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科技日报》报道,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团队开发了一种自动实验室(A-Lab)系统,可根据现存科学文献训练并结合主动学习,为拟定化合物创造最多5 个初始合成配方,并合成粉末形态的化合物。A-Lab在17 天内进行了355 次实验,产生了58 个拟定化合物中的41 个。
据Tech Xplore 网报道,东南大学开发出具有边带抑制效应的波导集成时空编码超表面天线,在6G 无线通信系统、大容量高安全性信息系统、无线电力传输等领域潜力巨大。
据《自然》报道,美国西北大学开发出基于不对称双层石墨烯/六方氮化硼莫尔异质结构的低功率(20pW)莫尔突触晶体管,可像人脑一样同时处理和存储信息。
据《科创板日报》报道,三星电子推出ToF(飞行时间)传感器和全局快门传感器,为机器人和扩展现实等应用提供视觉支持。
供图/视觉中国
据《自然-生物医学工程》报道,浙江大学药学院、金华研究院顾臻教授和王金强研究员团队开发出一款长效胰岛素制剂,能够智能感知血糖波动,动态调节胰岛素释放率,可实现对血糖的长时间智能调控。目前该研究正在推进临床试验申报,未来胰岛素一次给药有望实现一周或更长时间内的安全稳定有效。
据《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报道,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邓宏章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mRNA 递送系统(NCTNP),突破传统递送系统必须要有阳离子脂质才能封装mRNA 的限制,制备技术简单、方便、可重复,引起的炎症和细胞毒性副作用小,基因转染效率高,可靶向脾脏递送并诱发免疫反应以治疗疾病。
美国FDA 宣布正式批准CRISPR医药和福泰制药的基因疗法Casgevy,以及蓝鸟生物的基因疗法Lyfgenia上市,这是美国首次批准的基因编辑疗法,均适用于12 岁及以上镰状细胞病(SCD)患者。据悉,此前英国也批准了Casgevy 有条件上市,用于治疗镰状细胞病(SCD)和输血依赖性β 地中海贫血(TDT),为全球首款获批上市的CRISPR(原核生物基因组内的一段重复序列)基因编辑疗法。
据《科学》报道,浙江大学柏浩、高微微团队模仿北极熊毛的“核-壳”结构,制备出一种封装了气凝胶的超保暖人造纤维,不但有传统保温材料的隔热功能,还能“封锁”人体向外辐射的红外线,耐拉伸等力学性能也大大提升,可直接机织,能真正实现把气凝胶穿在身上。不久的将来,人们有望摆脱臃肿的羽绒服,像北极熊一样不畏严寒。
据《先进功能材料》报道,上海交通大学科研人员在聚氨酯分子中加入儿茶酚基团和二硫键,开发出一种新型骨粘合材料。相比于目前的商用骨粘合材料如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体外成骨能力,有望促进粉碎性骨折等疾病的临床治疗。
供图/视觉中国
据《自然》报道,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陈晓东团队研发了一种由聚环氧乙烷和聚乙二醇-α-环糊精组成的水响应性超收缩聚合物薄膜。利用这种薄膜制备形状自适应电极阵列,通过薄膜超收缩与神经、肌肉和心脏共形包裹,可记录体内神经刺激和电生理信号,在塑造下一代组织电子界面以及扩大形状自适应材料的生物医学应用场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