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

2024-03-09 02:09曾小锋
山西教育·教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节奏核心素养

曾小锋

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丰富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深化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素养。如果说传统的音乐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会唱歌的话,那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教学,则应当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丰富的认知与情感体验,从而实现发展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很显然这些目标的达成,必须依赖于教师对音乐课堂教学过程的把握。这种把握,既指教师对学生音乐学习过程的预设,也指教师根据学生的音乐学习过程,判断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与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这首先依赖于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把握的能力,也依赖于教师将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与日常的教学结合的能力,而这两种能力的运用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只有将这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把握。

一、课堂教学过程的把握是音乐教师的基本能力

即使是在最传统的视域之下,对一个教师最基本的衡量方式,也包括对课堂的掌控。暂且不谈教学理念先进与否,可以发现对课堂教学过程的把握,确实是一个音乐教师最基本的素养,反映着教师最基本的能力。当然,任何一个对学生成长负责、对自身专业成长负责的音乐教师,也一定会追求自身教学理念的先进性,这也就意味着音乐教师在把握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自己的教学理念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相对照,如此才能看出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哪些表现需要肯定、哪些表现是需要引导的。带着这一宏观思路来看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就可以发现一些课仍存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不太符合学生实际、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度不够、对教学难点缺乏有效的解决策略、对学生的指导缺乏实效性、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不合理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看起来是教学习惯问题,实际上是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过程的把握能力问题。由于缺乏课堂教学过程把握的能力,必然会造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相脱节。反之,如果教师具有相应的意识和能力,那么就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准确预估,对课堂上的生成进行科学处置,同时也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估,而这些,都是对课堂教学过程把握的基本要素。

二、把握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初中音乐教学中理解核心素养,应当包括两个层面:从宏观的层面来看,首先要关注核心素養,要知道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能够适应社会发展与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这也就意味着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应当成为教学研究的两个着力点;从微观也就是学科层面的角度来看,要关注音乐(艺术)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无论是微观层面的还是宏观层面的,都建立在日常的音乐教学基础之上,都需要以对音乐的感知为基础,都需要以音乐经验的积累为基础。

研究表明,学生在音乐感知的过程中可以积累音乐经验,而音乐经验对不同层次的言语加工能力有促进作用。音乐学习的过程,离不开言语加工能力的发展,当学生将自己所理解的言语通过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时,就是在进行音乐的感知与创造,所以可以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就是:把握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也是丰富学生音乐感知的过程,需要促进学生的音乐体验,需要将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要素渗透其中。

以教学苏少版七年级上册《伙伴进行曲》一课为例。这是德国著名作曲家泰克创作的一首管乐合奏曲,是为了纪念军乐队队友的友谊,故此取名为“伙伴进行曲”。这首曲子的曲调优美、节奏鲜明,如果能够运用正确的欣赏方法,学生会感觉到这首曲子的生机勃勃。所以,在教学设计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专心聆听,要知道这首曲子可以分为两个主题。在主题一当中,第一小节应当拍6次,然后再接第二小节和第三小节,整体随音乐反复进行;在主题二中,参与的节奏体验则主要体现为双手捻指、脚跟跺地的方式。

当然,这只是教师提出的要求,真正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要对教学现场有准确的把握和判断能力,而这也正是课堂教学过程把握的核心。如在教学时发现学生在参与节奏体验的时候,拍的次数不对,那就说明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把握不强,学生对节奏的判断与把握无法与曲调原有的节奏形成共振。那么,培养学生对节奏的感知以及把握能力,就应当成为此时教学的重点。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急于求成,不要认为告诉学生正确的节奏,学生就能真正吸收、准确做到。对音乐节奏的把握,部分依赖于学生的天赋,但更多的则依赖于学生的感知与体验。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外在的输入作用是有限的,更有效的做法应当是让学生进行比较。比如,第一主题中的节奏体验如果出现了拍的次数错误,那就应当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播放音乐时,教师和学生一起打拍子,同时还可以借助现代教学手段,让教师打拍子的声音,与学生所打拍子的声音形成显著的对比。事实证明,通过这种对比学生能够发现音乐旋律中的节奏,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把拍子的动作跟上,那么吻合度也就提高了。

三、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落地应当指向学生

上面例子当中,教师对学生音乐学习过程的把握,实际上就是对音乐课堂教学过程的把握。这种把握不是强制性的,其效果也不是教师的权威地位带来的。甚至可以认为,这种对课堂教学过程的把握是间接性的:当教师在课堂观察中发现学生的音乐学习出现谬误时,没有将学生打节拍的错误归因为动作技能的不够(事实上这种归因也是错误的),而是准确判断是学生的音乐感知出了问题。

在做出这一判断之后,教师的教学依然表现出了智慧的一面。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传统的教学当中,教师的选择一定是用自己的正确做法,去替代学生的错误做法。但是这种替代具有强制性,并没有指向学生的音乐感知这一根本要素,因而也很难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为做出了这一判断,所以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是比较教学,也就是将学生的错误节奏与教师的正确节奏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过程中发现不同之处,进而去自主寻找正确的做法。

这样的教学过程看起来用时比较长,效率比较低,但实际上学生的自主性却很强,学生完全可以在自主感知的基础上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且能够寻找到有效的更改途径。尤其是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拥有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审美感知过程,这个过程中也存在着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的成分,切实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总之,上述教学过程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努力的基础上获得音乐知识的积累和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这是对音乐课堂教学过程把握的较高境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赵丹)

猜你喜欢
节奏核心素养
花有自己的节奏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YOUNG·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