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田园生活写作的崭新视野

2024-03-12 09:04吴洪激
东坡赤壁诗词 2024年1期
关键词:田园诗扁担农家

当前,乡村振兴不断推进,我们如何以自己的笔墨,记录新时代农村乡土田园发生的巨大变革,记录农民命运发生的巨大变化?这是新田园诗词创作的重要课题。刘和喜新田园诗词紧扣这一课题,创作的崭新视野的镜鉴价值值得重视。

我们先看他是如何记录新时代农村鄉土田园发生的变革。这里说的变革,是指事情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化。例如,他的《鹧鸪天·乡村新貌》:

漫步乡间满目新,残垣抹去换丹宸。无尘坦道村中过,似笋琼楼画里陈。  人养老,政扶贫。更施医保暖民身。花荣水绕桃源地,山下农庄鸟悦春。

这是一首全方位、新视野、多角度描写农村乡土田园发生巨大变革的《鹧鸪天》词。词的上片写了三件事:一是残垣抹去,二是坦道无尘,三是琼楼似笋。反映了农村居住环境的巨大变化。下片也写了三件事:养老、扶贫、医保。说明是因为建立起了农庄,乡村面貌才发生如此巨大改变。可见作者视野开阔,角度新奇,为此词作注入了生命力量。

他的《西江月·张东湾人家》:

人踏窗前翠影,鸟衔雨后清香。园区果挂映晴光,夏日浇禾垄上。  朝雾暮霞浮抹,楼依碧水成行。沃田已过稻花扬,一幅秋图漫赏。

这阕《西江月》词,与上一阕《鹧鸪天》词,虽同样是记录乡土田园发生的巨大变化,但选取的视野不同、角度不同。词作上片“人踏翠影”“鸟衔清香”“果映晴光”“浇禾垄上”,写的都是张东湾人家的亮丽色彩。什么色彩?绿色。翠影是绿,清香也是绿;果映是绿,浇禾也是绿。张东湾人家完全包裹在一片葱郁的绿色之中。词的下片写“朝雾暮霞”“楼依碧水”“沃田稻花”,张东湾人家的一幅秋色图画。词作描山绘水,见事见人,唯妙唯肖地绘出了张东湾人家崭新的生活图画。

他的《泥池虾稻歌》《故乡那条河》《早春即景》等,都属于这一类记录乡土田园发生巨大变革的作品。

再看他如何记录新时代乡村农民命运的巨大变化。这里说的变化,是人物的命运变得与原不一样。语出《易经·乾》:“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例如,他的七律《扁担吟》:

材质天然出土坡,农家岁月玮奇多。

怜君旧日愁缠索,慰我新粮笑满箩。

缱绻肩头披雨雪,铿锵众步载山河。

今将厄苦连根去,难以忘怀扁担歌。

作者这里写的扁担,虽是作品的载体,却表现的是命运的深刻主题。扁担是过往乡村农民赖以谋生工具。作者说,这种出自乡村土坡、天然质材做成的扁担,旧日挑的是生活的忧愁,“肩头披雨雪”、厄苦连命运。今天挑的是丰收,步履载山河。一条扁担,两种命运,由“愁”到“喜”,赫然在目。

他的《丁字街村天然气进农家》则是从柴炉灶火到用天燃气的变化,改变了乡村农民几千年来历经烟熏火窜的柴灶生活,也改变了乡村农民的命运:

依路高楼尽粉墙,湖滩不见旧时装。

上台钢质新炊具,下线砖材旧灶堂。

日子点红蓝火旺,菜油正味柳风香。

圆圆管道环村绕,牵引农家步小康。

作者说新炊具改变了旧灶堂,点亮了天然气,也点红了生活。农家已经步上小康了。这是作者以其独特的视野,以小见大,以旧见新,落脚到“牵引农家步小康”的主题上,充分反映了乡村振兴给农民命运带来的深刻变化。

他的《老农》《路边小店》《利民蔬菜基地》等都属于这一类作品。

我们的田园诗词,既要对新生活的歌颂,也要对改变农民命运、突破现实困境的描摹,揭露各种复杂矛盾。作品既要见事,又要见人,草木学舌,悬铃而歌。刘和喜田园诗词的修辞手法,也有其独特的亮点。如《浣溪沙·携孙女摘西红柿》中的“小篮装满夕阳红”,夕阳能装进篮子里吗?这是一种夸张手法,也是一种形象展示。他的《摘杨梅》中的“摘把笑声放进筐”,亦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如他的《农家小院》里的“晚芳妩媚沾衣袖,秋色斑斓映酒杯”。运用的却是一种类比手法,绘声绘色,既形象又生动。他的诗词文字不仅有形,更是有声。对乡愁的眷恋,对绿水青山的深情,刻画有质感的人物,呼之欲出,栩栩如生。我知道作者一直生活在乡村,有着丰富的田园生活体验。诗词作品充斥乡村的精神和灵魂,让平凡的生命绽放出异样光彩。其《扁担吟》中的扁担,就是乡村人的一种精神象征。以诗性的语言播种丰沛的想象力,写出扁担包裹的秘密,写出农事的诗意。中国有漫长的农业文明传统,故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把他的田园诗题名《四时田园杂兴》。可见写田园,不只是风景化的展示,而要写出乡村发展变化,尤其是农民命运的彻底改变。这是田园诗词的重要课题。刘和喜的诗词,题材多元,叙事精巧,既有新的发现,又有新的领悟,还有新的表达,不落窠臼,甚为奇崛。

(吴洪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本刊原任主编)

猜你喜欢
田园诗扁担农家
农家笑
杨存怀:“土专家”挑起增收“金扁担”
田园诗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金扁担
农家笑
春回农家
田园诗,走向细微处
熊爸爸的扁担
挑扁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