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进中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

2024-03-09 10:32:10杨丽萍
中国传媒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高质量发展科技期刊

杨丽萍 夏 雪

摘要:【目的】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科技期刊发展模式,推动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方法】通过文献调研、调查法、定量与定性研究法总结了中国科技期刊的时代使命,分析了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结果】从政策导向、期刊评价体系、人才培育、集群化、平台化和数字化等方面着手,提出构建中国科技期刊创新发展模式,以加快形成同我国科技竞争实力相匹配的学术话语权。【结论】中国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实践,不断提升科技期刊创新服务能力,助力科技期刊强国梦的实现。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24)01-045-04         DOI:10.19483/j.cnki.11-4653/n.2024.01.007

本文著录格式:杨丽萍,夏雪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进中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J].中国传媒科技,2024,31(1):45-48.

导语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科学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1]中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科技期刊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传承人类文明、荟萃科学发现、引领科技发展的时代使命,因而学习领会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是科技期刊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科技期刊是记载、传播、交流、传承科技创新成果的主要载体,是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科技强国的新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引领,结合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和办刊实践,探讨如何高质量推进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

1.中国科技期刊的时代使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1]这给科技期刊的出版工作指出了明确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1.1   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科技强国战略的支撑,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离不开科技期刊的支持。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内涵有:(1)具有综合性/行业的旗舰期刊,能够持续地刊登引领所在学科科技发展的研究成果并得到国内外专业领域学者的广泛认可;(2)覆盖各个学科门类的期刊种类,要实现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就不能是某一个或几个学科的一枝独秀,必须是系统的、全面的良性发展;(3)“走出去”和“走进去”战略全面提升期刊国际传播效能,加快中国国际话语体系的建立;(4)牢记办刊初心使命,主动将期刊出版融入国家科技发展大局,充分发挥科技期刊社会效益的首要作用。

1.2   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

1.2.1   一流的人才队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引领驱动,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1]人才是科技强国的核心,也是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一支专业化、国际化的编委队伍体现着期刊的质量,是期刊高质量发展强有力的后盾,是期刊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审稿专家对稿件的学术水平负有重要的责任。学术底蕴深厚、专业领域契合度高、态度中肯客观的审稿人对把好论文质量关至关重要。编辑队伍是期刊出版工作中的“万金油”,既连接着论文出版前的论文作者、审稿专家,又肩负着论文出版过程中和出版后的推广与宣传,同时也是期刊、主编、编委、审稿专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桥梁纽带。这就要求编辑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对论文进行基础的正确评价,还要严抓阵地管理,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同行评审制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对待每一篇稿件。

1.2.2   强大的国际话语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1]科技期刊的学术话语权是对期刊品质的认可。期刊坚持以科学的、严谨的、负责任的态度对待每一篇稿件,确保刊登的科技成果始终处在领域前沿,聚焦于研究的关键问题,为解决科学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引领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将这种精神一以贯之,构建中国科技期刊在行业领域的学术话语权,推进中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

1.2.3   先进的技术融合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1]创新是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也为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进步,融媒体一体化数字化出版平台正逐步取代传统的纸媒成为出版业的主流。科技期刊要不断改革办刊模式,将先进的技术充分融入期刊发展中,实现期刊策划、采编、生产、发行和传播全流程的一体化管理,更好地提升期刊的创新服务能力。[2-5]

2.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现状

近些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的科技期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1]这一目标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距离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世界科技竞争力中不占据优势地位。

科睿唯安公司发布的《2023年JCR期刊引证报告》显示Web of Science共收录全球21762种学术期刊,其中美国5953种、英国4563种,荷兰1352种,德国1151种,西班牙738种,瑞士543种、中国449种,意大利443种,巴西408种。据中国科协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2)》统计,截至2021年底,中国科技期刊总量已达5071种,在总体量上与发达国家水平不相上下。[6] 2023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显示SCI数据库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236种,Ei数据库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292種,但是高质量、高水平期刊依然严重缺乏,SCI期刊占比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且蓝皮书还显示,中国科技期刊管理单位分散。[6]而国际主流出版商起步早,历史悠久,在集群化、数字化、平台化、国际化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已经建立了成熟的出版平台。表1为中国与国际科技期刊出版现状对比。中国科技期刊虽然在总数量上与发达国家大致齐平,也基本达到全学科覆盖,但是整体上大而不强、多而不精,与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还存在差距,无论是办刊规模还是期刊的质量和办刊能力均亟待提升。

3.高质量发展创新模式

2023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的科技论文产出量达到68.20万篇,远远超过美国(37.80万篇)位居世界第一,且中国学者发表在高水平国际期刊、最具影响力期刊的论文数均位居世界第一。然而,中国科技期刊在国际高水平科技期刊中占比较少依然处于弱势地位,这与中国的科研产出量呈现出极不协调的现象,推动中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形成与创新型国家相适应的科技期刊发展体系势在必行。

3.1   政策决策层面的顶层设计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不断提高战略思维、系统思维,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提供科学思想方法。[1]考虑到中国制度优势,充分运用系统观念,从政策制定层面进行统筹布局,集中力量推动中国科技期刊向世界一流期刊发展。近年来,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并相继发布《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7]《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8]等文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9];另一方面也对科研评价体系做了相应的引导,如《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的通知》[10]的出台。尽管国家相关部门已经系统布局出台了相关的意见和政策引导,但是依然缺乏相应可执行的细则。建议在科研评价导向中说明国家、部委资助的基金、重大项目的优秀研究成果优先发表在本土期刊上,并优先将本土期刊列入具有代表性成果的期刊目录,同时本土期刊也要加强学术、创新服务能力,必须敏锐地抓住研究热点和难点,全力支持中国学者具有代表性科研成果的优先发表,唯有从政策层面系统设计,构建科研评价导向、期刊发展、科研机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的整体,才能更好地推动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

3.2   构建中国特色期刊评价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1]我国中文科技期刊占总量的88.38%。[6]近年来,我国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评价体系一直采用国际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影响因子。而影响因子是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根据期刊影响出品的,均是基于英文期刊计算得到,毫无疑问这极其不利于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虽然在这方面国家相关部门相继研究出台多项政策引导科研评价体系,如“唯影响因子”改为代表作制,但是代表作如何界定却仍未有统一的标准,依然处于各行其是的混乱状态。建议相关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在职称评定、业绩考核、评优选优时将发表在本土期刊上的科研成果予以重点考量,同时呼吁期刊工作者借鉴国际一流科技期刊发展经验,结合中国科技期刊基本国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期刊评价体系,并逐步引领科技评价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推动中国科技期刊步入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之林。

3.3   培育全能型的编辑队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要拓展世界眼光,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1]面对世界发展局势的严峻挑战,科技期刊人要勇于担当初心使命、牢牢把握办刊方向,使科技期刊更好地为国家创新能力服务、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服务。熟悉和掌握出版专业领域的政策、制度、法规和知识是编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而一名优秀的期刊编辑还要有国际化的视野、随时与国际互连的能力,敏锐的嗅觉、第一时间挖掘出研究热点的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有迅速准确判断论文的能力,快速的学习能力、随时准备接受新兴技术的融合。除此之外,科技期刊编辑还是办刊团队、作者、读者和审稿专家之间的桥梁纽带,要充分调动主编、编委的积极性,使其全流程参与办刊,为期刊建设建言献策;要建设一支高水平、严标准的审稿专家队伍;要培育和吸引一大批有潜力的作者队伍,使之与期刊保持良好的黏合力。

3.4   建设自主独立的出版集团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自信自立,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民自己来解答。[1]中国科技期刊起步晚、发展缓慢、主管主办和出版单位分布十分零散。《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2)》统计显示,平均每个主管单位主管期刊3.83种,仅主管1种科技期刊的主管单位占到65.74%,在专业化、集群化、平台化、国际化运营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短板[6]。多年来,中国科技期刊特别是英文科技期刊一直沿用“借船出海”的运营模式,稿件出版过程中的生产(采编平台)、媒体发布和传播、数据存储、数据挖掘和分析均依靠购买国际出版商服务完成。[11-12]这不仅需要支付高昂的费用,也造成期刊的大量数据完全不在自己掌控之中,从而给我们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更是使得中国科技期刊一直处于“游兵散将”的弱势状态。结合中国科技期刊出版现状,大力整合优势资源、不断做大做强形成规模化、规范化、有竞争力的出版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中国特色集团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出版传播平台,更好地推动科技期刊“走出去”提升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在国际出版商中占据一席之地。

3.5   创办高起点的旗舰期刊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1]中国的科研论文产出量已经连续两年超过美国稳居世界第一,然而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严重滞后。尽管中国科技期刊在“量”上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各學科领域有影响力的期刊却寥寥无几,在“质”上与国际一流科技期刊之间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处于明显弱势。[13]创办中国自己的高起点科技期刊,让科技期刊更好地服务国家创新能力、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实力、培育优秀科研人才,助力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更好地在祖国大地生根发芽,助力科学研究系统的良性发展与沟通交流,逐步构建与中国科技实力相匹配的学术话语权,为科技强国战略做出实质性贡献。

3.6   刊媒一体化的数字化平台建设

创新既指新刊的问世,也可指原有期刊的“新生”——刊媒融合。现代化的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革命催生了众多新型媒体,包括网站、微博、Facebook、Twitter、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快手、哔哩哔哩、今日头条等平台,这恰好给处于“瓶颈期”的科技期刊注入了新鲜血液。[2-5,14]将传统的纸媒与新兴传播媒介相结合,形成覆盖期刊、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视频直播平台等的数字化矩阵平台,不断创新科技期刊服务能力,提升传统纸媒的科技传播能力,为科技期刊实现质的飞跃插上腾飞的翅膀。

4.结语

中国科技期刊肩负着荟萃科学发现、引领科技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传播中国声音的伟大历史使命。推进中国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思想、凝心聚力,坚持系统观念,在政策层面统筹布局,使科研评价导向、期刊发展、科研机构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坚持问题导向,构建中国特色的期刊评价体系,促进评价体系的健全完善;坚持胸怀天下,培育全能型办刊人才;坚持自信,建设出版集团,提升学术传播力和影响力;坚持守正创新,创办高起点的旗舰期刊和刊媒融合发展,逐步构建中国特色科技期刊发展模式,助力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全球竞争力的科技期刊建设。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2023-10-27].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2/content_5722378.htm.

[2]丁广治,陈玲,马超一,等. 合理调配内部资源,构建团队,利用微信平台助力科技期刊品牌宣传——以《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为例[J]. 中国传媒科技,2023(9):63-66.

[3]丛乃霞. 媒体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新技术应用、数字化转型、新媒体传播和运营的创新实践[J]. 中国传媒科技,2023(5):101-104.

[4]王美璇,王冠,王超. 媒体融合背景下AIGC为学术期刊带来的机遇、风险及应对措施[J]. 传播与版权,2023(18):64-66.

[5]肖旭,朱玉萍,蒋知瑞. 关于科技期刊如何选择媒体融合方式的分析[J]. 中国传媒科技,2023(4):105-109.

[6]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2)[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

[7]中国科协 中宣部 教育部 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EB/OL]. (2019-8-16)[2023-9-25].https://www.cast.org.cn/xw/TTXW/art/2019/art_b5da1323b57c4d16b779172ad533cd88.html.

[8]国家新闻出版署. 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 科技部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的通知[EB/OL]. (2021-6-13)[2023-9-25].https://www.nppa.gov.cn/xxfb/zcfg/gfxwj/202106/t20210623_4514.html.

[9]习近平. 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6-5-30)[2023-10-27] .https://www.most.gov.cn/ztzl/qgkjcxdhzkyzn/btxw/201705/t20170526_133113.html.

[10]科技部 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的通知[EB/OL]. (2018-10-25)[2023-10-27].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18-12/31/content_5446309.htm?ivk_sa=1023197a.

[11]李松山. 深入學习二十大精神 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J]. 中国传媒科技,2023(6):37-41

[12]田伟,齐文安,魏均民.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J]. 编辑学报,2023(2):1-7

[13]张海生. 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建设模式与中国抉择[J]. 编辑学报,2021(5):487-491

[14]周红利,冷怀明.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进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 编辑学报,2023(2):8-11

作者简介:杨丽萍(1986-),女,山西临汾,编辑,北京科技大学期刊中心,研究方向为编辑科技期刊选题、编辑、出版和传播;夏雪(1978-),女,河南郑州人,北京科技大学期刊中心,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责任编辑,博士,研究方向为编辑学、社会学、社会发展与性别研究。

(责任编辑:李艳松)

猜你喜欢
党的二十大高质量发展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以大教育观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路径探索
人民论坛(2022年23期)2023-01-18 02:49:08
与时俱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人民论坛(2022年23期)2023-01-18 02:49:08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重大主题报道多维建构的创新进路
——以南京广电集团“党的二十大”融媒报道为例
视听界(2022年6期)2022-02-10 17:27:35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新民周刊(2018年11期)2018-04-02 04:29:06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