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
——以锦州市延铁园小区为例

2024-03-04 09:28于晶淼YUJingmiao肖木峰XIAOMufeng杨斯涵YANGSihan温哲程WENZhecheng
住宅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老化老年人空间

■ 于晶淼 YU Jingmiao 肖木峰 XIAO Mufeng 杨斯涵 YANG Sihan 温哲程 WEN Zhecheng

0 引言

面对我国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趋势,近年国家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文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窗口期”,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1]。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辽宁省60岁以上人口占比为25.72%,65 岁以上人口占比为17.42%,其中锦州市60 岁以上人口占比为28.59%,65岁以上占19.87%,相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别上升12.31%和9.10%[2]。

当今,城市内普通住宅仍然是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重要载体。据统计,2000 年我国城镇住宅面积达到45.2亿m2。大量老旧住宅广泛分布在城市中,大部分老年人仍然居住在既有老旧住宅中。老旧住宅由于建设年代较早,建筑老化、基础设施陈旧,且住区环境较差,已不能满足当前老年人的居住需求。面对老旧小区存量大、改造需求迫切的问题,实施局部改造与小规模改造的更新路径更符合当前的社会情况,通过改造设计提升生活环境质量,为老年人打造“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居住环境。

1 适老化公共空间环境需求分析

对公共空间进行适老化设计的目的是为老年人提供具有安全性、舒适性和便利性的居住环境,让老年人能够更好的享受老年生活。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以及行为特点出发,研究其对居住环境的需求,是适老化设计的基础。

1.1 老年人生理特点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种感知能力会明显下降,最先表现在视觉和听觉方面,其次是嗅觉、触觉方面敏感度下降,主要表现为对物体、色彩的辨识度与光的敏感度降低,短暂性间断听力下降或失聪。骨骼、肌肉和关节的逐渐退化,使许多老年人出现腿脚不灵活、步伐变小、四肢无力等状况。此外,老年人神经细胞的减少,会对老年人的记忆力、思考能力以及认知能力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其对方位和空间的感知。

1.2 老年人心理特点分析

老年人的心理情感与生理变化有必然的联系,生理机能的下降,使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面临诸多不便,从而造成老年人心理上安全感下降。老年人的社会地位与角色的转变,以及社交范围的缩小,也使老年人产生强烈的失落感与自卑感。此外,目前进入老龄化阶段的老年人普遍为独生子女家庭,子女压力负担过重,更缺乏时间去陪伴老人,加剧了老年人的孤独与空虚感。

1.3 老年人行为特点分析

老年人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个性化,老年人日常行为与身体条件、教育背景、经济能力、生活环境以及兴趣爱好息息相关,如自理老人的行为丰富程度要比介护老人高,文化程度较高的老年人有阅读和书写等习惯;二是规律性,老年人行为的规律性主要体现在时间和活动范围上,大部分老年人有固定的起床、休息、就餐、娱乐活动时间,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室内、住区内和公园广场,活动范围较小且场所固定。

1.4 适老化公共空间需求分析

依据老年人生理、心理及行为特点,将行为空间划分为个体行为空间和公众行为空间两类,并归纳老年人对公共活动空间的需求(表1)。

表1 老年人行为空间需求[3-4]

2 适老化改造原则

2.1 安全性

安全性原则是适老化改造设计的首要原则。常规的设计形式并不能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设计者需要站在老年人的视角去考虑问题,在交通、配套设施、活动空间与视觉标识等方面做好细部设计,打造具有安全感的适老空间,提升居住品质。

2.2 地域性

适老化改造应综合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经济条件、风俗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深入了解当地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与需求,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例如,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室外环境改造在植物、水体、活动场地、休闲设施设置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另外,经济因素也是适老化改造方案设计的重要影响因素,应根据不同地区居民的经济能力、政府经济支持的比例等,确定改造的具体内容与标准。

2.3 舒适性

适老化改造的舒适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①合理的空间尺度,空间和设施的尺度设计应符合老年人的身体条件,如在设计时考虑老年人视线高度,降低设施高度等;②优质的物理环境,如考虑植物种植高度、密度、季节性,保证活动空间有良好的日照和通风环境等;③适宜的材料使用,改造时要考虑到材质与人的情感联系,充分把握材质的属性,适当的应用到设计中,以改善老年人的心理状态。

3 延铁园小区概况

3.1 案例概况

延铁园小区位于辽宁省锦州市城区内,建造于1999 年,周边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小区建设年代处于我国居住区建设改革的转折点,该时期住宅开发建设总量大、增长速度快,并且住区模式由开敞式向封闭式转变,住区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之间产生界限。该时期建造的小区建造形式、规模、空间规划基本相同,且多处于城市中心地段,随着城市发展与扩张,普遍出现了公共空间品质低、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因此,延铁园小区公共空间问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分析该小区在适老化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更新改造策略。

3.2 现状问题分析

3.2.1 停车空间混乱,私家车占道

由于小区建设年代较早,设计时对社会发展考虑不足,导致目前小区停车空间不足。通过调研发现,小区内无固定停车位,车辆随意停放在道路两侧或中心广场周边空地,并且在早晚高峰期间,大量的私家车在小区中穿行,造成交通拥堵。特别是部分车辆停在单元入口前,挤占居民通行空间,且易发生事故,存在安全隐患。此外,步行空间存在非机动车随意摆放、堆放杂物等现象,阻碍行人通行(图1)。

图1 停车空间现状

3.2.2 景观环境杂乱,场地使用率低

该小区建造于住宅建设改革的转折点,在住区规划、景观环境设计方面处于探索阶段,尚不成熟,缺乏对居民实际活动需求的考虑,导致住区出现环境品质差、场地使用率低等问题。延铁园小区的公共空间已进行过的简单改造,但效果并不理想。如图2 所示,小区绿化长期缺乏维护,花坛内杂草重生;居民丢弃的杂物占用室外的活动空间,严重破环环境质量;活动场地空旷,缺少健身、休憩设施,造成居民活动形式单一,空间使用率低。

图2 景观环境及活动空间现状

3.2.3 配套服务不足,设施陈旧

由于小区建成年代较早,早期建设的活动设施都已破损陈旧,无法正常的使用。调研发现,活动设施没有考虑老年人的行为特点,多数健身器材不适合老年人使用,导致小区中部分活动设施废弃,或被用来晾晒衣物;小区中没有设置老年活动中心、卫生服务站等公共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聊天、晒阳、娱乐的室外场所欠缺,居民自行摆放座椅的现象随处可见(图3)。

图3 公共配套设施现状

4 适老化改造策略实践

4.1 道路交通安全提升

对延铁园小区道路交通系统进行以下三方面改造。①清除阻碍通行的障碍物,如广告牌、摆放的杂物、废旧家具等,并进行路面平整,对坑洼路面进行修缮,避免下雨天出现积水,保证老年人出行安全。② 进行道路结构重整,针对住区入口处车流量较大的道路,拓宽人行道,引导行人在人行道上通行;缩窄车行道宽度,以控制机动车行驶速度,并通过绿篱分隔车行道与人行道。③对单元入口处随意停放私家车现象进行整治,拆除自建房,清理占道物品,重新规划停车空间。

4.2 配套服务设施改造

为缓解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的问题,将小区内闲置建筑改造为老年人活动中心和日间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医疗保健与日间照料的场所。①对小区内原为干洗店的废弃建筑进行改造,将其功能置换为老年活动中心,实现闲置空间的利用,解决东北地区冬季气候寒冷老年人缺乏室内活动场地的问题,满足老年人日常活动需求(图4)。②将处于闲置状态的铁路管理办公室改造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图5)。在建筑的一层布置餐厅、医疗保健、心理疏导、康复训练等功能空间,二层布置老年人休息室、多功能区、公共淋浴室以及理发区等功能空间。

图4 老年人活动中心改造图

图5 日间照料中心改造图

4.3 公共活动空间改造

对小区内景观与活动空间的改造,主要通过增加场地的功能性、提升景观环境的可达性,以及完善适老设计的方式,丰富公共空间功能,引导老年人参与活动,增进情感交流,弥补自我价值的缺失,实现老有所乐(图6)。

图6 延铁园小区公共活动空间位置图

4.3.1 中心休闲空间

中心休闲空间位于小区的中心位置,原始设计如图7a 所示,该场地面积较大、视野开阔,是小区内老年人活动密集的场地。设计将其改造为老年人休闲场所,主要供老年人下棋、聊天、散步和运动量较小的活动,改造后平面如图7b 所示。为丰富空间使用功能,提高空间使用率,主要对中心休闲空间进行改造。①在场地中央增设连廊,并于廊下布置座椅,供老年人散步休息、观赏花草,在遮阳挡雨的同时,迎合老年人喜欢聚集闲聊的习惯。②利用场地中央连廊围合形成的开敞空间,布置健身器材,形成半围合的健身空间,在心理上给老年人带来安全感;同时,丰富的景观层次带来视觉上享受,老年人在健身运动时可透过连廊观赏周围景观(图8)。③与景观绿化结合布置娱乐休闲空间,供老年人进行下棋、打牌等静态休闲活动,场地两侧布置半封闭形式的小型娱乐单元,圆形座椅背后布置较低矮的灌木,营造舒适的空间氛围,促进老年人交流(图9)。

图7 中心休闲空间改造图

图8 连廊与健身空间

图9 娱乐休闲空间

4.3.2 代际互助空间

建设代际互助的儿童活动空间有利于促进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同时有效缓解中年人压力,培养儿童社会责任感[5]。场地位于小区东侧,原始平面如图10a 所示,考虑到周边车流量较少,相对安全,因此将场地改造为老年人与儿童共同使用的代际互助空间,改造后平面如图10b 所示。具体改造方式如下:①将儿童活动区布置在场地中央,两侧布置活动广场,方便老年人在活动时照看儿童(图11);②活动广场采用硬质铺地,供老年人进行休闲娱乐和组织群体性活动,广场周围设置休憩座椅,老年人运动过后可做适当的休憩(图12);③为保证老年人或儿童发生危险时能够被及时发现,需要提高空间的开敞性,降低绿化对视线的遮挡,因此设计仅在需要遮阴的空间种植冠幅较大的树种,其他空间绿化则以低矮灌木和花草为主,以提高场地的安全性。

图10 代际互助空间改造图

图11 儿童游乐区

图12 活动广场

4.3.3 宅前活动空间

宅前活动空间面积较小,由大面积硬质铺装、绿地和宅间路组成,缺少功能性(图13a)。为改善宅前私家车随意停放的现象,提高景观可达性和功能性,对宅前空间进行改造,改造后平面如图13b 所示。具体改造方式如下:①重新规划机动车停车空间与停车方式,并设置非机动车存放处,减少停车空间对宅前道路空间的占用(图14、15);②打破原有宅前绿地整体封闭的形式,转变为分散式布置,提高景观的可达性,并优化植物种类,考虑四季景观变化,避免冬季出现萧条景象;③宅前绿地中植入种植单元,在绿地边缘处设置高低花池,供老年人种植花草,提升老年人的活动量与参与度;④结合绿化设置休憩区,布置座椅等设施,老年人在种植花草、散步过程中可随时停留下来聊天、休息,缓解老年人孤独情绪(图16)。

图13 宅前活动空间改造图

图14 非机动车停车位

图15 宅前道路空间

图16 宅前交流空间

4.4 建立智能养老服务体系

目前,物联网概念在养老行业中燃起热潮。物联网指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各种通讯手段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形成覆盖万物的“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实现远程监控、意外报警,控制与维护等。将物联网的概念与居家养老联系在一起,并引入到老旧小区的适老化改造中,是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的一项创新。通过物联网的引入,在小区中建立智能养老服务体系可以实现对老年人的日常看护、活动提醒、远程医疗以及精神上的辅助。物联网将社会不同层级的资源联系在一起,共同提供养老服务(图17)。

图17 基于物联网平台的养老服务体系流程示意图

可结合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改造,建立基于物联网的小区智能监控安全系统,将监控设备、老年人定位设备、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以及语音播报装置安装到小区的人行道、出入口、活动场地、养老服务设施中,让小区管理人员可随时掌握老年人在小区中的安全情况,当老年人出现危险时能准确的定位,并将信息传递给家人,及时采取救助措施(图18)。

图18 小区智能监控安全监控系统设置位置示意图

5 结语

目前,我国仍有大量老年人居住在老旧社区中,实施适老化改造是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有效方法,是解决我国“双重老化”的重要一环[6]。本文通过分析老年人的生理、心理、行为特征,探讨老年人公共空间改造的空间类型与需求,并通过对延铁园小区的调研,提出提高道路交通安全与便捷性、利用闲置建筑改建配套服务设施、提升公共活动场地功能性与空间品质、建立智能养老服务体系等具体改造策略,希望通过此次研究对老旧小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老化老年人空间
延缓大脑老化,要怎样吃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节能技术在开关电源老化测试中的应用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杜绝初春老化肌
抑制热老化的三效催化剂技术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