绢衣彩绘女舞木俑

2024-03-03 18:07申姜
环球人文地理 2024年1期
关键词:茜草缂丝妆容

申姜

绢衣彩绘女舞木俑,1973年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206号墓,现馆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女俑头部以木塑,身躯则用木柱支撑,双臂为纸捻,全身施彩,服饰考究华丽。她发束高髻,略向左侧。面如满月饱满丰润,黛眉宽而曲,且妆容精致:眼角绘斜紅,唇角点妆靥,眉间贴有花钿。外着团花锦绢小袖短襦,下穿高腰红黄相间竖条曳地彩裙。女俑表情严肃中透着活泼,身形颀长窈窕,黄底白花绢织帔帛旋臂绕颈曼妙非常,恍如婀娜起舞一般。

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众多木俑,此尊木俑除了头部和躯体分开刻制,用木条在脖颈处胶合,两相组合出想要的动作形态,还有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身上的服饰——锦衣罗衫绢成衣。彩练飘飘裙拂地,纵使星霜荏苒,历经千年,仍旧鲜艳如新,再现了初唐时期的审美情趣与流行风尚。

据相关资料显示,女俑身上服饰的多彩之色均来自植物染料。古人崇尚自然,所制染料也多来自于自然之中,除了草木还有矿物,取料讲究,染制工序繁琐,织物染出来后绚丽自然、经久不褪,不仅有防虫抗菌之效,还能展现中国传统色彩美学。古代草木染色,红花、茜草、苏木多用于染红色,石榴皮和栀子花果实用以染黄色,蓝草染蓝色。这些植物一些是本国原产,如茜草、蓝草,但像红花则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相传红花产于埃及,经过古代波斯到了大唐长安,凭借其中含有的特殊荧光成分,浸染出鲜亮红黄二色。红花效用众多,不仅可做染料,还可用于胭脂、口脂的制作,甚至在唐代女性备受推崇的贴花钿、描面靥等妆容也发挥其能。

值得一提的是,帔帛上绘制的连珠纹,是从波斯萨珊王朝沿着丝绸之路传到西域地区再东传大唐。女舞俑腰带采用缂丝面料让“缂丝起源五代,盛行两宋”的说法,调整为至少在初唐时期就已出现。

中国作为衣冠古国,织绣技艺传承至今,这尊女俑再现了初唐时期乐舞和女装的风靡潮流,集中展现了唐代雕塑艺术水平和审美风尚,也见证了胡汉服饰文化在丝路的交流融合。

猜你喜欢
茜草缂丝妆容
通经断玮 绘彩织梦
——蔡霞明缂丝作品欣赏
基于3D技术和偏光技术的茜草鉴别研究
茜草与入骨丹(东南茜草)质量比较研究
缂丝之美,从皇室走入民间
南通缂丝将经纬织入生活
能打造光泽透亮质感的妆容
宋代缂丝的色彩符号与审美意趣
氢核磁共振法测定中药茜草中大叶茜草素和羟基茜草素的含量
3种茜草科植物的抗寒特性
拯救妆容的“小棒子”