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对颈椎病的认识及治疗进展

2024-03-10 05:26王晓东熊桂华
关键词:中医治疗推拿颈椎病

王晓东 熊桂华

【摘要】颈椎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目前尚缺乏特效疗法,中医认为颈椎病属于“痹证”“项强”等范畴,其认为颈椎病的发病是在内伤积损的基础上,外邪乘虚侵入机体,影响颈部气血运行,造成局部筋脉失养,外邪闭阻筋脉,是本虚标实之证。治疗多采用中药汤剂内服、针灸、推拿等手段,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或多种手段联合应用,在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康复等方面确具良效,可起到明显的“增效”作用。但目前中医药治疗的具体机制尚集中在调节炎症反应和血流流变学两方面,未能全面阐明作用机制,手法治疗仍以临床医师经验为主,疗效判断多依赖主观量表,不利于中医药治疗的推广。故本文针对颈椎病的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方法两大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临床治疗颈椎病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颈椎病 ; 针灸 ; 推拿 ; 中医治疗 ; 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3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718.2024.01.0138.04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01.045

颈椎病是一种以椎间盘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病,患者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生等,导致颈脊髓、神经根、椎动脉等受到压迫,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当前颈椎病的治疗仍以保守治疗为主,西医治疗以非甾体类镇痛药物为主,以缓解症状,特别是伴随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患者,单纯药物治疗并不能逆转病理改变,而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压迫神经根或脊髓的患者,但对手术指征和时机把握、预后尚缺乏确切依据,患者接受程度较低,上述治疗手段并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要[1-2]。根据临床表现,中医学将颈椎病归属于“痹证”范畴,并累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给颈椎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方向。故本文针对颈椎病的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方法两大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临床治疗颈椎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1 颈椎病的病因病机分析

根据受累组织和结构的不同,西医将颈椎病分为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交感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4型,其中以神经根型颈椎病最为多见,占所有分型的60%~70%,中医则根据临床表现,均归属于“痹证”“项强”“痉证”等范畴,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治”的诊疗思想[3]。中医认为,颈椎病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颈椎部筋骨、关节、肌肉等发生疼痛、重着、麻木或僵硬、变形等,如《素问·痹论》记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病情较轻者病位主要在颈部关节肌肉,重者则可内达脏腑。病因可分为内因、外因两大部分,内因责之于劳逸不当、年老或久病体虚等。长期劳逸不当,则精气亏损,卫外不固,外邪易趁虚而入,如《济生方·痹》记载:“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肾主骨、生髓,髓生血,血养筋,久病或年老者,脏腑亏虚,肝肾不足,肢体筋脉失养,不荣则痛[4]

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留滞于颈部筋脉、关节、肌肉,则经脉痹阻,这是颈椎病的基本病机。邪气入侵机体在患者体质及后天环境的作用下,又可发生寒热转化,阳胜者,即便感受风寒湿邪,亦易从阳热化,阳气虚者,寒自内生,外邪多从阴化寒[5]。陈日裕等[6]认为,督脉不通导致的阳虚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核心病机,督脉不通,阳虚而寒凝,寒胜则痛,凝滞于颈椎关节,则颈项疼痛不适,阳虚失于温煦,则血液运行不畅,瘀滞于颈椎关节,导致上肢放射痛,阳虚卫表不固,风、寒、湿等邪气趁虚而入,加重筋脉凝滞,故病情呈进行性加重。雷群辉等[7]研究中提出,颈椎病的发生发展既与筋骨关系密切,又与风、寒、湿等外邪有关,筋骨经脉损伤为外邪入侵提供了内在条件,风、寒、湿等外邪又加重了筋骨损伤,形成恶性循环,导致颈椎氣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不通则痛,肝肾气血不足、筋衰骨损是发病之本,风寒湿邪侵袭、经脉瘀阻为发病之标。中医认为,脊髓与骨髓统称为髓,为奇恒之腑,由先天肾精和后天水谷精微所化生,脊髓型颈椎病与肝、脾、肾等脏腑密切相关,病位在脊髓,受禀赋不足、饮食不节、六淫外邪侵袭、慢性劳损等诱因作用下,导致督脉瘀阻、髓海枯竭、气血不和[8]。《类证治裁·痹证》云 :“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刘军等[9]根据周福贻教授的研究结果得出,颈椎病是肝肾亏虚、筋骨失养为本,外感风寒湿邪为标,外邪袭络,气血不通,经脉痹阻,为本虚标实之证。随着中医学的发展,结合现代生物力学,相关报道显示,在传统认识观念上继承创新,认为颈椎病病机为颈部“筋出槽、骨错缝,气血不通、筋骨失和”是颈椎病发生发展的根本,这与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观念具有一致性[10]。中医理论重视筋与骨的关系,筋束骨,骨张筋,共同维持着颈部动态平衡,颈部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保持头部血供与营养,筋骨得以濡养,则颈部灵活自如,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可导致筋骨失衡,是颈椎病发生、发展一大因素[11]。中医认为,颈椎病的发生、发展是在内伤积损的基础上,风、寒、湿等外邪乘虚侵入机体,影响颈部气血运行,造成局部筋脉失养,外邪闭阻筋脉,是本虚标实之证,颈椎生理曲度可导致颈部筋骨失衡,加重了上述病理变化过程,是促进颈椎病发生、发展的一大诱因,也为今后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2 中医药治疗颈椎病

2.1 中药汤剂治疗颈椎病 中药汤剂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在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通过药物纠正机体偏颇,使阴平阳秘,疾病自除。颈椎病疼痛症状会刺激机体发生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因子又可诱导神经根髓鞘损伤,加重疼痛,形成恶性循环。相关研究报道,经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后,颈型颈椎病患者在肢体麻木、眩晕、头痛等伴随症状及整体疗效方面获益更多,其机制可能与独活寄生汤可降低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因子水平有关[12]。风寒湿证是颈型颈椎病的常见证型,肖勇等[13]研究中,选取了98例风寒湿证颈椎病患者,其中将常规牵引、营养神经治疗的49例患者归为对照组,将常规牵引、营养神经联合薏苡仁汤加味治疗的49例患者归为联合组,均经过2周治疗,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薏苡仁汤加味治疗风寒湿证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更优,能进一步减轻疼痛,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和中医证候,整体有效率得到提升。在塞来昔布、甲钴胺治疗的基础上,有研究针对阳虚寒凝型神经根性颈椎病患者加用加味葛根汤治疗,结果显示,加用加味葛根汤治疗,患者颈椎功能障碍、中医证候显著缓解,颈椎疼痛明显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得到有效抑制,远期疗效更加稳定,减轻了对传统止痛药物的依赖[14]。与单纯使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尼莫地平片相比,加用解痉散瘀汤治疗,可明显升高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及平均脑血流量,临床症状改善更明显,临床疗效得到提高[15]。自拟舒颈通督汤也可通过改善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舒张期峰值血流速、血管搏动指数等发挥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作用,同时可降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浆比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16]。中医汤剂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式之一,临床一般多与非甾体类镇痛药联合使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颈椎病症状及伴随症状,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有关,但具体机制尚未能明确。

2.2 针灸治疗颈椎病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针具或艾灸作用于特定穴位,是中医学特有的治疗方式,是“内病外治”思想的具体体现,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特殊操作法治疗疾病[17]。关于针灸治疗颈椎病的记载历史悠久,如《素问·病能论》所言:“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说明古人已经认识到针灸治疗颈椎病的可行性。随着中医学的不断传承发展,当前针灸已经成为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以避免口服药物对肝脏及胃肠道的压力,适用范围更广。运动疗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式之一,但起效较慢。侯建鹏等[18]研究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通过刺激双侧风池穴、双侧天柱穴、双侧完骨穴以及风府穴等穴位,经过2周的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且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下降,临床总有效率也明显提高,说明联合针刺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现代影像学证实,针刺天柱、颈百劳、肩中俞等穴位可有效缓解颈椎病患者疼痛症状,针刺通过降低颈椎病患者丘脑 - 前扣带回疼痛的上传通路,加强腹内侧前额叶 - 前扣带回下行抑制通路,产生镇痛作用[19]。循经针刺可降低C-反应蛋白和血沉水平,改善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和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有效改善颈椎病引起脑供血不足症状,患者获益更多[20]。随症取特定穴针刺相较于单纯牵引治疗可显著改善症状及生活质量,疗效明显,其中李明伟等[21]研究选取了10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针灸常规取穴)和观察组(据经络症状取患侧手三阳经俞穴及络穴为主穴),两组都采取同样的颈椎牵引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在颈椎病疼痛、颈部功能等方面改善更明显,且临床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而选择颈部穴位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也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椎动脉 - 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降低血管搏动指数、阻力指数,稳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小针刀是现在临床在传统针刺基础上改良而来,与传统针刺和温针灸比较,针刀治疗在改善颈椎功能、提高颈椎活动度,减轻疼痛、调节炎症介质水平等方面则更具优势[22]

艾灸通过局部刺激、经络调节、免疫调节、温热效应等综合作用,可以调节人体机能,促进自愈能力,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在颈椎锻炼的基础上加用艾灸疗法,可通过加强局部皮肤新陈代谢,调节颈部肌肉表面肌电信号。艾灸的治疗效果与艾条的选择具有相关性,与清艾条相比,在风寒湿证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中,药艾条在提高临床疗效、缓解疼痛,改善颈部功能等方面更具优势,是艾灸治疗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艾灸的治疗效果除与艾条的选择有关,还存在量效关系,研究认为,隔姜灸5壮的效果要优于3、7壮,患者在颈椎病症状及伴随症状等方面改善更明显,疼痛缓解更显著[23]。针灸治疗颈椎病既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联合连他治疗方式,相比于药物治疗,可以降低对胃肠道及肝脏的压力,在改善颈椎病症状及伴随症状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治疗结果多以主观量表评分为主,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移,治疗方案以医师临床经验为主,缺乏客观标准,在推广上存在一定难度。

2.3 推拿治疗颈椎病 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模型在活动范围方面要比正常值减少24%~33%,并出现活动范围再分配现象,导致颈椎力学结构的紊乱,受力方向受到干扰,出现应力异常集中,致使頸椎活动节段受限,椎体变形增生、椎间盘退变突出,钩椎关节、小关节骨质增生,进而引起颈椎失稳、继发性椎管狭窄等病理改变,以致压迫脊髓、神经根、椎动脉等造成颈椎器质性和功能性损伤[24]。推拿根据“骨病治筋”“筋为骨用”原理,在颈椎病的治疗中发挥“理筋”的关键作用,以“理筋”为先,亦重视脊柱微调手法和关节力线微调手法等“微调骨”技术,改善椎小关节紊乱,缓解软组织痉挛,减少炎症刺激和机械性压迫,在改善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和颈椎病临床症状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将推拿治疗与曲度牵引治疗相结合,与单纯曲度牵引治疗比较,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可更好地纠正生理曲度异常,改善颈肩背疼痛、肌肉僵硬、头痛头晕等症状,提高治疗效果[25]。与坐位枕颌布带间歇牵引法比,“三步五法”推拿治疗可以改善颈型颈椎病,可以起到舒筋活血、强脊通督、解痉止痛、整复错位的作用,通过调控椎间盘细胞外基质系统而延缓椎间盘退变,降低血液内P物质含量,提高痛阈,减轻颈部疼痛,有效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症状,降低复发率[26]。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联合推拿治疗颈椎病患者,在治疗1周后患者疼痛程度明显降低,且起效迅速,而治疗3个月后,患者颈椎前屈、后伸、左旋及右旋活动度均明显增加,说明推拿可通过改善颈部活动范围,有效放松颈椎周围肌肉,从而减轻疼痛,发挥治疗作用[27]。筋骨平衡推拿可以有效降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改善颈椎生理曲度,通过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来改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表、颈椎病临床评估量表及伴随症状。伸筋推拿法与常规推拿、针灸治疗、物理治疗比较,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在疼痛症状、颈椎功能等方面改善效果更佳。颈部肌群作为维持颈部外源性稳定的因素之一,对颈椎病的发病影响较大,各类推拿疗法均能在较大程度上减轻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体征,减轻局部肌肉水肿、痉挛、炎症等,进而恢复颈椎关节力学稳定,为临床治疗颈椎病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手法操作、评价指标等受诸多因素影响,对不同推拿手法操作要点和作用机制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尚未形成客观、统一的标准,后续还需要深入研究。

2.4 中医疗法综合治疗颈椎病 中医药治疗颈椎病较少采用单一治疗方式,常以多种方式联合应用为主。将针灸与推拿相结合,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颈动脉收缩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等指标改善更显著,可更好地促进颈部血液循环,改善颈椎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质量。也有研究认为,针推结合的治疗方式可以通过降低血清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4、肿瘤坏死因子-α、P物质等炎症因子水平,发挥治疗颈椎病的作用[28]。将推拿与药物结合用于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下降更加显著,通过促进椎基底动脉结构和功能恢复,降低血液黏度,发挥治疗颈椎病的作用。临床将中药汤剂、针灸、推拿“三合一”应用于颈椎病的治疗,能够整体调节,内外合治,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疗效显著[29]。将中医药疗法综合用于颈椎病的治疗中,整体效果得到明显提高,但在治疗过程中,也尊重患者的真实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3 小结与展望

颈椎病是当前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药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其认为该疾病的发展病机是内伤积损,外加风、寒、湿等外邪乘虚侵入机体,当前中医药治疗颈椎病以中药汤剂、针灸、推拿等方式为主,常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载治疗或多手段联合应用,相比于单一治疗手段,其临床疗效得到显著提升,患者疼痛、颈部功能障碍等颈椎病症状及伴随症状得到缓解,但临床评价指标仍有主观量表为主,客观实验室指标研究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炎症反应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两方面,这与当前对颈椎病发病机制的认识有一定相关性。治疗手法上,中药汤剂多以经典方剂为主,结合临床实际辨证加减。针灸、推拿则更多以临床医师经验为主,针灸选穴具有一般规律性,以局部穴位、循经取穴为主,推拿治疗以颈部生理曲度改变为指导,通过推拿改善颈部生理曲度、缓解局部肌肉紧张等。多手法联合应用时效果较单一手法更好,起效快,疗效稳定,但作用机制难以明确阐述,可能是影响中医药治疗推广的客观因素。近年来,随着生物力学的发展和计算机与生物医学的结合,将现代技术与传统外治法相结合的应用逐渐增多。未来可借助现代化仪器的优势,如影像学、生物力学,探究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作用机制,逐步完善针灸、推拿等手法治疗的精准性。

参考文献

[1]李健, 徐兆万. 复方南星止痛膏联合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27): 104-105, 107.

[2]晏美俊, 郭松, 付强, 等. 三种内镜手术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比较[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23, 33(7): 610-618.

[3]何宇亮. 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影像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 7(5): 113-115.

[4]张丽美, 师彬. 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及中药治疗研究进展[J]. 中成药, 2013, 35(7): 1522-1525.

[5]尹浩, 王金, 张勇, 等. 颈型颈椎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3, 44(4): 100-103.

[6]陈日裕, 唐汉武, 林一峰. 林一峰教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经验介绍[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22, 30(3): 70-72.

[7]雷群辉, 黄丹奇, 赵长伟, 等. 赵文海运用益肾活血强筋法治疗颈椎病经验[J].中医药通报, 2022, 21(12): 11-13.

[8]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 脊髓型颈椎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J]. 中国骨伤, 2022, 35(8): 790-798.

[9]刘军, 金杰, 夏建龙, 等. 周福贻教授辨治颈椎病经验撷菁[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21, 29(8): 74-76.

[10]胡零三, 詹红生, 熊轶喆, 等. 詹红生诊治颈椎病经验[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8, 52(7): 26-28.

[11]刘洋,于梦雅, 梁原浩, 等. 基于筋骨平衡理论探讨调节生理曲度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 颈腰痛杂志, 2022, 43(6): 874-876.

[12]段生艳, 武水民, 赵云龙. 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 38(1): 68-71.

[13]肖勇, 刘王皓, 孙伟, 等. 薏苡仁汤加味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风寒湿证 )急性发作期的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 2023, 32(1): 111-113.

[14]程铭翰, 王旭平, 张晓宇, 等. 加味葛根汤治疗阳虚寒凝证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3, 38(1): 24-27, 35.

[15]康晓乐, 鹿洪辉, 李德魁, 等. 解痉散瘀汤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 - 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和脑血流量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 30(22): 2418-2422.

[16]吴雅端, 李澄清, 李辉明. 自拟舒颈通督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近期随访研究[J]. 北方药学, 2022, 19(8): 15-18.

[17]郭新荣. 针灸治疗颈椎病临床研究进展[J]. 亚太传统医药, 2015, 11(2): 60-61.

[18]侯建鹏, 王博仑, 刘鹏, 等. 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针灸临床杂志, 2022, 38(7): 20-23.

[19]沈巍, 李健强, 王乙翔, 等. MRI静息态脑功能成像对颈型颈椎病针刺后镇痛效应的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 2021, 37(8): 10-15.

[20]胡茜莹, 刘亚玮, 李海燕, 等. 循经针刺联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椎病引起脑供血不足效果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3, 41(1): 238-241.

[21]李明伟, 李立国, 余作. 随症取特定穴针刺联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 2023, 50(3): 170-173.

[22]张鑫帅, 李海芳, 杜文平, 等. 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 8(20): 195-198.

[23]廖焦鲁, 王竹行, 毛翔, 等. 基于量效学的艾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 湖南中医杂志, 2021, 37(11): 79-81.

[24]张晶晶,张国廷.中医推拿结合曲度牵引治疗颈椎病伴有生理曲度异常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 2021, 28(30): 151-153, 167.

[25]宋仲涛, 谭曾德, 王军. 曲度牵引配合推拿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J]. 吉林中医药, 2020, 40(8): 1099-1102.

[26]仲卫红, 李宇涛, 林建平, 等.“三步五法”推拿配合功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1, 36(4): 2396-2399.

[27]孔源, 宫云昭, 王莹. 推拿联合药物治疗颈型頸椎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颈椎前凸角影响的回顾性分析[J]. 西部中医药, 2022, 35(9): 129-132.

[28]钱雪旗, 牟恒, 戎军, 等. 针灸联合推拿分期施治对颈椎病中医证候, 疼痛, 颈椎曲度及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2, 40(6): 90-93.

[29]徐霖, 叶雅仙, 唐海英. 中药康颈汤配合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75例[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2, 29(1): 160-161.

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200201392JC)

作者简介:王晓东,硕士研究生,主任医师,研究方向:针灸推拿。

通信作者:熊桂华,硕士研究生,主任护师,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学。E-mail:13001953603@163.com

猜你喜欢
中医治疗推拿颈椎病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游泳 赶走颈椎病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浅析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与不足
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
通乳颗粒结合乳房手法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观察
尘肺合并肺心病心衰的中医治疗现状
从小说到电影:看《推拿》的改编
推拿手法在产后尿潴留防治中的应用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