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县中药材产业链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4-03-09 03:49李贝贝窦学诚
物流科技 2024年3期
关键词:提升路径中药材产业链

李贝贝 窦学诚

文章编号:1002-3100(2024)03-0076-04

摘  要:中药材作为陇西县当地支柱产业,提升其产业链竞争力已成为发展主流。基于此,文章通过实地调研,通过具体案例总结陇西县中药材产业链结构与运营模式,并发现问题,提出以龙头企业为发展核心,通过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共享利益链以提升陇西县中药材产业链竞争力。

关键词:产业链;中药材;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志码: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4.03.019

Abstract: As a local pillar industry in Longxi County,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development to enhance its industrial chain competitivenes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industrial chain structure and operation mod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Longxi County through field research and specific cases, and finds out th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at leading enterprises should be the core of development, and the competitiveness of industrial chai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Longxi County should be improved by extending the industrial chain, upgrading the value chain and sharing the interest chain.

Key words: industrial chain;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lifting path

1  隴西县基本概述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和定西市中部,该县占地2 409平方公里,辖9个镇8个乡,拥有51.33万人口,其中农村人口占84.7%,全县耕地面积165.12万亩,农村人口人均3.22亩,海拔1 613~2 779米,年平均气温7.8℃,2 292小时日照时数,降雨量445.8毫米,其无霜期长达145天,属于黄土高坡区域,由于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土地松散,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且仓储环境优。

2  中药材产业发展概况

陇西县俗称“千年药乡”、“天下药仓”。2020—2022年连续三年均有中药材入选“甘味农产品品牌目录”,黄芪、当归、党参等驰名中外,尤其黄芪、白条党参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但参照于岷县当归、渭源白条党参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依然存在不足之处。

2.1  品  种

该县已普查到了种植品种310种,在全国统一普查的363个主要品种中,陇西有96种,占全市的71%,占全国的26.4%;常用的130多个品种中,陇西有93种,占全市的96%、占全国的72%。

陇西建立起了陇西药圃园基因室,用于开展中药材DNA技术的相关研究,以保护珍稀濒危中草药种质资源、开展新品种选育和标准化栽培。目前已保存中草药种质86种2 300多份,野生资源标本1 600多份,基因图谱120余种。

2.2  面  积

2021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171.25万亩的20.4%,其中建成黄芪、党参10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子种苗繁育基地2 050亩。确定了“两园三片带”总体布局,“两园”指建设200亩专家科研成果转化园,200亩集中药材良种繁育、种质资源保护和科技试验于一体的陇西药圃园。“三片带”即建设3.57万亩的绿色标准化种植示范片带,2.05万亩的扩面增收片带,1.13万亩的生态有机种植示范片带。

2.3  产  量

2022陇西县中药材鲜货产量全年达13万吨,占据全市药材产量的33.09%、全省的24.2%以及全国药材产量的2.56%,加工转化中药材35万吨,年周转量达到200万吨。

2.4  经营企业

陇西县目前形成了以首阳、文峰两大专业市场为龙头,其他乡镇中药材重点产区中小市场为补充的市场格局,全县各类中药材交易市场23处,500多家中药材经营企业,吸引了3 000多家全国客商常住陇西从事中医药全产业链业务。陇西县先后建成了甘肃西部中药城、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现代仓储物流智能云仓,全县千吨以上仓储物流企业有35家。2023年在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达人评选中陇西县两家新型经营主体脱颖而出,斩获奖项。

2.5  中药材保险

陇西县于2015年5月份启动开展了中药材产值保险,全县共投保中药材20多万亩,参保农户累计5万多户、企业10余家、合作社20余家,收缴总保费3 000多万元。其中散户种植的党参、黄芪、当归保险金额分别为每亩2 200元、2 500元和2 000元,企业、合作社种植的分别为3 000元、3 300元和2 800元,良种生产基地每亩补助2 000元。

3  中药材产业链结构与运营模式

3.1  中药材产业链结构

在中药材主干产业链结构图中(如图1所示),产品链主要体现在从中草药的供应—生产加工—产成品的上市—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这一连续环节。供需链体现出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供求关系,一般是上一级节点主体的产品为下一级节点主体提供其所需物质。技术链贯穿到产业链的各个阶段,主要是技术、设备、人力等要素的投入及有效利用。价值链主要体现在从原来基地建设的资本投入到产品加工过程中价值的增值,再到通过市场销售的产品价值实现,价值链贯穿产业链始终。产业链中加工环节不仅与上游产业(原料种植)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对上游产业具有显著的拉动效应,因此,加工环节是中药材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对于整个产业链发展起着领导作用。同时,随着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中药材的销售及服务以及原料的稳定供给环节将成为中药材产业链重要的价值增加环节。

3.2  中药材产业链运营模式

3.2.1  龙头企业带动型:“公司+基地+农户”

以“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带动发展,其中龙头企业总投资规模2 000万元以上;年销售收入2 000万元以上、中药材加工5 000吨以上。龙头企业应诚信守法经营、應按时发放工资、按时缴纳社会保险、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无重大涉税违法行为,产销率达90%以上。带动农民合作社的数量应达到10个以上,带动农户的数量应达到500户以上,种植面积2 000亩以上;并且龙头企业应当建立中药材生产质量追溯体系,保证从生产地块、种子种苗或者其它繁殖材料、种植、采收和产地初加工、包装、储运到发运全过程关键环节可追溯。具备与其加工规模相适应的检验检测能力,做到加工品种全项检测,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案例1  甘肃效灵生物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2001年9月,甘肃效灵生物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注册资金500万元。该公司主要涉及中药饮片的生产加工、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成药、化学药品、医疗器械批发、零售,代理出口为一体,是陇西县同行业中最具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的科技型企业。

该公司与分散的农户就中药材收购与种植都签订了契约合同。在当地的碧岩镇流转农民土地510亩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流转费用为1 000元/亩,合同都为一年一签。然后优先雇佣被流转土地的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从事中药材的种植。该基地农民主要根据公司要求种植党参、黄芪、黄芩、柴胡等原药材,农民主要负责种植、施肥、喷药以及收割等活动,公司派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不定期的指导。

3.2.2  中介组织带动型:“合作经济组织+农户”

在“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当中,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中介组织,起联结作用。通过调研了解到,陇西县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较快,衍生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随着不断加快的现代化进程,涌现了一大批企业和社会团体。广大农民通过自愿联合、自发组织,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以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各类问题,例如,技术、资金、销售等。通过走访,陇西县大多数合作经济组织由专业能手、种田大户等乡村精英作为牵头人组建带动,作为牵头人,利用自身能力为合作社或联合社成员提供资金、管理和技术服务,社员凝聚力强,监督成本低,并且利益共享、风险均担,经济效益远超单家独户经营。

案例2  向阳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陇西县向阳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注册资金928万元,由5家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发起,经县农业主管部门批准和工商注册登记于2014年12月10日在“中国黄芪之乡”的陇西县首阳镇正式成立。根据2015年全县农业工作总体安排部署和首阳区域农业生产实际状况,由陇西县向阳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组织实施,在德兴乡营门村建立有机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点,种植面积为1 000亩,具体为800亩的有机党参标准化种植示范;100亩的有机黄芪标准化种植示范;100亩的有机黄芩标准化种植示范。示范点建设由陇西县向阳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组织实施,流转土地1 000亩,承担种植和田间管理等各项工作。

向阳合作社联合社流转德兴乡土地1 000亩作为自己的基地,同时吸纳愿意尝试有机中药材种植的农户进行中药材生产。该合作社深入了解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环境,适应种植中药材的品种,做了详细的调研工作,走访了当地药农,和他们交流经验,积极和当地政府衔接,确定了种植区域,和村委会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以400元/亩的土地流转费用为准。同时合作社尝试了“返租倒包”模式,让农民参与到中药材有机种植中来,让农民进行田间管理,承担耕地、除草等工作。除草日工资70元,种植100元/天,挖药130元/天。向阳联合社主要是以有机中药材生产为理念。2014年有机试验田种植的中药材产量比使用化肥种植的中药材产量高出10%,有机标准超过GAP认证标准10%。

4  中药材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  农户种植行为与中药材道地性、生态适应性相矛盾

在中药材种植方面,农户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普遍存在重数量轻品质,重品种多元化轻天然道地性,违背了中药材独特的道地性和生态适应性原理,无法保证中药材的科学布局、适宜生长和增产保质。比如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由于中药材价格在2020年回暖以前波动幅度较大,由于党参不易储藏,因此硫磺熏烤烘干党参的现象较为普遍。而且在药材生长过程中农户几乎都会使用杀虫剂、除草剂、壮根剂等化学农药。

4.2  中药材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下

农户组织化和产业开发组织化程度的提升,对助推产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低下农户自身组织化程度与“无标生产”、“无规约束”经营行为叠加,不仅加剧了“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而且难以对中药材种植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同时,分散农户在中药材收获、晾晒、仓储、交易、运输等环节的污染也不容忽视。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如碧岩镇、三十铺村、马河镇等地的村民对合作社、农业公司等其他生产方式根本不了解,大多数都是沿袭传统的种植方式。而像柯寨村、董家堡村、先锋村部分了解合作社和农业公司的农户表示不愿意加入药材合作社进行合作生产,也不愿意与农业公司进行签订协议的生产。

案例3  协议生产合同如废纸一张

先锋村是陇西县菜子镇的一个自然村,该村主要种植党参和黄芪。在2012年的时候该村出现了药材合作社。药材合作社可以以合作社的名义贷款,而且当时与农户签订了中药材生产协议。合作社在中药材种植的前期不会投资种苗,只是提供技术、农药和化肥,协议中提到不管当年药材价格高低合作社都会按市场价收购。但是现实情况是如果当年中药材市场行情不好时合作社选择首先违约,不会上门收购;如果当年市场行情较好,合作社会首先考虑在首阳市场集中收购避免与零散农户的直接对接,而农户也会选择高价在市场出售。所以,这种“空壳”的合作社与农户签订的合同就如废纸一张。

4.3  品种混杂退化与中药材提纯复壮、新品种选育与优质种植基地相矛盾

中药材品种混杂退化现象较为严重,中药材提纯复壮、规范化繁种育苗问题突出,符合GAP标准的基地严重不足,GAP操作规程(SOP)得不到有效落实,仍处于示范推广阶段。

4.4  中药材市场建设和现代物流仓储问题突出

尽管建立了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有西北地区最大的中药材原产地交易市场,而且以文峰药材交易城电子交易平台为标志的电子交易方式也正式启动,中药材交易信息服务网络、专业协会、经销企业等均得到长足发展,但中药材市场依然以传统市场为主,首阳交易市场的场地租金1 000/m3,市场开拓、营销渠道与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拓展。另外,从仓储业、运输方面来看,产地市场、经销大户尤其农户分散仓储设备亟待改善,新的仓储保质技术急需推进。

5  中药材产业链提升路径

5.1  延长产业链

陇西县在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中,要积极向前后延伸,使产业链各环节融为一体。政府应以龙头企业作为协调点,充分调动人、财、物、地、政策等资源发展产业集群,上下游联结标准化生产基地、物流仓储、加工基地、质量控制销售体系等开展全产业链经营。

5.2  提升价值链

陇西县中药材要从各个环节挖掘新的增值空间,将价值提升的理念渗透到中药材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在生产环节,挖掘资源稀缺性、积极培育新品种、引进驯化野生品种,开展种质资源保护,重点发展特色产品、绿色产品;在加工环节,适应消费群体消费方式的转变,细分消费市场,把精深加工作为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产业效益的突出环节;在营销环节,注重包装设计、提升产品品味,引入文化内涵、讲好产品故事,创新市场策略、拓展营销渠道,打造知名品牌、实现品牌溢价。

5.3  共享利益鏈

龙头企业应充分发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优势,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共享利益链,从各个环节挖掘新的增值空间,进一步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探索传统以外的按保护价、最低保证价收购的形式让农民获得收益,并探索“订单式”农业和培训就业机制。同时引导农户以技术、资金、劳动力等入股新型经济合作组织,以实现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 何兰兰,刘洋,陈秉谱. 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农户组织化影响因素研究——以甘肃省陇西县为例[J]. 中国农机化学报,2023,44(2):241-248.

[2] 邓楠,马丁丑. “互联网+”环境下陇西县中药材供应链整合机理研究[J]. 物流科技,2023,46(1):136-137,146.

[3] 杨晓丽. 从“第六产业”视角推动丽水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J]. 浙江经济,2022(6):68-69.

[4] 邴芳. 基于产业链视角的甘肃省中药材产业运营模式及稳定性研究[D]. 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17.

[5] 赵芃. 陇西县中药材产业链绩效评价与收益分配问题研究[D]. 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18.

[6] 陈强强,邴芳,窦学诚,等. 河西走廊葡萄酒产业链整合模式研究[J]. 生产力研究,2019(2):89-96.

收稿日期:2023-03-20

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甘肃生态农业特色品牌(甘味农产)融合创新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2022-DFZD-40-04)

作者简介:李贝贝(1998—),女,甘肃庆阳人,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农村经济;

窦学诚(1962—),男,甘肃西河人,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

引文格式:李贝贝,窦学诚. 陇西县中药材产业链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J]. 物流科技,2024,47(3):76-79.

猜你喜欢
提升路径中药材产业链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产业链春之奏鸣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
探讨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路径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