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画面中,我们看到中国空间站里的航天员行走跟地面很不一样:需要穿着特质的鞋,并且要借助软套环前进。这是怎么回事呢?
为此,来自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微重力重点实验室的科学家李凯叔叔为我们进行了揭秘:原来,空间站内行走的航天员确实需要把手和套环等部件辅助才能移动呢!
由于空间站并没有完全脱离地球引力,因此在距离地球约400千米的轨道上,空间站受到的重力其实并没有显著小于地面。当中国空间站在轨时,引力主要用来提供空间站在轨运动时所需的向心力,航天员在空间站内是没有支撑力的,是處在微重力环境的,需要辅助部件来控制移动。
既然航天员需要辅助才能行走,那能不能将鞋垫或鞋底换成带磁力、类似壁虎吸盘的可吸附式装置呢?
当然不能了。壁虎吸附本身并不是吸盘原理,而是靠表面的刚毛与墙壁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实现的。在工程上,按这个原理要用于人体吸附还比较困难。
空间站四周舱壁不是简单的“壁”,表面和内部还装有各种控制设备、实验仪器,舱壁表面也多种多样,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硬质的、软质的、金属的,还有非金属的。如果用吸盘或者粘贴的方法固定,只能在特定区域有效,不适用于全舱移动。为避免干扰各类精密设备和仪器工作,用电/磁的方式也不合适。
即使实现了用吸附或者磁等方法实现了鞋底固定,人员移动时要不断重复固定/解除固定的操作,比较烦琐,甚至需要配置专门的控制设备。相比之下,用把手和套环等方式简单、灵活、高效、可靠,用起来非常方便,因此也就成了最常见的辅助移动方式。
跟舱内行走相比,在舱外的太空行走很危险。因为航天员要离开航天器的保护,只身进入茫茫太空,以近8千米/秒的速度漂浮在轨道上,同时面临着真空、强辐射、失重和骤冷骤热交替等严酷太空环境的考验。
首先,在真空环境里,航天员如果失去有效防护,15秒内就会因缺氧而丧失意识,30秒内死亡。由于没有大气压力,人体血液和体液会像煮开的水一样“沸腾”,同时皮肤、组织和器官也会向外膨胀。
其次,太空没有地球大气和磁场的屏障,航天员将直接面对各种宇宙辐射,包括太阳耀斑爆发期间喷射出来的太阳射线、银河系高能粒子,以及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等非电离辐射。这些辐射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如果超过安全限值,会导致航天员患放射病,甚至危及生命。
再次,在太空失重环境中,航天员会发生前庭功能障碍,产生晕眩、恶心、呕吐等“航天运动病”。长期失重会造成人体内钙、磷、镁等无机盐的排泄增加,发生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
另外,太空中没有空气,对流消失,温度变化非常剧烈。空间站90分钟绕地球一圈,一半时间受太阳照射,一半时间受地球阻隔,照射时温度超过100摄氏度,阻隔时下降到零下100摄氏度。这种骤冷骤热交替的极端环境下,航天员持续几个小时的太空行走,是对身体和心理的极大考验。
航天员太空行走需要直面太空环境这4道关卡,而舱外航天服就是迎接考验的终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