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锻长板”
——进一步做优做强制造业

2024-03-10 12:42
人民之声 2024年2期
关键词:广东制造业高质量

李 军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中,做优做强制造业始终是这一进程中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推动力。“锻长板”就是要强化优势,把长板做优做强。

从“制造业起家”到“制造业当家”,广东制造业已从当年的筚路蓝缕发展到如今拥有了雄厚的家当、坚实的根基。从竞争求存到做优做强,以高质量发展的发展方式推动广东制造业再上新台阶,是广东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目标所往,也是难点所在。

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持续做优做强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推动制造强省建设迈出新步伐,是广东高水平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发展责任,更是扎扎实实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政治责任。

回顾本次大会,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周密部署到有关部门工作的重点安排再到人大代表的建言献策,我们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广东持续做优做强制造业的信心、决心与力度。

稳中向好 优中更优

长板者,强项也。稳中向好步履稳,优中更优见佳绩。2023年,广东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坚定而有力!

当家者,必然有当家的定力、能力和魄力。

2023年,尽管面对不少挑战和冲击,广东在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的发展战略上始终保持战略定力。通过制定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推动出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大力实施“五大提升行动”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从宏观层面上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亮出了一组去年实施“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提升行动的靓丽数据:

实施“大产业”立柱架梁行动。提质壮大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加快把新能源、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打造成新的万亿元级、5000亿元级产业集群。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入选全球唯一新能源汽车“灯塔工厂”,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小鹏汽车广州工厂等全面投产,肇庆小鹏智能智造研究院建成运营,全省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达253万辆,全国每4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是“广东造”。出台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系列政策,组建全国唯一的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新型储能在建项目100个、总投资2290亿元,肇庆宁德时代二阶段工程等项目动工建设,佛山宝塘新型储能电站建成投运、是我国一次性建成最大的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新型储能电站装机规模突破160万千瓦,广东成为全国储能电池产业配套最全的地区。

实施“大平台”提级赋能行动。高标准打造一批“万亩千亿”园区载体,加快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省产业园基本实现粤东粤西粤北县域全覆盖,划定工业用地控制线601万亩,实施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近7000亩,为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腾出新空间。新增10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佛山入选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

实施“大项目”扩容增量行动。抓好投资50亿元以上的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对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先进制造业项目用地指标应保尽保,全年批准建设用地40.4万亩、增长38%。投资约700亿元的揭阳中石油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投产,成为国内一次性建设规模最大、可生产全品类石化产品的炼化一体化项目。投资超500亿元的惠州中海壳牌三期、投资约300亿元的茂名石化升级改造项目开工建设,湛江巴斯夫、惠州埃克森美孚项目年投资额均超100亿元。

实施“大企业”培优增效行动。累计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3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28家,19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A股上市公司总量、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实施“大环境”生态优化行动。出台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融资租赁、降低制造业成本等惠企政策,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2000亿元,制造业贷款规模突破3万亿元、增长24.4%。推动“个转企”1.9万家、创5年新高,推动“小升规”超7000家。省财政新增10亿元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超5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圳、东莞入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出台“技改十条”,推动超9300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技改投资增速创6年新高。

这组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富有实干精神的广东人在坚持“制造业当家”发展战略上所展现出来的强大执行能力和敢于勇立潮头的魄力。

2023年,广东成为全国首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3万亿元的省份,总量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2.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4万亿元,制造业尤其是不断成熟壮大的先进制造业继续成为推动广东经济社会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不断做优做强的制造业正以更高更强的姿态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乘势而上 再求突破

稳强项,当顺势。乘势而上可以事半功倍,敢于突破方能再上层楼。2024年,广东制造业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更加有力、前景更为广阔!

成绩固然可喜,未来更需奋进。以更具勇毅的气概、更为坚韧的意志、更加强大的力量持续推进广东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广东制造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今年广东制造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并对相关工作作出具体部署:

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并举,让广东制造业的厚实家当更具厚度。具体措施包括:制定新时期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意见,引导资源要素向先进制造业集聚,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支持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家电家居等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实现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发展集成电路、新型储能、前沿新材料、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制造、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推进粤芯三期、华润微、广州增芯、方正微等芯片项目建设,推动肇庆宁德时代一期、江门中创新航一期等项目稳产达产。发展低空经济,创新城市空运、应急救援、物流运输等应用场景,加快建设低空无人感知产业体系,推进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打造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高地。实施五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计划,超前布局6G、量子科技、生命科学、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创建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

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让广东的制造业发展更具韧性。相关措施涵盖多个层面:深入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大力发展工业母机、精密仪器、检验检测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实施汽车零部件产业强链工程,发挥整车制造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拓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应用,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建设。深入实施工业投资跃升计划,做好制造业重大项目跟踪服务,推动广州华星T9工厂、东莞OPPO智能制造中心等项目建成投产。开展工业技改“百企千项”示范行动,推动超9000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深入实施“链长制”,遴选一批“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新培育超250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新推动5500家以上企业“小升规”,让广东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

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让广东制造成为高质量的代名词。具体措施如下:创建质量强国标杆城市和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构建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体系,推进国家和省级质量标准实验室、质检中心建设。实施战略性产业专利标准领航工程,开展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制定发布新一批制造业标准体系规划与路线图,加强国际标准化产业联盟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培育。深化实施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强化重点工业产品的全面质量管理,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产品和服务质量做到“人有我优”“人优我强”。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装配车间(资料图片)

上定良策,下当厉行。落实制造业发展战略需要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与贯彻落实。1月23日的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省直部门专场记者会上,相关政府部门在“晒”出成绩单的同时,也谈到了他们落实坚持“制造业当家”发展战略的一些重点安排。

技术改造是保持制造业旺盛生命力最关键的密码,也是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的关键工程之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涂高坤介绍说:“我们将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技术改造的各项部署要求,以技术改造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组织实施技术改造赋能提升工程,推动企业加快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改造。”他表示,省工信厅将在政策落实上发力,落实落细“技改十条”,确保政策“红利”充分惠及企业。持续实施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工程,加快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开展工业技改“百企千项”示范行动,在全省打造技术改造100家示范企业和1000项典型项目,形成抓技改强制造生动局面。在培育技改主体和创新载体上加力,持续实施梯度培育“十百千万”计划等。

外资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省商务厅厅长张劲松表示,省商务厅将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争招引更多外资制造业大项目、好项目,为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创新升级的根本动力。“将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前沿技术催生新质生产力,大力推动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引领作用。”省科技厅厅长王月琴谈到了今年工作的重点关注。

有金融“活水”滋润灌溉,才有实体经济更富活力。省地方金融局局长于海平表示,地方金融局将继续通过“中小融”平台,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开展贴息工作,促进制造业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本。引导金融“活水”滴灌实体经济,支持制造业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广东制造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质量是“必修课”。“今年,省市场监管局将出台一批全面提升制造业质量品牌水平的政策措施,做优一批质量强链重大标志性项目,选树一批质量卓越的领军企业,建强一批服务现代产业体系的高水平高质量基础设施,培育一批质量高端人才,为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质量力量。”省市场监管局局长刘光明如是说。

“制造业当家”需要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支撑,新型储能产业是近年来广东重点打造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郭跃华介绍:面向未来,新的一年省发展改革委将继续加快推进新型储能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进一批重大制造项目建设,不断丰富和拓展应用场景,推动我省新型储能产业更高质量的发展。

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是广东经济的脊梁。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一年里,广东将坚定不移推进制造强省建设,不断壮大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塑造新动能的新质生产力,把“走在前列”的产业根基夯得更实、筑得更牢。

凝心聚力 务求精益

欲锻造,先淬炼。务求精益建良言,凝心聚力促发展。聚焦推动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期间,人大代表积极建言献策,拿出了各自的真知灼见,力求把广东制造业这一长板“淬炼锻造”得更有强度、更有韧劲。

省委省政府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的正确决策,只有通过全面深入、精准到位的贯彻落实才能转化为进一步推动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成效。为此,与会代表从不同层面、多个角度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助推政府及相关部门把持续做优做强制造业的各项措施落实得更为精准、更加完善、更富实效。这不仅为持续做优做强广东制造业提供重要助力,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次生动和具体的体现。

揭阳中石油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投产(资料图片)

审议发言中,制造业依然是其中的热词。有关制造业的新词好句频频出现在代表的审议发言中,值得品味。

工程师是推动工程科技发展的创新主体,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1月19日,国家首次举办“国家工程师奖”表彰活动,这让省人大代表、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院长李朝阳代表倍感振奋,审议发言中,李朝阳特意推介了“工程师红利”这一新概念:“如果把创新到应用看作从0-100的过程,科学家解决0-1的问题,1-100里绝大部分的创新都是工程师完成的,我们目前大部分‘卡脖子’问题也是工程技术问题。广东把制造业当家、质量强省做为立省之本,就要持续打造‘工程师红利’,支持高质量创新,因此我建议把打造可持续‘工程师红利’作为广东的发展战略之一。”

“‘品牌出海’是广东家电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大力度拓展东盟、中东、非洲、俄罗斯、南太平洋岛国等新兴市场,将为广东制造业发展打开新的出路、开拓新的天地。”来自制造业强市佛山市的省人大代表、广东德尔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蔡铁强以其企业的“品牌出海”经历为例,为制造业企业“品牌出海”支招,“企业在研发创新、产品品质、海外人才、知识产权、品牌塑造、供应链协同等各方面都要进行全方位的能力建设。政府要强化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在国际商务人员往来、企业海外市场布局、涉外法律服务、实施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等各方面给予更多支持,提高企业‘出海’能力。”蔡铁强说。

“政府要充当有效的‘架桥’人。”谈及如何才能做优做强现代化产业链,省人大代表、湛江申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服金有如下见解:以我所在的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是湛江钢铁、中科炼化、巴斯夫三大龙头企业的聚集地,带动了过百家的上下游配套产业企业,但无论是钢铁产业链,还是石化产业链,都不同程度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对配套产业的“带动效应”不尽人意。要改变这种状况,政府应从两方面入手。首先,实地考察企业情况,从源头抓起,筛选真正能与地方共发展的企业落地。其次,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一对一”帮扶,建立相应的企业信息台账,并出台、完善符合现状、具有竞争力且能够落地的政策。一方面,促进链主企业与中小企业间的互动交流,让双方充分了解各自“缺什么”“有什么”,进而在短时间内达成配套协作和协同创新关系,通过设备共享、产能对接、生产协同等方方面面的催化,构建“产业链命运共同体”。

“把增资扩产作为最好的招商引资抓落实”。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壮大,增资扩产与技术改造是两条重要途径,针对目前企业对增资扩产和技术改造的意愿普遍不强的现状,省人大代表、广东鼎湖山泉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木生提出了三点对策:一是省有关部门出台更加优惠政策和要素保障,进一步激励企业增资扩产和技术改造的积极性。二是把增资扩产作为最好的招商引资抓落实,切实高度重视和支持现有优质企业的增资扩产和技术改造项目,提升产能创造新优势。三是金融机构采取更加便捷措施,为现有优质企业提供增资扩产、技术改造金融产品支持。

“产业工人不能只是‘打工仔’,劳动技能应得到充分的尊重。”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工人,产业工人是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力量。省人大代表、广东格林精密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宝玉着重提到了产业工人队伍的培育,他表示,企业需要培养一支具有严谨作风、富有工匠精神的员工队伍,通过为员工创造价值,为企业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价值,来提高企业综合竞争优势,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应共同努力。一方面充分认识到在新形势下维护工人主人翁地位和先锋队性质的重要性,不断探索实现工人主人翁地位和先锋队性质的新途径。另一方面,通过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技能的氛围,通过产业工人权益保障,提高薪资待遇等,引导社会风气,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产业工人队伍。

产业园区建设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基层政府官员对此深有体会。省人大代表、惠州市惠阳区委书记谭星海审议发言中用“深化推动产业互嵌”为建设高质量产业园区支招。他说到:省政府印发的《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出要“共建龙岗-坪山-大亚湾-惠阳高端制造产业组团”“共建坪地-清溪-新圩绿色低碳产业组团”。我们也积极加强与深圳龙岗、坪山和大亚湾的紧密合作和产业对接,通过“深圳总部+惠阳智造”“深圳研发+惠阳转化”“深圳孵化+惠阳成长”等模式,导入绿色低碳产业与深圳协同发展,这样就能把大家的资源都整合起来,实现效益最大化。

代表建议中,制造业继续是其中的热点。大会期间,代表提交的书面建议中,与制造业相关的各类代表建议就有近百个,不少建议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有做大做强之路,也可以走专精特新之路。省人大代表、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主持人陈洁在《关于加大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助力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中提出,培育和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对加快科技创新、激发产业发展动能、补链强链增强经济韧劲、形成产业集群、壮大区域经济发展根基意义重大。企业、资本和政府应从四个方面共同努力:首先,引导更多企业专注主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加大宣传表彰力度、强化企业家培训等方式,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家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致力于将企业打造为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或者“配套专家”。其次,金融赋能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立足广东产业特点和发展规划,围绕优质中小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不同发展特征和融资需求,打造差异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助推专精特新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的贴息或转续贷支持力度。第三,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强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实施多层次人才安居计划,着力构建行业组织“制定标准”、用人企业“自主评价”、高层次人才“伯乐相马”、政府部门“监督落实”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最后,完善专精特新生态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体系,通过龙头企业的引领支撑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传统制造业是我国制造业的主体,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对于如何才能更好地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省人大代表、中山榄菊日化实业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廖国栋在他提交的《关于通过政策驱动强化校企项目合作,提升传统制造业技术水平的建议》中给出了发展完善的两条途径。第一条,提升传统制造业的科技资金投入比例。在省级层面提升传统制造业的科技资金投入比例,指导市一级层面对传统制造业的科技资金投入比例,同时引导与协同传统制造型企业进一步提升研发比例,取得先进型研发成果并应用。第二条,政策引导驱动校企的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通过设立支持传统制造业的相关政策,尤其是事前项目政策、小额项目政策(资金投入100万甚至50万以下),配套企业的研发投入,进而引导与驱动校企建立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提升研发成果的先进性,促进传统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作为软件开发工程师,连任省人大代表的陈洪锦对制造业发展“情有独钟”,6年来他所提的16份议案建议中有7份聚焦制造业。今年,他又为大会带来了《关于深入推进我省产业链“链主制”的建议》。他在建议中指出,链长制作为区域产业链发展中由地方政府用“看得见的手”推动“看不见的手”的协调机制,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应从多个方面强化设计、深入推进。首先,加强顶层设计,统筹 谋划“总链长”制度,畅通大湾区产业链融合发展。聚焦国家战略目标,明确产业链的各个关键环节,从省层面推广总链长制度,统筹协调各市链长工作,规避各市产业链“小而全”的自我循环,引导各市产业错位发展,促进跨市及都市圈产业链转移项目的协调合作,共享各地产业链溢出要素资源,加强各地产业链的协作和融通发展。其次,突出链主的主导地位,明确链长协助职能,统筹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明确链长职责,使之做到“到位而不越位”,尤其要注重市场作用的发挥,不断完善优化“以链主为主导、链长为协助、市场为导向”的产业链创新体系。第三,聚焦国家战略,强化链主企业主导的产业共性技术与关键核心技术的联合创新。链长基于国家战略需求,组织梳理“卡脖子”技术和“杀手锏”技术清单,支持链主企业牵头申请国家重点实验室、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加强任务导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技术突围。第四,立足国内,推动供应链全球多地化,以大跨度布局对冲产业链供应链风险。要以全球化的视野和布局,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构建产业链供应链的生态体系,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国际综合竞争力。

广纳良言集众智,齐心协力谋发展。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则其心可用,其势可兴。展望未来,广东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必将更上一层楼,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贡献更大的力量。

猜你喜欢
广东制造业高质量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广东舆情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