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丛林交响曲

2024-03-06 06:06河流
时代报告 2024年1期
关键词:额尔齐斯河矿工

第一乐章 序曲

这本只是一条河流,人们却称之为海,好像并不是名副其实,但它确确实实存在。

去了一趟可可托海,让人无限感慨!不但耳闻目睹了其风光秀丽和精彩光鲜的一面,同时也了解到了它更多鲜为人知的往事,有些甚至还让人伤感泪目。

第二乐章 沉默与厚重

这个叫海而并非海的部落,千百年来一直坐落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准格尔盆地的东北边缘。这里不仅风景秀丽,景色宜人,而且还充满了许许多多感人肺腑的故事与惊心动魄的传奇。它,就是因歌而闻名于世且又颇具魅力的“可可托海”。

可可托海,哈萨克语意为“绿色的丛林”。

一提可可托海,也许有人又会问:可可托海现在名气很大哟,却不知这片绿色的丛林怎么突然就变得那么有魅力?那么神奇?

话说自远古来,有一条无名小溪,叮叮咚咚从阿尔泰山脉缓缓流出,又从山涧的一个无名部落穿梭而过。久而久之,人们便把这个小部落称之为“可可托海”,并把这条河流称之为“额尔齐斯河”。

河水悠悠,清澈见底,奔腾而下,一泻千里。当你轻轻从它身边走过,那哗哗的河水就像一首无言的牧歌,日夜无忧无虑地吟唱,让你心情舒畅,心旷神怡。

额尔齐斯河全长4000多公里,正由于她源于阿尔泰山,又像母亲乳汁一样从可可托海奔涌而出,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可可托海就是额尔齐斯河的源头或是发源地之一。

额尔齐斯河是中国境内唯一一条自东向西后向北流入北冰洋的外流河。它浩浩荡荡在我国境内奔腾了540多公里后,便西出国境流入哈萨克斯坦,再经俄罗斯广袤的西伯利亚平原汇入鄂毕河,最终流入了北冰洋。

如果说额尔齐斯河流传着许许多多的历史典故和爱情故事,且充滿着各种传奇,还不如说皆因可可托海盛产水晶、玉石、海蓝、碧玺、石榴石以及芙蓉石等多种宝藏。

曾几何时,相对整个世界来说,可可托海的矿产那都是顶级的丰富。早在1935年,我国许多地质学家就在此发现了钽、铌、锂、铍、铀、钍等各种稀有金属矿藏达80余种,其中有一种用于航天航空、电子和核工业领域不可替代且被称作铍的矿物资源,它的储量竟位居世界第一。

然而,最让人大饱眼福的还是这里的人们曾先后采到过16公斤重的海蓝宝石、17公斤重的黄玉、60公斤重的钽铌单晶矿、500公斤重的水晶块、12吨重的石榴石以及30吨重的绿柱石晶体。这些宝贝,那都属地球矿产之珍品。且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还是那块60公斤重的钽铌单晶矿,通体黝黑,钽铌含量超过70%。据说这是“宇宙太空时代最稀有的金属”,是制造火箭、人造卫星、航天飞机等不可缺少的稀有宝贝。

好一片绿色的丛林,好一个浑然天成的“自然矿物陈列馆”。它以自己独有的魅力,雄傲于世。这自然也成了中外地质学者们心目中的圣地。单就这些珍贵稀有金属矿源,在未来原子能、航天航空、电子、冶金、化工等方面都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用途。

尽管这里山清水秀,牧场丰盈,其矿产资源也有着如此显赫的地位,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却仍鲜为人知。至少在20世纪60年代前,这里还不曾有其地名,仅有的也只是一个保密代号:111矿。

到了20世纪80年代,国家也仍未为其命名,但却在此设有三道关卡,任何想进出此地的人都必须持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颁发的特殊边防证才可通行。由此可见,缘由非同一般。

原本,这片无名无分的“绿色丛林”可以不动声色一直深藏不露地沉默下去,然而,近年却被一个叫王琪的音乐人以一首《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让它一举成名。且一下还成了万人瞩目的旅游胜地,还有人冠以其“世界的可可托海”。

闻香而慕,慕名而往。不少听过《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的跟风者都先后去过这片绿色的丛林,也欣赏过这片蓝色的河湾。

第三乐章 祸起萧墙

可可托海最为宝贵的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那些真实而又客观存在的经典和鲜为人知的华章,有些经人们口口相传,不断加工,慢慢演绎成了各种美妙的爱情故事和各种有价值的、可供研究的信息。当然,其中也包括各种稀有矿物质资源的信息。

这些宝藏就如同额尔齐斯的河水一样,都源自阿尔泰山。江流石不转,水流走了,可宝藏却仍深藏于可可托海。

可谁也想不到,也正是由于这些信息,最终由额尔齐斯这条名不见经传的河流带出了境外,带向了世界,让世人刮目相看……

有需求就必有市场。20世纪,全球的地质学家们满世界寻找稀有矿,某一天,有地质学家无意中在额尔齐斯河下游的泥沙中发现了稀有矿成分,于是便逆流而上,追根溯源,一直追踪到中国境内的可可托海。

紧接着,他们用重金雇请这里的人们帮忙寻找,而最终找到的并不全是人们想象中的金矿,而是比金矿更加珍贵的各种稀有矿源。一个世界顶级稀有金属矿床的神秘面纱便由此被揭开了。

鉴于当时中国处于特殊时期,无暇顾及西北边界,他国地质部门便瞄上了可可托海的铀矿。

为缩小目标,他们发动当地牧民到处寻矿,然后又以高价收购方式加以筛选,从而最终找到了稀有矿床更为准确的位置,也就是可可托海神秘的“三号矿坑”以及后来进一步拓展的阿依果孜矿。

那时,国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稀有矿的价值,而某国则以极低的成本贪婪地攫取着这里的矿藏。硬是把一座座小山生生挖成了大坑,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被收归国有。

众所周知,铀矿石是制造原子弹等核武器之必备。为获得更多的轴矿石,很多发达国家都想同中国合作。其实,我国政府也在广西等地发现铀矿物,但那时新中国刚成立,底子薄,可说是一穷二白。因此也很想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和仪器设备,以便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核工业。鉴于此,20世纪中叶,我国政府就与当时交往甚好的苏联签订了由两国合营在中国境内进行铀矿普查勘探的协定。

当时,苏联的核工业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为能得到他们的帮助,我国采用以资源换技术的方式进行合作,日本还提出要用1公斤粮食来换取1公斤矿石的合作方式。可见,可可托海的铀矿多么具有工业价值。

20世纪50年代末,新中国的工业才刚起步,何来更多物资进行还债?再说也根本拿不出像样的东西来抵债,更别说有好的工业品。所以,我国政府不得不勒紧裤腰带,用省出来的猪肉、鸡蛋、苹果等农副产品来抵还债务,甚至不得不用可可托海三号矿坑的矿产来抵还债务。从战略高度,我们只能忍辱负重,忍痛割爱。

第四乐章 写进蓝天的歌

为偿还外债,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可可托海矿区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保出口大会战”。在矿区党组织的领导下,矿区组织了一支由200名青壮年和先进工作者组成的采矿营投入战斗。

那一年,礦区挑选的矿工们个个身强力壮,精明强干,一看就知道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只见他们身背牛皮口袋,手拿镐头铁锹,义无反顾地奔赴采矿第一线。

那一年,在任何防护措施都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采矿营就直接投入了战斗,日夜奋战在飞扬的粉尘中。他们肩扛马拉,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地开采着矿产。

那一年,尽管我国北疆入冬后气温降至零下40多摄氏度,采矿营的矿工们仍冒着严寒,奋战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那一年,尽管全国各地都处在饥饿当中,而采矿营的矿工们仍与全国人民一道勒紧裤带,同舟共济。矿工们每天6个馒头,车间工人每天4个馒头,而机关干部每天则只有4两糊糊。那是怎样的一种精神?

那一年,为打赢攻坚战,为保障还债任务的顺利完成,大家拧成一股绳,憋足一股劲,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奔。心中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尽快地偿还外债,尽快地为改变我们国家一穷二白的面貌而努力工作。

每次会战,矿区都会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他们铆足干劲,加班加点,工作不管分内分外,哪里艰苦哪里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们尽情地挥洒着青春的汗水和热血,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为国分忧,为国争光。

矿区职工们曾豪迈地说:“苦我们也不能苦国家,卡我们也不能卡国家,难我们更不能难国家!”

然而,就是在这艰苦的环境和连续不断的奋战中,我们不少一线的矿工由于缺乏足够的防护知识,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就那么无私地献出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

“灾害”和“债务”没有难倒中国人民,更没难倒可可托海采矿营。为争一口气,通过几年的努力,坚韧不屈的中国人民不仅还清了所有的债务,而且还提前了一年。

据史载:可可托海不但为国家偿还了苏联47%的债务,更为我国后来的“两弹一星”及航空事业作出了不朽贡献。

史料还载,当年我国在成功完成爆炸核弹之后,国防科工委还特地向矿区专发贺电和感谢信,表达了党和政府对广大矿工工作的认可与赞赏。如今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信函早已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无独有偶,36年前,我国“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名字也和可可托海111矿一样,属中国最高机密。“两弹”胜利完成之后,国家对相关贡献者进行了表彰与奖励,而邓稼先也与111矿的矿工们一样,所得很少很少,仅得奖金各10元!然而,面对微薄的回报他并不在意,他热爱他的事业,为了祖国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特别是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也只淡定地自问:“30年后,人们会记住我们吗?”

那年,他才62岁。一个科学家最出成果也最宝贵、最黄金的年华。

记得,中国人民永远会记得。

今天,当我们站在神州大地这块热土上,看到“问天实验舱”运载火箭飞向苍穹的那一刻,我们完全有理由说,邓稼先和所有可可托海矿工一样,他们为国家作出的巨大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是与共和国的命运息息相关的。

“为什么苍穹美如画?神舟问天证明了它!”

是啊,当我国高科技从一无所有到“航天梦”的腾飞,从尖端科技“大国利器”诞生到北斗“天问”的问世;从“复兴号”动车组的完美首发到“蛟龙”出海以及航母战舰的入列,哪一项没有可可托海矿工们的贡献?很多专家都动情地称可可托海“三号坑”就是共和国的功勋矿。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那段艰难的岁月里,没有可可托海矿工们的无私奉献,就难有共和国今天的航天科技的迅速发展。矿工们可说是功勋累累。

他们,用朴实与忠诚谱写了一曲曲中华民族不断腾飞,不断奋进的赞歌;他们,用无私的奉献力挺中华民族不断崛起。

他们的一生,平凡伟大;他们的理想,朴实无华;他们的业绩,可圈可点;他们的贡献,震撼华夏!

今天,我们应该为他们歌功颂德,树碑立传。最后,让我们以文学的名义,把他们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故事书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丰碑上,把他们的英勇业绩描绘在祖国辽阔的蓝天里,让世世代代永远铭记!

作者简介:

河流,本名胡渡华,字子墨。湖南长沙人,人文学者。闲时喜欢涂鸦,偶有陋作问世。先后在全国各地大小报纸杂志公开发表过近百万字文学作品,70余次获奖。系中国散文学会及国内多家文化协会会员。出版有《多情的土地》《漂泊菰城的河流》等文集。

责任编辑/雨晶

猜你喜欢
额尔齐斯河矿工
矿工兄弟
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特种鱼类资源 现状及增殖措施
金牌挖矿工
远眺额尔齐斯河
矿工
托洪台水库鱼类区系和种群组成
老矿工的家国情怀
矿工老李
额尔齐斯河淌过阿勒泰
走近额尔齐斯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