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明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行和课程改革的落实,传统的美术学科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也需要改革创新,其目的是全面提升美术学科的教学发展成效,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动手能力作为美术学科素质化教育人才培养建设工作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既可以有效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优化完善,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目前,就我国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实际培养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需要教师积极探索并采取更具针对性的策略,强化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培养,为学生的持续化和全面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出以下具体举措。
1.深入剖析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动手空间
教材是开展美术教学的重要文本,也是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需要建立在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之上。因此,教师在备课阶段应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够激发与调动学生动手意识的内容,为学生创设美术学习中动手实践活动的参与空间。当下小学美术教材内容涉及生活、科学、艺术等多重领域,内容丰富多样,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及参与兴趣、引导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利用教材中丰富的美术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升。也可结合当下美术教学的改革创新方向,提高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教育的重视,充分结合教材各版块中的有关内容,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活动的参与空间。
以《心中的太阳》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课的课程目标是引导学生画出自己心中的太阳,教学内容会包含较多的动手实践环节。在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中,教师需要充分拓展和丰富教学空间,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亲自观察与感受“太阳”,并由此产生生动的个人情感认知和体验,再结合自己的认识完成“心中的太阳”的绘画。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可基于教材中的有关教学内容,进一步拓展和挖掘教学实践活动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切身观察与感受,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对自身视觉、听觉等方面的全面调动,建立起对有关素材的立体化认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提升美术教学活动趣味性,激发学生动手参与兴趣
为了有效推动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落实,实现新时代下的育人目标,美术教师需要全面加强对课程教学资源的拓展和开发。首先,美术课程教学资源的拓展与开发需要充分结合社会自然内容,要建立课堂教学与课外生活之间的联系,实现课堂教学内容及资源的延伸性发展。其次,教师要加强美术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有效联系,拓展学生的美术学科学习及发展空间,将美术学习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之中。最后,教师要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借助多媒体设备使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化。
对于小学美术学科教学资源的拓展及开发,教师可以从不同层面进行。第一,教师可以运用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第二,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事物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素材及内容延伸;第三,教师可以利用社区文化建设活动组织和开展教学,建立课堂教学与社区活动之间的友好合作,也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美术馆、艺术展等,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并在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以《手绘校园招贴》一课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通过网络搜集并展示一些与校园主题相关的招贴画作品,帮助学生建立对招贴画的绘画及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和校园主题文化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绘制校园招贴画,并从学生的作品中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张贴展示,激发学生的实践动手兴趣和动力。其次,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开发校本课程,结合地域文化和地区特色,建立符合小学阶段学生学习兴趣的特色美术实践课程,提高传统美术课程的实践空间,就地取材,推动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可通过延伸与拓展传统美术课程教学资源空间,利用教材中的相关资源,还可将教学资源的获取途径延伸至校外及社会,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美术实践的教学内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升其学习积极性。
1.强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与运用,实现对学生动手意识的培养
情境教学是目前小学阶段学科教学中较常见的方法,它在美术学科教学中对学生动手意识的建立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具有突出作用。为更好地发挥情境教学在美术学科教学中的作用,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和个性特点,以学生的实际学习及发展需求为着手点,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美术实践活动,保障学生动手意识的培养和动手能力的提升。在教学情境的创设及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保障情境内容的真实有效性,提升情境创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保障课堂教学质量。
以开展“青花瓷”为主题的美术教学活动为例。若教师采取传统的讲解式教学模式,则很难使学生产生深入的理解与感受。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视频、图片、PPT等具有视觉冲击效果的教学资源,向学生生动形象地展示各种不同的青花瓷并详细讲解。在学生对青花瓷的知识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则可以带领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并用画笔、颜料、贴纸、剪刀、瓶子等进行实践创造,完成青花瓷的制作。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借助情境教学法,使学生在情境教学活动的参与中,充分了解和學习有关的艺术知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并引导学生在欣赏与感受的基础上动手临摹,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意识与能力。
2.深入开展实践活动,实现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是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途径,能够充分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可以突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美术创作。
以开展“游乐园”为主题的美术教学活动为例。课前,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设计实践活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播放游乐园相关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并引导他们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和带领学生开展“游乐园一日游”活动,使学生了解游乐园的相关设施,再让学生结合自己观察到的内容,用画笔、颜料等进行“游乐园”主题绘画创作。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组织开展实践活动,能够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思考,帮助学生建立生动的情感认知,并由此提升学生在美术创作中的动手表现能力和制作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实际教学的发展情况、需求及规律,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点,制定出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参与美术学科教学活动中发展动手能力,全面提升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金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