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space Medicine and Human Performance更名前后对比分析及启示

2024-03-05 11:34:34张向阳杜思铭吴飞飞张并戌陈仕红袁天峰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航空航天北约发文

张向阳,杜思铭,吴飞飞,王 佳,赵 曼,邢 航,张并戌,陈仕红,蒋 悦,吴 涛,袁天峰

(1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期刊编辑部,北京100142;2空军军医大学教研保障中心学报编辑部,陕西 西安 710032)

AerospaceMedicineandHumanPerformance(AerospMedHumPerform)是由美国航空航天医学协会主办、以航空航天医学和工效学等为研究主题、涉及航空航天人员健康状况以及飞行安全等方面的一本重要的期刊。该刊自1930年创刊以来已经使用了3个刊名,分别为:1930—1958年TheJournalofAviationMedicine(《航空航天医学杂志》),1959—1974年AerospaceMedicine(《航空航天医学》),1975—2014年AviationSpaceandEnvironmentalMedicine(《航空航天与环境医学》)。由于“环境医学”一词的含义不明晰且近年来研究human performance方面的文章逐渐增多,美国航空航天医学协会在2015年起将期刊更名为AerospMedHumPerform(《航空航天医学与工效学》)。更名后从内容到封面都有所改变[1]。由于该刊是航空航天医学科研人员参考学习交流的重要专业期刊之一,本研究采用聚类方法和CiteSpace软件[2]分析该刊更名前后的主要报道方向、国别、发文机构的变化情况及变化路线等,以期为国内同行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自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SCI扩展版,由于Web of Science在1990年(含)之前无关键词著录项,为保证分析的一致性,本研究所有检索分析的文献起始时间均为1991年。以期刊名“AviationSpaceandEnvironmentalMedicine”检索,更名前时间跨度为1991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为保障研究的精度,对检索结果进行数据清洗,剔除征稿启事、会议通知等非学术文献。导入NoteExpress软件进行去重,共有4 830篇文章。更名为“AerospMedHumPerform”,检索策略为:时间跨度为2015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13日,数据清洗方法同上,共检索到1 076篇文章。1991—2023年每年发文量变化见图1。

图1 1991—2023年Aerosp Med Hum Perform期刊年发文量

更名前该刊年发文量基本平稳,普遍在220篇左右,自更名后发文量的下降趋势开始明显,改版后年均发文127篇(图1)。

1.2 方法

CiteSpace能够以知识图谱的方式可视化地呈现文献之间的关系[2],其主要学科基础是科学计量学的引文分析理论,引文分析融合了社会网络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思想。本研究主要利用CiteSpace[2]的共词网络功能来对期刊报道方向、发刊国别、发文机构等的变化进行分析。首先是将文献的题录以Refworks格式导入,点击“Format Conversion”按钮进行数据转换,准备好数据后进行知识图谱绘制和分析;辅以Microsoft Excel(版本16.73)进行定量数据的作图与统计。

2 结果

2.1 更名前后主要发文机构

更名前主要供稿机构为美国空军(160篇)、美国国防部(93篇)和美国宇航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77篇)。更名后主要供稿机构依然为美国空军(47篇)、美国国防部(24篇)和NASA(24篇),但发文数量均减少。若将美国空军和美国国防部统称为“美国军方”,则其在更名前累计投稿占比为20.48%,NASA为7.18%,在更名后美国军方投稿占比为29.96%,NASA为9.12%,经假设检验(双样本比率左检验),美国军方和NASA在更名后的供稿比例均显著提升。

2.2 更名前后发表论文主要关键词对比

针对更名前所有文章的关键词使用CiteSpace软件构建共词网络进行聚类,其结果见图2。图2中每个不规则的颜色区块被视为一类,一类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主题或是一个受到关注的研究方向,色块上方以#号和数字标记的文字标记为其类名(如:# 7 Stress),无#号数字标记的为主要关键词标记(如:exercise)。标记点之间的连接表示两个标记点之间有所关联,通常表示这两个或多个关键词可能多次出现在同一篇文章中,且距离越远连接强度越弱,即同时出现的频率越低。构成菱形标记点内部的不同色条纹为不同年份下的关键词数量(图2左下角)。结果显示,所有论文主要被分为13类,同时可以发现其关键词较为集中,排名前4的关键词是performance(出现60次)、exercise(出现56次)、response(出现52次)、humans(出现38次),除此之外还有部分相对较小的集中点,主要有flight、pilots等航空航天相关的关键词,flight、pilots与performance相关关键词相距较远。

图2 更名前关键词聚类结果

不同类下主要关键词的演变过程见图3。图3中连线描述了其演变方向,上方年份则展示了其在不同年份的研究重点。结果显示,在更名前,大部分类别下的演变过程主要是由“行为/表现”→“影响健康的因素”→“环境”,例如# 6类中在1991年主要出现的“飞行”演变到“年龄/宇航员”再到后来的“微重力”,和# 2类的“表现”到“环境适应”再到“代谢”,及# 1类的“响应”到“太空飞行”再到“肢体姿态”。

图3 更名前关键词演变过程

进一步详细观察主要关键词的连接状态之后发现,无论是“响应”还是“表现”,均未发现与更多直接的因飞行行为而引发的健康问题有关联,而检查图中有关疾病和健康风险的关键词后发现,其主要连接至年代偏后的“环境”关键词上,故此推测,在更名前期刊中,学者主要的关注和研究重点是飞行所处的环境对人的健康产生的影响,而不是飞行行为本身对健康产生的影响。据此推测,该刊发表的飞行过程所处的环境对飞行人员的影响与飞行健康直接相关的研究论文较少,其关于健康的主要论文集中在人的基本健康方面,例如锻炼和响应上,与飞行安全相关的论文并不多。

针对更名后所有文章的关键词使用CiteSpace软件构建共词网络进行聚类,由图4可见,整体上被分为7类主要关键词,排名前几位的依然包含performance(出现50次)、responses(出现26次)等,但是相较于更名前,新增了risk(出现23次)、exposure(出现20次)等新的关键词。

图4 更名后关键词聚类结果

根据关键词状态绘制了关键词演变过程,由图5可见,在更名后,主要关键词并没有出现大的变化,但其关键词与飞行、航天相关的连接强度显著增加,说明其在改版之后对于特殊环境下的航空航天飞行的健康问题关注度显著增加,而对一般健康问题的关注相对减少。同时,更名后进一步出现了大量的spaceflight、air travel等直接与飞行行为相关的内容,同时关注部分关键词如“响应”“表现”与飞行行为直接相关,显示其报道重点逐渐向具体的飞行行为对于健康影响的方向转变的趋势,同时减少了飞行环境对健康影响的报道。从关键词的演变推测,飞行装备对飞行安全的影响以及军事与航空相关的研究可能是该期刊未来报道的重点之一,提示有关飞行装备影响飞行安全的研究具有军事应用价值。但是考虑到这些关键词的出现时间不长,故该结论有待进一步验证。

图5 更名后关键词演变过程

2.3 更名前后发表论文的主要国别

更名前,从1991—2014年该刊共发表论文4 830篇,更名后,2015年至2023年6月13日共检索到该刊发表论文1 076篇。对比表1和表2可见,国家来源数据以论文通信作者所属国家进行统计,美国的发文量占比从更名前的49.91%下降到更名后的46.56%,同时在更名后的发文量top名单中,中国排名第三,发文量显著提升,说明该刊作者的多元化以及国际影响力方面都有所提升,也体现出这一时期,随着科研投入的增加,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学术产出及学术影响力相较20世纪90年代有较大提升。

表1 更名前主要发文国家及其发文量

表2 更名后主要发文国家及其发文量

另一方面,考虑到该期刊的军方背景,还发现,除中国外发文量靠前的国家均为北约国家。该刊更名前后北约国家和非北约国家的发文情况见表3,其中波兰、民主德国、捷克等前华约国家在华约解体后加入北约的国家,自其加入北约当年开始计数。瑞典于2023年7月11日加入北约,而芬兰于2023年申请加入北约,截止本文撰写时尚未正式加入,故其发文量均未计入北约国家之列。

表3 更名前后北约国家和非北约国家发文量对比

经假设检验验证,更名前后北约国家发文占比无明显变化,推测北约国家的稿源可能主要来自其飞行研发机构,而不是军方。同时说明该刊在更名前后的国际影响力未受影响。

2.4 更名前后发文量及影响因子的变化

2.4.1 年均发文量下降 根据检索结果,更名前共24年,年均发文201篇;更名后共8.5年,年均发文127篇,年均报道量下降较多。经手工检索纸质期刊发现,该刊页码有变化,更名后比更名前页码年均减少200多页。这可能是由于编辑部优质稿源减少,为不降低稿件质量采取的措施。近几年由于有新刊出现,如1989年Mosby公司创建AirMedicalJournal,这本期刊较多地刊登了关于航空医学研究方向的论文,稿件有可能分流。

2.4.2 影响因子未显著提升 2014年是AviationSpaceandEnvironmentalMedicine杂志出版的最后1年,共发文164篇,影响因子1.005 1(含自引)[3];2016年是该刊更名为AerospMedHumPerform后,有影响因子等统计数据的第一年,共发文132篇,影响因子0.825 0(含自引);2022年发文109篇,影响因子1.000 1(含自引)[4]。综合考量发文量和影响因子,该刊的综合影响力更名后并无显著提升。

3 讨论

AerospMedHumPerform在更名前,以报道飞行过程中所处的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人体对应的表现为主;在更名后,对于飞行环境的影响报道有所减少,主要讨论范围从之前的所有飞行类型聚焦为以太空飞行为主,关于飞行行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绩效表现的报道大幅增长,同时也增加了关于飞行装备对飞行安全影响的讨论。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进步和航空装备的发展,更深入地探讨航空活动中环境因素对人体长时间复合作用的影响是必然。可见该刊的更名是适应学科发展的结果,期刊的更名是期刊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的深入发展,是期刊出版单位积极进行转型升级的措施[5],但是在短时间内,科技期刊更名对期刊的知名度、稿源、社会影响以及期刊的查阅和管理均会带来负面影响[6],AerospMedHumPerform亦是如此。2022年,《空军医学杂志》更名为《空军航空医学》、《医学争鸣》更名为《空军军医大学学报》后,聚焦航空医学领域的定位更加明确,然而如何确保期刊的内在品牌、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不下降,是当前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AerospMedHumPerform杂志更名前后的变化,对我们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是要在坚持刊物原有特色的前提下,根据领域研究的发展,与时俱进,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办刊模式;二是要进一步明确期刊定位与服务对象,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聚焦航空航天领域前沿、热点,适时调整栏目设置,提升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学科影响力,打造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这也是《空军医学杂志》和《医学争鸣》更名的初衷。

近年来,我国高质量的原创性成果体量不断增加[7],但因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考核条件、招聘机制、职称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等学术评价机制的导向作用[8],导致优秀论文更倾向于发表在SCI、EI等收录的国际期刊上,国内期刊对高质量成果的吸引力明显不足。在AerospMedHumPerform杂志更名后,我国的发文数量排名第三,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存在高质量原创性成果外流的情况。近几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如《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等,并强化政策引导实施落地,倡导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9-11]。

科技期刊更名是适应学科发展而做出的变化,其根本在于勇于创新又不违背办刊宗旨,《空军航空医学》和《空军军医大学学报》可广泛借鉴更名成功的经验,总结他刊之教训,探索多种途径提高期刊的国际与国内学术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办刊模式,为航空医学科研人员打造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吸引原创性、引领性的重大攻关学术成果[12-13],确保航天医学高质量研究成果的国内首发权,实现期刊跨越式发展。

猜你喜欢
航空航天北约发文
第十五届航空航天月桂奖
航空世界(2022年10期)2022-12-08 03:02:30
第十五届航空航天月桂奖
军工文化(2022年7期)2022-08-24 11:07:08
走向北约?
环球时报(2022-04-14)2022-04-14 11:33:58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今日农业(2020年14期)2020-08-14 01:10:16
五片阴云笼罩北约70周年庆
英语文摘(2019年6期)2019-09-18 01:49:06
特朗普邀巴西进北约秀“特殊”
环球时报(2019-03-21)2019-03-21 04:10:44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一飞冲天——中国航空航天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