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川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乌蒙山区西北部,位于大渡河、岷江、金沙江腹心地带。《说文解字》曰:“沐,濯发也。”小雨湿头为沐,细雨如丝,微湿发梢,因此,沐川又有“湿沐川”之说,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该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支撑。沐川“三宝”(一根竹、一叶茶、一颗芋)已成为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金钥匙”,并鼓起了他们的“钱袋子”。借着对贷款企业廉政回访之机,我有幸前去一睹这些“看家宝贝”的芳容。
碧波万顷“一根竹”
竹,是大自然对人类最好的馈赠。在广袤的农村,房前屋后,沟边山野,随处可见。它,不仅是一种资源和财富,而且是人们的智慧、才华和品质的象征。明代大学士解缙有对联曰“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是说自己有君子之范又有文化气质;宋代文学家苏轼有诗云“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则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无论是解缙,还是苏轼,足见古代文人墨客对竹的钟爱和赞美。
竹,遍布神州大地,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浙江安吉的茂林修竹,那漫山遍野的竹,扮靓了山川,带富了百姓,完美地回馈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源地;在蜀南竹海,高峡平湖,竹光倒影,相映成趣,宛如一幅山水画,让我又一次陶醉于湖光山色的秀美;沐川的竹,或成片,或成林成海,或竹木交织,不仅浓妆淡抹地装点着那里的坡坡坎坎、山山岭岭,而且成为了人们增收致富的一大产业。
访竹企:“心胸”——像竹子一样坦荡
深秋时节,前往沐川,恰逢小雨。我们驱车来到了位于永福镇的罗鹏林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是一家从事竹产品初加工的专业合作社,一辆卡车正在卸货,收购的竹子在一块刚刚平整的空地上堆成了一座小山,见到该专合社的董事长黄晓琼,这位曾经在乡镇农经站当过会计的中年妇女,性格豁达,十分健谈。当得知我们是农商银行前去调研的,未等我们开口,她的话匣子就打开了,不停地细数着农商银行服务态度好、办事效率高等等。
“我从贷款3万元起就同农村信用社打交道,到今天我在农商银行的贷款余额已经有200万元了。”她的话里透露出与农商银行业务上的密切往来。
“你一年能够收购多少吨竹子呢?”我问。
“大概7000~8000吨吧!”她顺口答道。
“我们是来开展廉政回访的,你贷款的时候,他们有没有吃、拿、卡、要行为呢?”我直奔主题。
“我是女同志不会抽烟,贷款时连烟都没有给他们找一支,更别说给他们送礼了。”她坦率地说。
“贷这么多款,你还得起吗?”我直言不讳地问。
“我是会计出身,一向紧把细为(精打细算之意),有多少钱办多大的事,从不贪大求洋,亏本的生意我从来不做。”她的眼里闪烁着真诚,“我不仅在农商银行贷款,而且还在农商银行存款,做人要懂得感恩!”从她的话语中听得出来,她是一个有原则和底线而且重情重义的人。
此时雨越下越大,平地上溅起了一朵朵小水花。见她心地如此坦荡,说话如此有底气,我们也就放心了。
观竹海:
“眼界”——像竹海一样广阔
离开罗鹏林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汽车沿盘山公路行驶到竹山顶部,那里有一湖,名曰:永兴湖。湖的四周被慈竹所包围,竹林下面是竹叶铺成的一层金黄色“地毯”,竹色青青,倒映湖中,碧似翡翠,置身其中,烦恼和忧愁一扫而空。传说中曾有仙女来此沐浴,想必也是为了来这山水环绕间一洗烦扰吧。由于是雨天,只有10多名学生来此研学,偌大的竹山显得空旷而静谧。我们顺着永兴湖畔步行大约300米,一条丹霞岩石铺成的小道出现在眼前,小道直通山巅,光滑的石阶上依稀可见岁月留下的痕迹,顺道而上,便来到竹山的制高点——观海楼。
观海楼是一座17.5米高的3层混凝土结构的仿古塔楼,由12根中柱分立六方,形成规整的六边形,中心一环形梯悠悠而上直至3楼。观海楼正面两柱题:“登此楼俯视群山茫茫竹海收眼底,上顶峰顿忘诸事滚滚绿波荡胸中。”
正午時分,雨雾散尽。空山新雨后,天气午来秋。我们乘兴登上3楼,极目远眺,一览无遗,凝神静气,微风拂面,闻阵阵竹叶清香,顿觉神清气爽;俯瞰沟壑纵横,群山叠叠横陈,翠竹连绵起伏,万顷碧波荡漾,令人心旌摇荡。
下山途中,半山腰有一洞,洞口立着一块牌子,上书“水月风洞”,长约370米、高2~3米不等的人工开凿山洞。带着一种神秘和好奇,我们决定前去一探究竟。
洞口坐着两个村妇,老远就向我们打招呼:“快来钻洞哟!”
走近一看,原来是我们一位同行朋友的熟人。朋友戏谑道:“你们在守洞哟!”
她们毫不避讳地说:“快来钻吧!”
此时,朋友随口吟唱出了《竹麻号子》中的一首歌谣:
天上下雨飘飘飘,
我在半山等娇娇。
我的娇娇我认得,
盘子脸儿细眉毛。
好看还是盘子脸,
好耍还是半山腰。
唱罢一曲过去竹工们劳作时打诨骂俏的歌,引得众人捧腹大笑。
进入洞中,阵阵凉意袭来,洞内一片漆黑,我们只有打开手机的手电筒功能借光前行,快到洞的中部,只能躬身而行,而且洞顶有水“滴滴答答”落下,洞的两侧水声潺潺。步行到洞的尾部,洞壁用条石打着拱,估计是用来预防地质灾害的,快到出口时,眼前出现一丝亮光,恰似黑夜中的月光,给人以“光明就在前头”的感觉,大家不由得竞相往前走。走出洞口,顿觉眼界大开,苍穹之下,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山色秀丽,恍如世外桃源。
一个洞,有水、有光、有风,难怪人们给它取名为“水月风洞”。据考证,该洞始建于1968年,1971年正式投入使用,由水月村村民花了两年半时间才建成,当初是用做引水灌溉的,2001年才开始作为永兴村与水月村村民往来的通道。在当时那样落后的条件下能成功打通这样一个洞,不得不说是一大奇迹。这就是人民的智慧,这就是人民的力量,这就是人民的光荣和伟大!
唱竹歌:
“格局”——像竹竿一样挺拔
回城来到永丰纸业集团,集团的财务总监接见了我們。当我们问及全县竹产业发展情况时,他娓娓道来:“近年来,沐川紧扣‘竹兴、农富、生态美’的发展目标,着力推动林竹产业赋能高质量发展。沐川的竹主要以纸浆用竹和笋用竹为主,纸浆用竹达60余万亩,笋用竹达21万亩,占林地面积的50%以上,年产竹材60万吨,鲜笋2.5万吨,制浆造纸产能达50万吨以上。有入驻竹浆纸企业5家,森林食品加工企业5家。全县竹产业综合收入49亿元,是全省10个竹产业总产值达10亿元以上的县(区)之一,已形成‘原竹—竹浆—竹酒—文化用纸—生活用纸—竹食品—竹旅游’全产业链条,擦亮了‘中国竹子之乡’的金字招牌。全县竹农人均林业收入4000元,占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但是如果没有农商银行的支持,我们就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如今,县委、县政府又提出了实现100亿竹产业的目标,还需要农商银行给予更大的支持。”他看似文质彬彬、弱不禁风,说起话来却成竹在胸、举重若轻,对竹产业规划格局高度认同。
一组组数据、一个个目标、一句句暖心的话语,激励和鼓舞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乐山农商银行沐川支行张行长慷慨陈词:“竹产业是沐川的主导产业,我们采取应收账款质押和信用贷款的方式,已经投放贷款近1亿元,现有余额6000万元,为了实现全县100亿竹产业目标,我们还将投放贷款5亿元,充分满足竹农和竹产品加工企业的资金需求。”张行长的一席话,无疑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随后我们跟随永丰纸业集团的李总监一同前往位于河对面造纸厂内的沐川竹产业馆。漫步至桥头,但见河水清澈见底,游鱼依稀可见,与过去那条臭气熏天的污水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河对面造纸厂上空冒着滚滚“白烟”,我不禁问道:“你们的造纸厂排放白烟,难道政府不管吗?”“那是水蒸气,不是白烟。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就会形成烟雾,就像人们打开冰箱有时会看到烟雾一样,这种现象只有在气温低的时候才会出现,夏天是看不见的。”听了李总监的解释,我终于释然了。
来到河对岸,一个大转盘紧挨着永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转盘上立着“沐川——中国竹子之乡”几个大字。李总监跟公司门卫交涉后,我们信步迈进厂区。李总监告诉我,这个纸厂现有工人400多人,每日三班倒,年产值达5亿元,上交税收2000多万元。“真没想到一个造纸企业对国家的税收贡献竟如此之大!”我心里想。沐川竹产业馆就在靠近大门的左侧。步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一枝一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表达了他对四川寄予的殷切期望。我们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移步参观,展馆分为问竹、兴竹、赏竹、强竹等4大板块。“问竹”主要介绍竹子的种类、分布、功用,以及沐川竹产业发展情况;“兴竹”表达了沐川“敢叫青竹变金枝”的决心,通过采取“兴品种、兴园区、兴带动、兴品牌、兴技术、兴规模”等措施,大力推动竹产业振兴;“赏竹”旨在“摇曳生姿引客来”,主要以“竹资源+竹文化+旅游+康养”为方向,着力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休闲康养宜居城,推动竹资源大县向竹经济强县转变;“强竹”意指“破土凌云节节高”,突出“绿色发展追赶跨越”,以打造“百亿竹业”为目标,把沐川从竹产业大县建成竹产业强县。与此同时,馆内的竹产品(包括竹食品)、竹文化一一呈现在眼前,特别是以竹子为骨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草龙”也陈列其中,使“草龙故里”这张名片更加抢眼。参观时,馆内循环地播放着《竹子歌》:“竹子是个孩子,住在大森林的木头房子,古筝拨弄出古老的曲子,她的玩伴是善良的虫子……当所有梦想终于都到达,可还记得最初那个家。”
那美妙的音符如同人间天籁一直萦绕在脑际,更加深了我对竹产业的了解和记忆。
山野飘香“一叶茶”
茶,是人们养生、待客、休闲、怡情的常用饮品。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种茶和饮茶的习惯。古语云:“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何须花。”说明饮茶和读书别有一番情调,茶能养性,亦能促兴。
茶业立县:成绩可圈可点
沐川,素有“茶乡”之美称。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了茶中上品“沐川茶”,在清代曾作为贡品,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也曾作为中南海指定用茶。近年来,沐川通过对茶产业“提质增量创品牌”,已成为四川省20个重点产茶县之一。
在沐川县产业发展中心,郑主任扳着指头向我们细数着这些年来沐川茶业所取得的成就:一是品种研发取得突破。建成了全省唯一的“省级茶叶品种繁育推广中心”,有茶树品种(品系)183个,选育出了“川沐28”“川沐217”“川茶2号”“川茶3号”等4个良种和珍稀茶树品种“紫嫣”。二是产业发展逐步壮大。建成了省级现代农业茶叶万亩示范片5个,茶园面积达22.5万亩,年产茶叶2.06万吨,产值达9.63亿元。三是提质增效明显。建成了有机、绿色食品基地4万亩、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1万亩、茶园标准化示范区2000亩。四是品质品牌提升。培育重点茶企10余家,茶叶加工企业40余家,茶叶专合社18个,注册茶叶商标20余个。“一枝春”品牌系列产品获中国西部农业博览会“优质农产品奖”“四川知名品牌”“四川名茶”称号。郑主任如竹筒倒豆子,我不得不佩服他对茶产业的熟悉程度和超强的记忆力。
成就令人瞩目,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不是轻而易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它凝聚着无数茶人的汗水和心血;一个个金字招牌的获得,也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付出一代甚至几代茶人的努力。听完郑主任的介绍,我们决定跟随他去“一枝春茶业”看一看。
品牌兴茶:情怀感人至深
午后慵懒的阳光从云缝中钻出来,照得人浑身舒畅。我们驱车从沐川县城出发,穿行在略带湿气的翠竹长廊中,吮吸着氤氲的空气,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润彻心扉,此时我真正找到了“来沐川,我氧你”的感觉。不一会儿,便来到位于富新镇罗柘村的一枝春茶业集团。
该集团建在公路旁边的一个小山坡上,由两部分构成,上边是一座两层楼房的三合院,建筑面积大约4000平方米,那是一枝春茶业加工厂,下边是一栋平房,建筑面积大约2000平方米,是一枝春茶业科技园。
我们首先来到上边一枝春茶业加工厂。大楼前面是一个大茶园,里面种植着不同品种的茶树,郁郁葱葱,有的茶树正鲜花怒放。大楼底层的一间房门敞开着,工人们正忙着包装茉莉花茶。听说我们去了,正在一枝春茶业科技园处理事务的一枝春茶业集团董事长杨昌银父子急忙赶了上来,热情地把我们迎进了科技园会议室。
杨昌银董事长虽然年逾古稀,但他面目清瘦,精神矍铄,一见面就给人以做事果断干练的感觉,其子则显得温文尔雅,沉稳内敛,鲜有言辞。
刚踏进会议室,杨董事长就把我们领到一面墙壁前,向我们一一介绍他们的专家工作站成员,看来他是十分重视茶产品研发的。待我们坐定之后,几杯特异珍稀“紫嫣茶”便端了上来。我们一边品茶,一边和他攀谈起来。
“我们想听一听一枝春茶业的情况。”我说。
“一枝春茶业是集茶叶科研、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集团公司。它是由原国有农垦企业——国营椒子坪茶场改制而来的,现有土地300亩,职工160人。我也是原县农业局干部,后来完全‘脱钩’,专门搞茶业。当年为了购买加工机具,我卖掉了全部家当,一家人只能寄居在我们租用的门市部里,说起来让你见笑,我就连儿子结婚的时候都是住在那里的,但他们从来没有埋怨过我。目前,我们集团公司共计流转了土地5000亩种植茶叶,年茶叶销售额在3000万元左右。”提起当年多方筹资创业的艰辛,杨董事长一脸苦楚。
“当初你为何要辞去公职选择搞茶业?”我问。
“茶业从古至今都是全球的健康产业,我辞去公职选择搞茶业完全是一种情怀。”
提到“情怀”这个字眼,看似能从他口中轻松地说出来,却有着重若千钧的分量,同时也勾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当初搞茶叶,我老婆不同意,后来遇到了困难,我老婆又不支持,只好请她幺婶出面才做通了她的工作。其实当初我辞去公职以后,还有几种选择,比如做农资、副食等。”说起那段鲜为人知的往事,他的眼眶有些湿润了。如今看来,他选择搞茶业,说明他眼光长远,选对了路子。
“你是如何打造‘一枝春’品牌系列产品的呢?”我不解地問。
“现在市场上茶叶供过于求,大部分茶叶残留的农药、除草剂、激素等都超标,饮了对身体有害。针对茶叶产能过剩、消费升级、同质化严重(包括品牌),我们坚持自种、自制、自销的原则,走生态有机、特异珍稀之路。我们公司的茶源全部来自于自己的基地,以野生茶为主,有机茶园不施化肥,不用农药,种健康茶叶,享幸福人生。同时,我们与西南农业大学联合,设立了专家工作站,专门从事茶叶研发。目前,我们一枝春茶业种类有绿茶、茉莉花茶、红茶、白茶、黑茶,白茶和黑茶属珍稀高端茶类,品种有建和、健和、李家山有机茶、五马坪茶、健和野翠芽(高端茶)、健和雪芽(春茶)、健和龙芽(最高端茶)、仁厚(茉莉花茶系列)、紫仙(红茶系列)、紫嫣(特异珍稀系列)等等,‘一枝春’品牌系列产品获得了中国西部农业博览会‘优质农产品奖’,一枝春茶业科技园也是全省唯一的‘省级茶叶品种繁育推广中心’。我们的销售主要通过直营店、订制茶、线上等3个渠道。”他如数家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原来,小小一叶茶里面还有这么多门道,真让人长知识了。
“农商银行跟你们的交道打得如何呢?”我继续问。
“我们同沐川信用联社打交道是从2000年开始的,为了购买加工机具,他们给我们发放了信用贷款50万元,当时能够贷到50万元的信用贷款,就是把我们‘三头看成六面’了(说明面子大),就是对我们的最大信任。后来,随着业务的发展,我们的贷款余额逐渐增加到300万元、500万元,到现在达到了900万元。其间,一个企业老板给我们引荐一家贷款利率较低的银行,叫我去贷低利率贷款还掉沐川信用联社的高利率贷款,但我们没有动心,人要懂得感恩,不能见利忘义,我们始终与沐川联社不离不弃,后来沐川信用联社给我使用了支农再贷款,贷款利率一下子就降下来了。在旁人眼中,我可以在银行贷到很多款,但我不会这样做,因为借了钱最终是要还的!”他朴实而真诚的话语,表达了他对农村信用社无尽的感激之情。
“那你对农商银行的服务有哪些意见和建议呢?”我恳切地问道。
“现在农商银行的服务已经做得很好了,提意见那可不敢当,唯一的建议就是你们在贷款续贷方面好好研究一下,怎么才能够解决企业在贷款到期时大额资金筹措的难题。”他毫不隐晦地说。
随行的沐川支行田副行长告诉我,他们现有茶叶产业贷款479笔,金额5933万元。此后,他们将针对茶产业客户融资主要依靠信用和农担、授信额度无法满足客户需求,以及客户贷款到期后的授信和续贷等问题,同相关部门签订协议,争取以政府分险方式为茶叶加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支持茶产业做大做强。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想法,如果能够达成一致意见,那就为茶企帮了大忙。
山野飘香:茶业未来可期
我们跟随杨昌银董事长前往一枝春茶业集团附近的茶叶基地。从一枝春茶业集团出发,沿着崎岖狭窄的水泥路向山而行,不到10分钟车程,便来到位于半山腰沐溪镇仁厚村的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该茶叶基地面积达1000亩。
一垄垄茶树从山脚一直漫延到山顶,高低错落,层次分明,成片的紫色和绿色把紫茶和绿茶明显地区分开来,雨后的茶山云雾缭绕,更显苍翠欲滴,令人赏心悦目,深吸一口潮湿略带甜味的空气,透彻心扉,沁人心脾,仿佛一股茶香在田野间弥漫开来。
我们首先来到茶树品种对比试验园,这里汇集了20多个不同的茶叶品种。同一品种的茶叶有的开了花,有的未开花,我不禁问道:“怎么同一品种的茶树,有的开花,有的没有开花呢?”
“开花的茶树是长势比较弱的,一方面是缺少营养,另一方面土壤过湿和过干都会影响茶树的生长。拿专家的话来说,茶树开花结果之后便会死去,就像传宗接代一样,在繁衍它们的下一代。”杨董事长风趣幽默的回答使我茅塞顿开。
穿过紫茶园,我们漫步在“川沐28”茶园中,杨董事长讲,“川沐28”是他们培植的新品种,是唯一获得省政府表彰奖励的茶叶品种,也是他们目前获得的最高荣誉。杨董事长喜笑颜开的样子,表明他对获得如此高的荣誉是多么的骄傲和自豪!
“这些茶树这么粗壮,种植多少年了?”我问。
“我承包这里的土地种茶已经有十四五个年头了,园区内修道路、水池,政府都给了补贴,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就根本干不成现在这个样子。”杨董事长心存感激。
“这些茶树怎么没有修枝呢?”看到这里的茶树参差不齐,我突发奇想。
“这个问题你问得好,这是我们的一大改变,以前都是秋季修枝,现在我们变成了春茶采摘之后才修枝,目的是为了多产茶。”他手扶着一根枝条说,“这根枝条上面有10个牙口,如果剪掉之后就只剩两个牙口了,产茶量就会大大减少!”他一句话道出了茶叶高产的秘密。
“这附近有种茶的散户吗?”我想找两个茶农了解一下情况。
“这附近没有,这附近的土地全部被我承包了,而且大家都愿意将土地承包出来,一方面他们可以获得土地承包费,另一方面他们可以到园区来打工,而且比自己种茶更卖力,他们自己种茶每天采的茶只能卖到60元,到园区来打工,一天可以挣到100元,比他们自己种茶更划算,因为我们的茶叶比他们自己种的茶叶卖的价钱高。”杨董事长掏心窝子地说。
为了寻找种茶的散户,我们驱车前往沐川县富新镇新塘村一组彭崇林的茶园,离县城不到5公里的路程,水泥路和泥结石路交替出现,汽车绕过两三道山梁,一座洋气的房屋十分醒目。据随行的同事讲,那就是茶农彭崇林刚刚建成的新房。继续前行200米,便到了彭崇林家的茶山下,彭崇林开着自己的货车在前面带路,行驶到湿滑的泥泞路段,他的车胎不停地打滑,我们只好就此作罢。
彭崇林下车跟我握手,眼前这位不到40岁的年轻人,握手的刹那间,我明显地感觉到,那双粗糙的大手布满了老茧,可以想象得出他对这片土地的情意和付出。
“你种了多少亩茶?”我率先开口。
“种了50多亩。”他答道。
“你家里有这么多土地吗?”我有些疑惑。
“我叔伯的土地也让我种上了茶树。”他解释道。
“目前你总共投入了多少资金呢?”我問。
“我在农商银行贷款50万元,投入到茶山的有20万元,剩下的全部投到了两个竹子加工厂。”他告诉我。
“每亩茶一年能够实现多少收入?”我继续问。
“目前还没有收入,种茶一般要3年才能投产,我今年才种两年,明年才能投产,预计每亩可实现收入2000元。”他满有把握地说。
“按照他的说法,两年就可以收回投资。”人勤地不懒,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不会愧对为它辛勤付出的人。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种茶大有可为,茶业未来可期!
乡村振兴“一颗芋”
魔芋,又名磨芋,古称蒟蒻,花能观赏,块茎可食。最早在先秦古籍《尔雅》中就有记载,西汉《名医别录》中记载了“由跋”,即魔芋,入药食用。中国是魔芋主产国,云南南部是魔芋起源地之一。“一斤魔芋十斤粮,十亩魔芋一栋房”这句顺口溜道出了魔芋的经济价值。
近年来,沐川县以现代农业“6+3”产业体系建设为抓手,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以龙头企业做引领,形成了“基地建设+园区打造+龙头引领+联农带农”的产业模式,着力打造“中国魔芋之乡”。
进基地:刨根问底听“真话”
一大早,我们在县农业农村局魔芋发展中心主任郑超文的陪同下,驱车来到位于底堡乡场镇附近的魔芋基地——兴尚魔芋种植专业合作社。眼前一大块平地上,10多个一字排开的大棚被黑膜所覆盖,一条清澈的小溪从基地旁边缓缓流过,抬头望去,对面的山坡上大片大片的魔芋同样被盖上了黑膜,原来种植魔芋对气温要求特别严格,既不能太高,也不能过低,否则,不利于魔芋生长,然而,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老家种植的魔芋倒没有这么“小气”。兴尚魔芋种植专业合作社董事长廖强揭开一个大棚口子,给我们介绍魔芋种植生长情况、本地魔芋与引进的外地魔芋的区别,以及如何采种育苗等等,大棚里有的魔芋苗还是绿油油的,有的已经枯黄了,有的已经倒苗了,倒了苗的魔芋说明已经成熟可以挖了……他的讲解,使我们对魔芋种植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你们兴尚魔芋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了多少亩魔芋?效益如何呢?”听完他的介绍,我问道。
“我们专合社共计流转土地400亩,每亩土地流转费600元。2022年试种,2023年投产,预计能实现产值100万元,利润50万元。”廖强董事长答道。
“全县像这样规模的专合社有多少个呢?”我又问。
“目前,全县像这样规模的专合社有10多个。”郑超文主任说。
“有农户散种的吗?”我问。
“全县魔芋种植以专合社和家庭农场为主,单个农户散种基本没有,因为每个大棚需要投入8000~10000元,一般农户是舍不得一次性投入这么大的。”郑主任说。
“全县魔芋种植情况又如何呢?”我想了解一些面上的情况。
“我们全县13个乡镇,有8个乡镇种植魔芋,总面积达3万多亩,其中底堡乡种植魔芋5500亩,预计亩产魔芋2吨,每亩产值可达1万元。”郑主任介绍道。
看来种植魔芋还是有赚头,只要老百姓尝到了甜头,种植魔芋的星星之火,必将成为燎原之势。
进工厂:现场观摩悟“真谛”
离开兴尚魔芋种植专业合作社,我们来到位于干剑(地名,原干剑乡政府所在地,现已并入底堡乡)的魔芋初加工厂。这里刚建成了一条省内最先进的魔芋初加工生产线,仅设备一项就投入了800万元。
走进加工车间,收购的魔芋堆成了一座小山,我走近一看,那堆积如山的魔芋中,外地魔芋个头比较小,本地魔芋个头大的有10多斤重。据该加工厂的工人讲,前几天,甘孜州有一个来卖魔芋的,带来了一个魔芋足足有70斤重,但他们没有收,个中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此时我们正好遇见魔芋收购大户余胜良,他面庞黝黑,个头壮实,一脸诚实。我见随行的底堡支行行长在跟他打招呼,便问:“你每年能够收购多少魔芋?”“能够收购1000吨左右吧!”他答道。“你在农商银行底堡支行贷了多少款?”我又问。“贷了300万。”他说。“收购季节过后你能把贷款还上吗?”我心存疑虑。“必须还上,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嘛!”他信心满满。
我们边走边看,随行的县魔芋产业发展中心郑主任说:“原来从魔芋的清洗、切块、碾磨、过滤、成粉到烘干需要2小时,现在这条生产线整个过程只需要3~5分钟,大大节省了人力和时间。”环绕整个生产线一周,我感兴趣的还是一种小指头大的颗粒状的物品,形似饲料,不知何用,后来我询问工人师傅才知道,它是这条生产线的燃料,是竹、木废料加工而成的,主要是为了环保所需,既能达到变废为宝,又能实现动能转換,真是“两全其美”,使人不得不佩服人民群众的创造力。
进园区:眼界大开见“真神”
从干剑经永福镇来到沐川县城郊区的中国魔芋科技示范园。该园以打造国家级“玉米+魔芋”现代农业产业园为目标,建成全国首个集品种展示、良种繁育、科技示范、产教学研、农旅融合为一体的“中国魔芋科技示范园”。园区占地面积600多亩,汇集大数据、物联网、智慧农业、绿色防控、农产品溯源体系、水肥一体化设备等现代农业要素,配套研学基地、魔芋水湾、观光步道等农旅基础设施,打造魔芋产业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样板区。
漫步魔芋水湾,四周被郁郁葱葱的竹山和魔芋基地所包围,观光步道沿湖环绕,湖中亭台阁榭、游乐设施一应俱全,人行其中,仿佛步入人间仙境。当我们步行至“中国魔芋科技示范园”几个大字时,四川森态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兼科技园区总经理李仕华早已等候在那里,我们随李总登上数十级台阶,便来到园区的综合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外面展出的是该县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以及“实施百千万亿工程,绘制五年宏伟蓝图”的构想。
李总告诉我们,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魔芋产业发展规划,5年内要培育经营主体100个,产品畅销全球1000个城市,实现产值50亿元。
综合服务中心大厅内陈列着销往国内国外的各种魔芋深加工产品,魔芋米、魔芋面、魔芋饮料、魔芋小吃系列等等,名目繁多,种类齐全。“真没想到,魔芋能加工成这么多种产品,魔芋真神奇!”我由衷地赞美道。
综合服务中心右边是魔芋组培实验中心和全球魔芋种质资源圃。魔芋组培实验中心是珠芽魔芋良种繁育中心,是魔芋繁育的基因库,年生产组培苗高达10万株以上。全球魔芋种质资源圃则汇集了全球所有的魔芋品种,可以称得上是全球魔芋博览园。
魔芋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农商银行不仅首当其冲、功不可没,而且责无旁贷、任重道远。据了解,自2019年以来,乐山农商银行沐川支行已向魔芋种植户发放贷款4960万元,支持魔芋种植面积达5000亩。与此同时,他们还将以“四川森态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个核心企业为依托,向县域内从事魔芋种植、收购、加工的企业和个人推广批量营销、单个授信的魔芋产业“1+N”产业链融资模式,创新“福芋贷”产品,通过政府分险的方式,大力支持魔芋产业发展,充分彰显农商银行作为支农主力军银行的磅礴力量,创造出了属于乐山农商银行沐川支行的新辉煌。
站在全球魔芋种质资源圃举目望去,对面的山旮旯里不知何时又新添了一批乡村民宿,白墙黑瓦的川西民居在夕阳的映衬下十分亮眼,那是专门为接待游客打造的,据说那里还可以预订魔芋宴,重新找回乡村久违的烟火气,饱尝一顿魔芋大餐,可惜这次已经来不及了,那就把它留作下次来这里的理由吧!
作者简介:
周依春,笔名古巴州人,四川巴中人,高级经济师。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散文学会会员。著有《山路十八弯》《岁月留痕》《流淌的心曲》等文集。荣获第四届金融文学奖,第五届石膏山文学奖提名奖。
责任编辑/孙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