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碰撞出什么?

2024-03-04 13:08焦钰茹
大学生 2024年2期
关键词:交叉学科交叉专业

焦钰茹

南京大学国家一流社会实践课程“未来编辑部”的选课学生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1级本科生

近年来,国内出现了学科融合的趋势,不同院校尝试开办一些“交叉学科”,将两个不同的常规学科交叉融合,旨在培养复合型人才。

当土地遇上经济,生物医学遇上工程,英语遇上国际传播,人工智能遇上法学不同专业的相遇、不同思维的碰撞,会激起怎样的火花?

读交叉学科压力大吗?

1930年,SSRC(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在一份文件中最早使用了“跨学科活动”的说法,20世纪60年代,以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教师为首的专家提出过早地将学生限制在某一领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大力促进交叉学科的设置。

剑桥大学的HSPS(人文、社会和政治科学 )和PBS(心理和行为科学)、牛津大学的PPE(哲学、政治和经济),多年来形成多学科交叉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吸引了全球各地的优秀学生。

徐小含是剑桥大学土地经济学大二学生,高中就读于复旦附中国际部。在国际IP课程体系的培养下,她上大学前就学习过經济学。在申请大学时,她最初准备的方向是经济方面,但咨询时发现了“土地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的学习内容包括金融和法律。金融方面,除了设置一般经济学专业开设的微观、宏观经济学外,还开设金融与投资基础等就业导向的课程。在法律方面,设置了环境法、合同法等课程,为同学们提供去法律行业实习的基础。

两个“硬核”专业的课程兼修,给徐小含带来不小的学习压力。大一时学的都是基础课,课程跨度大,难度大,与预想的“融合”不一样。大二学生选课自由度增加,经济和法律的课程有所结合,课程也从比较抽象的法律概念分析演变到根据具体案例或政策进行分析。随着年级的提升和基础的夯实,两个学科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

与双专业或三专业不同,交叉课更多强调的是“融合”,而非“深耕”,追求的是广度而非深度。一学期的时间毕竟有限,跨学科意味着在有限的时间对两个专业的学习内容进行取舍。

在剑桥没有“保研”一说,每个专业计分方式不一样,土地经济学只有第三年的分数算在“最后的成绩里”。在徐小含看来,尽管有一定的学习压力,但人文社科相对于理科来说,社交活动多,压力相对要小一些。

机会还是“天坑”?

除了交叉学科,还有“交叉学校”。两个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项目并不少见,如清华大学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联合培养生物学博士研究生项目、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联合培养国际关系双硕士项目、南京大学与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双硕士项目等。但针对本科生的交叉项目相对较少。

2021年9月,中国政法大学与北京外国语学院针对本科生的联培班,迎来了首批学生,旨在“满足国家在高端外语人才和涉外法治人才上的重大战略需求,向国际组织输送专业人才”。

联培生须修满172学分才能够获得由两所学校联合授予、印有两所学校公章的一本学位证书。其中,在高考志愿填报中选择了中国政法学籍的学生将被授予法学学士学位,选择了北外学籍的学生将被授予英语学士学位。

在校学习过程中,该专业实行小班制授课,约15人一班,大一时在各自学校上课,英语课程量与法学课程量相当,大二统一在北外上课,主要学习英语课程,大三统一在中政法上课,主要学习法学课程。

目前就读本科二年级的法大学生小珐是该项目第二届学生。小珐高中时对英语有兴趣,因高一班主任的宣传,对法大有好感,在高三填写理想院校时,她写下“中国政法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填写志愿时,她惊奇地发现:“这两个学校居然有一个联合培养项目!”于是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作为联培生,小珐在学习生活上享受了很多便利。在课程设置上,联培班相比其他专业,置入课程更多,需要抢的课更少。当然,置入课多意味着没办法上一些热门课程,在专业保研上,两个学校有着不同的保研策略,法大为联培生提供了100%的保研率,在法大攻读联培方向的学生都将保研至本校的国际法方向两年制法学硕士。北外则没有明确的细则与承诺。

在校风上,法大严肃内敛,北外开放自由,给联培生带来双倍大学体验。这份差异是小珐成长路上一份独特的礼物,“法大教会我严谨,北外则教会我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尽管需要兼修两个专业,小珐却认为压力不大,同学们拥有丰富的课余生活,社团、运动、旅游样样不落。目前,联培项目已经迎来了3届学生。小班制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保研政策为法大联培的学生们提供了兜底保障,让大家能够更安心地感受大学生活。

现在,国内交叉学科的试验越来越多。但接受采访的几位同学都建议,同学们在报考专业时要明确自身兴趣,“不要只是为了避免激烈的竞争选择交叉专业”,肖晓说。

交叉学科,就业好吗?

2021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交叉学科设置与管理办法(试行)》,交叉学科进入大众视野。由于交叉学科培养模式兴起不久,国内暂时还没有太多的毕业生。但是提起“交叉”“跨专业”,人们总觉得这类学生掌握技能更多、专业知识更硬、能够胜任多元复杂的工作,是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不过生物医学与工程专业大四学生肖晓却不这么认为。“所有东西都浅浅学了一点,就算是就业,市场能够提供的岗位也十分有限。”

大学4年,肖晓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我们所有的课都是一环扣一环,高数(高等数学)学完大物(大学物理),学完大物学电路,学完模电(模拟电路)学数电(数字电路),紧接着就是医学图像、医学成像、医学电子信息和数字信号处理。”学校并没有因为交叉课降低课程难度。

但掌握多学科知识反而将他们推向了尴尬的境地——没有独立的学科竞赛、没有特别的保研政策,甚至由于专业过新,还没有建立博士点。谈起升学,肖晓更多是无奈,“其实只有考研占优势”,依托多样化的本科生课程让他们拥有更多研究生方向选择。但考研竞争激烈,对于高考凭高分进入交叉培养学科就读的学生,当年的选择显得并不“划算”。

多专业的培养虽然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路径,但“多而不精”使得学生走向社会时缺乏底气。

不过,交叉学科意在培养学生拥有不同的思维模式,锻炼学生多线程、多方法地处理问题。如果能够顶住压力,在某一领域精耕细作,竞争力会慢慢凸显。

在国内取得生物医学以及法学双学士学位,毕业后去国外修读了第三专业的小可,在经历了高强度的学习后,依托跨学科背景做好职业规划,目前在医疗咨询行业扎根。

(注:文中所提人名均为化名)

(本文系作者的课程作业。巴格江·才利克、王帅玲、王欣怡、张慧凤等4位同学对稿件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刁雅琴

猜你喜欢
交叉学科交叉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中医文学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作为交叉学科的法治文化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中医文献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连一连
基于Fast-ICA的Wigner-Ville分布交叉项消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