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职和成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校地命运共同体的措施

2024-03-09 11:56李俊
四川劳动保障 2024年2期
关键词:校地共同体人才

文/李俊

乡村振兴靠高质量人才支撑,人才培养靠高质量教育供给。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尤其是《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发布以来,启动一大批立意高远、成效颇深的改革举措,改革重心转向产教融合,拓宽教育成才通道。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就业民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长期以来支撑着经济发展建设,为乡村振兴作出较大贡献。一方面,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通过技术赋能,为广大青年提供就业的机遇;另一方面,通过技术传承,职教与成人教育为农村培养多样化人才支撑,切实改变农村、农业生态,为全面建设乡村振兴夯实人才基础。目前,我国大力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蓝图之下,构建校地命运共同体是促进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及乡村振兴的关键措施。高校应主动寻求乡村振兴与职业教育发展的衔接点、契合点、结合点,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共同富裕和教育发展。

双融双促,构建校地命运共同体的价值

乡村振兴的推进需要投入更多的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高职教育与成人教育肩负农村发展的重任,建设校地命运共同体,不断增强教育与农村发展的适应性、融合性,共融共促搭建人才战略框架,服务乡村振兴。

体现教育价值。乡村是一个地域综合体,其中包含了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等多种元素。总体来说,乡村振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化的大工程,需要对经济、文化、产业、生态、组织、人才等方面进行全领域、全方位振兴。乡村振兴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就是人才振兴。随着社会发展,农村人才目标也一直在变。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目标一直以来与农村地区紧密相连,如果农民综合素质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现代市场对复合型、管理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要求,就会从内生动力方面成为乡村振兴的短板。如果没有系统性、全面性和专门化特性的职业教育源源不断地培育出一大批乡村振兴人才储备,乡村振兴就会缺少核心力量。有文化、有技能、懂经营、能扎根的专业性的实用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构建校地命运共同体,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要肩负起应对时代和环境变化、服务于乡村振兴的重任,建设契合“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课程结构。既满足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破解乡村振兴人才制约,又能有效落地产教融合,按需教育,为人才未来发展提供指引,充分体现教育的价值。

凸显教育内在属性。这是一个技术赋能时代,也是一个科技创新的时代,随着生物工程、人工智能、新型农业、产业转型、新材料、新技术在农村农业中普遍应用,科学与技术带领农村走向下一个发展阶段,也引领着乡村各个领域的全新变革。乡村振兴与技术赋能密切相关,高新技术的发展让乡村展现新的面貌,无论是“无人机播种撒药”还是“三农短视频”火爆出圈,都为乡村振兴开辟新的道路和方向,乡村更需要科技和人才的支撑。校地共同体为乡村发展提供技术知识革新、技术力量支持、技术文化沁润和技术应用创新等,为乡村的产业发展、医疗建设、文化服务、基础治理增添技术加持。作为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有着其内在的独特属性,即职业性。职业性与区域发展一脉相承,因此,在职业教育领域,需紧密对接专业设置与乡村特色产业,以任务为导向,秉持学做结合的原则,培养新型专业人才和技术复合型人才,提升其适应乡村振兴领域就业的广泛性和针对性。在成人教育领域须注重灵活性与实用性。以农民需求为导向,提高培训内容与农民实际需求的契合度。校地命运共同体不仅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人才,还能通过社会服务跨领域为乡村建设提供力量,以技术培训提高新型农民知识能力和技术力量,在培训当中注入工匠文化、创新精神,多元赋能乡村振兴。

一体融合,校地命运共同体的三大赋能场景

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依托校地命运共同体的建设,突破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卡脖子”问题,全力回答好新发展格局对职业教育改革提出的时代“大考”。

产教融合,校地协同创新。面对乡村振兴对职业教育提出的需求,职业院校和成人教育需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为供给,主动提高思想建设,主动融入地方产业规划发展布局当中。校地命运共同体下,无论是主动融合、优化调整专业方向,培育适于本土化发展的新型农村人才,还是渗透本土文化、区域特色,侧重于地方特色产业集群相适应的专业建设,教育结构与地方发展同规划、同建设,形成双向支撑,回应乡村振兴具体需求。一体融合视域下,校地命运共同体发挥产教融合作用,推进校地协同创新。一是优化专业设置,侧重培养适应乡村发展的专业人才,充分考虑农村农业人才需求和专业布局,增添农村电商、会计、信息化等专业的建设。二是将人工智能、数字媒介等融入课程规划当中,为“数字乡村”布局匹配相关教学内容。三是优化教学模式,以任务为导向,践行学做结合,培养技术复合型人才、新形态专业人才,拓展面向乡村振兴和农业领域就业的人才,提升其适应性和专业性。比如同时开设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实践课程,通过校地企共建持续优化农村人才培养方式。职业教育亟待强化实践育人体系建设,以乡村振兴为背景,立足优势提升农业专业教学质量,构建全链条式教学、科研、生产、实训、技术推广与示范高度集成的多功能综合性实训基地。农村成人教育工作需切实调整,摒弃过去过度关注短期项目、突击式教育的做法,注重常态化、可持续的教育项目供给。充分利用本土教育资源,通过引入新知识,拓宽农民视野,提升经营理念,增强农民合理利用惠民政策的能力,为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实时指导。

技术服务,校地一体发展。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总任务的第一项,是基础,是推进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新时期乡村产业振兴靠的是全产业链的发展与增值,创新创造更丰富的产业格局和更广阔的就业场景,要让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形成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整体态势,不断扩大产业范围,推动产业功能与价值转型。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拥有与产业链密切相关的人才与科技资源,校地命运共同体下让高职教育与成人教育立足于乡村科研和社会服务,将学习和研究成果应用于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用技术服务推动校地一体化发展,赋能乡村振兴。一是特色产业平台的建设。将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乡村特色产业相结合,对接乡村振兴学院、专业、课程、基地、平台等,赋能乡村文旅、休闲农业和生态养老等为主导的农村特色产业。将学得懂、用得上的内容赋能成人教育,积极开发更多适应农民素质提升的信息化、专业化、创新型、特色化产品,有效解决农村成人教育“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二是科技供给。高职教育与成人教育可与农村专家相对接,形成专家领导带头、教授师生共建的服务队伍,用科技“种技术”“送到田”,提供专业化指导,构建“科技特派员+跨专业群师生科技服务团”模式,既开发特色课程,又带动区域产业发展。

传承创新,校地共建共促。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也是乡村振兴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底蕴。职业教育应该传承与赓续、创新区域传统文化、乡土文化,能够为乡村振兴营造沁润良好乡风、民风,提升乡村文化建设的品质。校地命运共同体建设当中,重塑乡土文化、涵养乡风文明、繁荣文化产业既是乡村振兴中教育教学的重点,也是文化建设的关键。重塑乡土文化。将节庆、耕读等乡土文化元素共同构建成朴素的认知体系,再进一步形成乡村社会行为规范,筑牢乡村振兴之根,为乡村振兴行稳致远提供稳定的精神支持。涵养乡风文明。培养熟悉和热爱乡村文明的新时代新人,让他们走进乡村,回应农民期待,以持续的文化创新满足农村地区精神文化需求,引导村民“向上、向善、向美”,用文化教育促进文明生活。繁荣文化产业。产业是载体,文化是根本,以文化振兴拉动乡村振兴,吸引和培养具有更多知识技能的高职人才,为乡村发展注入全新活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利用现代技术提升文化创新水平和文化服务水平,打造乡村文化生态圈,助力乡村振兴多元化发展。

多元供给,助力构建校地命运共同体

校地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高职院校与乡村共同努力,让区域教育与经济发展“向农而行”。要发挥人才优势与资源供给,聚焦校地命运共同体建设关键点、切入点,从多个角度赋能乡村振兴。

图据网络。

构建校地一体格局。在乡村振兴要求下,将乡村振兴作为高职教育与成人教育发展的关键任务、主要任务,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人才培养延伸到田间地头,结合区域特色与办学特色构建校地一体格局,推动乡村振兴和人才培养的双向驱动。譬如职业教育依托乡村振兴学院,与地方政府、地方企业建立双向互动的深层次合作,以乡村振兴理论和决策规划为中心,开展专业引导、师资建设、特色服务等建设工作,为乡村振兴打好基础;成人教育开展技术推广与培训,推动合作育人、“双师”制度、一对一帮扶等工作,为乡村培植和转型提供技术支撑。构建校地命运共同体就是要让高职教育、成人教育与乡村振兴互为手段,相辅相成,打通双向融合的渠道、共建双方共赢的格局。

赋能农村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关键在于推动农村地区的产业创新,产业强则农业强,产业富则农村富。校地命运共同体下高职教育从全局、战略、整体角度进行重新谋划,加强专业与区域内农村产业的适配度和贡献度,用高水准的办学水平赋能产业发展。紧扣农村产业转型上的难题,围绕需求进行专业探究,打造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生态农业、乡村文旅、乡村电商等产业链,构建一体化特色专业群,精准培养时代新人。同时,立足跨界、融合,适当提升高职教育的通识课程,定制“学徒制”“订单式”“定向式”人才培养体系,发挥高职教育与成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价值作用;打造职业技能“全周期”培训高地,组织建设乡村带头人、致富带头人、产业带头人等参加专项培训,对标一、二、三产业进行人才的分层、分类培训,满足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对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的学习需求。

打造助农兴农智库。要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不仅依托高职教育与成人教育的智力支持,更需要技能人才的支撑。校地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将教育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打造出助力乡村创新发展的智库。第一,加强立项,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立足乡村振兴研究课题,对乡村振兴的前瞻性、综合发展进行研究,编制与乡村发展类型、特征相适应的规划方案,助力研究成果向乡村应用转化。第二,建设特派员制度,遴选一批、建设一批技术人员深入农村,根据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借助“项目+ 团队+ 技术”模式开展多个领域的技术支持,让实验成果落在乡村一线,将研究论文书写在田野中、大地上。第三,践行“双高”建设,在高职与成人教育灌输就业创业知识,转变就业创业理念,引导人才到基层、到乡村、到一线,增强学生毕业后返乡创业的可持续发展动力。同时给予资金、人力、资源上的支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教育之重,亦是时代之托,高职与成人教育与乡村经济、文化的发展紧密相连,建设校地命运共同体对助力社会高质量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时代价值和重要意义。因此,应做好相关工作。

猜你喜欢
校地共同体人才
校地协同推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伊犁师范大学与和田市人民政府举行校地合作签约授牌仪式
人才云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校地结合政产学研互动服务地方经济——四川工商学院校地校企合作初探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