果想要不断提高公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更好地促进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对于西方现代艺术的优秀成果则必然不能置若罔闻。

二、南方地域山水画之漓江画派的文化自觉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题材和技法被中国当代山水画家源源不断地注入山水画的创作当中。所能表现的内容已经逐渐摆脱了山水画原有概念的桎梏和约束,由此,山水画的边界感被逐渐稀释,也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中国当代山水画的发展和创新要表现时代精神,要遵循中华艺术精神,要不断创新技法和表现形式。中国当代山水画家在自然环境中寻求灵感已成为必然趋势,已成为画家创作和学术发展的内在动力、明确方向和共同追求的目标。“漓江画派”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应运而生。

广西地处亚热带气候区域,地貌奇丽多样,奇峰耸立、河流似带,其中桂林成为广西山水形象的代表,“桂林山水甲天下”。秀丽、恬静的桂林山水一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象征,这使得广西的美术创作带有明显的秀丽柔美的审美倾向。民国时期,广西独特的山水景观吸引了众多著名画家前来广西游历、写生和采风,如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李可染、关山月等。他们非常喜欢桂林的山水,创作了不少山水画作品。画家们将个体的生命体验与优美的自然山水融为一体,从自然风光中去寻找精神家园。广西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环境,都对广西美术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广西美术家把广西丰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作为表现对象,传承并创新传统绘画,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新田园诗画风的画派——“漓江画派”。“漓江画派”是在长期的艺术积累下,在广西民族文化的熏陶下,利用独特的地貌优势和深厚的人文情怀逐步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漓江画派”的发展并未脱离传统画派,而是在去粗取精的过程中遵循了画派发展的历史规律③。

“漓江画派”画家们有着相近的艺术风格、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相同的历史传承,“漓江画派”整体上的创作思维和创作方式就是写生。在新中国弘扬写实主义的时代洪流下,“漓江画派”的前驱阳太阳、黄独峰等倡导写生,“漓江画派”成员也无不是如此。“漓江画派”的画家们在南方地域山水中追寻属于自己艺术语言的山水式风景。他们追求具有南方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韵味。“漓江画派”的宗旨是“回归自然,回归精神家园”,这是“漓江画派”民族文化自觉的集中体现。“漓江画派”的审美品格中蕴含着自然淳朴、秀美恬静且生机勃勃的人文精神。“漓江画派”的出现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传承,也是广西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赋予的。

三、南方地域山水画文化自觉在阳太阳、

黄独峰、黄格胜等画家作品中的体现

“漓江画派”的南方地域文化特色集中体现在创立者阳太阳、黄独峰、黄格胜等的作品中。阳太阳先生学贯中西,集西方表现主义形式和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于一身,在广西山水画界有着举足轻重的身份地位。纵观阳太阳先生近七十年的艺术实践过程,便可对广西现当代美术史管窥一二。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这些年来,阳太阳先生不问世事、淡泊名利,一门心思地醉心于山水画创作的研究当中,创作了大量的中国画、油画、水彩画等艺术精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为我国美术界留下了丰硕的绘画成果。

阳太阳先生在山水画方面取得的成就最为显著,其描绘的桂林山水处处流露着他对美丽家乡的热爱。他善于寄情于物、托物言志,借助中国传统的笔墨气韵,摆脱循常习故的技法约束,积极突破传统绘画的图式。阳太阳先生在以山水画作为弘扬传统民族精神媒介的同时,汲取西方绘画语言的养分并与其融合,开辟了一条山水画水墨表现方式的新路径。

黄独峰在广西艺术学院任教的三十余年间,提出“岭南画派西移”,为“岭南画派”的写生精神在广西发扬光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也是为“岭南画派”在八桂地区培育了大批后备艺术人才,为当今“漓江画派”的发展和推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黄独峰在1980年培养了第一届国画研究生黄格胜和陈玉圃,1984年招收了第二届研究生梁耀、白晓军、黄万兴三人。其中,黄格胜后来同样成为“漓江画派”的领军人物。黄独峰作为“漓江画派”的先驱者之一,其所产生的艺术成就,以及所推动的艺术教育思想体系等,对后人产生巨大的影响。

黄独峰最初师从“岭南画派”。“岭南画派”的创新精神和时代精神,极大地鼓舞了黄独峰。追本溯源,黄独锋自少年起所培养的艺术素养为他打下了夯实的造型基础,青年时期又远赴日本学习当时先进的西方艺术知识,他的一生都在西方绘画艺术学习的道路上力学笃行,并不断探索中西绘画融合的新途径。“岭南画派”重视中西结合的写生思想,使黄独峰养成了长期勤于写生的绘画习惯,获得了深刻的洞察力和优秀的造型能力。后来他学习“海派”的画风,练就了自己的笔墨技巧,提高了自己画面的“韵”水平。他能够充分利用“海派”深厚的传统笔墨技法,结合“岭南画派”的绘画风格。同时黄独峰还将张大千的传统与“岭南画派”的创新结合起来,在这样的艺术探索过程中,他始终立足于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不断探索绘画艺术中的民族性④。

黄格胜,广西壮族的山水畫家。黄格胜是黄独峰的学生,黄独峰博采众长,对黄格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黄格胜继承了黄独峰的艺术思想。黄格胜的绘画能力非常突出。作为漓江画派的开拓者和领导者,从“漓江画派”的早期准备到成立“漓江画派”促进会,黄格胜的成就是不可替代的。黄格胜的写生是其创作和教学的最大特色。他提出的“写生即创作”的艺术主张也有其自身的特色,这既不同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外得造化、中得心源”,也不同于西方注重细节和光影的写生,而是在外师造化后经过艺术构思后的创作。黄格胜的作品《漓江百里图》就表现了属于广西地域文化特色的漓江风情。黄格胜在《国画〈漓江百里图〉创作回顾》中有过这样一段话:“比如长卷中我画了桂林电视台,这不仅能标明时代,又能增加气势,也没有破坏画面的和谐。”⑤“漓江画派”的艺术家们一直在探索这个领域,在古朴的风格中探索新的审美空间,创作属于自己的山水画,为中国山水画开辟了新的方向,为中国山水画宝库增添了新的元素。

黄格胜沉浸在漓江流域,画了成百上千张速写,他的绘画作品为南方地域山水画注入深厚的文化内涵。漓江山水、青山寨、元宝山……他都把它们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都成为他各种心境和审美趣味的载体。他历来注重用当地山水、建筑为题材,特别是桂北的元宝山。元宝山是黄格胜绘画写生的重要内容,是他绘画创作的根基,他擅长以元宝山当地的地域文化为主题。他以家乡山水为主题进行创作,吸收了广西少数民族常见的村寨、土屋等题材。他的作品描绘了壮族的田园情怀,如草、树、房、瓦等。在他的作品中,有很强的少数民族乡土气息。他勾勒出了民居的布局,营造出生动的氛围,有着浓浓的乡土气息。黄格胜深深地被家乡的美丽景色所吸引,他用自己的方式所创作的作品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黄格胜的作品中蕴含着壮乡民风民俗的文化韵味。这块土地不仅给了他生命,还启发了他的艺术创作。山寨的山坡上长满了草和树,他用中性笔以线描的方式勾勒出客观事物,根据客观对象创造新的符号语言来表达物象。他用点、线、圆等符号来表达灌木丛的繁杂,而灌木丛的不断的重复与其他景物的整齐又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作品变得特别的丰富多彩。黄格胜时常下乡去写生采风,家乡的风景是他绘画的对象,他的绘画作品充满了民族地域特色,处处表现出壮乡的气息。他的作品是“漓江画派”南方地域文化自觉的最佳体现。

【注释】

①王文越:《论地域文化对五代、宋初时期南北山水画派的影响》,硕士学位论文,曲阜师范大学,2009。

②陈成:《水墨山水画的综合表现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湘潭大学,2019。

③陶义美:《漓江画派的推动者——黄独峰及其山水画创作》,《中国美术》2020年第4期。

④黄格胜:《非长卷何以骋其情》,《艺术探索》2005年第1期。

⑤黄格胜:《国画〈漓江百里图〉创作回顾》,《艺术探索》1988年第1期。

(陈俣行,广西艺术学院;杨文韬,广西美术出版社)

猜你喜欢
画派漓江山水画
我来打开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漓江情画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威尼斯画派——文艺复兴最后的辉煌
长安画派去掉“枷锁”
长安画派“冷场”了?
月下漓江
漓江夕色
陆俨少山水画谱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