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忠莲
【美文品读】
当草拔高了自己
路过深秋的花园,几乎是一片死寂。唯有月季还在苦苦挣扎,似乎勉强成为“花园”的标志。(深秋花园的“死寂”和月季的“苦苦挣扎”,都在为“主角”的惊艳亮相蓄势。)
突然看见,园中挺立着一株我从未见过的花。(笔触的重心落在“花”。“突然”“挺立”“从未见过”,都在强调这一株“花”在“深秋花园”中的不同凡响。)
高过旁边的月季尺许,满枝头像白绒球的球状花朵与月季那仿佛受过伤害的暗红色形成极大的反差。白绒球还骄傲地摇摆着,宛如在诉说着自己的不凡。(何以骄傲?何谓不凡?后文必定有答案。)
什么花?疑惑与好奇怂恿着我拨开冬青,小心进入园的深处。(如果人类失去了疑惑与好奇这两种能力,将会错过多少非凡的风景!)
——蒲公英,原来是一株拔高了自己的蒲公英!那倒披针状并羽状分裂的叶子,似乎也在诉说着自己在拔高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上文中的白绒球“诉说着自己的不凡”,本段中的叶子诉说着“付出的艰辛”,上下文相互照应、相得益彰。)
旁边那几株月季,我平视便可尽收眼底,然而这株蒲公英呢,则需要我退后、仰视,方能看清。(平视和仰视,体现的既是物理高度的区别,更是精神高度的差别。)
拔高自己,攀上一个高度,才有可能傲然挺立。当草拔高了自己,杂草亦可成花!(草拔高了自己,也拔高了本文的思想深度。)
不仅仅草如此,任何物件,也只有提升了自己才能显示出真正的价值。
一把紫砂壶,雕龙刻凤,承受了岁月的沧桑,小心地保全了自己。只因其见证了盛唐生辉的日月,历经了元的所向披靡,也苦熬过了清的日渐衰败直至腐朽,于是,它就成了“古董”。(由草及物。)
或许,不,一定,在它刚来到尘世时,是同成车成车的兄弟姐妹涌进长安城的。只是它,在时间的打磨里,成了最幸运的。
草是卑微的,壶是普通的,可它们疼惜自己、提升自己,也就成就自己。万物之灵长的人呢?也不例外。(由物及人。)
霍金,一想到他就会想到“疾病”“轮椅”“被固定”这些残忍的词语,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写出了《时间简史》,也就是这个几乎不能动的人,在为我们正常人讲述着宇宙的奥妙。人定胜天并不是一个传说!
约翰·库缇斯,据说出生的时候只有可乐罐那么大,腿是畸形,后来被切除,又患癌症,他只能依靠双手行走,却成为运动健将;他只能算“半”个人,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激励大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过几百万人。
卑微的蒲公英拔高了自己,比月季还惹眼;普通的紫砂壶熬过时间的磨洗,成为古董;霍金与约翰·库缇斯也是,身体的残缺让人不忍心看,似乎看一眼都是更大的残忍。然而,他们将自己拔高到让世人瞩目!(草、物、人,三个维度,涵盖世界的林林总总,皆是万事万物的“非凡之道”——不甘平庸,拔高自己,卑微因此变成崇高。)
(有删改)
【美文技法】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我们这些平凡人物,身处平凡环境,哪来许多新鲜事?
那么如何理解写作时老师必提的“选材新颖”?其实很多时候,“新颖”针对的未必是“所选材料”,而是针对平凡事件的“所思所想”。
事件可以平凡,思想必须非凡。
想一想,每时每刻,我们会产生多少“路过”“见过”“听过”?哪一件不是平凡小事?
正如本文作者路过深秋的花园,何其平凡;见到一株比月季更高的“花”,仍算“普通”;但是对“拔高”的思考,却让平凡抵达哲思的高度;由草及物、由物及人的联想,则把文章的思想,一步步推向纵深。
所以,只要有思想,太阳底下都是新鲜事。
【中考链接】
“结合自己的生活和经历”“从生活中领悟”等要求,可以算是基本的作文要求之一,比如2023年中考作文題:
(安徽省)入学时,老师一声“同学你好”的问候;百米冲刺时同学们“加油加油”的呐喊;餐桌上,饭菜喷香可口;台灯下,纸笔沙沙作响;枝头上嫩绿的新芽;田野间金黄的麦浪……这些平常真实的点点滴滴,也许我们不曾深思,其实往往蕴藏着生活的美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润,让我们获得前行的力量。
上面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思考和感触?请联系你初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分享你的体验和发现。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点点滴滴,本是平常,却于某一瞬间、某一经历,让你突然感悟到原来这些平常也可贵,值得珍惜。
请以“原来,平常也可贵”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同学你好”的问候,“加油加油”的呐喊,餐桌上的饭菜,台灯下的作业,枝头新芽,田野里的庄稼……哪一样不是平凡事?哪一件不是平凡素材?
能从平凡的素材中感悟到“生活的美好”的先决条件,就是“深思”。
如果《当草拔高了自己》的作者没有深思,哪里会看到“草拔高了自己”?哪里能想到“草拔高了自己”背后的深意?如果我们不“深思”,哪里能表达出“平常真实的点点滴滴也“蕴藏着生活的美好”?哪里能“突然感悟到原来这些平常也可贵,值得珍惜”?
【美文追随】
我 看 见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实验中学 姜惠雯
寒冬的风真威猛。出门一小会儿,手冷得就像握住了一块冰,什么也抓不住了,整个人都是蔫儿的。
“再加两块!扛得住,不怕!”
寒风夹着混沌却毫不犹豫的声音从小区拐角那边刮过来。转过拐角,我看见一辆满载着家装材料的大货车停在小广场,戴着安全帽的三个搬运师傅正佝偻着身体把家装材料背上楼。一个工头儿模样的中年人站在车后,犹豫着把两块大理石压到师傅的背上。
师傅进的竟然是我们这个楼道。我停下,想让他先上。“姑娘,上楼吗?”说话者因为弯着腰,所以只是将头微微一抬,示意我先上。短短几秒,耳边就传来沉重的喘息声,我有些愧疚,决定还是先上,毕竟耽误一秒他就要多承受一秒的沉重。转头的一瞬,我看见他的安全帽上赫然印着628,应该是师傅的工号。(只有工号没有名字,冰凉的数字后面藏着卑微。)
屋子里暖气带劲儿,温暖如春。我无意间向窗外望去,搬运队正处于短暂的休息时段。628原来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师傅,正站在小区围墙边的“每日报刊”橱窗前。报刊台最中央的位置印着很醒目的大字“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老师傅右手提着安全帽,左手伸进花白的头发使劲儿挠,头一直仰着,看墙壁上的字。(“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是随处可见的标语,也是本文隐含的主旨。)
628老师傅穿着蔚蓝色的初中生校服,校服后背上“××学校”的字还没有褪色,脚上是一双有破洞的名牌鞋,标志非常醒目。
这样的装束让我感到特别亲切。我爷爷家所在的村里,也有许多老人穿着孙子剩下的校服、儿子淘汰的名牌鞋。
每年秋收的时候,我都会看见爸爸不情不愿地跟随着精神矍铄的爷爷到玉米地里掰苞米。爷儿俩都穿着名牌鞋,爸爸的七成新,爷爷的八分旧。
我总能听到爸爸说:“爸,您这是图什么呀!有吃的、有喝的、有花的,为什么遭这份罪呀!”我也總能听到爷爷说:“吃了两天半饱饭就忘本了!好好掰干净了!”
这位628老师为什么干这么重的活?是和爷爷一样“闲不住”吗?或者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闲不起”?
我端着一大杯温热的茶走出楼道。628老师傅正好搬完了最后一块大理石,正倚在单元门边休息。他的脸庞,让我想起罗中立的《父亲》。
他的后背轻轻抵在单元门边,他的表情透出强体力劳动过程中享受短暂休息的惬意。
我请他喝茶,他一边说着感谢的话一边仰着脖子,“咕咚咕咚”地喝着热茶。那是一种干渴之后喝到一杯热茶的酣畅与满足。
他把杯子递给我,继续说着感谢的话。黝黑的脸上,我看到的不是卑微,而是质朴,也是满足。
我想,无论劳累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他们的劳累,都是不矫情的。正如老师傅所说:“趁着能动弹,就多干点儿!自己挣的,比儿孙给的吃着香!”(引用老师傅质朴的话,把立意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总评 在小区里看到师傅搬运货物,这是多么平常的事件,很多人熟视无睹。但小作者能听到师傅说“再加两块!扛得住,不怕”,能看到老师傅的服装特色,能从他的装束想到自己的爷爷,从自己的爷爷想到老师傅劳作的原因。
更难能可贵的是,小作者没有强硬得出“因为贫困而劳动”这样的俗套结论,也没有生发出肤浅的同情,而是转到“自食其力的幸福”这一主题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