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以“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为例

2024-03-06 08:47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第二中学慕容秀玲
新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德育数学课堂

◎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第二中学 慕容秀玲

数学教学是中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在新课标体系下,学科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应做到辩证统一。尤其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更应该立足实际,积极挖掘学科德育资源,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操,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数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重要的德育使命。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理性认知以及创新能力,从而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习惯和理性待人接物的能力。同时,数学课程具有精确、严谨、对称、统一等特性,散发着和谐的美感,在学习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真欲和同理心,达到陶冶情操的效果,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素养的全面协调发展,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二、数学教育中渗透德育的原则

1.科学引导,全面提升

教师在德育渗透中应基于数学学科的基本特性,揭示出蕴藏在数字运算背后的辩证关系,让学生领会事物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正向的思维方式,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此同时,要注重学生性格养成和发展的规律,彰显德育渗透的科学性。数学学习力求严谨、效率和逻辑性,而德育注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将二者科学结合,用知识涵养品德,用品德升华知识,让二者在相互渗透中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升。

2.以人为本,尊重个性

社会学研究显示,学生除了家庭生活之外,占比最大的便是学校生活。因此,学校是最好的德育阵地,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或自身举止都能深刻影响学生品德的养成。由于每个学生性格的差异性,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应该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诉求,在包容、理解的基础上量体裁衣,制定个性化的德育目标。同时做到个体成长与集体成长相互促进,相互结合,达到个性和共性的和谐统一。

3.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德育通常不能在短时间内见到成效,这与数学思维模式的养成需要较长时间具有共通性。德育是涉及到多个层面的系统工程,在与数学学习的结合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要研究知识积累的规律性和品德发展的阶段性的关系。在学生能够理解的范围内逐渐积累,不断提升。德育渗透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半途而废,需要持之以恒的动力和不断探索的精神,才能将德育覆盖到学生成长的每个阶段。

三、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1.认知不足导致德育被忽略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一些教师认为,数学教学只是单纯地灌输课本知识和答题技巧,没有融入德育教学的意识。数学作为逻辑严谨的自然学科,表面看来与德育没有相结合的契机,所以德育长期以来被视为文科教师的工作。数学教师对德育的内涵认识不深会造成具体学科与德育融合的错位,从而浪费了良好的德育机会。

2.渗透不深导致德育形式化

随着近年来新课标的不断推进,德育工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很多学校鼓励各学科教师将德育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但在这个过程中,德育的意义被淡化,许多学校数学课堂与德育的融合流于形式。具体表现为教师在课堂上生硬说教道德的重要性,枯燥地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勤劳节俭等,没有有效发现和挖掘数学课程中与德育相关的素材和内容。没有让学生通过了解数学发展历史中的伟大成就,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3.资源不足导致效果不理想

纵观目前德育课堂渗透现状,现阶段教师在将德育结合到数学课堂的尝试过程中,普遍存在缺乏资源的开发、协调和统筹利用能力。一方面源于数学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限制,导致理解分析教材和课堂设计能力不足,不能将数学课程中的德育元素充分发掘,这些教师会认为德育素材乏善可陈。另一方面源于一些教师对德育资源的内涵没有完全理解,对品德教育的素材挖掘仅限于书本教材,忽略了课堂互动和现实生活中德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如教师在这些方面缺少方法和经验,就会感觉德育资源的不足,从而造成德育成效不明显或者减弱,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德育渗透数学课堂的实践方式

1.巧用数学家的事迹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在数学课堂渗透德育内容不能简单孤立地进行道德说教,应该把德育内容和课堂内容有机融合,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德育教学。例如在“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这章中,有一道直方分布图后的课后练习:统计截至2010年费尔兹奖得主获奖年龄,其中美籍华人数学家丘成桐(1949年出生,在1982年获得此奖,时年34岁),根据不同的分组方法列出频数分布表和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比较哪一种分组能更好地说明费尔兹奖得主获奖时的年龄分布。在讲授这道题的过程中,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可以让学生上网查阅数学家丘成桐有哪些成就?获此项奖有哪些要求?该奖项是一项怎样的殊荣?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搜索,用名人的经历激励大家,比如被人们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的华罗庚是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学徒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当代数学巨匠陈景润当年面对艰难险阻,一心致力于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最终摘取数学桂冠上的明珠。这些故事感召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人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以及遇到难题百折不挠、知难而进的品格。

同时,教师应开动脑筋,以课堂为载体,在课本知识与数学历史中挖掘德育元素,寻找德育智育的接入点和契合点。将其自然结合,融会贯通,将科学知识和爱国情怀一同灌输给学生。我国数学研究历史悠久,人才辈出。从这一角度入手积极展开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特别是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激发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学习的斗志。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这部著作论述的分数计算是世界最早的。它的诞生充分展示了古人的数学成就,对世界数学界也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可以让学生深刻了解古代杰出数学家的高超智慧。从古至今,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无一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那些勇往直前探索科学之路并取得成就的伟大人物,都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他们勇于探索、意志顽强,是学生人生路上最好的榜样。这需要教师认真规划,根据不同内容巧妙切入,在课堂潜移默化的进行德育渗透,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热爱科学,为国争光。

2.巧用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爱国”是对一位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学校承担着培养学生思想素质的责任与义务。在数学课堂积极渗透德育教学不但符合新课标要求,也顺应中国教育改革创新的大趋势。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通过积极有效的方式将德育融入课堂,可以树立中学生勤奋认真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例如在学习“统计调查”这一节时,教师可让学生先预习,然后仿照问题1进行重新设计。把问题1的题干改为:国庆节即将到来,我们学校为了庆祝国庆节要举行一个晚会,让学生对各种节目的喜爱情况进行调查。首先设计调查问卷,如在下面的几种节目中选出你最喜爱的节目(单选):A.唱歌;B.跳舞;C.戏剧;D.相声;E.杂技,最后还能补充一项。让学生在调查统计的过程中,不但学会了如何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作出了正确的、切合实际的选择,也让国庆节在学生心目中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时教师可以由浅入深地向学生讲述国庆节的由来和意义,以及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艰辛历程,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同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挖掘生活中鲜活的德育资源。教师可以从国庆节入手进行延伸,增加“传统节日大家谈”环节,让学生谈论自己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体会,如端午节、春节、重阳节等。大家相互交流,不但能增长知识见闻,也能让学生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进一步提高民族意识和民族自信,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

3.巧用数学实验唤起学生的公德意识

《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对德育工作做出具体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可见德育是教育的基础。

但在数学课堂的德育渗透中,单纯的说教往往效果不大,如果能让学生亲身实验调查、让事实和数据来说话,就能引起学生的重视,从自已做起,还可带动激励其他学生。例如可以用和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切入,如节约用水。许多学生一直认为我国地大物博,特别是水源充足,平时也不注意节约用水。因此在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章节中“数据谈节水”的内容后,教师就安排实验,出示一张图片:如果一个水龙头没有拧紧正在滴水,那么一分钟平均能滴多少克水?一年浪费多少水?实验场所可以选择在化学实验室,可以让学生分组利用实验室的水龙头模拟图片那样滴水,用量杯盛滴出来的水,计算1分钟滴掉多少水,大约2秒滴1毫升水,1分钟滴30毫升,一个水龙头平均1分钟滴水3克,一年浪费3×60×24×365=1576800(克),也就是1576.8升水。以一个人每天饮1.4升水的量计算,一个水龙头按这样的滴水速度一年浪费掉的水可供一个人大约饮用1576.8÷1.4≈1126(天),即三年左右。然后延伸问题,让学生思考自己学校有多少个水龙头?拧紧水龙头一年可节约多少水?让学生从自身做起,树立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同时可以由小及大,引导学生把身边的事情联系到国家的层面,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分布概况,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如我国台湾地区需从福建引水,北京、湖北等有些地区水资源也非常短缺。请学生查阅一下我国还有哪些地方缺水严重?谈谈节约用水的意义,列举身边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并提出建议,从实验和思考中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

4.巧用数据分析树立学生的报国理想

德育能否有效渗透到数学课堂,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对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德育价值有正确认识,如今中学数学课本体现的大多是知识和技能层面的内容,涵盖其中的德育元素不易被发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德育应该贯穿到学生课堂学习的各个环节,从合适的角度、用合适的力度巧妙结合。在学习统计图时,“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的课后练习题是:用合适的统计图描述表1中我国2005至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并分析这几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趋势,如果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5年翻两番,那么202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多少?增长了百分之几?

表1 我国2005 年至2010 年国内生产总值

学生用折线图进行描述数据,观察发现2005年至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增加,呈现增长的趋势。并通过计算,推算出202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300%。通过这道题,不仅让学生练习了数学知识,也让学生体会到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让学生上网搜索出2010—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比较我国和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等,让学生看到我国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突飞猛进,深深地体会到我国的发展潜力和制度优越性,从而坚信祖国的发展前途是不可限量的,引导学生把爱国之心升华为报国之志和效国之行。值得注意的是,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德育内容和数学知识结合不够紧密,节奏控制不好,缺乏目标导向等问题,这样不仅使德育内容不能及时渗透,而且数学学习效果也会受到影响,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所以教师只有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做好教学规划,才能确定具体德育渗透路径。

总之,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应认真落实数学学科的德育任务要求,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善于发掘德育素材,从各个环节作为切入点,寓德育于教学过程之中,以知识为载体,提升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提升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坚定理想信念。在这个过程中体现数学教学与育人的统一,达到“随风潜入、育人无声”的效果。

猜你喜欢
德育数学课堂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