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桂瑛 双海军
文章编号:1002-3100(2024)03-0179-03
摘 要:课程思政改革已经在我国各大高校广泛推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目前物流专业在课程思政实践中面临着思政能力和思政力量不足以及学生思政成效不明显等问题。而虚拟教研室正好可以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新的组织力量支撑。因此,虚拟教研室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有可能成为未来课程思政改革的一大趋势。文章通过研究,分析了物流专业虚拟教研室与课程思政改革相结合的必然性,阐明了虚拟教研室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逻辑,并指出了虚拟教研室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物流专业;虚拟教研室;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F252; G64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4.03.043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of the curriculum has been widely implemented in major universities in China and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but at present, logistics majors are facing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bility and strength, and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ffect is not obviou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actice of the curriculum. The virtu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room can provide new organizational support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Therefore, the combination of virtu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room and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is likely to become a major trend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in the future. Through research,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evitability of combining the virtu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room of logistics specialty wit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of curriculum, expounds the logic of combining the virtu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room wit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of curriculum, and points out the realization path of combining the virtu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room wit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of curriculum.
Key words: logistics; virtu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room;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stablish morality and cultivate peopl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立德樹人是检验高校工作的根本标准[1]。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高校思政建设的相关文件,并指出高校在学科教育中要深度挖掘其中的思想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和正确的价值引领,培养学生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理想信念,将专业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人格品德塑造高度融合,真正地做到立德树人,为国育才[2-3]。由于基层教学组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支撑力量,因而国家教育部在2021年7月发布了有关对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相关通知。该文件明确指出,各高校应当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加快对虚拟教研室的探索,不断创新教研工具和教研手段,从而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团队[4-5]。由此,“虚拟教研室”的提法走进了高校的视野,与课程思政建设共同成为当前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那么,在物流专业的课程思政实践中,能否将“虚拟教研室”与“课程思政”相结合以及如何结合以便协同发挥思政育人效果,则成为当前物流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探索任务之一。
1 当前物流专业课程思政面临的问题
1.1 课程思政建设缺乏针对性指引。虽然国家和各校各个层面都非常重视课程思政建设,也开展了很多关于此方面的研究,并在某些层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具体到某个特定的专业(比如物流专业)时,课程思政建设仍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明确的规划。这让物流专业的一线教师在面对具体课程的思政建设实践时不免感到茫然,比如谁来领导、如何行动、怎么评价等方面皆存在困惑,只能各自为政、单独摸索,从而导致物流专业的课程思政难成体系,其建设效果大受影响。
1.2 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不足。物流专业的课程,主要涉及到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比如采购、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包装、配送等。想要从这些课程中精准地挖掘出思政元素,并把它恰当地融入到专业知识的课堂教学中并让学生乐于接受,这不仅仅需要教师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还需要教师有深厚的思政素养和娴熟的教学技巧。然而在现实的物流专业教学中,实际承担各门专业课程教学任务的多为刚从学校毕业没有多久的青年教师,其无论是专业水平还是教学技巧及思政素养,都很难达到前述要求。因此,在物流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中,大家仍然以知识和技能教学为主导,难以深层次地挖掘物流专业各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也难以做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从而导致课程思政很难落到实处。
1.3 课程思政力量薄弱。在物流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仅仅依靠教研室内部成员,则显得课程思政力量极为薄弱。作为教研室内部成员,一方面要承担繁重的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还有其他非教学任务,所以要去开发和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资源,则显得有心无力。故而,在现有的物流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教研室人员过少而建设任务又较重的情况,导致在思政资源和思政内容方面都略显不足,而在思政形式和思政教学手段等方面也略显单一。
1.4 学生思政成效不明显。从学生方面来看,其思政成效也不明显。学生方面抗压能力弱,在学习上普遍急功近利,重专业技能,轻个人修养。现阶段学生在学习中依然存在功利主义思想。学习中偏重于对自身未来就业有帮助的专业技能的学习,而较少关注自身“德”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学风懒散,课前课后都爱玩手机游戏等,在学业上偏于投机取巧,乐于走捷径,不愿意吃苦,害怕被批评,遇到困难选择逃避等现象较为严重。
2 物流专业“虚拟教研室+课程思政”模式的内在必然性
2.1 “虚拟教研室”是物流专业未来基层组织建设的大势所趋。物流教研室,是推动物流专业发展和落实物流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组织力量。但任何一个高校物流专业仅仅依靠自己内部的专业教师力量都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物流专业教师除了要承担繁重的专业教学任务之外还有部分行政性质的工作,因而专门用于课程思政建设的精力不足。在此种状况下,不断地创新物流教研室的形态,扩充物流教研室的成员,争取更多的思政资源和思政建设力量,则成了当务之急。2021年,教育部高教司发布了有关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的通知,鼓励各个高校变革和创新基层教学组织。“虚拟教研室”概念的出现,为破解当前物流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困境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因此,虚拟教研室,将成为物流专业未来基层组织建设的大势所趋,并在物流专业现有教研室的基础上不断地扩充物流课程思政教研人员,增强物流专业组织力量,从而增强物流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力量。
2.2 “虚拟教研室”在促进物流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虚拟教研室”因其没有固有的行政限制和地域限制等,故可以不受限制地扩展其思政教研人员,可借助云编辑,在不同时空共同编辑和建设各类课程思政资源以及共享各种课程思政教学心得体会。因此,“虚拟教研室”在拓展教师课程思政视野、丰富课程思政内容、共享共建课程思政资源、促进教师思政能力的提升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
2.3 “虚拟教研室”是新时代下课程思政改革的现实需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及各种信息手段的革新,新时代下各种线上交流工具和直播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这为人们跨地区、跨时空交流提供了平台和工具,为人们足不出户就进行工作和学习提供了各种便利。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思政”、“互联网+组织建设”等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并成为人们探索的热点。如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展开线上的研讨、交流和培训就成了时代所趋。因此,2021年教育部发文,鼓励和支持各大高校加快对“虚拟教研室”的探索和实践,期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加快高校基层组织建设的变革和创新。因此,“虚拟教研室”既是科技進步的必然产物,也是高校基层组织建设变革的现实需求。它为新时代下课程思政的建设提供更为有力的新型基层组织,从而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更多的力量支撑。
3 “虚拟教研室+课程思政”模式的构建逻辑
3.1 课程思政是根本。“虚拟教研室+课程思政”模式的根本目的和最终目标依然是为了协同育人。因此,课程思政是“虚拟教研室+课程思政”模式的根本所在。在高等教育中,“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作为高等教育中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教育,既是育人的价值引领,也是专业教学的灵魂所在。离开思政的专业知识教育,犹如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乏味且令人厌恶。在专业教学中除了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有意识地塑造学生的美丽灵魂,弘扬中华民族的各种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责任担当意识以及遇到困难时坚定不屈的意志。
3.2 虚拟教研搭平台。“虚拟教研室”可以为课程思政的教学和研究搭建平台。课程思政作为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能够让学生乐于接受,就必须要做到思政内容丰富有趣且思政手段要做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因此,课程思政无疑是对专业教师的思政资源和思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某具体专业课的教师而言,其时间和精力都非常有限,凭一己之力难以企及,在这种情况下,“虚拟教研室”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选择。“虚拟教研室”借助互联网和各种信息化手段,将那些在某一个方面具有共同志趣的教师或学者组织到一起,对某个主题进行共同研究、共同学习并共同建设某些内容。所以,“虚拟教研室”为专业课教师搭建共同的思政学习、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里,大家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可以不受学校、专业及区域的限制而进行开放式的交流和学习,而且还可以共建共享各种课程思政内容和各类型的课程思政资源,可以学习名校名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借鉴和引用名校名师的课程思政案例,从而在短时间内快速丰富自己的思政内容和思政资源。
3.3 教师执行是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既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也是课程思政的育人过程。教师自身是否具有理想信念、是否具有扎實的专业功底、是否具有深厚的道德素养等,将在课堂教学中被学生全面感知。教师是课程思政育人的关键要素,教师本人的专业水平及课程思政能力将直接影响思政的质量和育人效果。要使学生全面发展并成为有理想有信念并坚守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则老师必须首先成为该方面的表率和榜样。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自己必须坚定思政信念,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和专业水平,严格要求自己全面发展并做一个有理想有信念有担当的教师;其次,作为专业教师应当围绕自己的特定教学任务,潜心教学、心无旁骛地深挖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主动借助各种虚拟教研平台开展课程思政的研究和探索,主动学习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主动在课堂教学中展开试验和创新,并借助各种契机对学生三观方面的困惑进行正确引导。教师要身体力行地做好学生的知识、灵魂及价值的引路人,为学生的前行指明方向、纾解困惑。
3.4 思政成效看学生。课程思政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立德树人。因此,学生的成长与改变当作为思政成效的检验标准,即学生在专业能力上是否有所成长,在三观上是否得到正确引导,在价值判断上是否形成了自己正确而独立的判断能力,在遭遇困难时是否有坚定不屈的意志,在面临诱惑时是否能够坚持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至上原则等。评判课程思政成效的标准,不能简单地以举办了多少次思政教研活动,形成了多少思政材料来作为评判的标准,而应以学生在知识和心灵方面的成长以及品格塑造等方面来作为衡量的标准。
4 “虚拟教研室+课程思政”模式的实现路径
4.1 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对于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和课程思政的建设,无论是理念意识还是具体工作的开展,都需要学校领导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只有学校层面做好了相关顶层设计,从制度到文件到执行,才会有章可循,从而有序开展各项工作。目前,尽管国家和高校都已经注意到了虚拟教研室是未来大势所趋,但对于虚拟教研室的具体建设标准、建设思路、建设方案都尚在探索之中,而且广大教师对虚拟教研室的理念尚不知晓,对如何利用虚拟教研室来丰富和提升自己的思政能力也不了解。因此,从学校层面应当对虚拟教研室展开广泛的探索和实践研究,并强化对其建设思路及工作开展程序的顶层设计,提升教师群体对虚拟教研室的理念、内涵及作用的高度认识。
同样,对于课程思政的建设亦是如此。就目前课程思政的实践而言,部分老师因为对课程思政的理念、内涵认识不够深入,对课程思政的重要育人价值缺少感知,对课程思政的意愿也不强烈,其课程思政能力也有待提升。这一系列现象的背后,源自于学校层面对课程思政工作在顶层设计方面的不足,在制度和标准上的疏漏,在机制保障上的欠缺。
因此,要强化虚拟教研室和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从制度和文件等方面给予明确的说明和指示,将有助于提升教师群体对虚拟教研室和课程思政的理念、内涵及价值作用的认识和理解,引起教师群体对虚拟教研室及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视,努力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和课程思政能力,强化教师群体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积极挖掘思政元素、积极融入思政教育、积极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意愿,并坚定教师在环境和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积极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工作。
4.2 搭建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平台。为了拓展教师思政视野,丰富教师思政内容,共享共建课程思政资源,学校可主动推动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搭建虚拟教研平台。通过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平台,让专业教师走出自身专业的局限,走出校门,与其他专业教师和其他学校教师形成跨专业、跨学科、跨校、跨区域的合作与交流。同时,借助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平台,不定时组织教师们开展各类线上课程思政教研活动,推动各种课程思政资源的共建共享。比如,教师们可以借助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平台,共同编辑课程思政教学大纲、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等。教师们也可以在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平台上分享自己在课程思政教学中遭遇的各种困惑,也可分享自己各种成功的课程思政经验和心得,同时还可以进行课程思政学术的研讨等。
4.3 建立和完善课程思政的激励机制。一切的行动都需要有一定的动力机制来进行保障。要破解目前物流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困境,需要完成几个转变,从“课程思政国家动力”转变成“课程思政高校动力”,从“课程思政理论动力”转变成“课程思政实践动力”,从“课程思政上层动力”转变成“课程思政基层动力”,最终实现从“国家主导课程思政改革”转变为“高校主导课程思政改革”,最终让高校教师群体成为改革的根本动力和主导力量。
毋庸置疑,课程思政改革目前已经在全国各个高校行动起来,并持续发力。但在具体的课程思政改革实践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导致部分教师在主观上缺乏自觉性和积极性,在行动中缺少激情和热情。
因此,在虚拟教研室和课程思政改革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后,如何实施,并真正让教师群体“动”起来成为首要问题。课程思政改革,需要教师集体发力,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才能得以进行。因此,有必要制定科学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多维的考核和监督机制,并给予相应的经济措施予以保障,才能有效激发教师的活力,让教师积极主动且自觉地去进行课程思政的探索、研究和实践,自觉地处理掉那些毫无生机的“僵尸课”。同时,通过激励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群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建立长效机制保障教师们在课程思政方面的时间精力的投入,让课程思政改革真正落到实处并长期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 张大良. 课程思政: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J]. 中国高教研究,2021(1):5-9.
[2] 何玉海. 关于“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与实现路径的探索[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0):130-134.
[3] 刘欣. “课程思政”的内在价值与实践路径研究[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6):76-81.
[4] 尹建平,蔺玄晋,曾建潮. 高校“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建设实践与探索——以中北大学“师道”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建设为例[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6):91-95.
[5] 曾建潮,吴淑琴,张春秀. 虚拟教研室:高校基层教研组织创新探索[J]. 中国大学教学,2020(11):64-69.
收稿日期:2023-03-19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虚拟教研室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223444);重庆教委教改重点课题项目“新文科视阈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逻辑与路径”(212138);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校级科研重点课题项目“‘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物流管理类一流专业的建设与探索”(CRKSK2022013)
作者简介:田桂瑛(1982—),女,重庆人,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研究、高等教育;双海军(1972—),男,湖北潜江人,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校长助理,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物流管理。
引文格式:田桂瑛,双海军. 物流专业“虚拟教研室+课程思政”模式的构建逻辑与实现路径[J]. 物流科技,2024,47(3):17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