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丽鹏,邓成志,2,刘 竹,徐 波*
(1 西南林业大学 林学院,昆明 650224;2 云南省巧家县林业和草原局,云南巧家 654600)
青藏高原是全球山地物种形成、分化与集散的重要中心之一[1]。其中,中国西藏自治区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辖区面积约占青藏高原总面积的1/3。西藏自治区向来是中国植物调查研究的热点地区,近年来有大量植物新分布类群的报道[2-7]。有关研究表明西藏自治区已成为中国第二大植物新分类群、新名称省(区)[8-9]。
经西藏政务服务网(https://www.xzzwfw.gov.cn/)申请,获批到西藏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植物调查工作。重点调查该区域内高山的植物,采集植物标本、收集种子、采集分子材料并进行野外观察记录等。将采集的标本进行压制、编号、烘干等。
经查阅FloraofChina[10-11]、《中国植物志》[12-14]、《西藏植物志》[15]及相邻国家地区的植物志[16]等资料,对采集的标本进行分类鉴定。用Tropicos(https://www.tropicos.org/home)、Biodiversity Heritage Library(BHL)(https://www.biodiversitylibrary.org)、The Plant List(TPL)(http://www.theplantlist.org/)、International Plant Name Index(IPNI)(https://www.ipni.org)、Global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ity(GBIF)(https://www.gbif.org/)、JSTOR(https://plants.jstor.org/)等数据库平台,查找原始文献、模式标本等,进行模式标本核对及物种形态特征比较,从而准确鉴定该物种。
PediculariscornigeraT.Yamaz.,见图1,A、B。JournalofJapaneseBotany,55(10):293(1980)。
图1 3种中国新记录种Fig.1 Three newly recorded plant species from China
模式标本(TYPE):尼泊尔 Lamni Nama(4 200~4 900 m),1977 年8 月15 日,H.Ohashi,H.Kanai,H.Ohba &Y.Tateishi 772407。主模式(Holotype):TI 00011048(barcode)。
主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度5~20 cm。根状茎圆柱形,稍肉质。茎直立,2~10束,具白色绒毛。叶互生,稀对生,长1~4 cm,具白色绒毛,叶片倒卵状披针形,长1~5 cm,宽0.5~2 cm,两面具白色绒毛,顶端稍尖,基部截形,短缩成叶柄,边缘深裂,分段6~10对,三角状卵形,粗糙锯齿状。花单生于上部叶腋,花梗长5~10 mm,稀疏被毛。花萼筒状,长13~17 mm,宽4~5 mm,顶端5裂,膜质,具白色绒毛。裂片干燥时具黑褐色被毛,4个侧裂片卵形或卵扇形,短柄,深不规则的锯齿状,长2~4 mm,宽1.5~3 mm。后方小裂片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1~2 mm,稀少锯齿状。花冠黄色,长4~6 cm,花管直立细长,长3~5 cm,宽1.5 mm,稀疏被毛,喙状花冠光滑,长约2 cm,花药部分宽约3.5 mm,朝基部轻微扭曲,顶端突出成螺旋状,螺旋长约15 mm,后方带角,顶端圆形轻微扩大,三角尖长约1 mm,下唇扩大,长18 mm,宽25 mm,边缘细微睫毛状,侧裂片扩大成圆形,长约7 mm,宽15 mm,中裂片较小,线形倒卵形,长约6 mm,宽3 mm,顶端圆形截形。雄蕊附着于花管顶端,花丝密被细毛,花药椭圆形,长3 mm,宽1.5 mm,基部稍尖。
分布:中国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嘎玛沟;尼泊尔东部。中国新记录种。
凭证标本:Tsui-2145(KUN),采集人:徐波、郝丽鹏、郭永鹏;Tsui-2222(KUN),采集人:徐波、郝丽鹏、郭永鹏。
生境:生于海拔4 200~4 900 m 的溪边,阳坡草地。与扫帚岩须[Cassiopefastigiata(Wall.) D.Don]、刺毛白珠(GaultheriatrichophyllaRoyle)、萎软紫菀(AsterflaccidusBunge)、碎米蕨叶马先蒿(PedicularischeilanthifoliaSchrenk)、紫花雀儿豆[Chesneyanubigenasubsp.purpurea(P.C.Li)X.Y.Zhu]、唐松草党参(CodonopsisthalictrifoliaWall.)、高山珠蕨(CryptogrammabrunonianaWall.ex Hook.&Grev.)等伴生。
Hymenidiumdentatum(DC.) Pimenov &Kljuykov,见图1,C、D。FeddesRepertorium,111(7/8): 546 (2000)。
近来,关于我的“洗菜论”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洗菜论”本身只是一个比喻,最简单的解读就是—上钢琴课好比老师教学生做菜,不应该把时间花在洗菜上。
PleurospermumdentatumBenth.ex C.B.Clarke,FloraofBritishIndia,2(6): 704 (1879)。
模式标本(TYPE):尼泊尔Gossain Than,1821年,Wallich.后选模式(lectotype):K 000685329(barcode)。
主要特征:多年生或2年生草本,全株无毛或近无毛,植株高度0.6~1.2 m。叶1~4回羽状,苞片长度约2.5 cm,长方形或卵形,呈锯齿状。复伞状花序,射枝5~15,长度为2.5~7.6 cm,倒卵形,白色。苞片有时较多,长度约为2.5 cm,呈长圆形,边缘白色。小苞片通常在边缘上轻微弯曲,明显呈波状或锯齿状,或全缘。果梗通常比小苞片短,果实为椭圆形,背部稍扁,宽度为厚度的2~3倍,背棱窄而尖,侧棱较宽;背沟1纹,侧沟2纹;果壁4纹;花柱基部不明显。种子在内面微凹或近平坦。
分布:中国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嘎玛沟;尼泊尔Gossain Than。中国新记录种。
凭证标本:Tsui-2176(KUN),采集人:徐波、郝丽鹏、郭永鹏。
生境:生于海拔2 740~3 960 m 的溪边、砾石草坡、灌丛中。与西藏冷杉[Abiesspectabilis(D.Don) Spach]、微硬毛钟萼鼠尾草(Salviacampanulatavar.hirtellaE.Peter)、密花兜被兰[Neottianthecucullatavar.calcicola(W.W.Sm.)Soó]、缘毛毛鳞菊[Melanoserismacrantha(C.B.Clarke) N.Kilian &J.W.Zhang]、疏花地榆[Sanguisorbadiandra(J.D.Hooker) Nordborg]、皱波黄堇(CorydaliscrispaPrain)、槽茎凤仙花(ImpatienssulcataWall.)、单花雪莲[Saussureauniflora(DC.) Wall.ex Sch.Bip.]等伴生。
LagotiskunawurensisRupr.,见图1,E、F。SertumTianschanicum,64 (1869)。
模式标本(TYPE):印度Kunawur,1835 年,Royle,F.B.K 001070765(barcode).
主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茎发达。卵形叶基部带有长柄,叶片长2.5 cm,宽1.4 cm,叶片顶端较钝而靠近叶柄处变细。叶片边缘有锯齿,有时尖锐。茎单生或少见双生,罕见三生,5~10 cm 长,茎基部明显变细,几乎丝状,向下弯曲而后再次向上生长,顶端带叶片和花序。花序密集而缩短,在开花时为1.25~2.5 cm 长,1~1.8 cm 宽。苞片与花呈蓝色,有时干燥时也是如此,阔卵形,下方长达9 mm,宽度近7 mm,有时在一侧具有一次切割齿状。花冠长约9 mm,咽部宽度为1.5~1.6 mm,下唇3~4裂,裂片仅约为1.1 mm 长,顶端非常圆钝。雄蕊位于上唇的基部。
分布:中国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嘎玛沟;巴基斯坦东北部;印度西北部;尼泊尔。中国新记录种。
凭证标本:Tsui-2249(KUN),采集人:徐波、郝丽鹏、郭永鹏;Tsui-1121(KUN),采集人:徐波、叶法志、邓成志、郭永鹏。
生境:生于海拔4 800~5 200 m 的高寒砾石草坡、溪边、流石滩。与管花马先蒿(PedicularissiphonanthaD.Don)、缘毛无心菜(ArenariaciliolataEdgew.)、漆姑虎耳草(SaxifragasaginoidesJ.D.Hooker &Thomson)、有梗蓝钟花(Cyananthus pedunculatusC.B.Clarke)、多茎獐牙菜(Swertia multicaulisD.Don)、椭圆风毛菊(SaussureahookeriC.B.Clarke)、雪兔子(SaussureagossipiphoraD.Don)等伴生。
近几年,除马先蒿属(Pedicularis)发现有新记录报道[17-19]外,滇藁本属(Hymenidium)、兔耳草属(Lagotis)鲜有记录。随着西藏自治区植物多样性调查的不断深入,大量的植物新种、新记录被发现。马先蒿属、滇藁本属和兔耳草属都属于北半球广布属,且大多集中于喜马拉雅等高山地区,其中马先蒿属和兔耳草属在藏区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此次发现的盔角马先蒿、细齿滇藁本和噶穆兔耳草3个中国新记录种,是西藏自治区嘎玛沟内典型的高山植物,本研究不仅为西藏自治区植物多样性保护及有关类群植物系统分类提供新资料,同时也为植物地理、相关类群的系统演化提供新材料。
经查阅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VH)数据库(https://www.cvh.ac.cn/),国内植物学者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开展标本采集工作记录最早可以追溯到1952年,而欧洲等植物学者在西藏自治区的采集工作则可追溯到1924年[20],截至2023 年6 月,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数据库中西藏自治区所采集标本为252 687份,约占全国标本总数的3.3%。近年来,在西藏自治区的植物调查中发现大量中国新记录种,其新记录种的数量在全国各省份的排名中均属前列[8-9],由此可见,西藏自治区目前仍存在大量调查研究空白区域。截至2023年6月,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数据库中西藏自治区定日县所采集标本为2 155份,其中,确切记录采集于嘎玛沟的标本仅有132份。经研究发现其实际采集区域位于朋曲及卡得藏布沿岸,未深入嘎玛沟核心区域。由此可见,西藏自治区植物采集区域也存在不均衡的现象。总体而言,西藏自治区的植物多样性调查仍存在不足,今后要加大对本区域的调查力度,扩大调查范围,调整调查时间,完善西藏自治区植物多样性本底资料。
致谢:西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西藏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嘎玛沟高山带植物多样性调查提供支持和帮助;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马祥光先生为伞形科植物鉴定提供帮助;叶法志和郭永鹏先生为野外科考提供帮助;廖帅、杜诚、钟鑫、朱亚杰等先生在原始文献及模式标本查找提供帮助;感谢CVH、Iplant等数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