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宇豪 朱培武
(中国计量大学,浙江杭州 310018)
人均生活用纸消费量与GDP 水平呈高度正相关[1],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需求,愿意并能够负担更高质量、健康的生活用纸消费,并且可以在某些特殊的场景使用针对性的生活用纸,比如擦手纸。擦手纸属于高档厕纸产品,主要使用于机场、写字楼、宾馆及高档娱乐场所内的卫生间。干净的擦手纸相比传统的热风烘干机,干手更加快捷方便。而相比于普通的卫生纸,擦手纸纸质强韧厚实,吸水性更强,更侧重应对刚清洗完的双手。而且实验表明,用擦手纸擦手,手上的残留细菌比用抹布、吹风机要少,可以有效清除灰尘、细菌。
根据中国造纸协会生活用纸专业委员会的统计,在2010年,卫生纸的消费占比为66.50%,擦手纸的消费只占了1.80%。而在2021 年,虽然卫生纸仍处于主导地位,约占51.00%的市场份额,但是擦手纸已经占有了5.20%的市场份额[1]。可以想象,在未来人们对擦手纸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相应的消费比例将进一步提高,市场规模也将不断增长。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生活用纸消费规模无疑将不断扩大。而随着人们对卫生质量和卫生安全需求的不断提高,为严格管理擦手纸,制定合适的擦手纸标准对相关产品技术要求进行规范和统一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将通过对新旧版标准的对比研究,归纳分析新版标准的修订内容,以便企业与消费者能更好地理解新版标准。
2009 年实施的GB/T 24455-2009《擦手纸》[2]有效保障了擦手纸的使用。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不仅消费者有了更高的要求,行业生产技术也有了显著发展。比如原PAE 湿强剂固含量低、有机氯含量高、使纸张变硬、对PAE 增强剂与纸张湿强度的提高并不够,导致不能满足擦手纸这类对柔软性和安全性有较高标准的纸张的要求[3]。新技术应用十二烷基甲基丙烯酸与苯乙烯和丁二烯同时进行了改性,并将其应用到擦手纸中,改善了擦手纸的柔软度和湿强度,并降低了产品有机氯含量。又比如原收边轮采用丝杆吊装,具有丝杆强度低和联接间隙大的缺点,因此造成收边轮摆幅大、稳定性差,导致甩浆严重,严重影响成品质量及生产效率,新技术不但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收边轮甩浆严重的问题,而且能够实现收边轮位置的灵活调整;另一方面,在纸页未经干燥前,对纸幅宽度定型,节省了纸边的干燥能耗、干损纸碎解能耗及湿强损纸解离剂用量[4]。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习惯的变化,生活用纸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品类更加齐全,产品功能不断分化,生活用纸生产规模不断扩大[5],人们对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1 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GB/T 40358-2021《卫生纸和擦手纸 回用纤维使用规范》[6]等相关标准,并于2022 年3 月1 日开始实施。GB/T 24455-2009 标准修订工作于2020年获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历时3 年完成了GB/T 24455-2022《擦手纸》[7]。
由于旧标准存在的性能指标容易产生误解、争议,且部分标准过于老旧,因此新标准中删除了部分测定标准相关引用文件,如:GB/T 451.2-2002《纸和纸板定量的测定》、GB/T 461.1-2002《纸和纸板毛细吸液高度的测定(克列姆法)》、GB/T 465.2-2008《纸和纸板 浸水后抗张强度的测定》、GB/T 12914-2008《纸和纸板抗张强度的测定》等。新标准也增加了部分测定标准相关引用文件,如:GB/T 451.1-2002《纸和纸板尺寸及偏斜度的测定》、GB/T 742-2018《造纸原料、纸浆、纸和纸板 灼烧残余物(灰分)的测定(575 ℃和900 ℃)》、GB/T 6682-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 17592-2011《纺织品 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GB/T 23344-2009《纺织品 4-氨基偶氮苯的测定》等。
相较于旧标准按产品包装形式、层数、压花分类,新标准将产品按照产品质量和纤维原料两个方面进行了产品分类,即按照产品质量,擦手纸可以分为优等品和合格品;按照纤维原料,擦手纸又可以分为原生浆(纤维)擦手纸和回用浆(纤维)擦手纸两大类,其中原生浆(纤维)擦手纸又分为原生木浆(纤维)擦手纸、原生非木浆(纤维)擦手纸和原生混合浆(纤维)擦手纸三种。
擦手纸的质量指标包括原材料、理化性能、微生物指标、尺寸偏差及偏斜度、外观质量、净含量。由于行业发展和工艺进步,旧标准中的一些指标已不再适用。本次修订主要更改亮度指标和定量、洞眼、尘埃度、净含量、微生物指标的要求及相应实验方法等,删除了横向吸液高度、横向抗张指数、纵向湿抗张指数指标的要求。
2.3.1 原材料
新标准中原材料要求包括回用纤维要求和所用化学品和原料要求。而旧标准中没有对此做出要求,从产品安全性的要求,有必要增加对原材料的规范。擦手纸所用回用纤维应符合GB/T 40358 相应规定,不应含有有毒物质;所用化学品和原料安全评价和管理应符合GB/T 36420 相应规定。
2.3.2 理化性能
理化性能包括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其中物理性能包括定量、D65 亮度、吸水性、抗张强度、掉粉率、洞眼、尘埃度、灰分、水分;化学性能包括可迁移性荧光物质、脱色性能、丙烯酰胺含量、重金属含量、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含量。新标准中调整了部分亮度、定量、洞眼、尘埃度、净含量指标,增加了吸水性、抗张强度、掉粉率、灰分、可迁移性荧光物质、脱色性能、重金属含量、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含量指标,删除了横向吸液高度和部分抗张指数。
新旧标准理化性能项目差异如表1 所示。
表1 理化性能项目差异
2.3.3 物理性能
(1)物理性能包括定量、D65 亮度、吸水性、抗张强度、掉粉率、洞眼、尘埃度、灰分、水分。定量保证产品正常的质量。对诸多物理性能均有影响。在旧标准中是按单层纸规定了(22.0~53.0)g/m²的常用定量范围,并给出了定量偏差。但以实际出发,多使用成品层,因此新标准以成品层定量规定,并规定了定量偏差为±5.0%。
(2)D65 亮度主要考虑擦手纸的外观。旧标准中称为亮度(白度),为了与GB/T 7974-2013《纸、纸板和纸浆 蓝光漫反射因数D65 亮度的测定(漫射/垂直法,室外日光条件)》术语一致,新标准改为D65 亮度,同时为了与GB/T 24999-2018《纸和纸板亮度(白度)最高限》要求一致,规定擦手纸D65 亮度≤90%。
(3)吸水时间、吸水能力是考虑擦手纸的吸水性能重要参数,新标准规定了吸水时间、吸水能力,保证擦手纸能迅速且用较少的单位质量吸收更多的水分。旧标准采用横向吸液高度表现吸水性能,但仅有一个横向维度,实际中是在各个维度进行的,因此修订时参考了美国纸浆和造纸工业技术协会标准T 432 cm -09 Water absorency of bibulous papers(《吸水纸的吸水性》),南非国家标准SANS 1887-5:2008 Tissue paper Part 5:Disposable wiping paper (in rolls)(《生活用纸第5 部分:一次性擦拭纸(卷装)》)等标准,删除了旧标准中横向吸液高度的指标要求,增加了吸水时间的要求。新标准中采用吸水时间评价擦手纸的吸水速度,吸水能力考核其吸水比。从使用的角度来看,人们在使用擦手纸时,纸与手的接触时间一般不超过15 s,如果擦手纸能迅速地吸收在手表面的水分,那么这就是优质品。同时也有很多擦手纸的吸水时间比较长,可能无法满足使用要求。综上将优等品的吸水时间定为≤15 s,合格品的吸水时间定为≤40 s。擦手纸的吸水能力越强,就越能节约擦手纸的使用,既环保又经济。根据试验结果,将优等品的吸水能力定为≥5.5 g/g,合格品的吸水吸水能力定为≥4.5 g/g。
(4)考虑擦手纸在不同情况下的产品强度,新标准规定了横向抗张指数、纵向湿抗张指数。横向抗张强度旧标准为横向抗张指数,采用GB/T 12914-2008。新标准采用GB/T 24328.3-2020《卫生纸及其制品 第3 部分:抗张强度、最大力值时伸长率和抗张能量吸收的测定》,试样的宽度为(15.0±0.1)mm。主要变化为拉伸速度明确为50 mm/min,而非原标准的优先采用20 mm/min。新标准将擦手纸的横向抗张强度规定为优等品≥200 N/m,合格品≥100 N/m。
(5)湿抗张强度为产品在湿状态下的强度,旧标准采用纵向湿抗张指数。在测试方法上面,新标准采用GB/T 24328.4-2020《卫生纸及其制品 第4 部分:湿抗张强度的测定》进行测定,采用卧式抗张强度试验仪,不进行加速老化,吸水时定为5 s,试样的宽度由原标准的(15.0±0.1)mm 变为(50.0±0.5)mm,由人工滴水并用滤纸吸干改为自动浸水不吸干测试。新标准将擦手纸的纵向湿抗张强度规定为优等品≥90 N/m,合格品≥50 N/m。
(6)洞眼、尘埃度用于考虑擦手纸的外观质量水平,新标准规定和严格了洞眼、尘埃度的指标要求。新标准对旧标准的测试方法进行了修订。
(7)灰分也只考虑擦手纸的质量要求参数之一。新标准规定了灰分。灰分是造纸工业常用的一种原料,在制造纸张的过程中添加适量的填料可以提高纸张的均匀度,增加不透明度,提高纸张的印刷适应性,并减少植物纤维的消耗,从而降低成本,但是添加过多则会降低纸张的强度,并且很容易出现脱粉现象,也对人体健康存在隐患。因此规定灰分指标是很有必要的。由于原料不同,灰分含量差异较大,新标准根据不同的原材料进行分类,规定原生木浆产品灰含量应小于或等于1.0%,使用原生非木浆的产品应小于或等于6.0%,使用原生混合浆的产品应小于或等于4.0%,使用回用浆的产品应小于或等于6.0%。
2.3.4 化学性能
出于卫生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的考虑,新标准新增了具体化学性能指标要求。具体规定为原生浆擦手纸需无可迁移性荧光物质;本色、印花、染色擦手纸需无脱色,可分解致癌芳香胺燃料含量小于等于20.0 mg/kg;参考《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 年版)》,丙烯酰胺含量小于等于0.5 mg/kg;参考GB/T 20810-2018《卫生纸(含卫生纸原纸)》,铅含量小于等于10.0 mg/kg,砷含量小于等于5.0 mg/kg。
2.3.5 微生物指标
出于消费者卫生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的考虑,新标准与旧标准相比,严格明确了细菌菌落总数指标,新增了铜绿假单胞菌和真菌菌落总数指标。微生物指标是衡量卫生生产质量的重要检验指标之一,反映了擦手纸生产加工厂的环境以及擦手纸生产卫生质量情况,能对加工过程中的擦手纸被细菌侵蚀和污染的情况作出正确的质量评价,为各项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新标准要求细菌菌落总数小于等于200 CFU/g,真菌菌落总数小于等于100 CFU/g,不得含有铜绿假单胞菌。
2.3.6 净含量
净含量是消费者选购的重要依据,净含量指标能保证消费者权益。新标准执行JJF 1070-2005《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在试验方法中,新标准按照改动的各项指标,增加了D65亮度、吸水时间、吸水能力、横向抗张强度、纵向湿抗张强度、掉粉率、灰分、可迁移性荧光物质、脱色性能、重金属含量、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含量、尺寸偏差、偏斜度的试验方法,删除了亮度、抗张指数、内装量偏差试验方法,更改了定量、洞眼、尘埃度、净含量、微生物指标的试验方法。
相较于旧标准,新标准在标志包装方面新增符合GB 38598-2020《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通用要求》、标注主要原料名称、质量等级、规格、合格标志等要求,取消了名称、商标、标准编号、生产日期与保质期、生产企业、数量、包装储存图形标志等要求,在运输与储存方面取消了赔偿条例。使消费者对擦手纸产品的质量更加清晰明了。
新旧标准标志、包装、运输、储存的改变如表2 所示。
表2 标志、包装、运输、储存要求差异
大力推动标准化普及教育,加强标准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文本宣传、集中培训、展板宣传等途径宣传。宣传工作不仅要面向擦手纸生产企业,而且要面向消费者。一方面邀请专家授课,解读标准的目的与意义,明确标准的基本方法和程序要求,规范企业生产行为,提高企业人员的标准意识;另一方面向民众普及标准知识,通过融媒体手段全面报道标准化工作,提高民众标准化意识,营造良好的标准环境,使大家认识到标准不仅是规范企业生产的工具,更是保障人民健康的法律依据。
采取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及人员实施标准。同时加强企业人员标准培训,提高业务素质,使其熟悉和掌握擦手纸标准的相关内容和方法。如今尚存在企业生产与管理人员对标准化法律法规的理解、掌握、执行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标准意识淡薄,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擦手纸标准实施落地的难度。推动标准认证实施,对企业进行标准符合性评估,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深化标准体系,明确消费者信任,最后通过标准实施的反馈,及时对标准进行补充和修订。
加强标准管理工作,建立完备的监管机制,包括定期检查评估、设定检查指标、监管数据统计分析等,以便更好地管理和监督被监管单位。加强对被监管单位的现场监督和检查力度,确保检查的全面性和及时性,并实时跟踪被监管单位的整改情况,避免监管遗漏。加强多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开展协同监管,加强协作与合作,实现集中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监管。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监督平台,提高监督的全程和全面性,建立畅通的举报投诉渠道,鼓励公众参与监督,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形成包括使用情况、技术内容、实施效益等要素的综合评价体系。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监测数据采集、专家访谈等多种形式,广泛收集与标准实施有关的数据和信息,并运用分组分析法、结构分析法、直接评判法、对比分析法等多种分析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最终给出准确的评价结果与建议。及时发现标准在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缺陷与不足,及时修订、完善标准,增强标准的先进性和适用性,解决标准体系不合理、重复交叉等问题,实现标准效益的最大化。
本文通过对新旧版标准的差异进行研究,分析新旧版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储存等的区别与共同点,新标准更新了老旧的引用标准以及容易误解的性能指标,更加符合我国擦手纸产业现状。对消费者来说,新标准充分考虑了擦手纸的应用场景及情况,为消费者提供了安全保障。对企业来说,新标准对擦手纸的各项指标要求更加清晰,方便了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