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渔业标准数据库现状分析及标准化发展对策的初步研究

2024-03-03 06:36朱育波尹增强苏延明杨军李娜王细凤
中国水产 2024年1期
关键词:渔业标准化标准

◎ 文/朱育波 尹增强 苏延明 杨军 李娜 王细凤

渔业标准制定和实施对提高水产品质量、加强行业管理和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文献查阅、现行渔业标准文本数据整理等方式,阐述了渔业标准制修订及实施渔业标准化的意义,分析了我国渔业标准制修订及渔业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动我国渔业标准化建设的对策。

ISO/IEC(2004)对“标准化”的定义为:“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是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过程的一种活动。GB/T 20000.1 2014将其定义为“为了在既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促进共同效益,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确立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以及编制、发布和应用文件的活动”。渔业标准是为在渔业基础通用及渔业生产各个环节、工作、技术和管理的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近年来,我国渔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全国水产品总产量保持稳步增长。2023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显示,2022年全国渔业经济总产值30873.14亿元,其中,渔业产值15267.49亿元、渔业工业和建筑业产值6621.17亿元、渔业流通和服务业产值8984.48亿元,三个产业产值的比例为49.5:21.4:29.1。

标准决定质量,高质量发展需要相应的高标准作为支撑。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2021年《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等多项政策,为包括渔业标准化在内的各领域标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和工作指引。而渔业标准化的建设与发展对我国渔业高质量发展和实现渔业现代化具有强劲的推动作用。

一、实施渔业标准化的意义

(一)提高渔业标准的时效性和适应性

随着科技发展和渔业产业变化,渔业生产和管理的技术、设备、方法等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原有的渔业标准可能存在滞后或无法适应新的需求和变化。渔业标准的定期修订,可以及时反映科技进步、行业变革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保持渔业标准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时效性修订可以确保标准与科技发展的步伐保持一致;适应性修订可以满足不同需求和变化的要求。通过制修订渔业标准,可以将新科技成果和最佳实践纳入标准体系中,以确保渔业生产过程的科学性和高效性。通过修订渔业标准,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渔业类型和不同市场的需求,提供更精准、更具实践性的标准指导,以促进渔业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二)提升渔业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渔业标准化要求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规范,明确渔业管理的原则和要求。这有助于消除管理行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使管理工作更加科学、统一和规范。实施渔业标准化,可以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管理方法,提升管理水平,推动渔业管理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渔业标准化可以提升渔业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渔业标准的修订过程已充分吸纳科研机构、渔业专家和相关从业者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了科学论证和评估。修订时依据科研成果、行业经验和法律法规,确保标准制定的依据科学、准确和权威,从而提升渔业标准科学性。渔业标准制定的基础和方法具备科学性,符合渔业生产和管理的规律,内容和要求能够被实际操作和执行,可以确保渔业标准的制定过程具备科学性和权威性。

(三)提升渔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通过实施渔业标准化,可以有效地约束渔业活动,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这有助于优化渔业生产流程,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也能够提高渔业产品的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遵循标准化的生产流程,渔业从业人员可以有效地规划和管理生产活动,合理配置渔业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帮助渔民和渔业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标准化管理方法可以帮助渔民和渔业企业更好地进行财务管理、人员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工作,提升整体经营管理水平。渔业标准化要求渔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和工具符合安全环保标准,水产品的加工、贮存、运输等环节需确保水产品能够保持新鲜度和品质,减少质量损失。此外,渔业标准化对于水产品检测和监测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可以有效防止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提高水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二、我国渔业标准数据库的现状分析

将渔业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其中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由政府主导制定,团体标准、企业标准是市场自主制定。依据《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政府主导制定标准用于保基本面,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用于提升竞争力,前者和后者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相互补充,来保证标准有效供给,支持渔业高质量发展。

(一)现行渔业标准汇总大类分析

目前,我国现有渔业标准的分类主要有B41动物检疫、兽医与疫病防治、B46畜禽饲料与添加剂、B50水产、渔业综合、B51海水养殖与产品、B52淡水养殖与产品、B53水产品保鲜、B54渔业饲料、B56水产、渔业用器具、B94渔业机械与设备、G76水处理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P87水产与渔业工程、U15渔船总体、U33渔船专用装备、X20水产加工与制品、X73水产罐头、Z06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等,详见表1渔业标准汇总大类。

表1 渔业标准汇总大类表

由表1可知,截至2023年11月,我国渔业标准大类现行发布标准数量共计1792项,制定的标准占比最多的为B50水产、渔业综合,共420项,占总发布量的23.4%。发布量最少的为X73水产罐头,共4项,占总发布量的0.2%。发布数量较多的标准类别主要集中在B51海水养殖与产品、B52淡水养殖与产品、B94渔业机械与设备和X20水产加工与制品。

(二)现行渔业标准种类分析

针对我国现行渔业标准主要种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进行分析。详见表2。

表2 渔业标准种类汇总表

综合各大类可以看出,B41中占比最多的是行业标准;B46多数是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B50行业标准居多国家标准最少;B51、B52、B53、B54、B56、B94、P87、U15、U33、X20和Z06中以行业标准占据主导;G76中全部共25项均为国家标准;X73水产罐头大类中大多为企业标准,而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数量较少。

(三)现行渔业标准发布年份分析

针对我国现行渔业标准发布年份进行汇总分析后可知(见图1),2005年以前,我国渔业标准发布数量较少,2000年及以前加上2001年~2005年发布的渔业标准数量为200项左右。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渔业标准发布数量有了显著提升,自2006年,每五年发布的数量稳定在400项左右,是2001年~2005年的2倍。2021年至今,数据库存在数据延迟上传等原因,渔业标准检索数量明显降低。随着我国对标准化工作的改革和推进,国家对渔业产业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未来各类涉渔标准还会继续增加。

图1 渔业标准发布年份汇总图

三、渔业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渔业标准制修订存在的问题

我国渔业标准修订过程中仍存在时效性和适应性不足的问题。随着渔业迅速发展和技术不断进步,标准修订速度和适应性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标准修订的时效性需要得到提升。标准修订的周期应进一步缩短,以适应渔业发展的快速变化。在标准修订的初期阶段,应开展充分的市场调研和技术分析,把握当前渔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及时修订和更新标准,以保证标准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其次,标准修订的适应性需要得到加强。标准的修订应当确保其适应不同区域、不同阶段和不同类型的渔业发展需要。在修订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不同渔业类型特点和需求,保证标准广泛适用性。最后,渔业标准制修订部门间还存在行业分类不清晰,缺乏沟通等问题。

(二)渔业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标准制定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相衔接、相配套的渔业标准体系已经形成。但渔业标准化建设中的标准制修订体系还不够完善。一方面,一些标准颁布的程序不够规范,导致标准的制定过程缺乏透明度,尽管各方努力进行优化,采取了包括扩大征求意见范围、标准全文公布等措施,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由于标准制定机构之间的协调不足,各个环节的标准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导致标准实施不规范,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2.标准实施和监管不到位

我国渔业标准化建设中,存在标准与实际需求之间的脱节现象。部分标准制定存在理论过于理想化、实际操作困难等问题,导致标准难以得到真正地应用和推广。标准制定过程中未充分考虑行业发展的需求和变化,导致标准与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些渔业标准监督管理制度,但在具体实施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部分企业对标准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执行措施,导致标准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对标准的监管不够有力,缺乏有效的执法手段和监督机制,容易出现标准不执行、违规行为等情况。

3.标准宣传和国际合作不足

标准宣传和培训是推动渔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环节,然而在我国存在宣传和培训不足的问题。相关部门和机构在标准宣传方面投入不够,宣传手段单一,效果欠佳,缺乏专业的培训机构和师资力量,导致标准的理解和应用相对薄弱。渔业标准化建设中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还不够紧密,无法及时了解和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影响我国渔业标准的国际化水平。

四、我国渔业标准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

监督和检查是确保渔业标准化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能够发现和纠正标准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保证标准的贯彻执行。建议建立渔业标准化监督组织机构和工作体系,明确各级监管部门的职责和要求。加强对渔业标准化的日常监督和定期检查,确保标准的执行情况和达标率。同时,加强对渔业标准化实施效果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措施。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检验体系,制定相应的检验标准和方法,确保水产品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建议政府及各地方渔业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并细化实施方案,统筹项目资金,强化责任落实,有力推进工作。完善财政扶持政策,对渔业标准制修订以及渔业标准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强化金融扶持政策,引导各地标准制定部门、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积极投入到标准建设中。

(二)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信息化水平

渔业标准化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需要建立在先进的技术基础上,在标准的制定和修订过程中,应注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首先,加强对渔业标准化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大对渔业标准化技术研究的投入,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等开展与渔业标准化相关的科研项目,推动渔业标准化技术的创新和突破。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标准化工作的效率和便捷性,实现标准化信息的共享和交流,促进渔业标准化的全面推进。故加强综合性的渔业标准化信息平台建设,可实现标准化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共享,提供标准化相关的知识、法规、技术和案例等内容,方便渔业从业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查询和应用。

(三)提升宣贯能力,加强国际合作

渔业标准化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得到广大渔业从业者和相关利益方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建议加强渔业标准化人才的培养,建立健全渔业标准化人才培养体系,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培养具备标准化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向广大从业者和社会公众宣传渔业标准化的意义、目标、内容和效益,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同标准化的重要性和实践价值。通过广泛的宣传,提高渔业标准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将先进的渔业标准化技术推广给渔业从业者,提升其标准化操作和管理水平,引导全行业共同参与和推动渔业标准化建设。同时,渔业标准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各国之间需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制定和推动国际渔业标准化的发展。建议通过与国际渔业组织、标准化组织等建立联系和合作机制,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了解和借鉴国际标准化的经验和做法,提升我国在国际渔业标准化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猜你喜欢
渔业标准化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标准化简述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中菲渔业合作重启 菲渔业代表团来华培训交流
湖南省渔业协会成立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