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做合一”理论的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究
——以《古诗词诵读》为例

2024-03-07 00:40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教育集团佳源分校叶翠红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黄州群文议题

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教育集团佳源分校 叶翠红

所谓群文阅读,就是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针对一个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 议题是把多文本放在一起的依据,可以是作者、题材、体裁、表达方式、写作风格、阅读策略等[1]。 而“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三个基本命题之一,提出“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2]。

如何让小学生含英咀华,尽情徜徉在古典诗词的王国里?我以为,可以结合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进行小学古诗词的群文阅读教学。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整合课程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根据议题精心设计多样的实践活动,真正做到陶先生所说的“教学生学”。

笔者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为例,探讨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以促进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在新时代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一、以题材为议题“因学定教”: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古诗词诵读》这一章里,一共出现了《春夜喜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游园不值》《清平乐·春归何处》四首与春天有关的诗词。议题为“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诗人选取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春天?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设计如下实践活动:诗词荟萃找春天;画春天中赏春景;“飞花令”中诵春天。

(一)诗词荟萃找春天

课前,教师布置学生回去搜集教材里已学的和课外书中描写春天的诗词。仅教材中就有这样十首诗:《村居》《春晓》《春日》《咏柳》《江南春》《惠崇春江晚景》《寒食》《滁州西涧》和杜甫的两首咏春的《绝句》。搜集了诗词后,教师让学生先自学古诗:读通诗词,借助注释大致了解诗意。

(二)画春天中赏春景

教师在教这一组诗的时候, 让学生一边熟读古诗,一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 如果让你选取一种景或物来画春天,你准备选取什么?画出来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再读古诗你从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在熟读古诗之后,学生为《春夜喜雨》选取的景是绵绵春雨,对春雨悄无声息滋润万物的无私奉献精神有了更多的体悟,对“好雨”的“好”理解更深,对作者的“喜”体会更切;在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诗的时候,学生选取了若有若无的青草,使早春的清新之美植在了他们的心田;读《游园不值》的时候,学生选取的是一枝红杏,无需撷取园中更多春景,“红杏枝头春意闹” 便绽放了所有的春意。同时,他们对“美好的事物顽强的生命力不是外力所能束缚住的”这样的哲理也更了然于胸;在学《清平乐·春归何处》的时候,学生选取的是美好春天的象征——黄鹂。词人愈是在词中“问取黄鹂”,愈能表达他的惜春之情,以及他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另外,这四首诗表达的情感又有些许差别。 通过对诗人生平和写作背景的补充,教师稍加点拨,学生便体悟到了《春夜喜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游园不值》都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而《清平乐·春归何处》更多的是表达作者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之情和对自己暮年无为的感慨之情。 对于学生搜集的其他描写春天的诗词,教师也可让学生画一画、赏一赏,由此一来整节课上充满了诗情画意。

在这个片段教学中, 教师没有设计过多的问题, 只是让学生熟读古诗后,选取典型景物画春天。 学生“画”得越仔细,就越能明诗中意,悟诗人情。

(三)“飞花令”中诵春天

韩翃的《寒食》中有这样的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学完诗词后,学生在课上玩起了“飞花令”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背诵与春天有关的诗句,句子中必须含有“花”“草”“柳”“风”“水”“红”“绿”这七字中的任一字。 获奖的学生获得“诗词小达人”的光荣称号。 一时间,课上书声琅琅,春的气息扑面而来,学生对古诗词的爱已悄悄萌发。

在“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个议题里,教师通过“找”“画”“诵”等实践活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根据学生的“学”选择合适的“教”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情感为议题“在做中学”: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古诗词诵读》里有两首送别的诗词:《送元二使安西》和《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在教学这组送别诗词时,议题是“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即体会不一样的送别情。教师设计了以下实践活动:学习单中赏別情;演绎诗词悟别情;书写赠言话别情。

(一)学习单中赏別情

在教学这组送别诗词时,教师在课前设计了学习单的形式,并让学生搜集送别名篇,进行自学(见表1)。

表1 课前学习单

(二)演绎诗词悟别情

《送元二使安西》中“西出阳关无故人”除了含有惜别之意,还有对友人出关离家后“无故人”的担忧,体现了朋友间深挚的情感, 读来让人感动;《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千万和春住”除了含有惜别情外,还有对好友的美好祝愿。 朋友间的深情厚谊蕴涵在字里行间。学习了这两首诗词后,教师让学生交流了自己搜集的其他送别诗词,谈谈自己从中体会到的不一样的送别情感(见表2)。

表2 其他送别诗句

在体会了诗(词)人不一样的送别情感和类型后,教师追根究底:为什么会有这样情感的差异?引导学生体会出:不同的朝代,作者不同的人生际遇和性格特点等因素都会造成送别情感的差异。

为了更好地感悟作者的情感,教师让学生选自己最喜欢的一首送别诗词,把自己想象成作者,有感情地把这首诗词吟诵出来。 其中,可以配上诗(词)人的动作、神态,还可以添上诗(词)人吟诵这首诗词时的其他语言。学生在对诗词的演绎中体会作品中不一样的送别之情。

(三)书写赠言话别情

第六单元有写“毕业赠言”的教学内容。 在交流了送别诗之后,教师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课堂上播放李叔同的《送别》,学生在自己事先设计好的书签上对自己想送别的人写上毕业赠言,要求使用送别诗句。 写完之后进行“送书签,话别情”的活动。 有“儿女共沾巾”,“执手相看泪眼”的;有“相视一笑,莫逆于心”的。学生俨然成了小诗人、小词人,一句句送别佳句脱口而出,诉说着自己深深的送别情。

在“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这个议题里,教师通过“填”“演”“赠”等实践活动展开群文阅读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深切地体会到了赏诗的乐趣。

三、以作者为议题“边做边学”: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统编教材里有很多诗词出自同一作者, 教师可以将其整合在一起教学,让学生了解诗(词)人大致的人生轨迹或重要的人生阶段。 孟子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是以论其世也。 ”了解作者经历和诗词的创作背景,对体悟诗词情感很有裨益。 据此,教师教学这组诗词的议题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即通过读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体会其不同的心境。在《古诗词诵读》里,教师关注了一心变法的王安石和反对变法的苏轼的作品。

《古诗词诵读》的《泊船瓜洲》是王安石第二次变法赴京途中所写的, 既表达了诗人的思乡盼归之情, 同时又隐晦地表达了希望自己第二次变法能够成功之意。 在此之前,统编教材中已有《书湖阴先生壁》《元日》这两首诗。教师可以把这三首诗整合在一起教学。 作者在第一次变法时踌躇满志,希望变法能够成功, 激情满怀地写下了《元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第二次变法,赴京途中写下了《泊船瓜洲》。 两次变法都失败后,诗人赋闲在家,在南京居住时写下了《书湖阴先生壁》这首诗。 这样的群文阅读教学,做到了温故而知新,学生对作为一个政治家的王安石的人生经历有了大致的了解, 在理解诗歌时也会对作者的情感,体会得更深刻。

对于诗人重要的生命节点,如果统编教材里没有足够的诗篇支撑学生对作者彼时彼刻心境的理解,教师可以打通课堂内外, 选择作者的名篇佳作, 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古诗词诵读》里有《浣溪沙》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的最后一年写的。 词中表达了作者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那么词人一开始被贬黄州的时候,是不是就已达到这种精神高度呢? 他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呢? 教师把词人1080 年初到黄州写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1082 年到了黄州两年写的《定风波》和1084 年所写的《浣溪沙》放在一起进行教学,设计了以下实践活动:初读东坡词,了解词人心境;品读东坡词,体悟心路历程;熟读东坡词,巧借人生智慧。

(一)初读东坡词,了解词人心境

苏东坡于黄州创作了《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定风波》《浣溪沙》这组诗词,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词人的心境,教师先让学生搜集“乌台诗案”的相关资料,充分了解词人被贬黄州的原因,然后自主诵读诗词,抓住关键词初步感受词人写下这些诗词时的不同心境。

(二)品读东坡词,体悟心路历程

学生在课上通过抓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比较、赏析,完整地了解了曾经名满天下的苏轼经历了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是怎样一步步和自己达成和解,进而蜕变成东坡居士的心路历程。 下面是课堂上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完善的学习单(见表3)。

表3 学生完成的学习单

(三)熟读东坡词,巧借人生智慧

完整学习了三首东坡词后,学生熟读东坡词,教师设计了背名句、用名句的填空:

1.当年华老去时,我们不能自怨自艾(yì),要自强不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历过生活中的跌打滚爬后,再次上路时,我潇洒地对自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人生不是坦途,当风雨袭来时,我们要勇敢地对自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个议题里,教师通过“抓重点词品读”和“用东坡名句”等实践活动有效地开展了群文阅读教学。 学生通过“边做边学”,一步步走近苏轼,慢慢体会到了苏轼旷达乐观的性格。

“椰大能容千古,壶中别有洞天。 ”议题是群文教学的灵魂。 在议题的统领下,教师设计多样的实践活动进行古诗词的群文阅读教学,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完美结合,“知”和“行”和谐地统一,“因学定教”“在做中学”“边做边学”,定会打开古诗词教学的另外一番天地。 陶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一旦植根在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土壤上,定会“千树万树梨花开”。

猜你喜欢
黄州群文议题
多情最是黄州月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大江东去——苏轼的黄州时期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大宋国民偶像苏东坡失意黄州——《黄州寒食帖》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群文活动
API China & PHARMPACK & SINOPHEX关注制药企业环保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